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人生指南《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法界梵音》(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生指南《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法界梵音》
  目录
  序 言 5
  第一章 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7
  ——释天光明上师自述 7
  第二章 真正的功夫在于明理 12
  一、诸善奉行,尽孝第一 12
  二、正念的重要性..............................................................19
  三、修道要学基本法 22
  (一) 罗汉所修四谛法......................23 (二)辟支佛所观十二因缘法..................27
  (三)成佛的六度法门...................................................30
  (四)十二处有必趋于无..............................................44
  四、何谓学佛?何谓因果?何谓业?什么是因果关系? 46
  五、六道、十法界的业因是什么? 48
  六、吃素、断五荤,四摄法 52
  七、佛法的做用..................................................................54
  八、学佛人的状态..............................................................55
  九 、净土宗重信、愿、行...............................................61
  十、佛法对正觉的标准..................................................... 68
  第三章 觉性菩提心 ..............................69
  一、彻悟的上师 71
  二、造作就是业 84
  三、真修行 91
  (一)真实的信心 91
  (二)慈爱满怀 95
  (三)闻、思、修学 97
  (四)福报与供养的真正的涵义 104
  (五)精进的行持 110
  第四章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115
  一、前行方便 116
  (一)惭愧心................................................................116
  (二)恐怖心: 117
  (三)厌离心: 117
  (四)发菩提心: 117
  (五)怨亲平等: .......................................................117
  二、忏悔烦恼障 118
  三、忏悔业障 119
  (一)忏悔偷盗恶业.....................................................122
  (二)忏悔邪淫罪业 123
  (三)忏悔恶口、妄语、绮语、两舌罪业 124
  (四)忏悔对三宝所造恶业 125
  四、忏悔报障 126
  第五章 去妄心存真心 129
  一、菩提心...................................129
  二、明心直指..................................131
  三、净心之道..................................137
  四、字句成戒,觉性圆满.........................159
  第六章 行般若波罗蜜多 166
  一、心经之精髓.................................................................167
  二、般若的妙用 170
  三、般若的底蕴 171
  四、般若的威力 174
  第七章 身、口、意三业清净,达到超凡尊贵,净身定慧 178
  一、大勇识者相 178
  二、五道十地 179
  三、密教之殊圣 183
  (一)藏密之渊源 183
  (二)密宗气脉的理论 188
  (三)藏密瑜伽修持观 190
  (四)藏密的瓶灌顶 194
  (五)身、口、意清净之法 199
  第八章 法在行不在说--妙修行路 201
  第九章 佛教与其它教派的关系 207
  一、世界的形成 207
  二、生命的起源................................210
  三、太极图、四大宗教统一与世界和平………………….222
  四、佛法与气功................................................................239
  五、佛法中的禅宗 241
  (一)四禅、八定之初禅行 241
  (二)四禅、八定之二 禅行 245
  第十章 佛法的根本 249
  一、人生之苦乐观 250
  二、但见如来....................................................................254
  三、佛法大终极目标.......................................................255
  (一)花开见佛.............................................................255
  (二)华藏世界(万法由心起,一切唯心造).................258
  (三)三世诸佛境界--修行的最高成果......................263
  1.法、报、化三身之圆满..........................................263
  2.生命是永恒的—生与死仅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 267
  跋 270
  回向偈 272
  序 言
  佛陀的伟大之处,在于揭开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它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佛法就是真理,佛陀就是实践并证悟真理,理德圆满的圣人。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独来独往的修行人。佛法广博,浩如烟海,我只不过懂得零零星星的一点点,步佛后尘,出家为僧,“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惭愧之余,唯有这套文集献给十方善信。则我心可慰也。
  本书的观点有创新,但它主要源自于我的根本金刚上师----多宝上师和其它诸多恩师所传承下来的甚深教导,他们的法语给我许多启迪,曾使我受益良多。我希望它也能对那些真心修行,寻求解脱的人们能起到启迪心灵和迷途导航的作用。
  诸佛智慧甘露法,无上之宝难言诠。
  有缘信众皆得利,无信之徒懒翻阅。
  似乐实苦此人生,逝入闪电极短暂。
  何者修心方有益,宗派争执无实义。
  吾本缺乏具生智,亦无广闻博思慧。
  故有非理错谬词,在此忏悔请宽恕。
  愿我生生世世中,了达佛法之奥义。
  自心与法永相应,梦中也不害有情。
  无论佛说何宗派,皆当修学观净心。
  所有大德恒住世,僧众和合增吉祥。
  因法务繁忙,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语句表述不当和错漏之处,这都是我的无明心所致,尚祈一切证悟的上师和慈悲的读者宽恕原谅,并敬请加以斧正。愿我身口意之事业,甚至身体之气味,所有无情、有情众生,见我面,闻我名,思我功过,看我书字,甚为我鼻息所触者的业障均能净除,由圣观音带领进入弥陀净土。
  籍此,我深切祈愿所有众生的业障都将清净,圆满集聚福慧二资粮。愿一切有情生起珍贵的菩提心——诸佛圆满之法道,空性与慈悲的精髓,愿终证圆融无碍之佛性!
  如果有少许功德,全部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如母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早证无上菩提。
  在此我特传释迦牟尼佛灭一切恶趣王咒。此咒乃大日释迦为诸众生消灭定业而说,行者虽有诸佛不忏之重罪,如能诚心发露忏悔,如法念诵,亦能消灭,命终随愿往生密严净土或极乐世界。
  南谟拔噶瓦德、萨尔瓦、都尔嘎德、巴咧勺达呢、啰渣雅、答他噶打雅、阿尔哈德、三木鸦三布达雅、爹雅他、嗡、勺达呢、勺达呢、萨尔瓦、巴邦、比勺达呢、许爹、比许爹、萨尔瓦、嘎尔嘛、阿瓦惹纳、比勺达呢、梭哈。
  释天光明上师
  注:经上师开许,凡见本书中的真言咒语的法界众生都可以诵持。
  第一章 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释天光明上师自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为答谢多年来在我修行历程中,为我提供物质及精神食粮的各位恩师、道友、同修、居士、朋友的关心和帮助,特将我修证文集与心得同大家交流。
  一、出家前后
  我1960年4月15日(农历)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沟口村中医世家,父亲是中医,整天忙于工作,母亲身体有病(邪祟),父亲便把我们兄弟三人托给祖母、姑妈抚养,我十四岁那一年母亲病故。由于母亲早亡,没有得到母爱,因此对祖母、姑妈、舅舅、姐姐、邻居怀有深厚的感情。兄弟三人长大后,与父亲感情不太融洽。姑妈家附近有一座鸡鸣山,那是我少年时代最喜爱去的地方。从十四岁起,我虔诚专研道教文化,如:六十花甲、文王八卦、奇门遁、医学、风水大全、地理、万法归宗、相书等等。
