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八念修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八种修持念法门《大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修行于闲静处或乃至山林旷野处,善修不净等之观修法门,逐渐感觉有厌患这个身体时,就会有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的行为。因此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能存有此心修持,其恐怖及作恶魔种种的行为,就能即刻消除。”
  一、 念佛,念佛功德无量拔苦与乐也。念佛也不简单,因为对于佛法的教理要能通达,否则无法发心相应于念佛清净,自然不能信奉念佛的功德,然而烦恼就不能减少,所以难以离苦得乐。
  二、 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念佛法无边广大,能消灭自己的烦恼业障。但佛法的法是活法,若是用功不得力,则无法相应于佛法无边的道理,因此而不能减灭烦恼的困惑。
  三、 念僧,念僧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为世间无上之福田也。何谓“五分法身”(佛学术语)?就是以五种功德法成为佛身,故称为五分法身。小乘以之为三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三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三、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系缚,谓之解脱法身。即涅槃之德也。五、解脱知见,知已实解脱,谓之解脱知见法身。即后得智也。此五者有其修持次第,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脱;然后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前三者。就因而受名。后二者。就果而付以称名。而总论为佛之功德也。以此五法成就佛身,则谓之五分法身。《大乘义章二十本》曰:“此五种分别为分,法是其轨则之义,此之五种成身之轨,故名为法。身者是体,此五佛体,故名为身。”《行宗记一上》曰:“五分法身者,戒定慧从因受名,解脱解脱知见从果受号。由慧断惑,断惑惑无之处名解脱。
  四、 念戒,念戒遮诸恶为无上菩提之本也。又有“八遮”的说法,据《三论宗》所明示之八不中道也。遮者遮遣,八遮者就是遮遣不生不灭等与生灭等之八种迷惑也。
  五、 念舍,念布施能生大功德,又舍断烦恼得大智慧也。
  六、 念天,念四天王乃至他化天,果报清净,利安一切也(已上为六念)。
  七、 念出入息(又云念阿那般那),念出息入息也(即数息观),此是对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
  八、 念死,死有二种:一、自死,命报尽而死者。二、他缘死,遇恶缘而死者。时念人有此二种之死法,由生以来,时常紧跟著身边,若是想刻意去避开,恐怕也是无处可躲藏,唯有学佛得以解脱究竟,否则已经无有脱逃之处。”这是时刻警惕自己精进的念头,并非消极的心态,应该说是更为积极的态度。《法界次第中之上》曰:“通言念者,内心存忆之异名也。专心存忆八种修行功德,故名为八念,非但能除世间惊怖,若能尽一切善修,亦能消除世间三界生死一切障难也。”
  又、大人之八念也,佛为阿那律说“大人”之八念法: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三道从远离,非聚会得。四道从精勤,非懈怠得。五道从正念,非邪念得。六道从定意,非乱意得。七道从智慧,非愚痴得。八道从戏乐,非戏行得。见八念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