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吟﹒楞严一笑
《渔父吟﹒楞严一笑》
法常禅师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作者]法常,宋代僧,释法常开封人,即丞相薛居正之后也。
宣和七年始解尘缚,遐思高举,遂依长沙益阳华严轼公剃须发,受田衣。见者狮王。居必宝社。非法不言,异轨弗顾;深慕大乘,不斥小教。
一日阅首楞严经,乃廓尔义天,渊通法海。自是肆游淮泗,放浪湖湘。
后至台山万年参谒雪巢,一见机语契会,命掌翰。未几请令首众,为僧入室,大有风彩,澹然处世,不饰众缘。室中唯一矮榻,余无长物。
绍兴庚子九月望日,语众曰:“吾一月后不复留矣。”至十月二十一日,书《渔父词》于室门曰: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书毕就榻收足而逝。
“此事楞严常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佛陀在《楞严经》中反复表露我人真心之所在,在鲜活生命之每一个根尘交光处,从来不缺少什么,只是我们一向认贼作父,在种种分别的幻象中流浪。
“一笑寥寥空万古。”
——蓦然回首,体证生命真实的当下,前尘往事、生死轮回之烟雨迷雾顿时脱落,千斤担子放下。这一“笑”在有的禅师是透彻骨髓的会心的一笑,在有的禅师则是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百丈禅师会下一僧,一日出坡在田间劳动,闻吃饭的鼓声,大悟。哈哈大笑,掉头回寺。下来百丈问笑之所以,答曰:适来闻鼓声,肚饥。百丈赞叹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
宋代有一禅师(忘其名),行路跌倒摔跤,大悟。哈哈大笑作偈曰:这一跤,这一跤,万两黄金亦合消……
“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大笑之后“空万古”,并非生活在虚无中,相反,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依然是旧时人,只是更亲切。为什么?无间隔故。宋周敦颐从佛印禅师学禅,久久不悟,一日在室内,心中迷闷,遂打开窗子,恰值孟春,园中嫩草初绿,大悟,不禁脱口而出:“恰似自家意思一般。”风瓯,檐下的风铃。此时听来,是那么亲切,而心地的景象呢,又象无垠的天宇,象灿烂的河汉,广大,光明,奇妙,重重无尽。在这里,眼前之“一”与无穷之“一切”统一了,心与物统一了,刹那与永恒统一了,感性与理性统一了。……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
——庄周梦蝶,有感人生如梦兴问:是我梦中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现在正处梦中现为我呢?他又说:至人无梦。有人于是论定圣贤睡眠无梦。关于此一问题,宋代宗杲禅师有专文论述,见《大慧宗杲书牍》。大意是说,问题不在圣人做不做梦,在于他们生活在寤梦一如的境界。在梦中不执以为真,在醒里也不执以为真。那什么是真呢?亦幻亦真,亦真亦幻。无非是真,无非是这幻。这时候眼里的一切是那样的鲜活真实(栩栩如生)生活是梦,亦是艺术,是道场,亦是游戏场。唐代丰干禅师常骑一老虎来去。珽珽,描述骑在虎背上轻盈自在的样子。这时,老虎也被伏降了,成了朋友,万物皆备于我,“白云与我最相知。”“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问,谁似我般人。”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无始以来颠倒轮回的路现在断了,此生无悔,这一期生命的下课铃响了,宛如暮色将近。当远客他乡的诗人们在断雁淒清的叫声中怅问“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时候,禅者如自由的飞鸿在无尽的时空中飘然飞去。极目天涯,浩然无际,纠緾在“悲欢离合”中的我们在此一刻终于与禅师拉开了距离。……
战胜人生忧悲苦恼的禅者安住在光明与喜悦中,但他并非听不到雨声,看不见明月梅花。他的境界当是至为感性优美又至为超然自在!
另:
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谓之露布。盖自汉已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版。
佛陀在《楞严经》中反复表露我人真心之所在,在鲜活生命之每一个根尘交光处,从来不缺少什么,只是我们一向认贼作父,在种种分别的幻象中流浪。
《楞严经》卷二载,波斯匿王自觉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身体逐年、逐月、逐日衰变,“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深感生命虚幻,迁变无常。佛启发他,在变化的身体之中,有不生不灭的自性:“彼不变者,元无生灭。”波斯匿王受此开示,当下大悟。
梅花、雪、月,都是纯白之色,三者交光互映,是澄明的极境。参透生死之理的诗人,对肉身的寂灭付诸一笑,因为他感悟到,在风铃铁马声中,不正是有“这个”在!璀璨银河,横亘天宇,个体生命与宇宙法性合而为一。
生命如同蝶梦,蝶化人,人化蝶,本无区别,贵在有栩栩自得的心境。那跨在丰干虎上的,不正是支配“六和合”的“一精明”?诗人借用寒山“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成句,说自己多年没有回家,如今连以前来这里的路,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因为自己沉潜于不断的修行之中,连生命的足迹都已忘却,达到了毫无粘著的境界。
诗人借用寒山“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成句,说自己多年没有回家,如今连以前来这里的路,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因为自己沉潜于不断的修行之中,连生命的足迹都已忘却,达到了毫无粘著的境界。
结二句透露出“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高情远韵,鸿飞冥冥,象喻自性冲破器世间的牢网,而翱翔于自由自在的禅悟境域。禅师对生命的审视,宁谧、从容、安祥、明净,生命的逝去,犹如寒潭雁影,雁去而潭不留影,“留”下的只是亘古的澄明。
引用并整理自明海法师 秋来听雨——俯躬寮日记以及注解(2005年9月20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