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平生风义兼师友——袁嘉谷与圆泰上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千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平生风义兼师友——袁嘉谷与圆泰上人
  郑千山
  袁嘉谷在论及朋友时有过一段话:“朋友之伦大矣!补四伦之所不及。非惟己之友为友,兄弟之友亦为友。推之远至万里,疏至异族,友视之。诵诗读书,论世知人,尚友之皆友也。”(《亡友传》)
  在这篇文章中,他深情记述了他的“惺友”张锴、“寂友”王璞、“余仲兄之友”张茂山以及“仲兄”之“方外友”圆泰。对于圆泰,袁嘉谷评价极高,谓之“庶几惺、寂不二者”。
  袁嘉谷为什么对其二哥袁嘉谟之友圆泰评价如此之高呢?这得之于他对于与圆泰30多年的交游、了解。圆泰是云南河西人(今玉溪市通海县西城),俗姓杨,名超元,出家后法名圆泰,法号先妙。圆泰四岁丧父母,由兄长带大,年幼时的他就以孝敬兄长而闻名乡里,少年时德才兼备,入考为秀才。圆泰生得孔武刚正,虎背熊腰,面色赫褐,声若洪钟,其性格耿介,胆识超人。14岁时因兄为贡生,遂承袭父职代兄从军,被授予云骑尉之职。时河西、通海一带盗贼横行,乡里百姓备受屠戮侵害,一日盗贼围困河西城,乡人无计可施,而少年圆泰竟率乡勇出城斩贼数百,盗贼顿时作鸟兽散,而他也因此一时声名大振。就在圆泰从军后声名大振不久,一个意外的邂逅改变了他的一生。一次行军途中,圆泰遇到了一位西南高僧,高僧见其状貌伟岸而与之深谈,谈及佛家义理,圆泰极感兴趣,经过一番思索,他毅然决定皈依佛门。当时的圆泰已经与河西王氏订婚,而其父尝以军功显,兄亦贡生,其尉职世袭,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突然要出家,家人一致反对说:“以你的基础,完全有条件与世间人一竞功名的!”圆泰说:“我不屑于与世间人争功名,人生的真正去处是学佛,大智慧、大清净也!”他独身一人西走峨眉山,剃发受戒。苦读四年后还滇,受昆明筇竹寺住持梦佛老和尚之邀往筇竹寺继续受持三宝,时其年尚未及弱冠。此后数年,圆泰随梦佛四海求法证悟,足迹遍及五台、峨眉、普陀、九华等佛教圣地,而苏州报国寺、杭州灵隐寺、西安慈恩寺、广州光孝寺、湖洲万寿寺、福州崇圣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梦佛学问渊博,精通梵文,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僧俗名士交往甚深,故圆泰又随梦佛西游缅甸瓦城(今曼德勒)。当时瓦城正被英国人所占领,圆泰曰:“否,否,吾其念佛也耶!”梦佛大声警之:“念佛是谁?”圆泰大悟,顿感身心皆清。
  袁嘉谷认识圆泰时年仅十三四岁,当时正值盛年,且年长袁嘉谷20岁的圆泰给年轻的袁嘉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二兄嘉谟的好友,圆泰常与嘉谟聚谈,谈古论今,皆能融入佛理,好学的袁嘉谷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得到了不少启示,这对晚年的他皈依佛门种下了“金刚种子”。认识圆泰不几年,圆泰帮助梦佛做完了一件大事,他受梦佛之托请来的四川雕塑艺人黎广修及弟子,七易寒暑,终于完成了筇竹寺五百罗汉这一组惊世骇俗的泥塑杰作。袁嘉谷随二兄到筇竹寺观看这一组栩栩如生的杰作,赞叹不已,也为圆泰、梦佛师徒和广修大师的精神所感动,袁嘉谷曾有诗赞曰:
  有僧梦佛僧之尊,依山作寺今三年。
  一身如死法不死,幻出五百罗汉身。
  森然侍卫佛徒广,行深般若光纷纷。
  东廊西廊化身活,上界下界生气吞。
  蹲狮伏象怪蛟鳄,朗如蓬岛明朝暾。
  遐哉罗汉真复生,昆明池上衣钵传。
  岂为天竺变鬼国,移居避难来中原。
  闻道尔教妙慧力,能操人世生死权。
  今日无如西人何,何用罗汉修六根。
  嗟嗟尚有削发徒,愿离父母从沙门。
  学成罗汉亦无益,游民须使五法申。
  有客怪我笑罗汉,三千世宇悲笼樊。
  我辈聊作如是观,注看罗汉无复言。
  ——《筇竹寺新塑五百罗汉颇有生趣诗以纪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被录为一等第一名(经济特科状元),授职翰林院编修。以后多年,他行迹遍布大江南北,为官、为文、为人,成为一代文化巨人。这期间,他与圆泰虽见面不多,但心间一直保存着一份真挚的情感。他目睹了世事的沧桑剧变,也经历了官场的黑暗污浊,而民国建立后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加之日寇的虎视眈眈,更增添了他对“举世皆浊”而“独清”于世的圆泰法师的敬重与怀念。他在晚年论及圆泰上人时曾满怀深情和忧愤地说:
  ……今之世,何世乎?浊焉而已矣;今之人,何人乎?浊焉而已矣。师入世七十年,余与师契者三十年有余,阅世不为不深,交友不为不众。不敢为天下澄清之望,而但求一时之安,一言一行之谨,介焉寥寥。朝浊朝,学浊学,市浊市,进而逃于诗,诗浊,逃于酒,酒浊,逃于书画,书画浊,进而遁山林,隐岩穴,岩穴浊,山林亦浊。师独了无挂碍,涓涓乎自保其清而逝,安得不为师顶礼也哉?!
