望故乡而高歌
望故乡而高歌
作者:王中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怀着非常高兴的心情,参加今天的聚会。做为朴老的家乡人,在他诞辰百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他,更加尊重他,朴老那浓浓的家乡情,至今历历在目。我们将和海内外仁人志士一起,继承朴老遗志,弘扬朴老精神,高举朴老旗帜,以这面旗帜来指导、引领我们正在开创的事业。
我发言的题目是:《望故乡而高歌——朴老的家乡情和我们对朴老的爱》。
一、朴老爱乡情深,在家乡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朴老1907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4岁回到家乡太湖县寺前河生活,14岁离开家乡到上海读书。家乡山水的哺育,亲人的影响,塾师的教育,还有普通民众的熏陶,为朴老的辉煌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朴老自己所说:“我的整个启蒙教育都是在家乡接受的,别看老师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民众,却给了我智慧,把我引上探索学术的道路。”
1926年,朴老利用放暑假的时间,曾回家乡探过一次亲。此后,他在上海参加佛教工作,抗战期间,主持救济难民工作,抗战胜利后,又投身于争取民主自由的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发起成立中国佛协,长期主持中国佛协工作。云踪在外的日子,朴老一直心怀家乡,桑梓情深,多少回“托衷情于片纸”,多少回“望故乡而高歌”。1990年9月,朴老欣然接受九华山管委会的邀请,踏上了回家乡的路。他上九华,登黄山,过屯溪,游安庆,于29日回到阔别64年的家乡太湖。在县里举行的欢迎会上,朴老乡情奔涌,哽咽难语,他说:“我虽然年岁大了,现在老家亲属也没有了,但太湖还是我的父母之乡,我是太湖的儿子,所以我非常想念太湖,连做梦都想到太湖……”
29日下午,朴老参观了县文物管理所,郑重地捐赠了先祖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时的文物。随后又视察了太湖中学,向师生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并为太湖中学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第二天,朴老视察了二祖道场司空山、狮子山,又驱车来到朝思暮想的寺前河老家。朴老感慨万千,赋诗以表情怀:“桑田沧海一弹指,六十四年归故乡。地理人文惊八变,山情水意共天长。”当他目睹家乡的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之时,心情很不平静,当即个人捐款2万元,1万元用于扶贫,1万元设立“拜石奖学金”。“拜石”是朴老母亲的别号,设立这个奖,也有纪念母亲的意思。他作《自度曲》一首,曲中有句:“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为家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和朴老的交往,是从1989年开始的,其时我就在朴老老家寺前区任区长,进京拜望朴老,受到了朴老的热情接待,也进一步促成了朴老这次回乡之行。朴老回乡时,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接待工作。之后,我在县政府任副县长,每年都要进京拜望朴老,担任了朴老与家乡的联系工作。十年时间,我数十次见到朴老,与朴老通信,亲身感受到朴老那一片比山高、比海深的家乡情,在我的心中也化作一股力量,激励着我努力去建设朴老所希望看到的繁荣富裕的家乡。
1、朴老为家乡扶贫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太湖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又是山区、库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朴老就给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写信,反映家乡库区人民生活困难,请求给予资助,得到了万里的支持。从1990年开始,朴老每年都要寄上1万元,用于支持家乡扶贫工作。1991年,安徽发生特大水灾,朴老向海内外募捐达数百万元。他亲自经手交给安徽的救灾款物(包括外币、黄金)相当于人民币40万元,还从个人积蓄中为太湖县捐款1.5万元。1992年5月,朴老惊悉太湖县一艘客船在花亭湖沉没,死亡数十人,立即汇款2万元,用于抚恤死者家属。不久,朴老再次寄来1万元,用于寺前镇建设新码头。同年,他还给民政部领导写信,为太湖争取救灾汽车一部。1996年夏,太湖县再次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灾,朴老又个人捐款5万元。朴老曾给国家扶贫协会会长项南同志写信,请求关注太湖县贫困山区,项南派人到太湖考察,安排扶贫资金逾千万元,并联络江苏省扶贫协会为太湖引进松针粉加工项目,加快了太湖的脱贫步伐。合九铁路建成后,从深圳开往合肥的火车不停靠太湖站,朴老又写信给铁道部领导,促成火车在太湖停靠,仅此一项,可为太湖每年十万外出打工乡亲节省路费500万元。1999年春节将临,朴老心挂家乡父老,特别是那些缺衣少食的人,他再次给家乡捐款10万元,并委托中国红十字会换成大米,原安徽省副省长杨多良亲自到寺前镇,将这批大米发放到群众手中。
2、朴老希望加快“科教兴乡”的步伐