  山西省芮城县有一所寺庙,名曰寿圣寺。1996年秋天,经朋友的介绍,我在这里与根本金刚上师----多宝上师结下佛缘,她让我到福建省福州市菩提佛国寺修持佛法。这里是我出家和落发的地方,也是我佛学思想的启蒙点。落发师父是位东北籍的僧人----法典和尚。上师择良辰吉日----1996年农历10月24日(证果日)为师兄弟剃度落发。当时从各地来的师兄弟都已剃度,唯有我一人不愿剃度。我们上暮课时,我看到漫天发白光,就立即走到山门外,望见寺院白光耀眼。冬日的傍晚,强烈的白光照亮了寺院,一条白龙从天而降。我回寺院的同时,一股大风随我而入,顿觉我剃度出家修行的缘到了,就到根本上师跟前说明了经过,请上师为我落发,赐名“天光明”。落发后我站在大雄宝殿中央,大家忽听空中天鼓雷鸣,闪电如千门火炮齐发,震耳欲聋,我此时感觉自己身上的骨头已被抓走,刹那间从天而降向我身上放一架骨头。当家师法明兄,身披袈裟,到我面前问:“你脱胎换骨了吗?”我答:“已脱胎换骨”。此时天降大雨,我觉得寺院雨这么大,人间要有水灾,上师命人赶快为我脱凡装换僧装,换上僧装我站在大雄宝殿中央,立刻雨过天晴,这就是我奇异的落发经过。佛、菩萨与诸天护法为我脱胎换骨,消除了我百千万劫的业障,天降甘露雨洗涮了我尘世间的垢尘,使我意识到自己在以后弘法利生的过程中,难行也要行,难忍也要忍。
  当时上师开办的佛学研究所培育出众多高僧大德,誉满海内外,是佛教界的一所高等学府。我的佛学框架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
  在菩提佛国寺修学中,我自愿在五观堂(斋堂)做饭,行堂、刷洗。在短期的培训中,我证悟到佛法的真谛,菩萨要在红尘中修炼,佛在人世间。我告别了恩师并留下了一句偈子:“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自身伟光,超于日月,其身洁白,犹如雪山”。当时由道家的道长和几位师兄弟,把我送到福州火车站返回山西省芮城县寿圣寺,然后我又回到故乡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沟口村,传播佛法,度化家人。在诵经、念咒中房间有脚步声。家人出去看无人,感觉奇异,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答是佛、菩萨、护法神在感应你们。在今天弘法利生的生涯中,别人为我服务的福报,正是当初做饭、行堂、洗刷、护持根本金刚上师所修来的。
  1998年腊月29日,老家的房间突然起了大火,我感谢纵火的人,一把无情火烧去我尘世间的孽缘;一把无情火烧去了我百千万劫的烦恼;一把无情火成就了我,使我走出故乡,迈进弘法利生的光明大道,并且写下了留言偈:“忍辱如平,一切平平,洗诸尘垢,烧一切烦恼薪。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明大悲”。
  2000年至2001年,多宝上师为了成就我,对我继续印证,要我与她在北京、天津、福州、广东、深圳、山东、太原等地普度众生。
  2001年农历10月24日,我在福州十方如来藏寺授密宗金刚大乘戒,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金刚阿阇黎。上师是大医王应病与药,菩萨随宜演化。
  在弘法期间,我参访了十多位师父,也向几位尼姑求过法,接受过西藏红教青麦仁子活佛秘密灌顶加持,赐名“仁钦侧仁”。正因为如此被同修讥笑过、辱骂过。女人在佛教里被视为下贱的人,而且视为不能成佛。女人不能坐在男人的上面讲经说法,男人不准给女人磕头,何况我的根本上师是女性。佛性是没有男女之分的,只要得到正法,女性都可成佛。《法华经》上讲龙女8岁成佛,善才童子五十三参,而天光明(仁钦侧仁)才参访了十几位,相比而言,天光明(仁钦侧仁)逊色得多了。
  自古道:大隐隐于闹市,小隐隐于深山,一名修炼者对治的是心态。所修炼的心态是智慧、慈悲、人品、人格,因此所需要的环境是红尘,是在人群中,而不是在山林中,要想证到终极的佛果,除了在红尘中行菩萨道外,别无第二条途径。修到最后,就是在红尘中任劳任怨,提升自己的心性,消除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脱离了红尘,脱离了人群,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
  无数个修行人都是在山中修炼,结果使疾病缠身,灰心丧气,心炼不好,怎能做到心平气和?修行唯一的路径就是把智慧融入到红尘中,修行不是叫人走形式,盘腿打坐不是究竟的源头,也不是真正的功夫。大家用心求道,唯依精研教理,弘法启运为一大事。盘腿打坐只是调气打通中脉。古今无数位吃够了苦,悟道的明师们,都对着众生大声喊,你们不必要再吃我这种苦,走那些冤枉路,吃得那些冤枉苦,罪过!罪过!冤枉路、冤枉苦我都替你们受了。凡夫毕竟就是凡夫,有几个大根基,大福报能信得过明师的话呢?佛祖讲:“天下本无事,烦恼自由之”。好在是春来草自青,早晚你都会承认自己就是佛,这叫直下承当,早晚你都会进入红尘奉献,高高兴兴的生活,安安心心的工作。
  对一个悟道的明师而言,将成为一个空无,无修而修,无法可传,无果可证,无意识、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将会消失在大自然中,和道融为一体,和万物融为一体,都是自己的意生身,这时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我,感受到真正的我存在,而不是千百亿化身般的存在,为名存在、为利存在、为爱存在。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众生服务,普度众生的责任是无限的。人的思想素质境界要经过三个阶段,生活质量才能提高。第一阶段需要一个“忍”字;第二阶段需要一个“容”字;第三阶段需要一个“爱”字。善待众生,让爱充满你肌体的每一个细胞,让你的人生和整个世界都融成美好的春天。天光明愿代众生斩断人间的烦恼,业若了了,那就改头换面了,走吧,把血汗洒向大地,使脚印留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甘愿脚踩百家门,口吃百家饭,做无心道人。
  第二章 真正的功夫在于明理
  一、诸善奉行,尽孝第一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有一颗灵妙真心,如意宝珠,但被妄想、分别、执著、贪、嗔、痴之毒污染埋没了。只要时刻反省、忏悔、修心,入佛知见,就一定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而这一切应该从尽孝开始。
  天上、天下第一根本是什么?就是孝。
  佛门最重孝道。孝为一切伦理之本,一个人如果对亲不孝,其对国也必不忠,对友也必不义。
  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把它发扬光大,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充满着祥和、温馨、幸福和安乐。
  诸善奉行,尽孝第一,然后将此扩展到人类,以及宇宙中所有的众生,那么你的生命将获得品质的升华。
  尽孝就是常怀父母之恩,常思自己之过,宽恕父母之错,无条件的付出心力、财力、时间、其悲我悲、其乐我乐、心心相应,别无所求。
  孝养父母就是积德积福,做到饥则奉食,寒则奉衣。忤逆不孝、盘剥、索夺、虐待、抛弃父母,违背天理人伦,重者夺命,中者夺纪,轻者夺算,善恶因果如影随形,害他害己,一旦果报来临,悔之晚矣。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尽孝,是不可能对别人真心相待的。也不可能为他人谋取真正的幸福。为了利益连父母都抛弃的人是不可深交的。
  孝敬父母,关爱妻子(丈夫),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福,人人求之、盼之。人到老年,儿女尽孝,有人扶持、照应,身心俱安是一大福,欲得此福,自先行孝,后必孝我,因缘相续,此乃天理,知此者少,愿悟之。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名利已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动力,而尽孝是心无所求,心无所住,诚心诚意,知恩报恩,抛弃名利的慈悲奉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若想老年安乐、幸福,而不被子女虐待、遗弃,那么现在就从诚心孝养父母做起,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
  善德兴家,存心动念,莫不在于利益万物,济助急难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厌烦。印送各类的善书,布施棺木,救济贫穷不幸死亡的人。布施棉衣,帮助受冻的人。如此存心,家境富裕丰厚,而且子孙显贵,累积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劝导有缘信众,多行善德。人的富贵荣华,都是善念所感召,存着救人的慈悲之心,暗中植下福份的种子所致。劝导世人为腹不为目,清净素食,味无味,吃粗茶淡饭。若在暗中撕破善书,现在祸报不远。著魔迷惑颠倒,买活的生灵动物进厨房,杀生害命,五味令人口爽,认祸为福,认害为利。祸已在眼前,我不忍见你受罪受苦,邪鬼进门作祟,现身说法,使人人知所警惕,人人遵从相信。广劝善信,使其都获得很有福气的报应。奉劝善男信女,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召万世殃。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七慢毁资粮,放下贪、嗔、痴、慢、疑五毒炽盛,而使人心智不杂乱,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果,一切业是自己造的,果是由自己受的。
