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记敦煌出六朝婆罗谜字因缘经经幢残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觉明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记敦煌出六朝婆罗谜字因缘经经幢残石


觉明居士
一、记婆罗谜字因缘经经幢残石

  敦煌出六朝人书婆罗谜字因缘经经幢残石,旧在敦煌城西南,过党河的岷州庙里,今移藏千佛洞敦煌文物研究所(图一)。原来应该是一个经幢,上一段为佛像,佛像下为文字。后为乡人改作压场用碌碡,下端残去,上端佛像亦残损。佛像下尚余婆罗谜字一段,汉文两段,此下残破,有无文字,不得而知。
  一九四三年旅居敦煌,偶过党河,访沙州旧城,闲游近村,至岷州坊的一座庙里,因发见这一块残石。此外,地上还有被乡人打破的残石两块,中间凿一小窝,作为捣香末用的石臼。石面上残存夔龙纹和一些字,字是六朝人隶书,笔势甚为飘逸。
  残石上的那一段外国字,当时我只知道是一种印度文,却分辨不出是婆罗谜字还是佉卢文。随即连同其他两块,都拓了拓本(图二、三)。那时候周达夫先生正在印度留学,学习梵文,有信给我。因将有印度字的拓本寄一份给周先生,请他审阅,看看究竟是甚么文字,内容讲些甚么。周先生回信,说经过他的老师戈哈理(V.V.Gokhale)教授研究,残经幢上的那段印度文是印度古代的婆罗谜字(Brāhmī)。又过了些时候,得到印度师觉月博士(Dr.P.C.Bagchi)主编的《中印研究(Sino-Indian
Studies)》第一卷第一分册(Vol.I,Partl I PP.18—22)上面有戈哈理教授写的《敦煌所出婆罗谜字石刻(拓本)之研究A Brāhmī Stone Inscriptionfrom
Tunhuang,》一文(参看本刊本期第13—14面译文),就是谈的我寄给周先生的那份拓本的情形。敦煌的这一个婆罗谜字石刻,就是这样在世界上的印度学家中传开了。
  婆罗谜字经幢残存婆罗谜字十一行。此外汉文两段。一段在婆罗谜字下方似是题名,从左至右,凡存五行。另一段从右至左下行,存十行半。戈哈理教授是研究婆罗谜字的专家,他把这十一行婆罗谜字转写如下:
  1.nuta sādhu ca susthu ca manasi kuruta bhāsisye pratītyasamutpādasyādih katamahyaduta asminsati
  2.vdanāpratyayāh trsnah trsnapratyayāh upādānapratyayāh bhavah bhava-pratyayāh jātih jāti
  3.tyasamutpādasyādih vibhangam katamah avidyapratyayāh samskārāh iti avidyā kata-māh yata pūrvānta ajānamapa
  4.lesu sāvadyānavadyesu sevitavyāsevitavyesu hnaprantesu krsnasuklapratibhāgaprat-tyasamutpannesu dharmesvajā
  5.tyayam vijānam vijānam kata(mat?)sadvijānakāyā caksuvijāna srotraghrānaji-hvākāyamanovijānam vijānam pratyayā nā
  6.yatanam sadāyatanam kata(mat?)sadādhyātmikānyāyatanānī caksuradhyātmikamāya-tana srotraghrānajihvākāyo
  7.sra trsnā kamatrsnā rūpatrsnā ārūpyatrsnā trsnāpratyayā upadānam upādanam kata-māh catvāryupādānāni
  8.tih abhinirvrttih prādurbhāva
skandhapratilābhah dhātupratilābhah āyatanapatilābhahjvitidri(ya?)
  9.hānih indriyānām paripākah pa-ribhedah samskārānām purānbhāvo jarjaribhāvo
  10.kā ca jarā tadubhayam jarāmaranamityucyate prattyasamutpā
  11.(h?)
  印度那烂陀遗址发现一些上书婆罗谜字的砖(见本期第15面图版),写的是缘起经(Pratītyasamutpādasūtra)残篇。据戈哈理教授的意见,敦煌的婆罗谜字经幢,也是缘起经和那烂陀的砖刻一样,就字体而论敦煌经幢远比那烂陀砖刻为早,应该是第五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后魏太平真君前后)之物。像敦煌的婆罗谜字经幢石刻,乃是绝无仅有极可珍贵的一件古物。
  婆罗谜字下方残存一段汉文,横看是五行,竖看是九行,书作魏碑体,仍带隶意。今照原来形式制图如下(图版四)。
  横看从第四行起,如淳于国、范始严,以及下一行的郭伦、马惠安,很像从左至右的题名。但是以上三行又不像题名,横看竖看,文理都似通非通,说不出是甚么东西。


