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文集》序
《少林功夫文集》序
释永信
佛教讲无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讲变化,世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世上的事物在变化,人的认识也在变化。即使事物相对不变,如果我们的认识提高了,那么,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也提高了,事物就会以更丰富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对于少林功夫的认识,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认识少林功夫,我们通常称之为少林武术。随着我们的认识提高,人生阅历的积累和视野的扩大,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启动少林功夫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我们越来越觉得“少林武术”一词无法包涵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宗教文化价值。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让我们受益最深的是去年12月份有幸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开始重新形成“少林功夫”这一提法,基本含义也逐渐明确。我们初步认为:
少林功夫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最为通俗、传播最广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扬善弃恶的建设社会道德作用,同时更具有提升人类精神品质的作用。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其建立在护法神那罗延王信仰基础上的佛教无常无我的教义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的精神,已经成为人类最具价值的精神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已为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所理解、所敬仰。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共同话题,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并为促进人类和平友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正是少林功夫作为宗教文化表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本怀所在。
上述的少林功夫的文化表现,正是少林功夫研究的主要内容。少林功夫所具有宗教功能是基本的,是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技术层面,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少林功夫在功能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性质,是其它武术不具备的。这是少林功夫与其它武术本质区别所在。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鼓励在技术层面进行关于少林武术的研究、探讨、丰富和提高;但是,我们更加提倡在文化层面,特别是宗教文化层面,广泛、深入地研究少林功夫在社会心理、寺院制度、经济、文化、艺术等等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价值,研究少林功夫在中华母体文化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自去年4月份我们决定举办少林功夫学术会议以来,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启动了少林功夫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导致我们这次学术会议主题重心有些变化,我们开始重视少林功夫的宗教文化功能和价值。当然,宣传少林文化、推动少林文化事业的基本主题不会变。这一点希望参会专家、学者们,给予理解和支持。我们佛教讲缘份,我们珍惜每一份善缘。我们向出席会议的每一位代表,向提交论文和文章的每一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编辑这本文集过程中,考虑到少林功夫研究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具有更多的身体力行成份,包括习武和修行。所以,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只要向会议提交论文和文章,都汇编其中。我们珍惜作者们每一份心得,我们珍惜代表们每一份情意。
2003年3月1日
《禅露》杂志 2003年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