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的入世出世精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入世出世精神
  目前的社会大家都很忙碌,自己要规划出时间修行,最重要的是把本门的心法融入成为自己的思想观念。
  ‘佛教的入世出世精神’是佛乘宗课程规划的最后一节,是个总结。这是祖师以前规定的题目,目的是让我们知道佛教到底是入世还是出世。因为一般人认为佛教比较偏向出世。经过台湾很多大道场的努力,他们才逐渐肯定佛教入世的精绅。虽然如此,这仍然只是表面的情况。因为这些人对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所理解的都是文字上的意义,而不是真正的佛法,会有这样的认识是正常的。
  佛教目前所做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到这个层次为止,‘自净其意’的境界做得比较少,而佛教真正的重点是在‘自净其意’。清净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自求内证,这才是真正的入世。希望我们佛乘宗的法能够一天天宏扬开,到时候会有更多人了解真正深度的佛教入世精神到底是什么,出世与入世到底有什么关联。
  什么是入世?
  以佛乘宗的立场而言,就是弘法四大原则,最重要的就是‘佛法生活化’。要把所吸收到,所体悟到的佛法整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言谈举止全以佛法的精神去做,而不是每天烧香、拜佛而已。把‘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融入生活中。‘六大心法’全部都要吸收,成为思想观念,且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样才不会出错。
  另一个重点‘佛教世间化’有几个精神:
  第一,人身难得,能成为人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佛法难闻。在其它生命层次要听到佛法,尤其是即生成佛的佛乘大法,几乎没有机会。‘妙法莲华经’谈到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的父王 大通智胜佛,经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成佛道。’,此偈已非常清楚了。
  第三,成佛之法在世间。真正的佛法在‘妙法莲华经’说的就是佛乘大法,只有在这个世间才有。
  这三个精神如果能够掌握到,这一世就必定能够解脱证道成佛。为什么?因为:
  (一) 要晓得~得人身实在不容易,如果不是深切体会到的话,不会下功夫去修行。
  (二) 要了解到~听到佛法很不容易,尤其是成佛之法。
  (三 )要了解到~成佛之法只有在世间才有,即使在世间,不晓得要经过多少劫才有机会遇到佛乘大法。净土宗说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简单说就是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有机会遇到成佛之法。这个困难度如果已经体悟到,就会很努力去下功夫。
  ‘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很多人能倒背如流,但是真正把它变成思想观念的很少。从此可见佛教是入世的,而这个入世与一般人的了解有相当的距离。要知道一个人能成为人,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成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菩萨尚且有‘隔阴之迷’,所以这生有这样一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什么是出世呢?
  就是‘超脱三界,证一合相’,十大一如的大自在境界。不是一般所想像的把这个世间的一切丢掉。如果连人身都没有,怎么能够证到那么高的境界呢?所以不是躲进深山,或者出家才叫出世,入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世,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你固然也可以享受,但要以出世为最主要目标。佛乘宗并不是要大家修苦行,而是照样享受修行的人生,而在这一生成就,这样学佛才有意义。
  同样是出世,传统佛教与佛乘宗,还有密宗,其精神有不同之处:
  (一)小乘是以自觉为主。小乘的自觉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去掉我执。一般认为小乘比较出世而不是入世,这是比较粗浅的看法。
  (二)大乘是去我执、法执。这个法指的是众生,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众生也都要去除烦恼,可见心量就大大不同。既然众生的烦恼都要去除,就必定要入世而不是出世。比较深入就是说,到了大乘的境界以后,所有出世的方法、观念都要带到世间来帮助众生,让他们也能够出世,也能够达到去除烦恼的目的。
  (三)佛乘,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万德庄严的最高、最圆满层次。觉行圆满就是法界的众生都度尽,不但自己解脱,自己的烦恼去除,而且法界所有众生没有了烦恼且都成佛。到大乘也还没有办法让所有众生都成佛,但到了佛乘就可以。所以必定要在这一生成佛,同时,所有的众生也都成佛。这也就是本门唯一的大愿~与众生同证佛果。
  大乘以出世的方法、心态以及思想观念来入世,其心量比起小乘以个人为主大多了,但是它的时间、空间,它的范围对象比起佛乘来说仍然有限。到了佛乘的境界,它所度的众生是无限的,这个差别很大,要了解到心量无限,所度的众生就无限。
  正因为佛乘把所有出世的思想观念、精神全部融入到整个世间里面,所以在本门心法中,入世、出世是一如的,不能分开的。
  以信、愿、行三方面来讨论入世、出世一如的问题:
  第一、是信
  (一)所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如果没有办法真正建立,根本无法在这一生解脱成佛,连去除烦恼都很难。对 大自在王佛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开始时就是把你的身心一切都交给 大自在王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好的壤的,都认为是 大自在王佛最好的安排,信心要达到这个程度。
  (二)要了解我们的佛性与 大自在王佛的法性是等无二别的,对 大自在王佛百分之百的信任,就是对自己佛性的信任。信任到这个程度时,你的自性才有机会慢慢显现。本门为什么强调学佛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人生观,所谓‘观’初步来说就是观察,接下来要演变成观念、变成思想,当你把它变成观念、变成思想以后,也就是把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叫‘佛法生活化’。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在修行。在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以前,所现出的只是自己的思想观念,这就是我执、法执。把这个去掉以后,全部将本门的心法,变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当然这仍然还是执,但是这个执基本上来讲是种大愿力,这种大愿力以后将与自性相应。
  第二是‘愿’。
  我们有很多种愿,但是只有本门的大愿:
  ‘誓证佛果’才称为真正的本愿。本愿在对住差别相的众生来说,有时间、空间的分别。但是证一合相以后,就会了解到,本来就如此的,以佛法来说就是所谓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称为本愿。怎样才能做到这个愿呢?就是本门的心法。要把诸佛菩萨的大愿都变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形成以后,这个愿力自然就在其中,思想观念不形成,愿力就会漂浮不定。所以愿力的形成完全取决你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否。
  第三是 ‘行’。有愿无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要怎样行?
  (一)一个宗教、宗派弘法必定有它的原则和目标。以本门来说,就是佛乘宗弘法四原则,这个修到最高层次,就是誓证佛果。
  (二)门规是以实践为主,可以说是最具体的。在修行过程中,要把重点摆在实践上,以门规为主,经常背诵门规,了解门规真正精神,用门规来监督自己。
  (三)十无量相应心品。这十个心,要多多体悟,如果信心够的话,慢慢都可以做到的。
  (四)十大一如。要证进去才晓得,十大都是证进去以后的境界。
  (五)本门所有修行法。前面所谈的,本门都有修行法来配合,比如本门的动禅就是属于‘相大’的一部分。
  行最重要就是要做,目前的社会大家都很忙碌,自己要规划出时间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本门的心法融入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如果能做到这样,在这一生,即使没有很多时间打坐,只要思想观念融入,其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在修行,这个时候就是把出世法融入到世间法里面了。所以佛教的入世与出世本来是没有这样划分的,如果把它分开来谈,那么谈的都是‘相’而已,十大一如的其它九大都还没有提到。等到入世出世融合在一起时,这个十大我们就开始修进去了。十大修进去,也就是入、出世一如的开始。
  善性老师讲述 法住整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观念与修行
下一篇:千古一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