  念佛修道,首先要发心,先从孝敬父母开始,扩展到师长人类,六道众生,有情无情。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无尽,我愿无尽,宇宙无尽,我愿无尽,虚空无尽,我愿无尽,以此心念佛,必能相应,必有所证。
  若按出世法来讲,世间的孝养父母是小孝,我们努力修行用功学习,发大菩提心,是尽大孝,而不是小孝。此话怎么解释?因为修行有所成就,可以超度七世父母升天,所谓“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就是大孝。
  孝有四种,一为大孝。二为小孝。三为远孝。四为近孝。何谓大孝?就是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师长恩。何谓小孝?就是孝顺现世的父母,膝下承欢,令父母高兴。养父母的身,慰父母的心,也就是要恭敬父母,供养父母。何谓远孝?就是孝敬古圣先贤,效法他们的一言一行,作为借镜,一举一动,作为圭臬。何谓近孝?就是除了孝顺自己父母之外,还要孝顺他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有这种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出世法,超过孝道。
  大孝的第一步,是皈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皈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皈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又《法界次第初门》卷上载,皈:返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依: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觉悟而得出离三途及三界之生死。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众生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皈依佛,及皈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之皈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即知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而不再属天魔外道。
  有关能皈依之体,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所举,有以名等为能皈依者,有以语业为能皈依者,有以身业为能皈依者,亦有以信为能皈依者。总括上述诸说,即以身语业及能起彼之心,心所法,诸随行等善之五蕴为能皈依之体。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举出皈依之异于敬礼者有7种,即:1.皈依唯局于身、语二业。2.必具皈依三宝而成业,故皈依之境广。3.皈依必“尽未来际”4.皈依情恳,通于表业与无表业。5.皈依必合于身语二业,其义较重。6.皈依带相,故唯于欲、色二界有之。7.皈依乃观真理而成,故义较胜。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望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然以皈依之至深意义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此乃明示弟子应依靠自力,依正法修学。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
  皈依“三宝”实质内容是什么?今天有一些三皈都流于形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知道皈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三皈依的实质性内容,这样的三皈不是佛法的,是魔王外道的,因为佛法是觉,你这是迷。不知道什么是皈依佛,若皈依佛像,那你就迷惑颠倒了,它无知啊!它懂什么?你想依靠它?泥菩萨过河它都自身难保,怎么能依靠它呢?靠不住啊!可见第一个皈依就错了。一定要知道皈依的意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错误的地方回过头来,依靠正确,这是皈依的本意。也就是儒家讲的改过自新,知道了过失,赶快回头,这叫皈依。
  三宝,是自性三宝。若向外面所求,心外求法是外道。佛法是内学,向自性当中去求,三宝是自性三宝。在唐朝时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防止后人对三皈产生误会,他们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这个讲法完全是读印度梵文的音。皈依是中文,佛是梵文,法是中文,僧是梵文,所以这是梵华混杂的,往往叫我们搞不清楚。因此古大德统统把意思翻译过来了,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样就很清楚了,就不会把意思搞错。他老人家有解释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是皈依佛法僧的本意。所以,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若认为是皈依一个人,就搞错了。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觉,所以皈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从此要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觉悟,绝不能迷惑。“法”是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与事实真相符合,就是正确的思想和见解。佛经里称为“正知正见”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从外面来的。从错误的想法看法中,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有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清净。接触到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贪就是污染。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污染,我们要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皈依僧”。
  自性三宝,觉、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是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要时刻想到觉、正、净,用觉、正、净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才是真正的“三皈依”。
  现在的很多皈依都不如法,所以佛教被人家误认为宗教,误会这是迷信的,这是非常的冤枉,佛教里没有丝毫的迷信。
  信男信女,皈依、恭敬佛、法、僧三宝,福大莫穷,不可思议。精进勤劳修持,则每日24小时中,诸佛、菩萨慈加护佑,关心,一切吉神,亦必守护、照顾。在世时,一切祸害不侵犯,今生必往生极乐世界。懂得孝的涵义之后,身体力行十善业。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绮语、恶口、两舌和妄语。意没有贪嗔痴。十善业包括:
  1.不杀生,爱护动物,而放生,仁德也。
  2.不偷盗,非义财物,不贪取,是义德。
  3.不邪淫,遵守梵行,不淫乱,守礼德。
  4.不妄语,说诚实话,守信人,是信德。
  5.不绮语,勿谈秽话,说善语,正君子。
  6.不两舌,不弄是非,劝和是,善种子。
  7.不恶口,不说坏话,柔顺语,守口德。
  8.不悭贪,慈悲施舍,种福田,富之本。
  9.不嗔恚,不忿恨人,不无明,怨怒人。
  10.不愚痴,正信因果,不邪教,信为真。
  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二十五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到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家,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这就是消灾和延生的道理。
  佛陀在没有说方法之前,一再告诫众生:“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此言极其重要,三世一切诸佛修行证果,都是依净业三福为基础。好象盖楼房,无论多高,盖什么样式,地基都是一样的。“净业三福”就是佛法共同的基础,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才能成就一切佛法,非常之重要。
  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
  二、正念的重要性
  在《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行佛心,就是佛。你行菩萨心,就是菩萨。你行缘觉心,就是缘觉。你行声闻心,就是声闻。你行天人心,就是天人。你行阿修罗心,就是阿修罗。你行畜牲心,就是畜牲。你行饿鬼心,就是饿鬼。你行地狱心,就是地狱。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由此可知,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来的。
