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上)[附注1]
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上)[附注1]
印度憍桑比著 百维译
佛世时十六国的国名如下:——鸯伽国(Anga)、摩揭陀国(Magadha)、迦尸国(Kāsī)、憍萨罗(Kosala)、拨只国(Vajji)、末罗国(Malla)、支提国(Cetī)、拨沙国(Vansā)、俱卢国(Kuru)、般遮罗国(Pancālā)、末遮国(Maccha)、苏罗西那国(Surasena)、阿湿迦国(Assakā)、阿和提国(Avantī)健驮罗国(Gandhara)绀蒲遮国(Kabojā)。
这十六个王国见载于增—阿含的四个地方。童子游戏经(Lalita
Vistara)的第三章也提到在佛陀出世前赡部洲(印度)有十六个不同的国家。但是,那里只有其中八十国家的王族家世的记载。在文献中。都是用复数来记载这些国家。这些国家似乎在某一个时期是“众人”共治的。这些“众人”被称为王(Rājā),而他们的主席则称为大王(Mahārājā)。佛陀时代,这种众人共治的制度正趋哀亡,而迅速起而代之的是一种独裁的统治制度。在考虑这种变化的各种因素之前,我们概括地了解一下这十六个国家的情况,那是恰当的。
1.鸯伽国 鸯伽国在摩揭陀国的东面。她的北部叫做鸯古陀罗易(Anguttarāy)。当摩揭陀国王征服鸯伽国的时候,那里的众人共治的统治制度便消灭了。虽然那里还有前朝国王的后裔,但是他们已经没有独立的政权。以后,这个国家便和摩揭陀一齐用“鸯伽——摩揭陀”这一复合名词来称呼。
在三藏典籍里的许多地力,都有这样的叙述:佛陀世尊经常到这个国家传教说法,同时,常常在这个国家的首都赡波(Campā)城里由揭伽罗(Gaggarā)王后所修建的水池的岸边安居坐夏。但是,这个赡波城也许不是属于它的原主所有。摩揭陀国王频婆婆罗把它赐给一名叫苏那登茶(Sonadanda)的婆罗门。苏那登茶不时用这里的所得贡献来作大规模的祭祀。
2.摩揭陀国 在佛陀时代的许多国家里,摩揭陀和憍萨罗一直是最强盛的,同时,这两个国家完全是在个人独裁的统治制度下统治着的。由于摩揭陀国王频婆娑罗和憍萨罗国王波斯匿慷慨爱民,两国的独裁的统治制度证明对它们的人民是幸福的。这两个国王鼓励婆罗门教的祭祀,这是真的,然而,在他们那里,沙门也有充分自由来传播自己的教法。不仅如此,频婆娑罗王还用供给住宿等来鼓舞他们。当乔答摩刚刚出家到王舍城(摩揭陀首都)的时候,频婆娑罗王亲自到般茶瓦山(Pāndava)附近请求他接受军事高级官职。然而,乔答摩已经下了决心修苦行,他拒绝了这一请求,跑到苦行林里开始苦修,到最后,他找到了菩提的中道真理。当佛陀世尊在波罗奈斯第一次说法后带着五个弟子进王舍城的时候,频婆娑罗王把一个叫做竹林的林园送给他和他的比丘僧居住。但是关于这个林园里有任何精舍或寺院,这点从没有地方提及。正如我们对这个竹林的布施的意义所应理解的,频婆娑罗王允许佛陀和比丘僧众安定地居住在那里。这也表明了频婆娑罗对比丘僧众的尊重。
不但对佛陀的比丘众,而且对当时的最大的教团的沙门,频婆娑罗王也同样给予安身的地方。因此,在同一个时候,各种沙门团体都居住在王舍城的附近。在长阿含的沙门果经(Samaphala
