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日本佛教>>正文内容

论日本密宗创始人空海的儒家思想渊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静慈圆著 刘建英 韩昇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日)静慈圆著 刘建英 韩昇译 《觉群》2005年第491页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密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所在时期,日本汉文典籍的现状和《论语》的地位,明确空海作为该国最高学府明经道的学生,曾熟读《论语》。作者将空海收入其《性灵集》的文章大致分为30至40岁、40至50岁、50至60岁三大阶段,一一找出文章中引用《论语》的用例进行分析解读,探讨他对《论语》的深刻理解及其儒教思想渊源。由此得出空海对《论语》的认识程度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熟读背诵其内容词句上,而是达到了将《论语》思想即儒教思想在自己的思索中,通过文章自然流露表现的高度。深刻理解儒教思想,也是当时文化人的必备条件,通过空海文章对《论语》思想运用自如的情况,证明空海是当时文化人中的顶尖人物。
  关键词:空海 《论语》 儒教思想
  On Kukai’s thoughts derived from Confucianism
  By Shizuka Jien, translated by Liu Jianying & Han Sheng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time of Kukai, the degree of Chinese scriptures in Japan, and the statu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fact that as a student of Japanese tiptop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Kukai used to perus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author divides Kukai’s articles that are collected in his book Spiritual Nature into three periods, that of from his age of thirty to forty, from his age of forty to fifty, and from his age of fifty to sixty. In the meanwhile, the author sorts out all the quotations fro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Kukai’s article, and analyzes and explains every one of them in order to explore Kukai’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his thoughts that are derived from Confucius.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is analysis is that, Kukai’s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was not just memoriza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 but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incorporating Confucian thoughts in his way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it spontaneously in his writing. It w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intellectuals of that time to acquire a deep level of understanding Confucian thoughts. Kukai’s fluency of adopting Confucian thoughts in his writing demonstrates that he was the most remarkable person of his time.
  Key words: Kukai;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an thoughts
  一般认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以下简称空海)熟读《论语》。尽管如此,对于空海熟读《论语》的程度及具体情况,却没有相应的解释和研究,因此,笔者将明确阐述空海是如何领会运用《论语》的。空海方面的资料将以《遍照发挥性灵集》(以下简称《性灵集》)为例,也就是通过收入该书的文章探讨空海对《论语》的理解。
  一、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首先,论述我国汉文典籍学及《论语》在空海时代的现状和地位。《论语》是在应神天皇十六年(285)从百济传入,故对当时日本是否有《论语》的问题无需赘言。
  圣德太子不仅精通佛经,经书也相当精通。在他制定的《十七条宪法》(604)中,广泛名列《史记》、《汉书》、《诗经》、《书经》、《孝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论著,太子还任命小野妹子为遣隋使(607),派遣他前往隋朝开创日本与隋朝之间的国家交往。翌年(608)太子再次派遣小野妹子入隋,与此同时还派出高向玄理、僧旻、僧请安等八人到隋朝留学。高向玄理在32年后的舒明天皇十二年(640)10月回国,僧旻在隋唐两个朝代生活了24年后,于舒明天皇四年(632)8月回国。回国后,僧旻集中众多公子,于堂内为其讲授《周易》[1]与僧旻同时入唐的僧请安也在回国后,为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传授周孔之教。[2]在孝德天皇即位之年(645)的六月一四日,高向玄理、僧旻还被任命为“国博士”,[3]他们是我国最早被冠以博士头衔的两个人,这意味着官吏的教育机关开始组织化,也就是说当时引领学问的指导者,全部都是在唐朝学校最兴盛时期在那里留学,勤奋学习、学成归来的人。
  古代的政治改革“大化革新”(645),是日本学习中国律令制度以建立中央集权统治体制为目标的政治改革。这种构筑国家政治框架的改革是以中国律令为基础,故当时不仅已经大量引进了中国的汉文典籍,而且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儒教作为大化新政官员、政治领导者的必备理论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创建于天智天皇时代的大学寮,在《大宝令》的指导下,也不断完善制度健全发展,而且在后来的学制改革中,学制与官吏录用紧密结合,组织结构也逐渐明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日本进入了奈良时代。
