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寺碑碣纪要
南郭寺碑碣是记录南郭寺历史的石刻文书,又是南郭寺历史的见证,也是这座名胜古迹的一条风景线。南郭寺原有碑刻石碣数量不少,但损坏严重,现存数量不多。据传于1958年将部分重要碑石迁移于城南人民公园,做修建碑林用,后因故碑林尚未建成,被搬迁去的碑碣均遭厄运,下落不明。因此,南郭寺现存碑碣为数不多,仅就所剩重要碑碣现状记录留存,以供研究考证之参阅。
一、佛鼎尊胜“陀罗尼多经”幢。石柱六棱型,基大顶小,长约六米,汉白玉雕成。据冯国瑞考证记载,这幢六棱石柱幢经是“前蜀王衍乾德三年(公元921年)刻制”,“幢上勒刻佛教经典:陀罗尼多经。字迹苍劲古朴,刻工考究,犹有唐风。”据传,清代末年维修寺院时,将经幢做为支撑材料移于古柏树下。民国初年维修寺院时,因用其他材料支撑古柏,将经幢移出,移出时因不慎碰碎为六段。现存三段,另三段不知去向。“陀罗尼多经幢”历来被州县志书记载。近人张维《陇右金石录补》刊文记述。这通经幢是南郭寺现存极为珍贵的文物,距今一千多年。它也是研究天水佛教文化的金石史料,具有考古价值。
二、《建南山寺二配殿卧石纪事碑》。清顺治十五年勒刻(公元1658年),距今341年。碑体完好,字迹清楚。立于古柏北侧树下。碑文记载了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 654年),天水古城发生7.5级地震,地震使南郭寺古塔遭到严重破坏。以及修复寺院的情况。它是考证天水地震的史料,又是考察三百年间古柏生长的记录。现状为古柏树皮裹包碑身上端,碑石亦然起着支撑古柏的作用,颇有情趣。
三、敕赐护国禅林院《重建南山寺护国禅林院碑记》。此碑刻制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碑文由南山寺主持著名法师了然撰并书,全碑共记322字(残缺35字),通高86厘米,宽49厘米,厚17厘米。碑文中记载了维修重建南山寺院的情况和佛教禅语,记述了青莲所作“南山寺”诗,诗日:“自寺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佛殿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诗中“寺”与“自”;“殿”和“座”两字与志书中记载不竟相同。
四、《观音口口恩德记碑》为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刻,体碑风化严重,字迹无法辨认。
五、《重修西殿并绘画大殿碑记》。碑为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岁次丁已春日立石。字迹风化剥落,无法辨认。
六、《改建南郭寺东禅院为杜工部祠记》碑为“大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岁次甲辰夏六月谷旦立石。郡人贡生李荣敬撰,郡举人苏口书”。碑文基本完好。碑基稍有风化。碑文记述了建设《杜少陵祠》于东禅院的过程。现嵌于《杜少陵祠》廊南墙。
七、《墨龙碑记》,碑文由天水乡贤周务学撰。于光绪壬寅年(1902年)立石。碑文载于《天水县志·艺文志》。碑体严重风化,已断裂两段。
八、《新修天水南郭寺古柏围墙记》。于民国七年岁在著敦将喜平月中擀立石(公元1918年),碑体完整,为甘肃镇原慕寿祺撰碑文。陕西临潼杨昆铭书丹。
九、《南郭寺造像碑》。于1992年刊刻,碑刻集资人员名单,大理石质,镶嵌在卧佛殿南墙壁上。
十、《二妙轩帖》碑廊,于1998年建成,长约35米,刊刻杜甫秦州杂诗六十首,集王羲之、王献之字及其他名人书法刻制而成。
十一、《杜甫秦州诗碑(四首)》。由已故著名教授冯国瑞先生书写条幅刻制于碑石,于1997年秋制。
十二、《天水诗圣碑林序》是霍松林教授撰文,立石于1997年秋。镶嵌于“北流泉”过亭。
十三、《重建南郭寺卧佛殿碑记序》于1998年4月立石,金勇撰文,计380余字。全文刊于第三辑《碑碣选录》中。
1999年4月1日于南郭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