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和尚——严佛调
中国第一位和尚——严佛调
佛教东传洛阳史载译经之始,起自汉桓帝。首达洛阳的当属安世高,安息国王子,高僧,汉称“安侯”。继承者也亦为安息人、优婆塞(佛教居士)安玄。“二安”精通梵语,在洛阳译经,颇有影响,时汉人严佛调,热心学佛,从安世高为师,出家为僧。佛调助“二安”译经,为译经高手,开佛经助译之始。佛调在学佛、助译过程中心领神悟,发师所未发,悟经中深昧,手自撰述,开汉人佛学者著书立说之始。严佛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
一 少年颖悟 出家修道
严佛调,又名严浮调,大约生于公元117-197年,简名严调。入佛后,名子中间加以“佛”字,叫严佛调,以示其身份与佛有关。
严佛调,东汉末下邳(今安徽宿迁)人,后入居洛阳,下邳也叫临淮,汉明帝永平年间改为下邳国,为明帝异母弟楚王刘英的封国,一时盛传佛图、黄老。东汉末,下邳相笮融拥有众势,占据一方,崇信佛教,建立佛寺,佛教在这个地方成为主要传播地区之一。而洛阳当然是传佛译经重镇,严佛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富有文化教养的人。史载他“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后来,他在著作中就直接写作“严阿祗梨浮调”。说明他对佛教的驾信程度。“阿祗梨”是梵文译音,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意思是教授弟子、纠正弟子行为、为其轨范,所以亦称为“导师”。“严阿祗梨佛调”通用汉译应为“严导师浮调”。这表明了严佛调的身份,现在看是个入佛后很笼统的称谓,但在当时可能很明确,因为根据佛典《四分律行事钞》卷上有五种阿祗梨:1、出家阿祗梨(出家得度之际,授十戒之师);2、受戒阿祗梨(受具足戒之际作羯磨之师)3、教授阿梨(受具足戒时教授威仪之师);4、授经阿祗梨(教读经之师);5、依止阿祗梨(同起居,而从受教之师)。就东汉当时的情况看,“严阿祗梨”应属于第1、4种,因为汉地佛徒受戒是以后的事。两晋之际的后赵国的著作郎王度曾给后赵的第二代皇帝石虎上疏说:“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色,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东汉时除了严佛调为安世高的弟子外,还有韩林、皮业、陈慧等三人亦为安世高的从学弟子,史载明严佛调为“出家修道”严本人亦自称“严阿祗梨浮调”。其他三人,未明言“出家”,只能看作是佛教学者了。
二 弘佛养法 助译经典
严佛调在洛阳从师于安世高,学习佛法。因安世高所译为小乘禅数,所以,严佛调学的、译的无疑也是小乘经典。当时,协助安世高译经的,除了严佛调外还有安玄。
安玄,安息国人。少年时,志向坚定,性情贞白,深沉内向,善于思考,为佛教居士,秉守法戒,严格自律;博览并诵读群经,有很多的经典能通悟理解。汉灵帝末年,东渡经商,定居洛阳。因他对汉朝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贡献,而建立功勋,被封为“骑都尉”。在洛阳,安玄表现得谦虚谨慎、温顺恭敬,平时把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事业。安玄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外国人,不久,他就通晓了汉语,于是信心实足,立志宣扬佛经。平时,他和僧人们讲论佛教义理,有很多高见,得到大家的赞赏,都称他为“都尉玄”。安玄热心于翻译佛经,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于是他找到了僧友严佛调。
严佛调由于长期从师安世高,梵文胡语也相当通晓,严佛调既为佛门弟子,弘佛译经亦看作己任,所以,二人拍即合,就合译起经来。
严佛调与安玄合译佛经,采取的是“都尉口陈,严调笔受”的方法,就是安玄先拿原本,将经文用胡语念出来,严佛调用汉文直接写下来,然后,两人戡酌字句,修饰润色,便语意更加完整、显豁,便于阅读,这就算作定稿。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算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安世高的译经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此后,多数佛经的翻译都是这样,后之佛学译者对这些个人译的经典有不惬意之处,甚至还有重语指责的。从汉和西域文化交流来讲,这种助译合译形式,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种外来文化比较准确地传播到这个国家,非语言高手,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无此能力,硬粗制滥造,敷衍成文,那么,贻害就无穷了。
自严、安二人合译佛经之后,使西域东渡僧人,在汉语还不太精通的情况下,通过助译合译,不但迅速提高了汉、胡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为佛经的汉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严佛调和安玄合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是《法镜经》,这部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三国吴的康居国高僧康僧会称赞其“言既稽古,义又微妙”。晋高僧释道安赞其“省而不烦,全本妙巧”。南朝梁高僧释僧佑赞其“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又赞“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佛调、安玄的合译,能与安侯的独译媲美国微软公司,这种评价是正确的。
三 独自撰著 开创先例
严佛调在佛学研究和助译中,不断提高了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其颖悟程度相当深邃,于是便想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著述表达出来,这就是严佛调所著的《沙弥十慧章句》一卷,开汉僧传述佛经的先河,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严佛调为什么要创作这部经典,他在《沙弥十慧句 序》中讲得很明白,其《序》说:
“过去弘扬佛法,传经没有详细记载。都是老师说了,然后弟子诵读,经典文字简略而义理深远,很少人能透彻说明。这就像洛阳的谷水停留了天上的日月坠落了。于是大家共同请高僧阿难来演说佛经,他共作了十二部经。后来的僧人,依据个人的体会来往解其经文,分章分句解释,以十数为一单元,便于诵习。
有安息菩萨安世高,发愤弘扬佛教,考研来历,所有经典,都经过批阅,主要考虑到俗家弟子和刚入佛的人,便于学习。于是,在汉地所译出的数百万言佛经中,有的用口传解释,有的用文字说明,深得学者欢迎。但只有《沙弥十慧》一部经书,没有解说,甚为遗憾。“十”是数字循环的终点;“慧”是佛的根本。世上的事物,没有数就无法预计;有人如不信佛,就不能去救度他。这部经书,文字优美,文意深远,广通天地,近及本身。我佛调不明智,充当高才,学问浅陋,品行平平。早年不断遭遇凶险和忧愁,成年后,又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说来也十分惭愧。尽管如此,为了弘扬佛法,于是发愤忘食,昼夜思虑,作了这部《十慧章句》。我不敢说自书专作,只是用比喻来说明这些经典罢了。为此,对上来说对待起老师,对下来说,自己也受到了安慰。这部书,高贤大僧们不值得留意,只作为刚入门的人一部启蒙书吧。”
从这篇序文中可以得知,知识分子作学问,疑而不解,是最大的遗憾。严佛调从师安世高,研习佛法,听讲禅数,惟独“十慧”之义没有详细得到,悬疑于怀,无法畅述,实属大憾!这时安师己经作古,所以,只有自己发愤攻读,领悟先师遗数,撰述这部章句,布于当世,传至后代。也算是“上以达道德,下以慰己志”了。
严佛调从悟佛经而作“章句”却开创了中国佛徒撰著佛经的先例,对后世高僧著述影响极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