朴老希望家乡重视科教工作,培育大量振兴家乡的人才。为此,他在家乡设立了“拜石”奖,个人捐款总额达30万元。每年“拜石”奖颁发,朴老都要发来贺电,祝家乡“文明进步,日新又新”。全县数千名学生获得这个奖项,极大地促进了太湖县教育事业的发展。1991年8月,朴老得知家乡文楷小学的房屋倒塌,即将建设新学校,他为文楷小学题名,并捐款1万元。太湖中学的每一幢楼房,几乎都有朴老的题名,学校东迁时,朴老寄来题词:“德业日新,学问日新”,九十周年校庆时,朴老又撰贺联:“好学敏求九十载春风扬我邑;诲人不倦千百年化雨满神州。”朴老还为太湖师范题词:“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1998年12月,病中的朴老致信中华慈善总会领导,希望该会能对太湖的教育事业给予关注,该会派人专门到太湖县了解情况,安排资金200万元。朴老老家寺前中学利用这笔钱,盖起了教学楼和实验室。2000年4月26日,太湖县罗溪乡福慧慈恩小学正式落成。这也是朴老牵线搭桥,争取香港慈恩总会爱国同胞的援助,投资20万元而建成的。
其他很多社会事业也得到朴老的关心与重视。为解决太湖县山区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1995年,朴老致信原广播电视部部长孙家正,争取资金20万元,为太湖县建起了电视差转台。朴老个人还拿出1万元,用于其老家寺前镇建立电视差转台。1998年1月,朴老专门给国家计委和卫生部负责同志写了信,请求帮助解决县医院的搬迁困难,补助资金60万元。就在朴老逝世的前一天,建筑宏伟的县医院医技楼正式投入使用。
3、朴老关注家乡佛教事业的发展
禅宗二祖慧可曾在太湖县狮子山、岳西县司空山建设道场,朴老作为中国佛教的领袖,对此特别关注。朴老1990年回乡时,就家乡的佛教工作专门做过重要指示。他专门去司空山、狮子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朴老就兴建二祖道场,多次指示有关部门要搞好调查研究。后经佛学专家考证,认定“无相寺、二祖禅堂系佛教禅宗二祖慧可之道场,位于中国安徽省岳西、太湖县毗邻的司空山和狮子山。(《修复二祖道场缘起》)”。1991年,在朴老的亲切关怀下,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决定修复二祖道场,成立以海内外高僧组成的二祖道场修复委员会,朴老亲自担任名誉主任,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任主任。朴老多次听取仁德等人关于二祖道场建设工作的汇报,指示二祖道场要按唐代寺庙样式修建。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朴老还在佛代会上专门就二祖道场的修复发表了讲话,得到佛教界的大力支持。现二祖道场建设已基本形成规模,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纷至沓来。
县西北的弥陀寺系唐贞观年间所建,毁于日军的炮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寺获准重修,朴老不但亲自题写了寺名,而且还个人捐款2万元,中佛协捐款3万元,用于该寺重建,使该寺又恢复了旧时煌煌大观。太湖的几个重点寺庙,如西风禅寺、二祖禅堂、海会寺、龙门寺、杨泗寺等的匾额,都是朴老所题,使全县僧尼深受鼓舞。1993年,太湖县佛教协会成立,朴老致电表示祝贺并题名。
4、朴老留下的大量墨宝和诗词为家乡更添光彩
朴老作为诗人、作家,情感丰富,出口成章,出自内心对家乡的爱,留下了二十多首关于家乡的诗词。1978年,为繁荣太湖县的文艺创作,县文化馆创办文艺刊物《长河文艺》,编辑同志写信给朴老,请求题名。半个月,就收到复函,朴老不仅题写了刊名,还附有一份题词:“攀科学之高峰,溯真理之长河。开百花之芳园,扬革命之洪波。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使故乡文艺工作者大受鼓舞。家乡研制出“天华谷尖”茶叶,朴老专门赋诗,为家乡茶叶“做广告”,诗曰:“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太湖在京同乡成立联谊会,朴老被推为名誉会长,他因病住院,不能到场,献上诗作一首:“千里集同乡,欣看雁作行。不言廉颇老,犹愿共翱翔。”表现出了他与大家共建家乡的豪情。这些文彩飞扬、饱含真情的诗词,是朴老留给家乡的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必将被家乡人世代传诵。
朴老的书法俊朗神秀,豪迈凝重,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家风范,世人称之为赵体,为海内外人士争相收藏。对于家乡人来说,求取他的墨宝可谓是近水楼台。朴老几乎是有求必应,他为太湖新县志题名写序,题写了“长河大桥”、“中国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古南岳天柱山”等等,不胜枚举。在太湖县,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朴老的墨宝,很多人手上都有朴老的墨宝。这些墨宝和家乡的山川风物一起,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据统计,朴老晚年为家乡个人捐资、引资超过千万元,极大地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老人一次又一次个人捐款给太湖县,德高望重的他不愿意向国家和部门提出过多的要求,唯有竭尽自己所能,来支持家乡建设。家乡人曾告诉朴老:“我们家乡虽然很穷,需要救济,但靠您一个人的力量也不是办法。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千万不能因为给家乡捐款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啊!”朴老笑笑说:“不要紧,我给家乡捐的这点钱,其中一部分是国外发给我的世界和平奖金,另外,我的工资花不了,也没有什么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之于民吧。”