  有首关于心的偈颂,说得很有道理:“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仔细研究之,说得很恰当。可见万物的空性、法性不是佛创造,佛只是法性的发现者。佛法揭示法性,使人们认识法性,佛说:“不管佛出世,或者不出世,”万法的法性是不变的。以下几个基本点就是对万物法性以及宇宙人生真相的阐述。
  (一)四法印——佛法的四条原则
  1、一切有为法皆无常。2、一切有漏皆苦。“漏”指贪欲、仇恨、愚昧、偏见等各种烦恼心情。这种烦恼能改变人性,使之丧失理智,故佛法称其为“毒”“障”“漏”。3、诸法无我。4、涅槃寂静。
  (二)众生生存环境——器世界。佛法认为众生的生存环境是众生共同的业力和愿力创造的,它对众生的生存、苦乐有极大的影响。
  (三)生命的流转——轮回。
  (四)因果善恶报应。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
  (五)世间因果和超世因果——四谛。苦、集、灭、道四谛是佛法的概括。
  (六)佛的四身和事业。四身指佛的自性身、智慧法身、功德报身(享用身)、应化身(也称化身)。佛的事业就是救度众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海。
  (七)三宝皈依法。
  有人说藏传佛教在三宝上加了“上师”,成了“四宝”,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上师是集“三宝”于一身的导师,上师传法如佛,上师的功德、智慧如佛的法身,上师言传身教起着具体的僧宝作用。因此佛说:“无师哪知佛名、佛法?有师才得知佛名佛法,故师恩重于佛恩”。尤其密法不能靠经典,必须要有上师亲口传授,因此密法称:“上师是加持之源,守戒是成就之源。”藏传佛教特别看重上师的作用,其原因就在这里。
  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什么是正心?就是菩提心、平等心、大慈心、大悲心、怜悯心、布施心、惭愧心。什么是邪心?就是自私心、自利心、嫉妒心、怨恨心、骄傲心、妄想心。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妄心存真心,也就是除邪心生正心。
  我们一举一动要存正念,就是正知正见。不要存邪念。存邪念,就是邪知邪见。有邪念的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颠倒是非,黑白不分。他所作所为,自己认为是对,结果造成罪业,已堕地狱,自己还不知道。因为这样,所以佛苦口婆心来规劝,不怕麻烦的一次又一次叮咛:“不要走错路!不要误入歧途!”也就是告诉我们修道人,在道场中不要造恶业。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时时要战战兢兢,深省警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改善自己的习气毛病,改善自己的恶劣行为,改善自己的聪明鬼伶俐虫,要把自己弄清楚,不可糊糊涂涂的混日子,以盲引盲,互相欺骗。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危险,将成为世界末日,同归于尽。
  有正念的人,是能引导世界的人走向正大光明之路者。人人有同情心,人人有互助心,你帮助我,我援助你,大家互相帮忙。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又可以说:“为善最乐”。你要发善心,做善事,这种快乐无言可形容。只有行善者,才能体会其中意味。各位不妨试试行善事的滋味如何!
  它有妙不可言的乐趣。千万不要走黑暗弯曲的路,不但自己会有失足之忧,也会引人误入歧途。所以心要正大光明,为能照破一切黑暗。
  三、修道要学基本法
  释迦世尊教弟子对国言忠, 对亲言孝, 对子言慈, 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在在都是要人先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再修出世之法。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佛教徒,严守四条根本大戒:
  第一、 不做国贼。不扰乱国家秩序。
  第二、 不谤国主。国家领导人代表国家、人民的形象,不
  可诽谤,诽谤国主等于诽谤国土的所有众生之罪。 罪不可赦也。
  第三、 不偷税,不漏税 。在合法的经营条件下,都要无
  条件负有纳税的义务。若犯偷税、漏税罪,将得替国土所有众生上缴税收、还债的果报。
  第四、不犯国制。不聚众闹事,不游行示威,遵纪守法。
  佛教有显密之分,显教是明易之教,人人生菩提心,修无上道,皆可成佛,密教是秘密之教,为彼说而此不知,为此说而彼不知,彼此互不相知。显教主张明心见性,密教主张即身成佛。总而言之,在往昔时,种下大善根者,今生才有这种机会。今生精进修行,等来生定有希望达成此愿。
  显教有小乘、大乘之别。小乘又分为二乘即声闻和缘觉,大乘就是菩萨。今将此三乘所修的内容简略介绍如下,作为初学的参考。
  (一) 罗汉所修四谛法
  声闻是闻释迦牟尼佛演说四谛法的声音而悟道,谓之声闻。声闻又为阿罗汉,分为四个果位。初果罗汉,已断三界见惑,所谓:“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尚有七番生死,一生天上,一来人间受生。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交,等于没来。三果罗汉,已断欲界思惑后三品。犹有一番生死,但是不来欲界受生,而到色界或无色界受生。四果罗汉,已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不受生死,就是没有了分段生死,而还有变易生死。
  声闻虽然悟道,可是有悟得深、有悟得浅、有悟得究竟、有悟得不究竟。一样的悟,而悟的程度不同,他们修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种法。苦,观一切都是苦,有三苦和八苦。因为他们知道,断集、慕灭、修道、有连带的关系。由苦而生烦恼,既然有烦恼,就要把它断了。怎么断呢?要断见惑、思惑所积集的烦恼。要羡慕涅槃法,就是常乐我净,所谓:“涅槃四德”如何从生死此岸,经过烦恼中流,达到彼岸呢?必须修三十七道品才可以成功。三十七道品:指通涅槃道路的资粮有三十七种。指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
  四念处:①观身不净,便不会爱惜身体。
  ②观受是苦,便不会贪图享乐。
  ③观心无常,便不会执著妄想。
  ④观法无我,一切法,即色、受、想、行、识五蕴色法,都没有真我存在。
  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维如意足;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其中八正道:乃是小、大乘必须修持的法门。
  ① 正见
  修行的人,对宇宙、人生、社会等一切耳闻目染的现象,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和实相,是苦、是空、是无常。小至微尘,大至无穷的天体宇宙,无一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明了和把握这短促不长的人生,就要保持纯洁善良,扑灭人欲贪恋,不随流恶染,树立正见。除私欲为公利,慧识邪见,酷信善恶因果,以三世业报为法理。积德修善,增慧断愚,脚立得正,心放得公,光明磊落,做一个有正见的正派人。
  ② 正思
  又叫正欲,正志。就是化正见为自己的思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叫正欲的原因是欲有善有恶,不是秉公善欲,就是私心恶欲。恶欲产生贪嗔、痴慢、疑嫉等恶见,招行祸患,自生烦恼。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正思、正欲。有了正思、正欲,就能心平气和,驱除烦恼了。
  ③ 正语
  指语言端正,出口善语,不唇枪舌剑,出口伤人。言语是心声和心曲,是内心思维的表现。如出口恶言妄语,则浊言伤人,妄语害己,势必突遭祸患。心正意正,口出良言,对人好心,语言就真诚,心存恶意,出口就伤人。言出事理,境界高深,信口雌黄,败事有余。两者相差天壤。
  ④正业
  指从事清净自身的职业。人生在世,如要以杀盗淫窃为业就是不正业。偷盗强夺,贩毒聚赌,行娼卖淫,骗取钱财,坑刮拐骗,都是不正业。从事正当职业,对众生有利,付出心血劳动,心也平安,睡也坦然,以狡诈欺骗害众生者,凭阴谋夺权取利者,必有恶报。
  ⑤正命
  指保持神圣纯洁的生命,拥有一个坦荡的人生。尘世间充满了虚伪,欺骗、敲诈、阴谋。这无异于用自己罪恶的双手,污染自己纯洁的生命。以巧取豪夺的手,必将受到众生的唾骂。因此,正命是正见、正思、正语和正业的融合体。
  ⑥正精进
  指离恶向善,勇猛精进。参禅行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放逸不修,得过且过,苟且偷安,永远达不到彼岸。制止一切恶行,精修一切福慧,才是根本。
  ⑦正念
  人的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活动,就是你那颗日夜跳动的心房在想什么,思什么。心念,一个人时刻也不会停止,甚至在睡梦中也萦萦绕绕。一个人正直尊严或者十足卑鄙,就在于他的思想,他的心。佛经中说:“何名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
  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了坚固的正念,才能抵御外欲的诱惑。正念,正直的念,驱邪压恶之念!
