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尚意书风和禅宗的关系
宋代尚意书风和禅宗的关系
摘要
宋代书法一改过去的拘谨于法度,开始出现另一种风貌,这就是“尚意”书风的出现。这种书法风气与当时十分流行的禅宗思想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尚意”书风既受到禅宗的影响走向成熟。也一直服务于禅宗思想下。苏轼、黄庭坚、米芾用他们的实际创作丰富完善了“尚意”书风的内涵。
引言
观宋人书法与唐人书法,宋人书法没有唐人书法紧张拘束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闲然自得的情致和心绪。书法之中充溢着满是“心意”和“雅趣”。宋代三位大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尚意”书学思想和创作实践,标志着完全和唐代书法区别开的“尚意”书法形成,也代表着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来临。宋代流行的禅宗思想在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渗透性的表现。“尚意”书风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的,自然也或多或少的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譬如“宋代书论中往往带有禅宗的‘机峰’,以启发人的‘顿悟’便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苏黄米无不受其影响。”①。为什么在宋代禅宗思想就能引导书法走入一个前人从未尝试过的新的境界呢?“尚意”书风和禅宗思想的结合有什么必然的原因吗?“意”,随心所欲。其实是将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书法中去。感悟长期以来潜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意志、渴望和超越了生命意志之外的灵性。艺术家非颠既疯成为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向往艺术极端的人的确如此。他们追求生命和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当领悟到不可以解释的时候,意思开始变成神秘不可预知。而宗教就是将人带入一个神秘的未知境界。这就是宗教的魅力。追求和渴望成为艺术的根源,渐渐浸透到艺术的骨子里。书法的线条也就有了质的变化。挥毫之间墨气四射,表现的全部都是生命的灵性和空间的深度。
“从审美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灵性支撑或核心才赋予作品以深隽的意味。”② “尚意”是宋代书法的总括。从“意”的字型来看上音下心,说的就是要传达心底的声音。从宋代开始的新艺术运动,使文人艺术家更多是将目光投注到感悟艺术,摒弃了单纯关注艺术的形式。
关键词:尚意 禅宗思想 人生哲学 审美情趣
“尚意”书风和禅宗思想的结合的必然性
一、 禅宗思想在宋代盛行。
宋人的书法上接晋唐,因为一种艺术必须是有继承关系,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没有什么艺术门类是可以一蹴而就,在一夜之间就成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是在很长的岁月里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才形成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门类。其实各种书法字体早在宋代以前就全部发展成熟了,宋代书法只不过是又赋予这修身养性的艺术一些灵气。“晋唐书家对于书法认识,虽然在本质上并没有游离于文化的本质之外,但文化本身没有构成书家内心生活的核心准则。对待书法的态度不是完全文人化的。”③《苏黄精神》,陈宇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9页。魏晋时期的书法是带有时代中特有的风骨,唐人书法却完全是官僚的态势。而所有形式到了宋代则发生了变化,尚意书法表现的不再是时代飘逸的风骨和官僚气息,只是以很单纯的文人眼光面临书法。以文人自居的心态已经是和前代区别开来的特征。“尚意”的书家将书法固定在文化的层面上,使文化成了书法的主体追求。
宋代的统治者在政治上的作为普遍昏庸,宋朝连年战争就和统治者的政治无能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推动发展的功劳可是不容小觑的,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荒淫奢侈,不修政事,笃信道教,迷恋花石。赵佶虽怠于政治,但在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位很有才情的皇帝。艺术造诣极高尤其对书法情趣颇浓,是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数一数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聪敏,展现过人的艺术才华,长大后更是乐此不疲,山水、人物、花鸟、墨竹都十分精通,书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黄山谷加以改变,自创瘦金体。并设立书、画、琴、棋院,自封院长,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画,整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册》,保存和继承了古代文化遗产。他首次将书画艺术从手工作坊中分离出来,为宋时艺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其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匠心独具,堪称艺术精品,可谓前无古人。在他统治时期,佛教盛行甚至让他感受到威胁感。于是他在执政期间发布过带有崇道抑佛倾向的政令。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宋时的佛教盛行。宋时佛教思想主要是以慧能禅宗一派为主,其次就是“华严派”,禅宗思想就像是流行的文化一样,人人因为谈论它而觉得有品位。文化品位自然由文人来体现。对于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的“尚意”书法诸家来说,禅宗思想可以成为书法的一部分(书法的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二、 禅宗思想和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融合