Sutta)和中阿含(第七七)的大族生经(Mahāsahuladayi-Sutta)都有这样的叙述。
有一回,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未生怨和侍从们在一个月圆的夜晚坐在自己宫殿的屋顶平台上闲谈。他心里产生一个想会见一个伟大的沙门领袖的心愿。这时候,他的侍从们各人轮流称赞和推荐一个沙门团体的领袖,同时请求国王准许他去会见。但是他的御医耆婆坐着默不作声。未生怨问他,他便赞扬和推荐佛陀世尊,同时使国王同意未生怨去会见佛陀。在这些沙门团体的领袖中,从年龄来看,佛陀虽然是最小的,同时,佛的僧团的建立也只是不久以前的事,但是未生怨决定去会见他。未生怨带着家眷到耆婆的芒果林参礼佛陀。
未生怨囚杀了自己的父亲,同时纂夺了王位。然而,他并没有减少象他父亲生前那样对沙门的尊敬。频婆娑罗王死后,佛陀不常到王舍城。毗奈耶藏有这样一个记戴:在未生怨做国王之前,提婆达多和他串同纵放一头叫做“青山”的醉象来杀害佛陀世尊,等等。但是,其中有多少是真的,那就难说了。提婆达多得到未生怨的支持,这是正确的,同时,大概正因这样,佛陀世尊才离开王舍城。不过,每当佛陀进王舍城的时候,未生怨毫不迟疑去看他。在那时候,住在王舍城附近共有六个大的沙门团体。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末,很清楚,未生怨比他父亲供养更多的沙门。不仅如此,在未生怨的统治时期,王舍城里的牺牲祭祀几乎消灭,而沙门团体逐渐繁兴起来。
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离现在的比哈尔邦(Bihar)的底赖雅(Tilayā)车站十六英里;群山环抱,城市正座落在群山的中央。由于通往这个城市只有山谷中的两条路,保卫它不受敌人进犯是容易的;同时,也许正是从这观点出发,把城市建筑在那里。然而未生怨的势力扩大到这程度以致感到已没有任何的必要为着保卫自己而龟缩在这山谷里。在佛陀涅槃之前,未生怨正建造一座新城市,他也许不久把它作为自己的都城。
未生怨也叫做“韦提希(Vaidehi)子”。因此,从表面上看来,人们会这样认为,未生怨的母亲可能是毗底诃(Videha)人。耆那教的“行支(cār
yanga)”等经也有这样的记载,他的母亲是跋只(Vajji)国中的一个国王的女儿。但是,在憍萨罗经集(Kosala
Samyuhta)的第二分的第四经的释论中,他被称为波斯匿的“侄儿”,而韦提希(Videhī)这一词的意义是“学者的儿子”。在神通游戏经中,摩揭陀王族被称为“韦提希族”。从这可以看出,这一王族从祖辈以来是不著名的;只是后来由于其中一个国王与毗底诃国的公主结合的关系才出了名,而某些王子自称为韦提希的儿子罢了。
当听到频婆娑罗王给未生怨杀害的消息,阿和提国王旃陀波罗多达(Candapradyota)感到非常愤怒,同时准备进攻未生怨。由于害怕,未生怨修整了王舍城四周的城墙。后来,旃陀波罗多达大概放弃了进巧的打算。对于未生怨的弑父罪行,象旃陀波罗多达这样忠厚的国王也生了气,但是,摩揭陀的臣民却未因为自己的国王被谋杀而感到震惊。这正好说明这个国家的独裁统治是多么牢固!