  ⑧正定
  指一心专注,无漏清净,排除各种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干扰,达到人生最高境界__脱离生死苦海,证得无上大觉。
  一个人,如果身体力行,圆满实践这八正道,不仅可以净化自己,还能清涤社会,使众生离邪道行正道。这个星球就会变成一个安乐、祥和、幸福的大家庭。
  (二)辟支佛所观十二因缘法
  辟支佛有独觉和缘觉之别,无佛出世时,修行人,在深山穹谷中静坐,春观百花开,秋看黄叶落,而悟道者,为独觉。有佛出世,观十二因缘法而悟道者,为缘觉。他们一开始观无明。什么是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什么也不明了。无明究竟是什么?若文雅说就是愚痴,若显明露骨说,就是淫欲心。譬如,男孩子、女孩子互相追求,若问他(她)为什么要追求?或会回答说:因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爱他(她)。再问;为什么要爱他(她)?哪个地方可爱?问来问去,她(他)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还要去追求,这是无明。也可以说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还要往里钻。为什么?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无论成佛或作祖师,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样生来的,就怎样死去,所谓:“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断绝轮回,不愿截断生死流。反而愿顺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无明。
  有了无明之后,就有行为。什么行为?就是男女的性行为。因为不明就要造业,就要颠倒。颠倒之后就有这种问题发生。发生之后,就有了识。有识(父精母血成的胎儿)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俱全,十月期满,出生于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有了感触之后,便生起爱憎的感情。有了领受之心,便生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人贪恋财货女色,而生出种种欲望。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把它取来,归为己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因为造了业,就有受生的果,继续而有来生,有了来生又有老死。修到尽未来劫也不能了生脱死。把根本无明破了,就是断淫欲。这时没有贪念,没有烦恼,即是解脱。
  由独觉看来,修道人要慎独,不要有损友,不要有伴侣,不要有宗派。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破一切执著,才能得到解脱。如果修行怕孤独,那就不能修行,修道就要孤独,要自己站起来,与众不同,这才是修道人的本色。
  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修道人一定要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不能依靠任何人。当然,善知识还是需要来指导,指示正路。否则,盲修瞎练,无有是处。
  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服。总而言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一定要持戒,守规矩。如果不持戒,不守规矩,那就不是一个修道人。
  (三)成佛的六度法门
  由菩萨修行到达佛的境地,有六种方法叫六度,度就是度化,梵语叫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六度就叫六波罗密(全称六波罗密多),意思是指菩萨乘此六度法之船筏,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渡到究竟涅槃之彼岸。六波罗密多即指:布施波罗密,持戒波罗密,忍辱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定波罗密,般若波罗密。经由六度所指示的法门,可使修行者渡越生死苦恼大海,到达安乐幸福的涅槃妙境。
  布施,梵语叫擅那,意思是普舍,就是普遍地施舍。人们多有悭吝的毛病,对于财产、物资不但舍不得施舍给别人,而且还贪得无厌,心不知足。为获取财物,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杀人害命,做出种种恶业,招来恶报。菩萨行布施度,能对治悭吝贪鄙之心,使人从悭贪恶业中解脱出来,所以说布施度悭贪。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布施”得财富。所施之财分内财和外财,内财布施是可以舍弃自己头目、脑髓,甚至生命。在家庭中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外财布施就是施舍自己的金、银、财宝、饮食、衣物、药品、器物等。在家庭中是指在外面赚钱,养活一家人生活。喜舍就是乐于助人,使众生获得利益,离苦得乐。
  第二种“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菩萨根据众生的根性,善巧方便,化导众生,使众生闻法解悟,发心修行,去掉悭贪、罪恶之心,凡授人以佛法与世法就是法布施。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到的,只要我会,我懂、我能,我就热心教他,这都是法布施。讲经说法只是无量法布施中的一种。
  第三种“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指菩萨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遇到危难的时候,护佑他,消除他的恐惧,给他度越困境的勇气,使他身心安稳。故凡能给人以正道的鼓励和支持,都可以叫无畏布施。
  布施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这六条归纳起来就是布施一条。一般人很难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一说布施,就认为只是向寺庙捐点钱,这是狭隘的理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智慧,行菩萨道,只是不懂不知而已。
  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于一切布施。没有企图的布施才是真布施。
  能布施,就不悭贪。悭贪就是舍不得。所谓:“要舍才能得,不舍就不得”。你们看看这世界上的大富翁,大财阀们,为什么那么有钱?就因为他们前生肯布施,帮助人解决困难,把功德积存下来,所以今生才富有。
  大迦叶祖师,他乞食时,专到穷人家化缘。为什么?他的理由:“没有钱的人,应该教他布施。有机会种福田,来生便得到富有的果报”。须菩提尊者,他乞食时,专到富人家化缘。为什么?他的理由:“富有的人,教他继续积善根。如果不种善根,他的福报会减少了,来生就贫穷。若能继续供养佛法僧三宝,那么,他的福报,则能永远不断”。这两位尊者各有见解,皆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法。
  六度中的持戒度,指菩萨受持佛所制定的清净戒法,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以达觉悟之境。戒、定、慧三学中,戒学是根本。戒包括出家、在家、小乘、大乘、一切戒法是善法。持戒可以度毁犯,修持各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佛弟子持戒修身,才能断除烦恼,获得解脱。戒法虽多,基本要求可以用偈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来概括。也就是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愿众生都成佛。这是大乘菩萨戒法的基本精神。