  元明天皇的和铜三年(710),朝廷定都奈良,平城京是大规模模仿唐制建造的首都,在位天皇依次为元明、元正、圣武天皇。当时也涌现出吉備真備等人,以大学寮为中心、以儒教主义为基调的学术理论,在参与制定中央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在随后的孝谦、淳仁、称德朝代,佛教势力日益扩张,大学寮在佛教政治中越发显得委靡不振。接下来的光仁天皇(770~781在位)决心改变这种现象,光仁天皇在政策上为日渐衰落的大学寮注入活力,排除佛教政治。桓武天皇继承这种政策,并定都平安(794)。
  进入桓武天皇(781~806在位)时代以后,作为官员政治制度上的机构大学寮再度呈现出繁华兴旺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时代空海诞生了。
  下面介绍一下空海青年时期的大学寮是一种什么机构。
  毋庸赘言,日本令制中的学制大体以唐制为基准。文武天皇时期,朝廷根据唐制制定律令,由于这些令制只有《大宝令》保存至今,所以现在只能依据《令集解》、《令义解》以及这些注释书的改订版《养老令》重现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框架。
  在唐朝制度中,国子监下设有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和律学、算学、书学共六学,其中前三学教授经学,入学者资格按阶级划分,不同等级分别进入前三学学习。与其相比我国的大学只有一校,等于将唐朝六学综合压缩成大学,大学寮涵盖六学内容。这种大学寮属于式部省管辖,其构成大致如下:[4]
  大充 (一人)
  小充 (1人)
  ——事务官 大属 (1人)
  小属 (1人)
  头(1人) 博士 (1人)
  助(1人) 助教 (2人)——学生 (400人)
  大学寮 ——学官 音博士 (2人)
  书博士 (2人)——书生 (30人)
  算博士 (2人) ——算生 (若干人)
  ——使丁 使部 (20人)
  直丁 (12人)
  如图所示,学生一般为400人,行政官就从这400人中培养,以上是大学寮的主要学科(相当于后来的明经道),空海也是以明经道学生身份入学学习。关于空海当学生时的情况如下文所示:
  十八(延历十)游学槐市。(《续日本后纪》四,承和二年三月庚午)
  二九游听槐市,拉雪荧于犹怠,怒绳锥之不勤。(空海的《三教指归》序)
  经游大学,从直讲味酒净成。读毛诗左传尚书,问左氏春秋于冈田博士,博览经史。(空海的《御遗告》)
  以上《御遗告》中的“直讲”,是指他担任明经道教官协助博士、助教指导学生的经历,当此教官者,可以逐渐从直讲晋升到助教、博士。学生正式修满这些科目后,可补为明经道毕业生,只要通过明经科的国家考试即可出任官职。我国的省试等同于唐朝的科举,设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四科。[5]考试分为旬试与岁试,考试方法也几乎与唐朝一样。[6]空海当时的国家考试似乎相当严格,也就是说这种国家考试的合格标准过高,所以延历二十一年六月八日,在太政官的奏请下,这种情况亦有所缓和,当时空海29岁。
  长期以来,明经道的教科书基本上全部按照《养老令》规定的科目设置,[7]也就是说在选择科目中,有大经《礼记》、《左氏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周易》、《尚书》七种,《论语》、《孝经》是必修科目必须兼学,这点与唐朝也大致一样,不同的是唐朝的大经里有春秋时期的《公羊》、《榖梁》,必修科目中有《老子》。在日本,道教典籍不属于教科书范畴,尽管如此,实际上空海对《老子》、《庄子》等道教典籍却耳熟能详,[8]这意味着什么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推崇儒教的国家考试中,曾经出现过撰写排斥道教论文者就容易合格的事件,[9]由此也说明了学习道教的必要性,此外,明经道本身最初并没有强制规定选定专门教科,带有一般科目的性质,这种自由选择教学科目的做法,也令空海必须学习明经、文章两大科目,以音博士为师。也就是说,空海可以在相当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习自己想学的典籍,但是,大学寮要求每一门讲义都必须修完,一门课未完成之前不能修习其他经典。由此看来,空海大量阅读典籍、对典籍的博大精深,依然是靠他的自学。
  以上是空海当时的学制,[10]在这种情况下,空海毫无疑问通过了必修科目《论语》。
  那么,空海如何熟读、领会和运用《论语》呢?以下就此问题进行检讨。
  二、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首先,最简单的问题是空海是否读过《论语》?空海的《性令集》中直接使用孔子名字的地方如下所示有七例,
  [例1][11]
  《性灵集》孔宣虽泥怪异之说,而妙幢说金鼓之梦。
  《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例2][12]
  《性灵集》途径乎仲尼将浮所不能之海也。
  《论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例3][13]
  《性灵集》途闻途说夫子亦听。
  《论语》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例4][14]
  《性灵集》夫人非悬瓠孔丘格言。
  《论语》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例5][15]
  《性灵集》四海兄弟将圣美谈。
  《论语》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例6][16]
  《性灵集》宣尼良玉称沽哉。
  《论语》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買者也。
  [例7][17]
  《性灵集》尼父戒其慎终。
  《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例1]《性灵集》是对梦幻的诠释,意思是孔子(孔宣)避而不谈怪异之说,而世尊赞叹妙道菩萨说梦,《论语》的意思是先生不说怪异、暴力、乱逆和鬼神,显然《性灵集》引用了《论语》含义。[例2]《性灵集》的意思是日本与大唐相距遥远,孔子(仲尼)想来也来不了,《论语》的意思是感叹既然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不如乘筏浮海,与我同行者大概只有由吧,《性灵集》采用了其文的表现形式。[例3]《性灵集》的意思是孔子(夫子)不许将道听途说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到处散布,和《论语》的意思完全相同。[例4]《性灵集》指出了人离不开衣食的道理, 所谓“人非悬瓠”(即人非瓠瓜不可能空悬饮食不沾,故应充分利用仕官之道)是孔子(孔丘)的格言,《性灵集》直接引用了《论语》的这段话。[例5]《性灵集》的意思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兄弟)是孔子(将圣)的美谈。“四海皆兄弟”的典故出自《论语》,而称孔子为“将圣”,是根据《论语》子罕中的“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一文来称呼的。[例6]《性灵集》的意思是连孔子(宣文)都说若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文章品德就沽售,此话也是原封不动引用了《论语》的含义。[例7]《性灵集》的意思是孔子(尼父)告诫我们“要郑重对待终结父母一生的丧事”,亦出自《论语》其文。
  以上清楚梳理了空海《性灵集》所收文章中,使用孔子名字的段落和文章内容里引用《论语》典故的出处,由此可见他在自己的文章中直接使用了孔子之名。关于孔子,简要概括成一句话,即孔子名丘,字仲尼,为春秋鲁人,谥号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在上引例句中,空海又将孔子称作[例1]孔宣、[例2]仲尼、[例3]夫子、[例4]孔丘、[例5]将圣、[例6]宣尼、[例7]尼父,其中“仲尼”、“孔丘”是一般常见的称呼,“尼父”的“尼”是孔子的字,故是尊称。“夫子”是孔子门下弟子对他的专称,后世演变成对老师的尊称。[18]通常看不到“孔宣”、“宣尼”、[19]“将圣”的称呼,这可以说是空海本人的独特用语。