3.迦尸国 迦尸国的首都是波罗奈斯城(Vārānasī)。从本生经(Jataka)中,人们知道迦尸国的历代国王大部分叫做梵施(Brahma-datta)。虽则关于他们的统治制度知道不多,但这些是知道的:迦尸国的厉代国王都是很慷慨的;那里的工艺有很好的发展。在佛陀时代,那儿的精美的物品被称作“迦尸迦(Kāsika迦尸国出品的——译者)。其次,“迦尸迦衣料”、“迦尸迦旃”等词散见于三藏文献中的许多地方。波罗奈斯的马军王(Avasena)的瓦摩夫人(Vāmā
Ránī)是耆那教第二十三祖胁主(Pār-svanātha)的生母。胁主在乔答摩佛陀降生前大约243年就开始说教传道。因此,我们可以说,迦尸国的厉代国王们不仅在工艺发展上,而且在宗教思想上,也是先进的。然而,到了佛陀时代,这个国家在完全丧失独立后合并到憍萨罗国。同“鸯伽——摩揭陀(Anga-Maga-dha)”这个复合名称一样,“迦尸——憍萨罗(Kāsī-Kosala)”这个复合名称也流行起来。
4.憍萨罗国 憍萨罗国的首都都是舍卫城(Srāvastī室罗笩悉底)。舍卫城位于阿支罗瓦底河(Aciravatī,即现在的Raptī河)岸边。波斯匿王在那儿统治着。从憍萨罗经中之一,人们知道波斯匿王是一位吠陀宗教的虔诚信徒,他经常举行盛大的吠陀祭祀。然而,在他的国土里,沙门是受到尊敬的。一位叫做给孤独的著名长者曾为佛陀的比丘僧众在舍卫城的只树园里修建一座精舍。有名的毗舍结母(Visākhā给孤独长者的妻子——译者)也在东林(pūrvā-rāma)地方为比丘从事造了一座大厦。佛陀和比丘众有时住在这两个地方;他们的夏坐安居(四个月)大部分在这儿度过。因为三藏文献记载着佛陀的大部分教法是在只树给孤独园说的。波斯匿王虽然是吠陀祭祠的拥护者,但也不时到给孤独园参礼佛陀。佛陀对波斯匿所说教法全收集在憍萨罗经中。
从神通游戏经关于这个王统的叙述来看,这个国家的历朝国王似乎出身于摩登伽(Mā-tanga)下等种姓。神通游戏经的这一记述并得到了法句经释论中的毗杜达婆(Vidurdabha)故事的支持。
波斯匿王非常尊敬佛陀。他曾打算过跟释迦族的一个王女结婚。然而释迦族的王亲们认为憍萨罗王族是低贱的,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憍萨罗王波斯匿是不恰当的。但是,考虑到憍萨罗王对释迦族的威势,不接受他的请求对他们说来是不可能的。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让摩诃男释迦(Mahānāma
Sakya)把自己的奴隶女瓦娑婆罗华蒂耶(Vāsabhauavattiyā)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憍萨罗王。憍萨罗王的家人很喜欢这个少女。当他们看见摩诃男和她坐在一齐吃饭的时候,他们相信她就是他的女儿。结果,瓦娑婆罗华蒂耶便在择定的吉日里和憍萨罗王结了婚。憍萨罗王册封她为正宫王后。当瓦娑婆华蒂耶的儿子毗杜达婆十六岁的时候,他回到外公家(即释迦族)探亲。释迦族人在自己的族庙里给予他应有的接待。但是,当他走了之后,他坐过的位子被水洗净过。这种事情传到毗杜达婆的耳朵,同时他知道自己原来是奴隶女的儿子。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他立即用强力将憍萨罗国的统治权夺到自己手中,把自己的龙钟老父波斯匿王从舍卫城驱逐出去。波斯匿化装逃走,企图到王舍卫城自己的侄儿未生怨那里去避难。但是,由于途中受到许多的折磨,他病死在王舍城外的一个福舍里。
毗杜达婆在自己的父亲死后便决定进攻释迦族。但是佛陀给他说法,两次使他打消这个意图。第三次,佛陀没有机会和他谈话,他便成功地执行了自己的决定。他进攻了释迦族,同时完全击败了后者。除了那些前来佛陀那儿避难或逃跑了的,其余所有的释迦族人和他们的子女都被毗杜达婆屠杀精光,同时用他们的血来洗净自己的座位。
消灭释迦族以后,毗杜达婆领着军队来到舍卫城,驻扎在阿支罗瓦底河边。这时候,附近地区黑云四起,暴雨骤至,阿支罗瓦底河汹涌澎湃地汜滥起来,而毗杜达婆和他的部队一齐被洪水冲去了。
毗杜达婆的故事很清楚说明这点:象摩揭揭国那样,憍萨罗国存在着坚强的独裁政体。毗杜达婆纂夺了自己的臣民爱戴的父亲的王位,憍萨罗人竟不敢说一句反对他的话。
5.跋只国 在共和政府的国家里,只剩下三个是独立的:一个是跋只国,其他两个是波瓦国(Pāvā)和拘尸那的末罗国。这三个国家中,跋只国较为富强,然而她的毁灭也比较快,尽管如此、她象早晨的金星那样在闪耀着。佛陀出生于一个有同样的共和政体的国家,但是释迦族的独立老早就被毁灭掉。跋只国人民在佛世时能够倚靠自己的团结和力量维持着自己的独立,他从心里尊敬他们,那是很自然的。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看见梨车人(Licehavī即跋只人)从远来对比丘众说:“没有看见过三十三天的天人的人可以看一看这群梨车人!”