  古德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现在得到人身,若不借助人身修行,还等着什么?等着把人身丢了。再想修行,那时来不及的。我们要认真修行,念兹在兹修行。生死还没有了,哪有时间去懒惰、去睡觉,在没有开悟之前,任何人不可以随便放逸不守规矩。不守戒律就是违背佛制。佛在入涅槃之时,告诉弟子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我的弟子,都要以波罗!提杈(戒)为师。若是不严守戒律,修行怎能会有成就呢!”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时时刻刻守规矩,不可嘻嘻哈哈,不可马马虎虎,更不可随随便便。处处要依戒为师。所以持戒是渡迷津的宝筏。暗室里的明灯。对戒法,修行者应像对自己的眼睛一样,时时保护,以这规范自己的行止。初发心的佛弟子应先受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遵守戒律,可以防止、禁绝各种恶业,获得解脱。
  五戒细说,如下:
  第一, 不杀生。不杀生的人,必能得到长寿的果报,没有病痛的折磨。不杀生包括,上至天道(天神、阿修罗),中至人道(流产、堕胎、溺婴、遗弃婴儿、老人、兄、弟、姊妹),下至三恶道(畜牲道包括大到牲畜小到飞禽、昆虫、蚂蚁、蛆虫、苍蝇、蚊子、鱼、鳖、虾、蟹等等有情微细众生。对隐态地狱、恶鬼道的无形众生,不可用邪师外道在房屋、住宅、墓地,设放镇物如桃木剑、桃木条、桑木等等,驱除对无形众生的施食、闻法,自招苦报)。
  第二, 不偷盗。你不偷人家的东西,人家也不会偷你的东西。这是因果的道理。例如,文殊师利菩萨有一双新鞋,乃对人讲:“我在无量劫以来,未曾拿过人家一草一木、一针一线。所以我的东西,也没人来拿。如果不信,我将这双新鞋,放在城门口,三天之内,如果被人拿去,就证明我打妄语”。三天之后,那双新鞋,果然仍在城门口。这证明他持盗戒是那么清净。
  第三, 不邪淫。修道人,要没有邪淫的念头,也就是没有淫欲。如有丝毫淫欲念头,就不会超越三界,而仍在轮回中受生死,这个淫欲念头,就是生死的根本。若能断了它,便出三界,才能证果成佛。凡是修道人,一定要把淫欲思想除掉,怎能除掉它?首先要节制饮食不要吃荤腥,用山珍海味来修五脏大殿,那是破淫戒的祸根。
  第四, 不妄语。除非不说话,若说话就说真实话,绝对不说骗人的话。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老老实实的说真话,时时管着自己的口,不打妄语,
  警语:余妄语,为救他(她)急难,方便权巧,慈悲利济者,不犯妄语。
  第五, 不饮酒。修道人不可以饮酒(包括一切吃毒药、麻醉品、抽烟在内)。因为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无法控制情感,乃做出颠倒的恶业。吃麻醉品令人迷糊,令你失去正知正见。这是烟酒的害处。
  恶口是最犀利的刀剑,贪欲是最漫长的黑夜,烦恼是最无底的深坑。对于这些无明烦恼,种种罪障,佛教主张要持着戒律的铠盾,披着惭愧的盔甲去对治,才能得到世间最光亮的明灯——智慧。
  一切戒,皆是戒心不动而已,所以最大的戒是“心戒”。心一动就是犯戒,不是等事情做出来才算犯戒。
  功夫做到:没有爱恶之心,那命终就不再轮回六道了。
  若能不贪就没有苦;若能不争——即不争名、不争利、不争财、不争色、什么也不争,这样便无烦恼;若能不求,无有所求便无妄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越来越多。如果能到“无求便无忧”的境界,那是多么快乐!即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若能不自私,则一举一动,都是为旁人。若能不自利,一切利益他人而不利于自己。能用这五个条件来衡量修道,将来一定会证果成佛,去贪则清凉。
  各位要在这个法上用真功修行!不可舍本逐末,到处去找妙法和密法,越找离你越远,所谓“背道而驰”。这个法,根本就在你的面前,何必舍近求远?你若会用,随时随地都是妙法都是密,若不肯修行,到处去找,找一辈子也找不到真法,简直浪费光阴,无济于事。
  人在世间所造的恶业,皆因不持戒的缘故。如果不持戒律,什么都敢作敢为,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反认为没有因果,没报应。所以任意去胡作非为,任意造罪业。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一切皆随便,就频造罪业,有了罪业,便要受果报。
  持戒的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持戒的人,诸恶都作,众善不行。善恶的关键在于此。违背戒律,拨无因果,不信三宝,破坏大乘,这是不持戒所造出的罪业。由此可知,持戒是如何的重要,修道人无论如何修行,若不持戒,一切免谈,绝无有成道的希望。业之中,心为主宰,结罪轻重,心境不同。若能守戒,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奉劝善男信女:拿香的手,要干干净净,不偷盗还要不杀生,不伤害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打人,不拍桌子,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或坏事。念经的口要干干净净,不说脏话和谎话,也不说气话和骂人的话,不挑拨是非,不欺不骗,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只真不假。
  六度中的忍辱,指菩萨为了有利于众生,甘愿忍受饥寒、辱骂和各种打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始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在度众生的同时,自己也成就无上正觉。修忍辱行可以对治嗔恨心。嗔恨是一种无明火,怒火一起,一切不顾,什么样的罪恶言行都可能发生,所以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心中只图报复,雪怨恨,不顾伤人害己,把自己以往做的一切功德善事,一笔勾销,统统烧光,付之东流。人的嗔心习气最深,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所以学佛人要用最大的忍力,度脱嗔恨之心。当然,菩萨忍辱并不是善恶不分,菩萨对善人善事不厌其烦,生慈悲心,对恶人恶事则现威神力降伏之。初发心,修忍辱法对治自己的嗔心,要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对坏人坏事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努力制止恶人的罪行。佛法有:“见佛则拜,见魔则降”的说法。止恶不但是对自己勇气的考验,也是对坏人有真正帮助的慈悲心的表现。
  忍有三种:
  第一:生忍,不管是顺的境界或是逆的境界,都不动心,这证明有定力,经得起考验。如果到了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程度,就证明忍辱的功夫,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二:法忍,学佛法也要有忍耐心,不能说佛法那样多,就望洋兴叹,说:佛法如大海,我什么时候能学完?为这个问题而发愁,便生退转心,什么佛法也学不好。其实,无论有多少法门,也要忍耐于心,一点一点去学,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不要因为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便吓得一法也不学了,而放弃成佛的机会。这就是没有法忍的表现。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不管法门有多少?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明白多少就明白多少,尽力而为之,不要勉强行事。又不是叫你完全学习,也不是叫你完全明白,为什么见了就怕呢?如不学习,自暴自弃,甘心堕落,实在可惜!
