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徐恒志
(一九九五年五月)
(一)
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中,有一部在家大菩萨所说的经典,就是《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译为“净名”,或译作“无垢称”,是一位法身大士。本经《方便品》说他。‘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维摩诘从清净的妙喜世界来生此不净的“娑婆国土”,住于中印度恒河北岸的毗离耶城,助佛教化,大悲利生。此经所说义理幽深,非凡夫的言思所能测,亦非“二乘”的浅智所能及,所以又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参与译经并作注解的僧肇法师在序言中曾说:“其旨渊玄,非言象所测,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议,超群数之表,绝有心之境”。也正说明此经所诠是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因之是学习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
此经的译本共有六种,现存三种:一、东吴高僧支谦所译名《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二、姚秦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名《维摩诘所说经》;三、唐玄奘法师所译名《说无垢称经》;并有僧肇、道生、慧远。智顗、吉藏等诸大师的注疏多种。其中《维摩诘所说经》是后秦姚兴弘始八年(公元406年)译于长安大寺。隋唐以来讲学此经的,大都依据罗什法师译本,这主要由于他的译文,文约义彰,格调清新,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优美动人的佛教文学。
(二)
罗什大师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共十四品。第一品为序分,记述全经的缘起;第二品至十二品为正宗分,是全经的主体;末二品为流通分。此经所说不仅是一乘了义之教,而且情节生动,有浓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第一品《佛国品》里,叙述了当时佛在毗离耶城外庵罗树园与众集会,长者宝积说偈赞佛,并请问菩萨净土之行。佛开宗明义地告诉他:“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一重要开示,不仅为菩萨的不思议解脱,提出了总的要求:即心的清净是净化生命、庄严国土的关键,同时也为后来之修诸佛净土法门,特别是念佛求生极乐净土的人们,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方便品》中,说明了维摩诘以一位在家居士的身份,广泛地参与了社会生活,上自国主大臣,下至酒肆淫舍,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以种种方便化导众生。他借“有疾”这一因缘,现身说法,使人们明白此身虚幻、危脆垢秽,是众病所集的“速朽之法”,教导人们不要使此“心”为形所奴役,而应以六度万行饶益众生,使之获得由无量功德智慧所生的清净庄严的“佛身”。在《弟子品》和《菩萨品》中,佛的五百大弟子和诸大菩萨,分别向佛陈述自己过去同维摩诘接触的经历,深为他的智慧辩才所折伏,回答不能胜任前往问疾的原因。在《问疾品》维摩诘与文殊师利的互相酬对中,他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说明了一切众生因惑造业、因业受苦的实质和诸佛菩萨感念有情的同体大悲精神。尤其是《佛道品》说明了菩萨为了摄化众生,示现入于三恶道,示现行于贪、嗔、痴等“非道”,这是因为菩萨若不行于“非道”,便无法化导众生,使之通达佛道。正如经中所说:“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充分说明种种尘劳烦恼,皆我们学人转迷为觉、得定开慧的资粮。正象明妙叶大师《念佛直指》中说:“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如是则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在《入不二法门品》里,当诸大菩萨畅述“入不二”解脱境界之后,维摩诘以“默然无言”来回答文殊菩萨末后所问“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这种“以无言遣无言”要比“以有言遣无言”来得干净利落,不留悟迹。《法供养品》叙述了佛在因地为月盖王子时,从药王如来秉受“法供养”之教,即要“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于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是名最上法之供养。这“四依”教义,为后世学人提供了修学的重要依据。
此外,有“不思议”之理,必然有“不思议”之迹。在《不思议品》里,借须弥灯王佛的师子宝座,显示了一真法界一多相即、小大互容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观众生品》描绘了从天女散花的著与不著,以及将舍利弗变成了天女,将天女变成了舍利弗,证实了诸法缘生无性,男女实无定相,启示二乘行人,以般若观照,破除我法二执的重要性。《菩萨行品》展示了维摩诘以大士自在神力,持诸大众及师子虚置右掌往诣佛所。由于阿难之问,佛为广说香饭功德,并指出:“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因有“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这亦说明众生以种种烦恼为病,而诸佛即借病为药,正象以毒攻毒,终至毒消病除。此后佛又应众香国菩萨之请,广说菩萨应学的“尽无尽解脱法门。”所谓“尽”是指有为法,“不尽”是指无为法。菩萨修行必须“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如经上所说:“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故入生死而无所谓,于诸荣辱心无忧喜。……负荷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又如经中说:“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综观全经,以实相为主体,以慈悲为根本,以“不二”为贯串全经的要旨,以智慧与方便的权实二智统摄菩萨六度四摄广大行门,使法界含灵,闻经起修,永离盖缠,彻证无著无碍、体用一如、理事交彻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三)
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系老师邵晓敢(戒可)居士,一向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工作,1979年皈依天台山广厚老法师。学佛以后,深为佛法义理的究竟所折伏,惊叹欢喜,常为毛竖!在读《文殊问疾品》时,当读到“以己之疾,感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时,禁不住涕泪悲泣!诚敬之心,与日俱增。对于过去未曾听到过的甚深经典以及一时不解的地方,亦不敢以世智辩聪以否定,深信佛陀智慧不可思议,“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圆觉经》)。鉴于《维摩经》精深玄妙,文古义奥,对后之学者不免带来困难,因此发心以对照形式,用现代人所能理解的词汇,进行译白,做到学修并重,字斟句酌,深入浅出,通俗分遗,既不“依文解义”,也力求不失经文原旨,使译文保持应有深度。邵居士为弘扬佛陀正法,悲智双运,难行能行,功德无量!
但此经毕竟是深契实相,会入“不二”的法身大士境界,各人领会层次有深浅,译白本身也可能会有须要匡正、补充的地方。敬希诸山长老、大德居士,各抒高见,以利令后修订,为弘扬自他普利的大乘佛法,共同做好白话译经这一神圣佛事,作出宝贵贡献!
《般若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