跋只人的首都是吠舍离城(Vaiālī),住在它附近的人把跋只人叫做梨车人。在它的东边原是毗底诃人的国土,那里曾出现过象经那迦(Janaka)这洋的贤王。人们从神通游戏经中知道,毗底诃人的最后一个国王须密多罗(Sumatra)统治着密提拉城(Mithilā)。在这以后,毗底诃可能并归于跋只国。
关于佛陀所说跋只国繁荣的七种方法在大般涅槃经的开头和增—阿含经中都有记载。大般涅槃经里有这七种方法的详细阐释。从这可以推测,在跋只国内存在着一种五人陪审制;一般不会对无罪者给予处分。跋只人的法律是成文的,同时他们尽力依法律行事。
6.末罗国 末罗国位于跋只国的东部、憍萨罗国的西部。象跋只国一样,那里推行着共和政治制度。但是末罗人内部产生了分裂,使末罗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做波瓦(Pāvā)的末罗人;另一部分叫做拘尸那的末罗人。
从摩揭陀国去憍萨罗的道路通过这两个末罗国,因此,佛陀每次都经过那里来往。佛陀就在居住在波瓦的铁匠准陀(Cunda)家里吃了饭而得病的。正是从那里到拘尸那城那天晚上,他入了涅槃。波瓦的村庄靠近那里(拘尸那),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波瓦的末罗人和拘尸那的末罗人彼此住得很近。佛陀有很多弟子住在这两个地方。它们是独立的,但是它们的影响并不象跋只人的共和政权那样。然而,这也是可能的:正是由于跋只人的强大的国家,它们的政权才能维持下去。
7支提国 人们从支提耶(Cetiya)和维散多罗(Vessantara)两本本生经中知道这个国家。在支提耶本生经中,支提国的首都据说是塞缚悉底跋底城(Svastivasti),同时赞扬那里的历朝国王。支提国的最后的一个国王乌波遮罗(Upacara,或叫做阿波遮罗Apacara)撤了谎,被自己的婆罗门祭司咒祖而堕落地狱。乌波遮罗的五个儿子乞求祭司的保护,祭司叫他们离开这个国家。接受了祭司的吩咐后,他们五人便分别到五个城市定居。这也是在这本生经中叙述的。
维散多罗的妻子摩陀利(Mādrī)是摩陀罗国(Madra)的公主。从维散多罗本生经的故事中可以知道,正是这个国家也叫做支提耶国。维散多罗自己的国家斯维国(Sivi)靠近支提耶国。本生经中关于斯维国王挖眼赠给婆罗门的故事是著名的。根据维散多罗本生经,维散多罗王子也把自己的吉祥象、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布施给婆罗门。这个故事只证明这么一点:在斯维和支提耶国中,婆罗门的权势是很大的。因此,这个国家大概是在西部。佛陀时代,斯维人和支提耶人的名字是听过的,但是佛陀世尊是否到过他们的国家,或者,象摩揭陀人的国家并合鸯伽国那样,他们的国家并合于另外一个国家,这就不得而知了。虽然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这样说,佛陀世尊的一生是与这两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的。
8.拔沙国(Vansa 或
Vatsa)拔沙国的首都是憍尝比城(Kauāmbī)。佛陀时代,这里的共和政府已经消失,同时好象有一名叫乌陀延那(Udayana)的荒淫无道的国王成为那里的独裁统治者。法句经释论中有一个关于这个国王的故事。这故事是这样的:——
乌陀延那和优禅那国王茶波罗多达(Candapradyota)之间有着很深的仇恨。由于不可能在战争中击败乌陀延那,茶波罗多达设计来活捉前者。乌陀延那懂得捕象的咒术。在森林中,象群一来,他便领着猎人追赶。茶波罗多达制造了一个假象,同时把它放到拔沙国的边境上。当听到一只新象闯进自己国境的时候,乌陀延那王立即前往追捕。隐藏在这只假象肚子里的人赶着它走,一直领到茶波罗多达的国境内。当乌陀延那正在追赶着这只假象,预先埋伏的茶波罗多达的军队逮捕了他,并把他押到优禅那国。