  第三:无生法忍,就是不见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对境无心,对法无心,证得无生法忍。法是不生不灭。所以要修忍辱行。忍辱的法门,乃是考验你忍的功夫如何?修道人,不但能忍,而且不能忍的事情也能忍,这才算是真正的忍耐。
  六度中的精进度,指菩萨毫不懈怠地,坚定不移地行自觉觉他,自度度人的事业,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善法,成就一切善法,精进能对治懈怠,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基本保证,精进也是其它五度成功的保障。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以及禅定和修慧,都应有勇猛无畏,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更应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只有精进不已,才能修炼成功。精进能克服人的懒惰和懈怠,脱度人们堕落的恶业。
  对于出家人,应不谈舒服,不讲享受,专心修道,勇猛精进,比任何人要积极,绝不消极。要任劳任怨为佛教努力。在修行中,打起精神走在人的前面,不要落在人的后面。如果在道场中懒惰,把所有的功德都报销了。邪知邪见是一种罪过,明明自己不对,还替自己辩护,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宽恕,为什么有这种思想?因为不精进的缘故,所以把宝贵的时间用到打妄想上去了。僧人们在寺院中,应精进修法,应将修行落实到身、口、意每一个环节,都能保持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人人少管世间琐事,各个不忘修行人之本分。在我看来,与其搞那些发心不清净的寺庙建筑,去搞那些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的形象佛法,都不如老老实实静下心来好好修行、修心。修行远远重于修建、营造、赚钱以及开发所谓的旅游资源。真正的佛教徒,只有在清净的道场闻受,修持正法,才能最终为自他带来终极利益。
  六度中的禅定度,梵语叫禅那波罗密,意思是静虑、寂照,也可译作三摩地、三昧、定。是指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六根,达寂静妙境。一般而言,众生的心性总是散乱的,妄念分起,心如猿猴,意如野马,忽东忽西,难以调伏。而修习禅定,则能使散乱的心意归于集中。思维集中,可以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意念高度统一,就能出现定境,智慧由此而显现。所以习禅定对治散漫,是开发智慧必须的手段。
  我们的妄想,念念迁流,念念不停。不是善念,就是恶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总是在斗争。国与国之间有战争,甚至此世界与他世界之间有战争,此星球与他星球之间有战争。往大来说,在此银河系与彼银河系之间有战争,互相有战争。仔细的分析,发生战争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人的妄想所造成的。我们的妄想是个念。所谓“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古德说:“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的的确确是这样。这是经验之谈。
  为什么要打妄想?因为有个“我”在作怪。有我就有自私,有了自私就来个自私,成为难兄难弟,时刻不分离,狼狈为奸。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心,便生出有所求的心。有所求,贪心跑出来,嗔心也跟着来,痴心紧跟着来,一个跟着一个,争先恐后的出来。他们兴风作浪,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把争心、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统统停止,禁止他们活动。这时,智慧现前,大放光明,照破无明黑暗,便可明心见性了,达到所修的目的。
  静虑就是静止这些杂念,思维修就是念兹在兹,不要忘了参究。譬如,参一个话头,时时参,刻刻参,无时无刻不在参。这个话头,不是念而是参。比方“念佛是谁?”就是参这个“谁”字。究竟是谁呢?来找“谁”。什么时候找到“谁”,什么时候就开悟。若找不到,不要心灰意冷,要再接再励去找。找到“谁”的时候,内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都空到极点。
  最后连空也不存在,哪还有什么执著?这时豁然贯通,大彻大悟,水落石出,见到本地风光。切记!不要走到半途而停止不前,要继续前进,用功用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有个转身处,回到本有的家乡。本来面目无所不来,并非只在身体里面。当我执消失以后,周围的一切都是本来面目,山河大地皆是如来。
  参禅就是参生死之根。顿然断了,度过生死关头,任运自在,在参禅时,不管刮风下雨,仍然专一其心,集中精神,来参“谁”字。到了极点,便有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这时,正知正见现出,邪知邪见隐没。这是修禅定的功能,有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
  有的人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所谓“妄想纷飞”。妄想好像虚空中微尘一样的多。平常,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如果在阳光之处,便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微尘,忽上忽下,起伏飘荡。我们的妄想,自己观察不到,但若用佛法光明一照,原形毕露,统统现出来。有了妄想,怎么办呢?就要打扫干净。用什么方法呢?就用禅定。禅定的功夫能将妄想清理干净。修禅定时,要用精进,忍辱来帮助,然后再用布施,持戒来帮助,完成使命。大家来帮助禅定,成就收摄身心,不起妄想的功夫。虽是六度,可是有连带的关系,是彼此相助。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知道何为善法?何谓恶法,这一点要弄清楚。善法就是众善奉行。恶法就是诸恶尽做。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那与道相违背。怎样能有择法的智慧眼呢?基本法,就是坐禅修定,用功用到极点,自然现前。有了妙观察智,无论什么,一目了然。
  六度中的般若波罗密,是六度中最高级的度越方式,在六度中,功德作用都居于第一。《金刚经》中把般若波罗密叫做第一波罗密。这是通达诸法体性本空的最高智慧,是除断烦恼证悟真如佛性的最高智慧。般若所对治的是愚昧无知,无明的烦恼总根。
  运用般若智慧,可以“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就是说般若智慧可以使人从烦恼中获得觉悟,从生死流转中获得解脱。当般若智慧达到很高境界,即菩提境界时,甚至可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运用智慧,对烦恼的觉悟就是菩提,对生死的觉悟就是涅槃。所以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说法。运用智慧,一切挫折,艰难困苦,都不能伤害人,反而能成为成功的动力,成长的养料,获得正知正见的良师益友。从烦恼中觉悟,从生死流转中解脱,关键就是智慧的运用。所以般若智慧是使人们到达彼岸的船筏。
  智慧:首先持戒,然后修定。有了禅定,才有真正的智慧,凡是诚心参禅打坐的人,其智慧多数是正知正见。不用功参禅的人,其人的智慧虽然或有一点点,可是多为邪知邪见。为什么?因为基础的缘故。邪知邪见是世智辩聪,正知正见就是佛知佛见。
  邪知邪见的人,怎能辨别出来,有五种方法。(1)首先看此人有没有争名争利的心。在名利上用功夫,又贪财又贪色,贪而无厌。(2)是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己称赞自己?夸耀自己?(3)是不是压人扬己?把旁人压低,抬高自己的身份?有这样行为的人,不问可知,一定是邪知邪见的人。(4)再看此人有求或无求。以出家人来说,大家都是日中一食。可是有人不守佛制,私到商店买东西吃。这个人有了食的欲念,其他的色欲一定放不下,可想而知,所作的事情,是为着自己。总之,凡事为己,为有所求。(5)然后再看此人是不是有自私心和自利心?如果有的话,就是邪知邪见的人,毫无问题。有这五个条件,来证明此人是正知正见?还是邪知邪见?一言以蔽之,一切专为自己作打算,就是邪知邪见的人。一切为大众谋幸福。就是正知正见的人。
  这五个条件,要用智慧的择法眼,才能辨别清楚。由定发出的智慧,能度愚痴。有了智慧之后,便相信真理。合乎真理者就往前修,不合真理者,无论是谁说的,也不要相信。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要盲从,不要盲修瞎炼,否则不但得不到益处,反受其害。常言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为什么有些人求不到呢?是因为他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实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知道方法,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佛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就是帮助我们有求必应。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属于果报,若想得此果,必先修此因,有因必有果。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密”。主妇(丈夫)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密。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富贵草头露,人生瓦上霜。一心普度,兆世太平。见人之德,如己之德。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这是“持戒波罗密”,持戒就是守法。你要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受辱不怨,责备自己的德薄功浅。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忍辱,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要忍耐,你有容忍之心,就有德行,将来就相好庄严,能忍辱的人,一定不会做恶的,你不做恶,一定会受人尊敬。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德行。你骂我,你是不对的,将来你一定是有祸患的,就好象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如影随形,这个祸一定是跟着你跑的,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你要是没有忍,什么法门都修不了,所以要有强大的忍力,没有脾气,有人定胜天的精神。即是“忍辱波罗密”。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敬老怀幼,不欺暗室,正己化人,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就是“精进波罗密”。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密”。清净心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密”。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密,就是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行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丈夫)的榜样,一个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怎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有用。
  无忧无虑更无愁,何必斤斤计小酬。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服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万物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老到头。
  (四)十二处有必趋于无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又名内六处。处,是出生的意思,谓生出六识之处。又叫六入,入是涉入的意思,谓六根与六境互相涉入。
  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尘是污染的意思,能染污情识,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叫六境,是六根所缘的境界。六尘又叫外六处,也能引发人的六识。
  六根六尘合称十二处,能产生六识。六根就是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六尘是六种外部刺激。六种感知觉的产生,必须依赖六种感官能接受刺激的特性和六种刺激能作用于六种感官的特性。能接受刺激叫能缘,能被接受就叫所缘,所以六根又叫能缘处,六尘又叫所缘处。
  六根是有法,但以缘起空性剖析之,则有必趋于无。所以经文说“无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能缘性,也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眼睛看东西依赖于健全的眼球、角膜、视神经和有一定刺激强度的光线等。条件不具备就看不见东西,就和没有眼睛一样。眼睛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小孩、年轻人目光敏锐,老了就视物昏花。也许昨天还很漂亮很明亮的眼睛,今天却因意外事故就被毁坏了。所以眼睛没有独立性和永恒性,随条件改变,由有趋于无,故可以说,空中无眼。同理,耳、鼻、舌、身、意都依缘而起,都有空性,都不可靠,都会由有趋于无,所以经文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四、何谓学佛?何谓因果?何谓业?什么是因果关系?