二、学习、研究、弘扬朴老的伟大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转眼之间,朴老离开我们就已七年了。这七年来,他的名字没有被人们淡忘,相反,世人怀着极其敬仰之心,以不可统计数目的文字或其他方式,来表达对他的追念,他的威望与日俱增,他的功德广为传颂。我觉得,进一步学习、研究、弘扬他的伟大精神,特别是在统战、宗教、文化教育、和平外交及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等事业中,以朴老作为一面旗帜,意义极其深远。
1、朴老是从事统战工作的光辉楷模
朴老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是中国民进的发起人之一,是全国政协的九届元老,长期担任政协和民进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他在具体工作中,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善于创造性地开展下作,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同台、港、澳和海外华侨界展开友好交流。面对危害国家和人民的邪恶势力,他爱憎分明,勇于斗争,表达出爱国爱民的凛然正气。他的这些作法和经验,无疑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法宝。
2、朴老是领导中国宗教事业的杰出领袖
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充分认识到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在行动上,他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而且,他还从理论上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做了充分的归纳、论证,坦诚地为党的宗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落实执行宗教政策,成为荷担如来家业、振兴濒临灭亡的中国佛教的中流砥柱。朴老去世后,中国佛教界继承朴老遗志,发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正在努力开创中国佛教新局面。坚定不移地高举朴老这面大旗,在宗教界尤其显得重要而迫切。
3、朴老是彰显东方精神文明的卓越典范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他出生于翰林世家和书香门第,少承家学,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兼得各家之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赵体”。他长期从事社会慈善工作,关心人民疾苦。他恪守中国传统道德,尊老爱幼,谦和平易,清正廉洁。可以说,他是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在他身上得到水乳般的融合,东方精神文明的厚重和优雅在他身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因此,他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在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今天,在西方各种潮流逐渐渗透的这个时代,对于如何防止演变和蜕化,保持东方文明的优越性,特别是要兴我中华文明,朴老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典范。
4、朴老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伟大实践者
朴老从佛教的教义出发,指出“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佛教徒追求的是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他一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把和平和友谊的种子也洒向世界各地,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朴老继承和发扬了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要求广大佛教徒以“五戒十善”自净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人群,创造性地对中国佛教进行了三个“圆融”,使佛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得以把自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解决了佛教与时俱进问题,他赋予了佛教在“和”的功能上以崭新内容,使佛教成了利国利民的宗教,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心灵和美的催化剂。这与胡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十分吻合的,对于促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朴老的和平思想、和谐理论、和善品质,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弹奏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激奋人心的主旋律。