  以上是空海33至55岁期间的文章用例,其中没有一例在同一篇文章里重复使用孔子的名称,纵观空海一生,空海始终注意避免在文章里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20]
  以上示例充分表明空海的确详细研读过《论语》。那么,空海在文章的什么地方体现了《论语》的特征呢?下面将具体探讨其示例,为方便检索,现将收入《性灵集》的文章大致分为30代、40代、50代、60代并一一研讨。
  三、入唐期间的文章
  在空海31岁的文章中有《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这是空海搭乘的遣唐使船飘抵福州后,为遣唐大使藤原贺能代笔撰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请求福州观察使准许他们上岸。文中巧妙地引用了中国典故,[21]引自《论语》的示例如下:
  [例8][22]
  《性灵集》加以使乎之人必择腹心,任以腹心何更用契。
  《论语》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
  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例9][23]
  《性灵集》率然禁制手足无厝。
  《论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例8]引用了唐朝典籍以证明日本国是礼仪之邦、君子之国,《性灵集》的意思是,我国使者当然是由天子选拔的可靠近臣担任,所以哪怕没有符契等也可以充分信赖,其含义就是来自《论语》此文。即卫大夫蘧伯玉派遣使者前往孔子处,当孔子问使者蘧伯玉如何时,使者回答道“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孔子感叹使者深知主人性情,应答的也十分出色,故连连说称赞道“使乎!使乎!”。《性灵集》中的“使乎之人必择腹心”直接取自《论语》此文之意。[例9]《性灵集》表述了他们仰慕唐朝德化,不畏千难万险来到大唐,没想到却遭遇禁止上岸,深感困惑的心情。其字面意思是不知怎么突然触犯法令不准上岸,令人手足无措惘然若失。《论语》的意思是刑罚不明则人民不安手足无措,所以君子决不能说话随便,《性灵集》借引《论语》此意对观察使的做法表示抗议。
  空海31岁的文章此外还有《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这是在官方批准滞留福州的大使藤原贺能等人没有批准空海进入的情况下,空海本人写给福州观察使请求准许他入京的文书,文中有以下用例:
  [例10][24]
  《性灵集》但知雪中枕肱云峰吃菜。
  《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例11][25]
  《性灵集》居诸不驻岁不我与。
  《论语》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例12][26]
  《性灵集》男女携手詠功盈耳。
  《论语》洋洋乎盈耳哉。
  [例10]《性灵集》的意思是本人是个只知雪中枕肱,闭门雪峰山间,素斋精勤修行之人,《论语》亦是远离尘世,不亦乐乎的意思,二者含义相同。[例11]《性灵集》和《论语》都是岁月流逝的意思。[例12]《性灵集》的意思是当地男女携手赞颂观察使功绩的赞扬声,亦传入我耳边,称赞观察使的德行,“盈耳”二字引自《论语》,意思是不绝于耳。以上三例与前面的[例8]、[例9]相比,空海能够在文章中更加轻松自然地引用一般的《论语》表现形式,个人的创意并不怎么突出。
  其次,空海33岁撰写了《大唐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碑》一文。这是空海的灌顶之师青龙寺阿阇梨惠果和尚入寂时,空海代表弟子撰写的碑文。文中有以下六例:
  [例13][27]
  《性灵集》不灭者也法,不堕者也人,其法谁觉,其人何在乎。
  《论语》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
  [例14][28]
  《性灵集》天纵精粹,地冶神灵。
  《论语》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例15][29]
  《性灵集》斯言不虚左右书绅。
  《论语》子张书诸绅。
  [例16][30]
  《性灵集》大师之尸罗于此尽美矣。
  《论语》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例17][31]
  《性灵集》能忍能勤我师之所不让也。
  《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例18][32]
  《性灵集》常理寡尤权道多益。
  《论语》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例13]《性灵集》的意思是法尔常恒,法永不熄灭,可是如果没有能弘法的传法者,法就会堕地,如今法与其传法者(惠果)共存。《论语》的意思是周文王和武王所传之道(指孔子理想中的周初文化传统)尚留人间未堕于地。文中的“不堕者也人”、传法靠人相传即出自《论语》其文。[33][例14]《性灵集》的意思是(惠果和尚的品德才能)足以令“天纵精粹,地冶神灵”,比喻惠果和尚有孔子那样的品德,和《论语》中“天纵之将圣”的孔子一样,[例15]《性灵集》的意思是代宗皇帝赞赏惠果的法力,大幅垂带(书绅)上记载“只要是龙子,哪怕小也能呼风唤雨”的故事果然并非虚言,“书绅”二字取自《论语》此文。[例16]《性灵集》的意思是惠果和尚完全依佛教戒律而行(守戒行)至善尽美,“尽美”二字引自《论语》。[例17]《性灵集》的意思是(惠果和尚之所以有此法力)是怀着当仁不让的信念,坚韧不拔刻苦勤奋修行的结果。《论语》的含义是在仁德问题上应“当仁不让于师”,[34]二者都是应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贯彻仁德善行的意思。[例18]《性灵集》的意思是按照常理行事少出差错,行方便之道受益匪浅,《论语》的意思是不要多闻起疑,充满自信出言慎重就会少出差错,“寡尤”二字意思亦相同。
  33岁的空海还撰写了《为橘学生本国使启》一文。这是橘逸势回国之际,为他捉笔的文章。文中引用了以下示例,
  [例19][35]
  《性灵集》舜帝抚以安四海,言偃拍而治一国,尚彼遗风耽研功毕。
  《论语》子之武城,闻絃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
  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
  是也,前言戏之耳。”
  文中描述了逸势氏专心钻研琴棋书画,融会贯通其中精髓要领以及重礼乐的态度,《性灵集》的意思是舜帝了解弹奏五絃琴唱南风薰歌人民的民情(见《孔子家语》)故天下安泰,孔子弟子子游任隶属鲁国的小城武城宰相后,以礼乐引导民众,把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自己也仰慕其遗风努力研究琴棋书画,故能有如此成就。上述《论语》引文是《性灵集》中“偃言拍而治一国”的故事原文,《性灵集》原封不动照搬其意。
  空海33岁还撰写了《请越州节度使内外文书启》。这是空海回国前,滞留越州等船返航期间,写给越州节度使请求准许其收集经书的文书。文中有以下示例,
  [例20][36]
  《性灵集》虽然或行或藏时之变也,乍与乍废实由人也。
  《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例21][37]
  《性灵集》是故好勇憚而陋之矣,乘牛西而不东也。
  《论语》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例22][38]
  《性灵集》天纵粹气嶽渎挺生。
  《论语》固天纵之将圣。