当乌陀延那被带到茶波罗多达的跟前的时候,后者对前者说:“如果你把捕象的咒术教给我,我便释放你。否则,就地打死你。”然而,乌陀延那既不中利诱之计,也不害怕威迫。他说:“如果你能执弟子之礼跟我学习,我便教你。否则,你要怎样就怎样。”
旃茶波罗多达是非常高傲的,因此,他听了这些很不高兴。然而,处死乌陀延那会使捕象咒术失传,这是不妥当的。因此,他向乌陀延陀那说:“你可以传授这咒术给另外一个人吗?如果你传授这咒术给一个我喜欢的人,我便把你释放。”
乌陀延那说:“不管那一个女人或男子,只要向我敬礼,以弟子身分来学习,我便传授给她或他。”
旃茶波罗多达的女儿瓦娑华达妲很聪明,她能够学习捕象咒术。但是,旃茶波罗达认为让乌陀延那跟她接触是不适宜的。因此,他对乌陀延那说:“我家里有一个伛偻的女奴隶,她坐在帘后向你敬礼,以弟子身分跟你学习捕象咒术。如果她学会了,我释放你回国。
乌陀延那对此表示同意。在另一边,旃茶波罗多达对自己的女儿瓦娑华达妲说:“有一个患白癞的人,他懂得捕象咒术。你向他行礼而不必看他的脸孔,从而学会他那捕象咒术。”
这以后,瓦娑华达妲在帘幕后边向乌陀延那行礼,开始跟她学习捕象咒术。在学习中,瓦娑华达妲有些字音不能正确读出。乌陀延那生气地说:“喂!伛偻女,你的两唇似乎太粗大了。”瓦娑华达姐听了十分羞恼。她说:“啊!癞子,你为什么把王女叫做伛偻女?”
乌陀延那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把中间的帘子拉开。他们俩立即清楚这原来是旃茶波罗多达设的骗局,同时彼此相爱起来。他们俩商定了从阿和提逃跑的计划。瓦娑华妲骗她父亲说,她需要一头名叫婆陀罗华底的母象,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乘她去采一种草药作为密咒成就之用。一天,趁着旃茶波罗多达出去游园的时候,瓦娑华达妲和乌陀延那双双乘坐婆陀罗华底母象逃走。乌陀延那是善于骑象的,但是派来追赶他俩的军队已在路上把他俩包围起来。瓦娑华达妲早就想到对付这种情况的办法。动身前她从自己父亲的宝库里拿了许多袋金子带在身边。现在她取出其中一袋散布在路上。当追兵忙于捡拾这些金子的时候,乌陀延那驱象前走。不久,追兵又追上把他俩包围起来,她又把一袋金子散在路上。这样,沿途散着金子,他俩终于到达憍尝比城。
在杂阿含里,还有一则关于乌陀延那的著名的故事:一次,他到自己的花园玩,他就在那里睡着。在离那里不远的一棵树下,坐着比丘宾头卢。他的后妃们看他睡着,便去听宾头卢说法。正在这时候,他醒了,同时,看见宾头卢在对自己的后妃说法,他很生气,企图提些大红蚂蚁放在宾头卢的身上。故事到最后说乌陀延那听了他的说法后便皈依为佛弟子。
在增—阿含和法句经中提到在憍尝比城有三位长者:诃斯陀(Ghasita)、豁古达(Kuk-huta)和波瓦利迦(Pāvārika)。他们先后修建了三座精舍给佛陀和比丘众居住。这三座精舍是:诃斯陀蓝、豁古达蓝和波瓦利迦蓝。其次,还提到乌陀延那的正宫王后沙摩华蒂(Sāmā-vatī)和她的宫女枯珠多娜(Khujjutara)做了佛陀两个主要的优婆夷。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知道,虽然乌陀延那王不是特别虔诚,但是,在憍尝比的居民中,也有很多佛陀的信士,同时,佛陀很高兴,他们能够很好的供养他的比丘众。(未完)
*本文是原著者的“佛陀”一书中的一章。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