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塔起圮史略
隋塔起圮史略
王子源
隋塔,位于南郭寺西院卧佛殿前。史称舍利塔、隋塔或西塔。南山寺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四月八日,至公元1920年毁于地震,历经1300多年,虽塔体毁,但地宫保存完好。
古青莲《南山寺》诗云:“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是形容隋塔的状况语。这里且不论诗作者是谁,作者写这首诗时肯定是看到了这座古塔的雄姿风貌。“西塔”是指塔的方位,即塔立于大雄宝殿西侧,卧佛殿之前。塔,是梵文stupa与巴利文Tbupa的译音。又名“培波”或“塔婆”、浮屠、浮图,起源于印度。我国通称“佛塔”或“宝塔”,如延安“宝塔”等。塔用于内藏舍利子或经卷。其形状有方形、六角、八角形。建造五、七、九、十一、十三级单数。用木材或砖、石、铁等材料建成。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塔和坟墓塔以及舍利塔等数种。南郭寺隋塔为舍利塔,共七级,通称七级浮屠。即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之意。
据《隋书·卷二·高祖下》云:“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乙丑,下诏日:‘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于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节,朕抚临天下,思弘德政,延集学徒。’‘……颁舍利于诸州’。《太平广记》记载:“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入函东阁石室之中,有庾信铭记,刊于岩中。”《瑞应寺再葬佛舍利记》:“至隋文皇仁寿元年,再开龛窟,敕葬舍利,建此宝塔,赐净念寺”(即今瑞应寺)。《麦积山石窟大事记》记载:“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文帝杨坚降《立舍利塔诏》……限于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又据《广弘明集·卷十七》载:《隋高祖文帝立舍利塔诏》(全文)云:“门下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群生,津梁庶品。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救,恩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爱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界。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前往诸州起塔。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旧无山者,于本州内清静寺处建立起塔。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本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若僧少者,尽听在见僧,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庶民,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止十文已(以)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准入公,诸州憎尼,普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人石函总管刺史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杀等事务,尽诚敬副朕意焉。主者施行。 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内史令豫章王臣穰宣”(阎文儒主编《麦积山石窟》)
又据唐代上都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法苑珠林》卷第四十、舍利第三十七记载:“隋文帝仁寿二年(602)正月二十三日诏告恒州、兰州、秦州等五十三州于四月八日午时同前礼仪下舍利封入石函”,“秦州重得舍利,函变玛瑙。”从以上隋文帝《立舍利塔诏》和史书记载,可知南郭寺内建塔是奉朝廷旨意。下诏时间是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舍利入函时间是十月十五日。从诏书发出至舍利下入石函共计122天,可见时间是十分紧迫的。在一百多天内建造一座宝塔需要有相当的经济技术条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技术不甚发达、连年战争创伤尚未恢复的隋代初期,建造工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又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就曾号令全国“重建佛寺,起修佛塔”,此后于仁寿元年,仁寿二年,仁寿四年,经先后四次下诏立舍利塔,其间仁寿二年正月这次诏书明令秦州、(陕州、恒州、杭州等五十三州)诏建舍利塔。这次下诏,限于四月八日午时下入石函。南郭寺在州城之南,当是这次建塔构筑地宫的时间。拓《隋书·高祖记》载:隋文帝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出生时紫气充庭。长于沙门,被尼智仙抚育13年才回到其父畅忠、母吕氏身边。立帝后决定“兴佛法”。因此,隋文帝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又为要实现阿育王(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起八万四千宝塔”的遗愿而行事,更是为了用宗教思想统治国民,巩固其皇权才有建立佛塔的重大举措全国各地方州、县民众和佛家寺院僧尼对皇诏都是不得怠慢的。据有关资料表明杨坚在位其间共建塔110多座。
据天水城建志及有关史料记载,秦州南郭寺建塔时间是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四月八日。据南郭寺塔梁记载:塔竣工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八日。先后建造16年时间才完成建造塔体工程。可见当时秦州经济条件小佳,生产力低下,无力在诏书要求的一百多天内完成。仁寿二年建起塔基地宫,舍利下入石函之后,塔身主体工程建造进度比较缓慢,延续时间竟达16年之久。
塔体建成后历经117年,至唐开元22年前,旧貌无改。高大雄伟,颇为壮观。所以就有“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的诗句,这首“南山寺”诗,是古塔完好时的作品。唐开元22年(公元734年)天水发生特大地震,隋塔被震塌,毁上层五级,残留下层二级。时隔25年,即唐乾元2年(公元759年),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时,所看到的南郭寺是古塔尚未修复,大概塔已不成为其塔的风貌,而且寺内境况惨淡,所以杜甫在他的诗中对于“西塔”只字未提,推测隋塔这时被残砖乱石遮盖,生人不知这里有塔。才无塔的诗句。
自唐开元22年后至宋神宗熙宁6年(公元1073年),中经314年后才有僧人惠宝主持修复砖塔第二级的历史记录。清顺治十五年(公元l685年),北直隶县令谢鉴、州守车江等人主持再一次维修古塔。维修后的古塔又延续235年安然无恙,至民国9年(公元l920年),据《天水县志》记载:天水又一次发生特大地震,古塔重遭严重破坏,残留二级。翌年被孔繁锦部队全部拆除,砖作它用”,至此,塔体消迹。时过80年后的l992年9月1日,天水市佛教协会会长张英先生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发出“重建舍利塔的倡议”,提出“尽早修复古塔,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佛教文化,绍隆佛种,发展旅游业,倡议各界鼎力相助促成重建功德”。但因资金难筹,至今仍无进展。
古塔,始建于隋,故称隋塔,竣工于四月八日,故将“南山寺”称为“四月八山”。民间尚有“先塔后寺”之传说;自杜甫诗云:“山头南郭寺”诗始有“南郭寺”之名。唐代称“南山寺”,故有“南山寺”诗。抑惑“南山寺”诗迟于“山头南郭寺”诗,这些都令今人费解疑惑不定。惟待开掘隋塔地宫,得“大隋皇帝舍利塔下铭”文才可解惑。
因此塔始建奠基之时,曾构建地宫,密藏隋初神尼舍利(佛骨)函变玛瑙入地宫。如果文物考古开掘成功,出土文物,其价值予计当不亚于陕西法门寺。人们更盼重新起塔,再现当年古塔辉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