  [例23][39]
  《性灵集》并吞回赐珪璋瑚璉。
  《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例24][40]
  《性灵集》上帝简德为人父母。
  《论语》①简在帝心。
  ②子曰,回也视豫犹父也,豫不得视犹子也。
  [例25][41]
  《性灵集》见今也做北辰之阿衡。
  《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上《例20》、[例23]的《论语》引文与颜回有关,[例20]《性灵集》指出了道之兴衰全在于人的道理,[42][例23]《性灵集》表明了中丞阁下的优秀德行,这两例将于后面的颜回章节再论述。以上还有两例引用《论语》说明日本与大唐相隔遥远,[例21]就是其中之一,《性灵集》的意思是,大唐和日本相隔遥远,航海危险,因此儒者(好勇)、老庄(乘牛)都无法来日,《论语》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和自己一样有勇气飘浮东海的大概就是子路(由)一人吧。在《性灵集》、《论语》里还有另一例和[例21]的文字一样,这在[例2]已有所论述。[例22]《论语》的意思是太宰询问子贡有关孔子的情况,子贡回答(孔子)当然是“固天纵之将圣”,《性灵集》赞扬越州节度使有和孔子一样的人品,文章的意思是(越州节度使)就像圣将,与生俱来品德纯正,吸山河之灵气,天生出类拔萃。[例24]《性灵集》的意思是天子独具慧眼,在众多大臣中发现中丞德高望重,选拔委以节度使一职,为人民的父母官,含有《论语》中①②的意思。[例25]《性灵集》的意思是(中丞阁下以品德感化人民,令人仰慕)现在阁下如同北极星共月,可与辅佐天子的宰相媲美,文章巧妙引用了《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含义。
  空海入唐期间的文章除了上述五篇,其他还有《为藤大使与渤海王子书》(写于32岁)、《青龙和尚献衲袈裟书》(写于32岁)、《请本国使与共归启》(写于33岁)三篇,不过这些文章里没有出现确切的《论语》引文。
  以上[例8]至[例25]是空海入唐期间文章里引用《论语》的事例,这清楚说明空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文章里巧妙运用《论语》含义,这也就是不理解《论语》就无法充分领会空海文章内涵的道理。上述的引文事例虽然没有特别另类的用例,但[例8]、[例9]、[例14]、[例16]、[例24]示例,只有深刻领会《论语》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此外[例19]原封不动直接引用了《论语》原意,指出孔子弟子子游以礼乐治武城小国,治理的很好。这些都确切地说明空海在入唐以前就已经熟读《论语》。
  以上检讨了入唐期间空海所写文章中的《论语》引文。在30至40岁期间的文章中,还有以下回国后撰写的文章示例:
  [例26][43]
  《性灵集》岂图燕石鱼目谬当天简,天命难逭感汙珍绘。
  《论语》简在帝心。
  [例27][44]
  《性灵集》良工先利其刀,能书必用好笔。
  《论语》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例26]出自《敕赐世说屏风书了献表》(写于36岁),[例27]出自《进春宫笔启》(写于39岁)。这两篇都是关于书法的文章。空海36岁就通过书信开始与嵯峨天皇相互往来。[45]这篇36岁的文章通篇充满恭敬谦逊,[例26]就是其中之一。[例27]出自献给春宫(淳和帝)书法的文章,空海一贯认为要写好书法必须用好笔。
  四、40岁时对《论语》的理解
  下面,检讨空海写于40至50岁的《性灵集》文章与《论语》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以下用例:
  [例28][46]
  《性灵集》又古人为道求道,今人为名求利。
  《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例29][47]
  《性灵集》合始淑终君子之人。
  《论语》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例30][48]
  《性灵集》并皆靡不依仁山讬智水,台镜莹磨俯应机水者也。
  《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例31][49]
  《性灵集》喫茶喫水乐在中。
  《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例32][50]
  《性灵集》从心忽至四蛇虗贏。
  《论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例33][51]
  《性灵集》稽古温故自我垂范。
  《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例34][52]
  《性灵集》下愚不移,盖斯之谓欤。
  《论语》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例35][53]
  《性灵集》视危忘身仁人所务。
  《论语》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现对以上示例逐一说明,[例28]、[例29]出自《答睿山澄法师求理趣释经书》,为空海40岁之作。[例28]的意思是古人为道求道,而今为名利而求道,故不是真正的求道。此文参照了《论语》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即古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而学习,现在人们为了出人头地、名利而学习)。[54][例29]直接引用了《论语》中的“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意思是自始善终、保持节操之人是君子。
  [例30]、[例31]、[例32]出自《沙门胜道上补陀洛山碑》,为空海41岁之作。[例30]《论语》的意思是,知者乐于像水那样思维活跃永不停滞,仁者乐于如山一般安于事理、厚重不迁,《性灵集》的意思是(胜道上人)如同仁者那样乐于山,寻求灵山,在灵山历炼智慧,得以应对诸众生之机跟。[例31]《论语》的意思是虽然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但乐在其中,《性灵集》的意思是胜道上人如同《论语》描绘的那样,过着粗茶淡饭乐在其中的日常生活。[例32]《论语》的意思是,人七十以后,哪怕随心所欲也不会越轨,安而行之。[55]《性灵集》的意思是胜道上人70岁后,亦因地水火凤四大衰竭而入寂,《性灵集》的“从心”二字即出自《论语》其文。
  [例33]出自《进悉坛等书表》,为空海41岁之作。《论语》的意思是复习已学知识而每有新得,亦可为人之师。《性灵集》的意思是熟习所学的东西而不断知新,所有文章皆遵循此规范创作,此外没有其他捷径,这里吸取了《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例34]、[例35]出自《请赦元兴寺僧中璟罪表》,为空海41岁之作。[例34]的意思是中璟有触犯佛法之罪过,《性灵集》的意思是《论语》中所谓愚者难以教化的话是指像中璟这种人,即指《论语》此文。[例35]的意思是请求以宽恕之美德来对待中璟之罪过,《性灵集》的意思是“视危忘身仁人所务”,是只有仁者才有的胸怀,引自《论语》“见危致命”一文。[56]
  以上检讨了空海40至50岁文章中引用《论语》的事例。在40至50岁期间,应该说在前半段的文章中,可见到其直接引用《论语》,概括地说,空海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含有《论语》字句或内容都运用得体,看不到任何歪曲或者曲解的表现及内容。这从《性灵集》和《论语》相关的各个示例检讨和点评中即可一目了然。一言以蔽之,通常能理解的《论语》字句,空海能够信手拈来直接运用,无需在文章构思时刻意引用《论语》原文。那么空海50至60岁的文章又是怎样呢?