朴老去世后,中央、国家、省、市、县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纪念活动,朴老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品在社会上得到一定范围的弘扬,但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要真正把朴老作为一面旗帜,以这面旗帜来引领、指导我们的事业,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年是朴老诞辰百年,我们要借此契机,在纪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总结、挖掘和继承朴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我们出自对朴老诚挚的敬爱,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朴老的工作
朴老去世后,家乡人民无比悲痛,我们牵头,开展了一些纪念朴老的工作,以此来表达我们对朴老的爱,并藉此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朴老的大恩大德,把朴老的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家乡走向繁荣富裕。
我们永远忘不了朴老夫人、丁光训副主席、王文元老副主席、一诚会长等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海内外高僧大德对我们的支持。朴老去世后,夫人继承朴老富乡裕邦之愿,把一片关爱源源不断的洒向故乡。在她的联系下,中日韩高僧大德五十多人在朴老逝世周年之际,把对朴老的纪念化作具体的行动,捐资人民币50多万元,并亲自来到太湖,开展扶贫植树活动。每次我们进京拜望夫人,她都会问起家乡建设情况,心系父老乡亲。丁光训副主席、王文元老副主席、一诚会长等多次接见我们,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001年,我们应全县人民的强烈要求,在寺前镇朴老老家兴建赵朴初文化公园。2002年开始,我们联合七个部门,发起成立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得到省内外有关人士的热烈响应。我们还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朴老灵骨能回乡安葬,让他与家乡人民世世代代在一起。经过我们多次请求,得到朴老夫人的同意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2004年金秋,太湖八万乡亲汇聚县城,站满十里长街,恭迎朴老灵骨回乡树葬,盛况空前。丁光训副主席也不辞年高,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葬礼。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同时在太湖县成立,选举雷洁琼老副委员长、丁光训副主席、王文元老副主席担任名誉会长,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秦德文担任会长。
每年朴老忌日,我们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经过几年的建设,赵朴初文化公园初具规模,公园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占地46公顷,由赵朴初灵骨树葬地、赵朴初纪念馆、报恩禅寺、赵朴初诗词碑廊、拜石湖等五个部分组成,现已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赵朴初灵骨树葬地已经完工。二期工程赵朴初纪念馆已进入布馆阶段,将于朴老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开馆。三期工程报恩禅寺也已破土动工。公园建设四年来,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不少热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共接待来自海内外的瞻拜者超过50万人。赵朴初研究会已发展到拥有个人会员1500多人,单位会员50多个,同时聘请了各级领导、知名学者及有关人士120多人担任名誉副会长、顾问、学术顾问。研究会出版了会刊《赵朴初研究动态》14期,创办了赵朴初网站,举办了赵朴初诗词演唱会、赵朴初和平思想研讨会等许多学术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诚挚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到朴老家乡做客,指导我们的工作。
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评价朴老为“一代觉者,百世师范”,这是不为过的。觉者已逝,师范长存。“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我们相信,朴老就在明月下,朴老就在清风里,他永远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把“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