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传来中国的过程及其在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楞严经传来中国的过程及其在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此经西来之因缘
《楞严经》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 (581-617)时有位梵僧,见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创始人)所立三观,便谓与天竺国之《楞严经》意旨极相符合,于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国,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终无缘得遇,一百多年后,此经终于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传来之过程,颇为曲折,原来《楞严经》本藏于龙宫,因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披阅之下,叹为稀有,特默诵而出,以利阎浮众生。而且录呈《楞严经》的国家,亦视为稀有之法宝,藏诸国库,珍视异常,禁止传出国外。有一位印度僧侣般剌密谛法师,在携带此经闯关时被查获。后来他将经文缩写在丝绸上面,用蜡封好,然后割开臂膀藏在里面,等伤口平复后,终于顺利的通过关卡,航海将它传到中国,故又称其为《血渍经》。
般剌密谛法师于大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抵达广东省,适与被武则天所贬的丞相房融相遇,那时房融是广州的太守,于是他请般剌密谛法师在广州制止寺和另二位法师--弥伽释迦和怀迪,一同翻译这部尊贵无上的宝典,而他自己为其润色。经译成后,般剌密谛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因他潜藏出国,国王罪责守边官吏,故速回,愿以自身承担其罪。
后房融把这文学的巨著,献于武则天,因为在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存在宫中,没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大师认为此经对禅宗有价值,将其流通于世。所以这时,中国才流通《楞严经》。
据传说,《楞严经》是最后来到中国的经典,但在末法时代,《楞严经》最先毁灭,其他经典,则接着渐渐被毁灭,到最后,只剩下一部《阿弥陀经》。
(净菩注:“《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摘自《佛说法灭尽经》)
《楞严经》是一代法门的精髓 成佛作祖之正印
佛在《楞严经》中告诉阿难及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这是三昧之王,若能证到楞严大定,即可任意入一切三昧,就像如意宝王那样,能随意出生一切珍宝。这〈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六度万行,是十方如来超越生死苦海,通达涅槃的至上法门,庄严的正道。”
所以首楞严三昧,特被尊为王三昧,亦被尊为诸佛的法印、心印、正印,不论什么人得到这法印,就能作一代之祖师或在十方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佛如来佩此最上乘的法印,来到这秽恶不净的娑婆世界,四十五年间的曲折开遮,横说竖说的说种种法,无非提此最上乘的法印,普印一切众生心地,令诸众生也能得此法印,从尘劫生死中而获得解脱。
《楞严经》无法不备 无机不摄
《楞严经》的佛教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极其庞大宏伟,包罗万有,是一部体系庞博壮观的大乘经典。在它所构筑的大乘佛学的体系中,几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义的一切基本概念和范畴,这在其他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是绝少见到的。
《楞严经》的内容不但极其细致且具体,从“征心辨妄”到“论见显真”;从“揭示真心的实相”到“剖析世界成因与人生真谛”;从“舍妄趣真的先决条件”到“二十五位圣者的证道报告”;从“修证圣位的次第”到“众生升沉轮替的因缘”;把修行者如何修行和修行的步骤,以及修行中可能会产生的五十种邪悟等,一一告诫给每一位佛门学子。
《楞严经》既有:
《般若经》诸法性空的内容;
《华严经》所提出的十方诸佛、三界唯心、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之境界,十地等菩萨修行的六十位阶次;
《法华经》诸法实相、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权显实的教义;
《涅槃经》关于佛性的思想;
《楞伽经》中“如来藏名藏识”的概念;
《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之内容;
《瑜伽师地论》所阐述的阿赖耶识观点;
与密教灌顶部的《金刚大道场经》之仪规有关,以及禅定、律仪、诵咒等大乘佛教关于修行方面的丰富内容等等。
《楞严经》以其深邃、丰富、极旨的佛教教义,以及在佛教理论和修行实践两方面的具体阐述,使它成为唐朝以后,中国佛教各宗各派发挥自己佛教学说的理论,和思想依据之一部圣典,并为各宗派所重视,共遵为佛门无上宝典,例如:
1.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和《楞严经》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十番显见等有关。明清以后,阐扬楞严胜义者,不少是禅门大德。(参阅2,4,5,6A-6B)
2.华严宗(贤首宗)的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的境界,和《楞严经》:“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圆融无碍的境界符合。故华严宗六祖--长水子璇极为推举。(参阅13B)
3.法华宗(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及三谛(真谛、俗谛、第一义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的内容,也可以在《楞严经》的“三藏一心”找到根据。还有《法华经》的普门品,也和《楞严经》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相辅相成。(参阅13C-13E,19G-19H)
4.唯识宗(法相宗)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在《楞严经》中也多有阐述,如识精元明、见精明元、陀那微细识等。(参阅3,6B.5,17B-17C)
5.律宗(南山宗)所述之戒律和《楞严经》的四种律仪(即断淫、断杀、断盗、断妄)互相呼应。(参阅21A-21B)
6.净土宗念佛往生的理论和修行,也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类同。(参阅19C.9)
7.密宗(真言宗)也可以在设立楞严道场,宣说〈楞严咒〉及其殊胜功德中找到自己的根据。(参阅21C-21E)
8.般若宗(法性宗)诸法性空的思想,和《楞严经》中佛所指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的道理相同。(参阅8A-8F,9A-9C)
正因为《楞严经》之内容博大精深,兼备众多经论的特长,禅、净、律、密、教,无不周备,无所不包,这在其他经典中是不多见的、极为稀有的。因此,《楞严经》受到佛门弟子的特别重视,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佛门宝藏,也被列入佛门弟子必须读诵的功课和修行的依据。《楞严经》可说是佛教的百科全书、万能钥匙、百宝箱、如意宝珠等等。
楞严兴正法兴 楞严灭正法灭
中国历代以来,诸多的祖师及高僧,皆穷尽毕生精力钻研、弘扬、流布《楞严经》。自唐末五代迄今,注疏《楞严经》的著作不可胜记,这在诸多大乘经中是极为少见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明末佛门四大家的憨山德清、紫柏真可、莲池祩宏、藕益智旭,都极力推崇此经,兢相注疏此经。近代以来,高僧如谛闲、圆锳、太虚、倓虚、虚云、宣化等,也都极力弘扬此经,不遗余力。
尤其活了一百二十岁的虚云老和尚,在他一生中只注解过《楞严经》,不幸的是,在云门事变时被毁了!还有圆锳法师以其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名震海内外,被称为“楞严独步”及“楞严讲主”。
又美国万佛圣城之高僧宣化上人,在一九六八年六月于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学生及教授,开办九十六天暑期《楞严经》讲修班,课程结束后,就有数十位学生和教授皈依三宝,其中五位美国人即刻在上人座下出家,创立了美国佛教史上有僧相之纪录。可见此经是多么的殊胜,令这些高级知识份子都要臣服!
《楞严经》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对中国历代的佛教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楞严经》又以“圣言辞义双妙,首尾照应,脉络贯通”,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视为佛教文献中的文学瑰宝。
总结
古人云:“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又云:“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最后,愿十方三宝弟子都能依《楞严经》而住,演说和弘扬《楞严经》于全世界,让“正法”大放光明,魔障灾横不起,旁门左道,邪师徒众永息,方不辜负十方诸佛之悲心及教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