  五、50岁时对《论语》的理解
  在空海50至60岁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以下引用《论语》的用例:
  [例36][57]
  《性灵集》荡荡之称千古仰之。伏为皇帝殿下,道超善贷德均洪鑪。简钟尧心位握舜宝。
  《论语》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伟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例37][58]
  《性灵集》报国恩于枯木,求冒地于死灰。以此为政其维奚为乎。
  《论语》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
  政?”
  [例38][59]
  《性灵集》足兵足食,井田我事,尧帝何力。
  《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例39][60]
  《性灵集》故经云,罗惹不知名人民多贪杀,三纲弛紊五常废绝,则旱涝饥馑邦国荒凉。
  国行十善人修五戒,则五谷丰登万民安乐,敢取斯义正躬率物。
  《论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例40][61]
  《性灵集》谦恭守雌晏平何侈。
  《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
  [例41][62]
  《性灵集》天简在君不须让。
  《论语》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例42][63]
  《性灵集》与我同志百世成继。
  《论语》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例43][64]
  《性灵集》是故贫贱子弟无所问津。
  《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例44][65]
  《性灵集》若能果如此尽美尽善。
  《论语》尽美矣,又尽善也。
  [例45][66]
  《性灵集》真俗不离我师雅言。
  《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例46][67]
  《性灵集》随宜提撕诲人不倦。
  《论语》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例47][68]
  《性灵集》所谓人能弘道斯言实焉。
  《论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例48][69]
  《性灵集》贫道添备下菜思齐上圣。
  《论语》子曰,见贤思齐焉。
  [例36]出自《奉贺天长皇帝即位表》,为空海50岁之作。《性灵集》的意思是(淳和帝时代)天下泰平蒸蒸日上,千古仰慕,淳和皇帝的仁德善政如天地般广远,如舜帝即位圆了尧帝心愿那样,淳帝继承皇位也实现了嵯峨皇帝的心愿。《论语》的意思是尧帝心胸如天地般宽广,施行仁政,国泰民安,人民无以用言语表达其感激之情,《性灵集》用尧帝的善政比喻淳和皇帝的时政。
  [例37]出自《辞少僧都表》,为空海51岁之作。《性灵集》的意思是他本人是专心追求菩提之人,除以枯木之躯报孝国恩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以此为政其为奚为乎”之意即取自《论语》此文,当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时,孔子引用《书经》回答道,本人已经在从事政治,用不着特意施行什么政治政策。《性灵集》和《论语》都是本人已经以行动施于有政,故没必要担任要职的意思。
  [例38]出自《大和州益田池碑》,为空海52岁之作。《论语》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粮食充足,治安稳定,就能取信于民)是子贡向孔子咨询政事时孔子的回答,《性灵集》认为能够实现《论语》中的“足食足兵”(天下泰平)要归功于治理有方。
  [例39]出自《于大极紫宸两殿卿百僧萼愿文》,为空海54岁之作。《论语》说明了政治之精要,即“所谓政就是正,若你率先谨慎政务为人正直,其他人焉敢不正?”。《性灵集》描绘了淳和天皇请百僧在大极殿举行请雨法会法要,此文引用《论语》反省持续旱涝也许有自身的原因,所以痛苦不已,其大意是经书上说“若不施行仁政,则旱涝饥馑邦国荒凉,若施行仁政,则国民受感化国家安定万民安乐”,因此,我要身体力行率先为政为正,带领所有精英为政为正。
  [例40]出自《右将军于华山宅设左仆射大祥斋愿文》,为空海54岁之作。《论语》的意思是,(孔子所到之处人们都愿意接受他的施政建议)是因为先生的言行举止温良恭俭让,《性灵集》以此来比喻冬嗣为人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俭约质朴,故被任命为右仆射。
  [例41]出自《赠伴按察平章事赴陆府诗》,为空海55岁之作。《论语》这段话是推翻夏朝暴君桀王、开创殷朝的汤王向天发誓恪守天命之言,其大意是向上帝发誓,若其有罪定不敢赦,因为罪不隐瞒皆在帝心中[70],《性灵集》的意思是,皇帝陛下特以书简命君(大伴宿弥国道)为按察使,如此荣耀无人可比。
  [例42]、[例43]、[例44]、[例45]出自《综艺种智院式》一文,为空海55岁之作。[例42]《性灵集》为(关于综艺种智院的趣旨),意思是与我同志同心协力,种智院当可延续百世。《论语》的意思是后者若是继承周王朝,则可预测百世之后事,意思相同。[例43]《论语》的意思是,长沮和桀溺并肩耕地时,孔子经过并叫子路去询问渡口,“问津”即询问渡口何在,进而延伸为请教学问,故《性灵集》的意思是贫寒子弟即使想求学亦无处问津。[例44]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即若能有像种智院这样的私学)真是十全十美,文中的“尽善尽美”出自《论语》,《论语》描述孔子评论音乐,他评价舜帝所做的乐曲韶是音韵完美而且品味高雅,评价武王作的乐曲虽然完美但意境不尽人意。《论语》之处美与善应该协调统一,文化与政治应该和谐一致。《性灵集》在此引用《论语》以表达他办综艺种智院的理想。[71][例45]《性灵集》的意思是佛道与俗教二者不可分割,真俗不二是吾师之正言。“雅言”是正确之言、常挂在嘴边的话之意,引自《论语》此文。
  [例46]《性灵集》的意思是,(不论富贵贫贱)乐于指导决不怠慢,和《论语》“诲人不倦”的意思相同。
  [例47]出自《故赠僧正勤操大德影赞》,为空海55岁之作。《论语》的意思是,人能使道弘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弘大,《性灵集》沿用此意,意思是事实正如谚语所说,的确是“人能弘道”。[72]
  [例48]出自《暮秋贺元兴僧正大德八十诗》,为空海56岁之作。《论语》的意思是目睹贤哲作为,自己也想像他看齐。《性灵集》的意思是,我(空海)也像(护命)大德那样同补为僧网官,在其之下列居其后,故常想要像大德那样为人处世。[73]
  以上我们检讨了在空海50至60岁之间,其文章引用《论语》的情况,放眼看去,大部分引文娴熟自如地运用《论语》的含义,从这些用例中,能清楚地看出空海对《论语》相当熟悉倒背如流,对其中的内容也深刻理解消化吸收,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空海60岁的文章里,基本看不到引用《论语》论述问题的内容。
  六、有关颜回的论述
  在空海引用《论语》的文章中,零星出现了与“颜回”有关的引文,现将这些用例整理如下。