  真诚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发心要真实,果报当然也就不虚了。真实就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菩萨修行就在红尘中修,万马奔腾,一心不乱,最终达到最高标准,达到成佛标准,在一生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如何把我们从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这是修行,这叫学佛。
  也就是说,学佛就是修行,行就是行为,行为就是造作。造作行为可以说无量无边。可以把许多的行为归纳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心理行为,你的思想见解,起心动念。第二类是语言,是口的行为。第三类是身体的动作,行为。用身、口、意三个范围就把我们所有的行为包括了,修行就是修正行为。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就是心里行为不当,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言语不如法不合理,也是错误的,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身体造作不合法度,也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身、语、意三业的行为。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作法加以修正。修行绝对不是说在佛菩萨面前念经、敲木鱼、唱赞、祷告、磕头、作揖,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能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正确而没有过失,天天不念经,不拜佛,也完全对。拜佛念经是形式上的修行,主要是做给不修行的人看的,引导他人得到为什么要修行,如何修行的道理,外表所作是为了接引众生。如果这个观念改不过来,依旧是凡夫,仍然六道轮回,头出头没,佛念的再多也没用。
  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也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业”,也叫原因、因缘。“果”就是“报”,也叫结果、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结果。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教的规定和发明,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据《无上慧宝》讲:每个事物都是时间齿轮上的因果链条。世界上所有事物相互之间都形成了因果关系网,事物的存在就是因果关系的存在。据《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讲:由于众生未了知具有佛性而以我执为因,屡生的烦恼、恶友、贫穷及随他人所转为缘,从而流转在因果轮回中。
  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要由自己受报。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灭,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其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不浪得。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因果贯通三世,凡夫众生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的业因,即使是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也不会自行消失,一旦现在因缘成熟,就得自食其果。
  前因后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循环不断。一“因”产生“果”,其“果”遇缘成新“因”,其“因”遇缘又成“果”。这种因果关系,永远是前无尽头,后无终止。即果也是因,因也是果,既相续,亦互为,相续交替互为因果。
  因缘成熟,果报现前分三种:
  第一, 现报,即现在作善恶事,现在受福报、受恶报。
  第二, 生报,即今生作善恶事,来世受福报、受苦报。
  第三, 后报,即现在作善恶事,到第二、三世,乃至百千万亿劫后,才受善恶报。
  后报的迟早,取决于因缘何时成熟,但只要种下业因,就一定受果报。“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深明业果,是我们脱离生死轮回的钥匙。
  五、六道、十法界的业因是什么?
  讲佛经的人说,人死之后要入六道轮回。我说六道轮回,都在众生身上,何必向外求?人的持身行事,用智慧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专好上火的便是妖道,专好生气的便是鬼道,用心的人便是人道,贪取外物不顾情理的便是畜牲道。这六道每天都轮回在众生身上,何必等死后呢?
  十法界是由众生意志、分别变化出来的虚幻境界,六道是妄想、分别里面又加上严重的执著变现出来的现象。人造作恶业就会感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的境界。每一个人无论你做任何事,佛与上帝都允许,最后惩罚你的不是佛和上帝,也不是阎罗王。佛、菩萨大慈大悲,绝对不会惩罚一个恶人,是你自作自受,除非你大彻大悟,开悟的人才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种种事物,不受因果牵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种业因果报非常复杂,佛把它归纳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从下面一层一层往上说。
  地狱的业因是嗔恚,嗔心感地狱,嗔恚心重的、强烈的人,自自然然就变现出地狱的境界。嗔恚里面加上严重的嫉妒,手段就非常的残忍,造作极重的罪业,感得地狱果报。
  饿鬼道的业因是悭贪,贪得无厌,为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占有、取得、不择手段,贪心变饿鬼。
  愚痴是畜牲道的业因。没有能力辨别真伪、邪正,甚至是非、善恶、利害都混淆不清。往往把邪恶的,他以为是好事,将正法看作邪法,这就是愚痴,没有智慧。
  人为什么要造恶业?因为受花花世界的引诱。见到人在富贵的时候,如何享受,便生起贪心。可是不知人的富贵是从修行得来的。但他(她)不去修行,不种善根,只是异想天开要享受。为了享受不择手段去争取,而造了罪业。造罪业之后,不但得不到享受,反而要受果报。等到受果报时,还不知后悔。不但没有惭愧心,还要怨天尤人,说老天不公道,说人情也不公道,把一切的过错推在天、地、人的身上。这种人不肯反省,不愿检讨,真是可怜!
  所以三恶道、六道轮回是自己行业之所感,不是外来的力量支配、安排、惩罚的,是业力自自然然的交感,这个说法才是合情合理的。
  人道业因是伦常,佛法里面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中国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跟佛家所讲的五戒是相同的。人在一生中,生活、言行都能遵守这个原则,他就能够保住人身。
  天道比人道福报就更大,因此,条件当然比人道又要高一层。所以,要想进天道必须修十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出言粗鲁,粗暴,叫人不喜欢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无论有意无意都是伤害社会);意念里不含贪、嗔、痴。这就是十善业。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这十条里面生出来的。所以人能够修十善业道,能够存四无量心,这是生天的条件。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叫四无量心。以四无量心修十善业道,这才能生天。
  除了这五道之外,还有一个阿修罗道,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没断贪、嗔、痴,没有四无量心,所以他的果报就变成修罗。因为它有五戒十善,所以他的福报很大,因为他没有四无量心,享福就迷惑颠倒。所以他有人天的福报,却没有人天之德。阿修罗一般来讲,福报很大、性格凶残、好胜、嫉妒。在业因里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因这一类人,好胜心很强,佛门法会烧香时,他一定要烧第一炷香,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一定事事都抢在别人的前面,这样也修善,也修积功德,但是好胜,这个果报往往就落在修罗道。佛教给我们修清净心、谦下心。菩萨修道,谦虚、卑下。他们处事待人的态度非常谦虚,对别人非常尊重,压抑自己,称赞别人,没有一点傲慢心,这是佛道!学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傲慢、好胜,不能改过来,那么他的结果,就变成阿修罗。以上所说是六道的业因。
  六道以上一一是声闻(修四谛---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佛(修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
  我们明了十法界的业因,我们起心动念,自己就晓得与哪一道相应,将来就会得什么样的果报。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胡作妄为,造了恶业,堕在恶道,这个麻烦就大了。
  如果不具备善根种子,生成邪见,拨无因果,不受化度,不求解脱,就是无种性。无种性是不信佛法,不具备佛性种子的众生,也叫“一阐提”。这类众生可以修得人和天人的一些福报,但不能成佛。
  善恶感召苦乐果,苦乐乃是善恶生。
  修善积德洗罪业,洗净罪业便成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