  图一 婆罗谜字经幢残石
  敦煌文物研究所供稿

  另一面为汉文一段,残存十一行,大概是从右至左下行。书法同前一段相似,文理尚清楚可读,今照原来形式制图如下(图版五)。这一段文字,不知是否即为婆罗谜字缘起经的汉文译本,如其是译文,何人所译?译于何时?今大藏中是否尚有传本?我对于佛经知识极为浅薄,无从解答,谨为提出,以求教于通人。

二、在敦煌看到的与婆罗谜字因缘经类似的另一个石刻

  上面所叙述的婆罗谜字经幢残石上的婆罗谜字是缘起经残篇,汉文的一段很可能是译文。这是第五世纪缘生论行于中国所留下来的重要文献。一九四四年在敦煌,从一位私人那里看到又一个石刻文字,也是与缘生论有关系的文献。据说这也是一个经幢,上段刻文字,文字下有菩萨像六尊,每尊上分别刻有、、(?)、、、六卦记号。菩萨像线条极为遒丽,书法亦是北魏一派。原石大概是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左右,发现于千佛洞南之老君堂,后为当时敦煌士绅埋之于千佛洞对面三危山上王母宫的后阁下。埋葬之前,有人将原石的佛像和文字拓了一份拓本,我所看到的就是那一个拓本。
  这一个经幢的文字,中有残阙漫漶之处,尚存三十二行。前十七行文字与婆罗谜字经幢的另一段汉文相似,也是缘起经一类的东西。此下残阙,后余十五行,有信士姓名等,可能是发愿文一类的东西。今将前面十七行照原来形式抄录如右:
  这几行文字,和婆罗谜字经幢上的那一段汉文,可以互校,同是六朝时候缘生论流行的又一个重要文献。原石据云埋在三危山上王母宫的后阁下面,安得考古好事之士,试行发掘,以证其存否也!
  1 爱尽爱尽痛尽痛尽
  2 受尽受尽有尽有尽
  3 生尽生尽死尽愁忧 烦
  4 恼尽是名得道比丘 当 知
  5 法甚为广大无崖 底 断
  6 诸狐疑安处正法若 善 男子
  7 善女人勤用心不令 有
  8 正使形体枯坏终不 舍 精
  9 进之行系意不忘修 行 苦(?)
  10 法甚为不易乐闲意(?)处
  11 家思惟莫舍头陁 之
  12 行如今如来现在善 修 法(?)
  13 行是故比丘若自观 察 时
  14 □惟□□之法□□ □ 察三
  15 七无如逸行使□□ 实
  16 □□灭尽□□若当 受
  17 □□□□饭饮极
  (中残缺)

三、附带提出的一个问题

  敦煌所出有关缘生论的文献,除去上述婆罗谜字和汉文的两个残经幢而外,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一九二○——一九二六年,法国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刊布了他编的《千佛洞图录(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Peintures et
sculptures Bouddhiques des époaues deswei,desT’ang et des
Song)》六大册,书末附刊了一本汉文、康居文两种文字的《善恶因果经(Le Sùtra des Causes et des effets du bien et
du mal)》。手头无伯氏此书,不知道康居文、汉文的《因果经》同以上所说的缘起经有无关系。
  六朝时候,缘起经、因果经一类的学说,既然相当流行,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不能不有所反映。敦煌发现的句道兴《搜神记》以及其他六朝志怪之书如刘敬叔《异苑》一类,应该是缘起经、因果经一类思想在文学方面的反映。
  敦煌千佛洞和西千佛洞的一些魏窟里,经常看到以《睒子经》故事为题材的壁画。此外本生故事壁画也很多。这些情形到隋、唐以后逐渐消释,由净土变一类代之而兴。私意以为这同每一时期佛学思想之盛衰起伏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观画亦须论世。谨拈此解,以供参考。因不懂佛学,所说一定有错误,盼望得到指正。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写于北京


  图二 婆罗谜字经幢残石拓片之一
  (原拓片28×24.5厘米)


  图三 婆罗谜字经幢残石拓片之二
  (原拓片22×24.5厘米)
  图四 婆罗谜字经幢的汉字之一

  图五 婆罗谜字经撞的汉字之二

  婆罗谜字:印度古代字体,最早的见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碑铭,其中有两种:一名为驴唇体(Kharosthi,我国古称“佉卢”书);其书左行,此体后来渐次废弃。另一即“婆罗谜”体(Brāhmi),其书右行。近代印度各种书体即从婆罗谜书演变而来。
  据玄奘三藏译的《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中,提到梵书字是瞿频陀仙所造,佉卢书字是佉卢瑟吒仙所造,实际这两种书体是流行于古代印度孔雀王朝时代;耆那教典谈六十四种书体归纳为四类,其前二类:曰梵寐书,曰佉卢虱底者,与此相当。——编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鉴真和上的形象
下一篇:转轮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