  [例49][74]
  《性灵集》虽然或行或藏时之变也,乍兴乍废实由人也。
  《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例50][75]
  《性灵集》并吞回赐珪璋瑚璉。
  《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例51][76]
  《性灵集》不幸求车满公当之也。
  《论语》①“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②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例52][77]
  《性灵集》以一知十不烦多言。
  《论语》回也闻一以知十。
  [例53][78]
  《性灵集》余虽不敏略示大师之训旨。
  《论语》“回虽不敏,诸事斯语矣。”
  [例54][79]
  《性灵集》谁论颜子之不二。
  《论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例55][80]
  《性灵集》影随不离股肱相从。吾饥汝亦饥,吾乐汝共乐。所谓孔门回愚释家庆贤。
  《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例56][81]
  《性灵集》岂图请棺椁乎吾车,又感慟动乎吾怀。
  《论语》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②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如上所示有关颜回的用例有八例,其大致分为下面两类,其一,[例49]、[例50]、[例51]出自空海入唐期间的文章,为空海33岁之作。其二,[例54]、[例55]、[例56]出自空海作于52岁的同一篇文章,此外[例52]出自空海39岁的文章,[例53]出自空海作于40岁的文章,这篇文章也出现颜回二字,这两例都不是有特别有含义的用例,下面分析一下这些事例。
  [例49]、[例50]出自《请越州节度使内外文书启》。[例49]的意思是道之兴衰全在于人。《性灵集》的意思是教法会随着时势而变化,时而兴盛异常,时而衰败被禁,教法与时势的和谐统一全在于人,沿用了以下这段《论语》的含义,在《论语》中孔子对颜渊说(能够恰如其分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看来只有我和你。亦即《性灵集》中的根据情况“或行或藏”在于人的内容引自《论语》此文。[例50]《性灵集》的意思是,中丞阁下品行优秀出类拔萃,如同孔子门下的颜回、子贡,阁下的人格如珪璋般闻名,瑚璉般高贵,这里空海原封不动引用了《论语》视子贡为瑚琏之器的比喻,《论语》原文是,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就象那些盛装宗庙贡品的珍贵瑚琏,这里比喻虽然瑚、琏分别已经定型无法改变,但是有用的人才(或者器物)那里都可推荐。颜回是位比子贡更出色的弟子的评价在《论语》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例51]出自《大唐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碑》一文,《性灵集》的意思是,义满就像孔子门下的颜回那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幸的是他比老师还早逝,《论语》的意思是①颜回勤学好问,但不幸短命,②颜回死后,其父颜路希望能用老师之车作装其棺材的外棺。亦即《性灵集》写法上模仿了其文。
  [例54]、[例55]、[例56]出自《为亡弟子智泉达嚫文》。空海52岁时,其侄子智泉入寂,终年37岁,为此空海悲痛欲绝,特撰写了这篇达嚫文。[例54]《性灵集》的意思如下,听说颜回绝不会重犯相同的过错,智泉这个人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故根本没必要议论其过失,是指《论语》这里对颜回的议论。[例55]《性灵集》的意思如下,智泉常与我同行,无论什么时候都和我形影不离,宛如随从随时恭候侍奉,故我饥他亦饥,苦乐共享形同一人,智泉与我像是孔子门下的颜回、释尊弟子阿难尊者。《论语》的意思是孔子终日同颜回说话,颜回从没有“不”字,完全遵命顺从如同愚者。《性灵集》中的“所谓孔门回愚”就是出自此文。[例56]《性灵集》有以下两重意思,第一是弟子智泉短命,比我这个老师还早迁化,老师反而要为其准备棺椁,就像孔子弟子颜回短命比孔子早逝,孔子卖其所乘之车为其作椁的故事一样,第二,颜回死后孔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即颜回死得十分可惜自然恸哭非他人可比),空海引用“有恸”表达了对失去智泉的痛惜,亦即空海与智泉的师徒关系形同孔子与颜回,失去智泉就像孔子失去颜回那样,为此恸哭不已。
  [例52]、[例53]虽然说不上肯定引自《论语》,但十分类似。[例52]出自《高雄山寺择任三纲之书》,《性灵集》和《论语》的意思相同都是闻一知十,[82][例53]出自《答睿山澄法师求理趣释经书》,《性灵集》中的“余虽不敏云云”是一种定型化的句型,[83]和《论语》中的“回虽不敏云云”类似。
  以上是空海文章中引用《论语》有关颜回的用例,这些都是在充分掌握《论语》对颜回聪明性格描述的基础上运用于自己的文章里的。孔子感叹弟子颜回早逝的悲痛心情,和空海失去智泉的悲痛呼唤和心境是一样的。
  小结
  以上主要阐明了空海是如何领会《论语》的。首先介绍了空海所在时期,我国汉文典籍的现状和《论语》的地位,通过确认《论语》是当时大学寮的必修科目,在学制上明确空海当然亦熟识《论语》。只要看一眼空海的文章,如第二节所示,文章中直接使用孔子之名,显而易见得知空海熟读《论语》,于是依次把空海的文章大致分为30至40岁、40至50岁、50至60岁三大阶段,探讨他对《论语》的理解。
  关于《论语》与《性灵集》的相互联系及其内容,已经在示例中逐一进行检讨故无需在此赘言。总而言之,大部分30至40岁的文章写于入唐期间,如[例8]、[例9]、[例14]、[例16]、[例24],都是在深刻领会《论语》涵义基础上的巧妙运用,其他事例也是如此。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可以确定30至40岁文章里的很多引文出自《论语》,为此能感到其文章表达含蓄,这反而证明其引用的十分恰当贴切,这一点在40至50岁撰写的文章中表现得更多更加突出,文章自觉引用《论语》含义而且显得十分自然。空海将那些人人都理解的《论语》词句,作为自己文章的表现形式,自然体现在文章里。50至60岁的文章和40岁的一样,对《论语》的含义运用得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只有少数特例,那就是对《论语》颜回段落的运用,它们主要集中出现在悼念已故弟子智泉的文章里,对此本文第六节已有论述。
  以上论述可见空海对《论语》的认识程度不是只停留在背诵内容词句上,而是达到了将《论语》思想即儒教思想在自己的思索中,通过文章自然流露表现的高度。深刻理解儒教思想,也是当时文化人的必备条件,从空海文章对《论语》思想运用自如的情况来看,也证明了空海是当时文化人中的顶尖人物。
  [1] 《续日本纪》卷35。
  [2] 《令义解》卷1《官位令》。
  [3] 《续日本纪》卷30。
  [4] 《令义解》卷3《学令》,图表引自多贺秋五郎著《唐代教育史研究》141页。
  [5] 《令义解》卷3《选叙令》。
  [6] 《令义解》卷3《学令》。
  [7] 《令义解》卷3《学令》。