禅宗思想给文人影响至深的是它人生哲学,禅宗的人生哲学经历了从禁欲到适意再到纵欲的逐步演进过程。在士大夫审美情趣上前面半个过程的影响最为深刻。人生哲学、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什么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会促使和它相符合的文学形态出现。比如在盛唐时期的诗歌总是浪漫而豪放。绘画也常常表现的是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热情粗犷的题材,比如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一泻千里的瀑布、巍峨的名川大山。就是因为国运强济,当时的人身在其中,不由自主的就会产生自豪感。晚唐时期国运不祚,诗歌总是流露出悲哀和忧伤的情调。追求世俗的欢乐、肉欲横流的生活时。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使人民的审美情趣倾向于轻佻放荡、庸俗刺激,人们会喜欢看那种色彩鲜艳的小幅画、摇头晃脑的听一些轻灵飘荡的音乐、挑逗的小曲。士大夫追求清净恬淡、超凡脱俗的生活。士大夫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就是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而又幽远的悠闲惬意的情感。在士大夫面对广阔的自然、渺茫的宇宙深思观照的时领略到人生的哲理,把它溶化到心灵深处,只有当精神与物质的合一、情感与物象的交融,然后由胸中涌荡而出形成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承载物也就是艺术品便成了无上神品。
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尚意”书风
在宋代“尚意”书法的追求中,书家都重视强调书法是一种充满本性流露的语言。当然在本性追求中,文化性还是它的重心。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书法成了文人心灵自我满足的游戏。在“尚意”书风的大戏里,苏轼就是想当然的主角,和苏轼交往很深的黄庭坚、米芾则是这场戏幕中的重要演员。苏轼首先尝试“尚意”书风。后面两位则用实践行动为“尚意”书风铺垫基石。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最后还是确立了尚意书风的写意抒情特质。在书法史中,因为苏轼和黄庭坚的艺术风格相近,还有他们俩的师承关系,所以总是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来比较或者讨论。
苏轼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异常突出的文人,在诗、词、书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无法超越的、开创一个时代的历史性贡献。他是广纳各种文化旷世奇才,怀着“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原则,将三家的思想进行了“去糟留精”加以继承。“尚意”一词据说就是从苏轼的诗词中取划出来的。他的思想表现在书法上,就是他提出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思想。告诫人们要摆脱在形式上的种种束缚,进入到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将自己的意毫无保留的挥洒在书作中。出自苏轼门下的黄庭坚,在苏轼的影响下他也同样崇尚超脱的禅宗思想和文人情趣。他是书法写的笔态圆劲,逸气淋漓。尤其是行书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米芾是一个很特别的文人,在生活细节上既认真挑剔,但本身也是个狡黠狂放的人。米芾家中收集了大量的古人真迹,有空就研磨书写,深得其中味道。他的书法“风骨自然飘逸”。
后记
苏轼、黄庭坚、米芾都受到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将禅宗思想的人生哲学观极力吸收,运用到书法之中去。将“尚意”书风带领到一个成熟的境界。对后人一向深远。“尚意”书风成为书法美学的一个研究的重点方向。
文章注释
①《苏黄精神》陈宇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7页。
②《禅学和意境》 刘墨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第610页
参考书目
①《苏黄精神》陈宇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②《禅学和意境》 刘墨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③《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美)方闻著;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④《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⑤《点击中国书法》洪丕谟著,上海人民美
文章引用自: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