  圆泰在帮助梦佛完成筇竹寺五百罗汉雕塑后,竟又婉拒了梦佛禅让筇竹寺住持的想法,他认为这样做未免太坐享其成。趁着还年轻,不如到滇南一带开辟新业,他辞别恩师梦佛,辗转于建水、石屏一带,积极募化以修葺颓圯寺院,讲经说法以培育僧徒,成为一代高僧。袁嘉谟受圆泰影响颇大,佛家的教诲令他被时人尊为“孝于亲,友于兄弟,和于乡里”的典型。他无心于官场,“官训导嵩明一年,巧家六日,开化、永昌,会泽皆辞不赴”,“隐于乡间”,超然物外,圆泰曾亲自编了一个竹座椅送给袁嘉谟,“宜其契也”。袁嘉谷从二兄处不断得到圆泰的消息,看着他在佛学修为上能日益精进,不禁感慨良深,每每在二兄处坐一坐圆泰赠送的竹椅,心中升起的便是一种无言的感动。
  1927年,袁嘉谷与陈古逸、张学智等名士一道皈依于来昆弘法讲学的闽南高僧常惺法师门下,正式成为佛家弟子,从此,他“学佛、诵经、写经、自定日课,日日不断,每月素食数日,戒杀生。”由于他的名望,国内名山大寺曾多次向他索要手书,1931年还专门手书《阿弥陀经》一部印赠美国国会图书馆。他积极参加云南省佛教会筹备、成立及领导工作,并写了许多佛学论文,他的弟子于乃仁、于乃义等更继承了他的衣钵,在他去世后积极从事佛学的研究与传扬。而这一切都与圆泰法师早年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圆泰在石屏真觉寺及秀山寺任住持期间,袁嘉谷曾去专门拜访过。眼见古寺被圆泰募资而修葺一新,袁嘉谷十分高兴。在秀山寺,受圆泰之邀,袁嘉谷曾小住三日,与圆泰快谈,诗兴大发,遂题诗于壁,圆泰欢喜无比,专门制作了几个小笼子来笼住墨迹。笼诗于壁,成为一段佳话。吃着圆泰上人自食其力栽种的果蔬,一番对谈,令袁嘉谷终生难忘。
  问曰:师何以独善其身,如此苦行?
  答:吾清吾生。
  问曰:师行路十万里,不舆不马,何故?
  答曰:人,倮虫也。人舁人,非平等也;马亦倮虫也,马负人,亦非平等之义也,吾徒行而已。
  年逾六旬的圆泰晚年应家乡父老的恳请,回到了家乡河西县创建名寺圆明寺,经过近十年努力,终于建成圆明寺。他修庙宇,广植松竹,修水坝,耕田种地,直到1915年因病圆寂。袁嘉谷得讯,悲痛不已,亲到河西祭奠一代高僧,“平生风义兼师友”,仰圆泰一生清风,他应圆泰弟子融定、融赞之请,特地为法师作塔铭,铭曰:
  清圣伯夷,待天下清;阅数千载,棼棼冥冥;未清天下,吾清吾生。吁嗟浊世,谁征期铭。
  (郑千山,春城晚报主任编辑,云南传统蒙学会常务副会长、昆明佛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