  [8] 参照本书第一篇第二章(之一)《庄子》的影响、(之二)空海与老庄思想。
  [9] 例如葛井弘成的对策文(见《经国集》群书类丛卷125),下毛虫麻吕的对策文(同上)、吉備真備(私教类聚目录《拾芥钞》)。
  [10] 关于学制,笔者大致参考了桃裕行著《上代学制的研究》、多贺秋五郎著《唐代教育史研究》等书。
  [1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4页,《论语·述而第七》。《性灵集》10卷,由空海弟子真济(800~860)编撰,第8、9、10三卷在承历三年(1079)前后已经散失,后由济暹(1025~1115)将欠缺的三卷补充为《续遍照发挥性灵集补阙钞》,上述情况在编者济暹的跋文中有所说明,本书引用的《性灵集》10卷,收于《弘法大师全集》第三辑。
  [12]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8页,《论语·公冶长》第五。
  [13]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50页,《论语·阳货》第十七。
  [14]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8页,《论语·阳货》第十七。
  [15]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8页,《论语·颜渊》第十二。
  [1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09页,《论语·子罕》第九。
  [1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97页,《论语·学而》第一。此外《论语》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追远”一词,与《性灵集》中的“今上追远感怀欲报罔极”(《弘法大师全集》465页)一致,空海将《论语》追思先祖美德心情的描写,表现出“淳和皇帝追思桓武皇帝高德”的心情。
  [18]《论语》有不少地方称孔子为“夫子”,如“宪问十四”有“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等,此外“夫子庙”是指孔子庙。但是《论语》中的“夫子”未必就是指孔子,顺便提一下,《论语》“宪问十四”中的“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的“夫子”是指蘧伯玉。
  [19] 此外还有称孔子为“空宣”的事例,如《性灵集》中的“孔宣不遑燸席”(《弘法大师全集》458页)。
  [20] 空海的文章一贯十分注意词汇的运用,纵观本书第一篇即可一目了然,请重点参考第二篇第一章。
  [21] 参照拙稿《性灵集》“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考》,《密教学会报》第14号。
  [22]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5页,《论语·宪问第十四》。
  [23]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6页,《论语·子路》第十三。
  [24]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6页,《论语·述而》第七。
  [25]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7页,《论语·阳货》第十七。
  [2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7页,《论语·泰伯》第八。
  [2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0页,《论语·子张》第十九。
  [2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0页,《论语·子罕》第九。
  [2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1页,《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30]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2页,《论语·八侑》第三,另外请参照第一章例44。
  [3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2页,《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32]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3页,《论语·为政》第二。
  [33] 《性灵集》的其他文章也引用了《论语》的“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如“时至人叶道被无穷,人时桙楯教则堕地”(《弘法大师全集》458页),其意思是人若能顺应时机,道五穷人兴旺,反之人若与时机发生矛盾,法就会堕地。在此《性灵集》吸收了《论语》的含义。
  [34] [例17]有点难以判断是否引自《论语》,《论语》中的“当仁不让于师”,在《性灵集》的其他文章里变成了“余不才当仁不敢辞让”(见《弘法大师全集》416页),意思是本人(空海)不才,但是既然受人之托,只好接受不敢强辞。《性灵集》中的“当仁”二字显然是引自《论语》。
  [35]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3页,《论语·阳货》第十七。
  [3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8页,《论语·述而》第七。
  [3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8页,《论语·公冶长》第五。
  [3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9页,《论语·子罕》第九。
  [3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0页,《论语·公冶长》第五。
  [40]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0页,①《论语·尧曰》第二十,②《论语·先进》第十一。
  [4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0页,《论语·为政》第二。
  [42] 在《性灵集》的其他文章里也有“道之兴废在于人”的用例,参照本文注33。
  [43]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35页,《论语·堯曰》第二十。
  [44]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1页,《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45] 关于空海与嵯峨天皇的书信关系,参照本书第二篇第一章。
  [4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50页,《论语·宪问》第十四。
  [4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51页,《论语·泰伯》第八。
  [4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1页,《论语·雍也》第六。
  [4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14页,《论语·述而》第七。
  [50]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15页,《论语·为政》第二。
  [5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3页,《论语·为政》第二。
  [52]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5页,《论语·阳货》第十七。
  [53]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5页,《论语·子张》第十九。
  [54] 和其表现形式相同的还有《性灵集》中的“古人学道不谋利,今人读书但名财”(《全集》409页)。
  [55] 《论语》此文中的七十岁不逾矩含义,在《性灵集》的《为知识华严会愿文》(空海47岁作)中有“思心无越规矩”(《全集》485页)。此外空海在描写50岁状态时,引用了《论语》中的“五十而知天命”含义表现如下,他在《性灵集》的《右将军于华山宅设左仆射大祥斋愿文》(作于54岁)中写道“岂谓星精返知天命,白城丧郑产。”意思是冬嗣卿不过是刚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却死于白城,同样在《性灵集》的《辞少僧都表》(作于51岁)中,空海写道“空海从弱冠及知命,山薮为宅,禅默为心。”(《弘法大师全集》447页)文中的“知命”含义是50岁。
  [56] 和《论语·子张》第十九,“见危致命”意思相同的还有《论语·宪问》第十四的“见危授命”,在《性灵集》文章中,与之相同意思的还有其他,如其中的《为故藤中纳言奉造十七尊像原文》(空海48岁作)里的“一心授四帝,闺孝移国忠”(《弘法大师全集》478页);《右将军于华山宅设左仆射大祥斋愿文》(空海50岁作)里的“一心授命两帝简其仆射”(《弘法大师全集》469页);《营平章事奉为四恩造功德愿文》例的“见危尽命,不可尸默”(《弘法大师全集》487页)。从以上事例可见,空海引用《论语》“见危致命”之含义自然贴切。
  [5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6页,《论语·泰伯》第八。
  [5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47页,《论语·为政》第二。
  [5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19页,《论语·颜渊》第十二。
  [60]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8页,《论语·颜渊》第十二。
  [6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9页,《论语·学而》第一。
  [62]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33页,《论语·尧曰》第二十。
  [63]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6页,《论语·为政》第二。
  [64]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7页,《论语·微子》第十八。
  [65]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7页,《论语·八侑》第三。
  [6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8页,《论语·述而》第七。
  [6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8页,《论语·述而》第七。
  [6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9页,《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6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43页,《论语·里仁》第四。
  [70] 《论语》“简在帝心”也出现在《性灵集》的其他文章里。如《性灵集》《敕赐世说屏风书了献表》(空海36岁之作)中的“岂图燕石鱼目谬当天简”(《弘法大师全集》435页),意思是本人如同燕石鱼目般低微不值一提,陛下却在御书简中提到,“天简”二字就是取自《论语》该文的含义,参照本文[例24]。
  [71] 空海在其他文章中也引用了《论语》“尽美矣,又尽善矣”一文,如《性灵集》中的《沙门胜道上补陀洛山碑》(空海41岁之作)“并虽尽美惚不如南”(《弘法大师全集》413页),意思是,日光山有西湖、东湖、北湖、南湖美景,其中南湖景色为之最。请参照本文[例16]。
  [72] 空海的其他文章也引用了《论语》“人能弘道”, 如《性灵集》中的《暮秋贺元兴僧正大德八十诗》(空海56岁之作)“人能弘道闻之古,道能通人见于今”(《弘法大师全集》464页),就是原封不动引用其文,此外同书的《弘仁太上奉为桓武皇帝讲御札法华经达嚫》(空海53岁之作)“文思弘道凌殷周而大义贯三”(《弘法大师全集》464页),意思是桓武皇帝是位文思弘道的圣天子,可与殷朝汤王、周朝文王相媲美。
  [73] 空海的其它文章也有《论语》“见贤思齐焉”,如《性灵集》的《游山慕仙诗》中有“景行尤仰止,思齐自束装”(《弘法大师全集》402页),意思与《论语》相同。
  [74]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58页,《论语·述而》第七。
  [75]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60页,《论语·公冶长》第五。
  [76]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422页,①《论语·先进》第十一,②同上。
  [77]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34页,《论语·公冶长》第五。
  [78]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48页,《论语·颜渊》第十二。
  [79]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00页,《论语·雍也》第六。
  [80]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00页,《论语·为政》第二。
  [81] 《性灵集》,见《弘法大师全集》500页,①《论语·先进》第十一,②同上。
  [82] 《论语·公冶长》第五,说颜回是“回也问一以知十”性格的人,《性灵集》也引用此文说“性是颜回命则蜉菌”(《弘法大师全集》501页),意思是弟子真际的性格和颜回相同,也同样短命。
  [83] 空海在《性灵集》的其他文章中还写道“余虽不敏,投一簣哉九仞。添涓尘乎八挺。”《弘法大师全集》537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