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古伊吾)地区佛教信仰状态调查
“新疆没有佛教、没有寺院、没有僧人”,这是我早就听说过的情况了,到达哈密前后,也有人劝我们,为了安全起见脱下僧装易服西行。而我心里一直觉得不至于那么严重。佛灭度后300年后,佛教传入新疆,公元100年佛教传入哈密,哈密佛教已经有1900年的历史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这里全民信仰佛教,回鹘民族时期的高昌王国是何等护持正法,它的后人不该拒绝佛教。
离开敦煌,通过五烽地区,看到密集山岗中夹着的星星峡镇,炮楼遗址林立,地貌变化万千,隐约感受到一些自然对人文的影响。哪怕河西四郡再荒凉,那也毕竟是在口内,口外的世界太开阔了,出星星峡我们看到眼前天山顶上的一片白雪,前行了400多公里,山还是那么大,雪还是那么大,我们一直朝着它走的呀!怎么就是靠不近呢?这就是因为“太大太大”,在这样的世界里,风也得刮的够劲儿才算得上是风。
向前行,路边开始出现伊斯兰教清真寺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而且越来越密集,这从古老麦加流传到此的宗教,俨然已经在这里找到他它们的发展空间。而佛教显然已经由主人变成了客人。我们到达哈密市(古伊吾)时,有些佛教居士准备做欢迎,哈密地区政府出于对民族宗教问题的综合考虑,提出参考意见:不迎接、不会见、不说访,于是,僧人与居士们的会面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哈密是个40万左右人口的地区,70%是汉人,其中信仰佛教的人士都是从外地将信仰带进来,他们长期在哈密工作,十分渴望有自己的佛教协会、寺院和师傅。他们告诉我说:外地居士根本无法想像他们对于僧人和寺院的渴望,他们零星、紧张、惶恐的来看望我们。
哈密市内于2000年以后陆续修建了3座比较大的基督教堂,居士们十分希望有一个佛教自己的协会组织。
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历史上所流行的除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外,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都曾在这里流行过,有的一直流传至今。通过郑成加主编的《哈密地区志》,可以了解到,佛教正法以外的信仰这里曾经有好几种:
①:普遍的自然崇拜,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天地、日月、星辰、山河、雷电、风雨等的独特认识,已产生了自然崇拜。《元和郡县志》卷四十伊州条记载:“天山,一名白山,今名折罗漫山,在州北(即伊州)一百二十里,......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这就是古代匈奴人对自然的崇拜。巴里坤县的哈萨克牧民,至今仍有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遗俗。每逢新月初升,他们便祈求新月降福,保护六畜平安
②:祖先崇拜,古代哈密各民族,都崇拜自己的祖先,至今,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中,仍有祖先崇拜的遗风。
③:图腾崇拜,古代哈密的各游牧民族,如乌孙、突厥、高车、回鹘等,都认为他们的祖先与狼有亲缘关系,所以多以狼为图腾。
④:拜火教,公元前6世纪末,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立。拜火教崇拜日月星辰,对火尤为崇拜,有专门祭祀圣火的仪式。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西域。传入哈密时间不详。该教的袄濯磐陀还前往长安朝见过唐僖宗,并当庭表演了预卜国家大使和利刃穿腹的幻术,因而还被授予官职。伊斯兰教在新疆广泛传播后,拜火教逐步消亡,但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中还保留着拜火教的一些遗俗。如维吾尔族民间,用点燃的芦苇为病人“燎病”。民国时期,维吾尔族娶新娘,先将新娘用褥子抬出,在门外火堆上转一转,然后上车,看望别人家生病的小孩,进门前先要用燃着的柏枝烟熏一熏,再进门。婴儿睡摇床,小孩夜哭多,都要用柏树枝烟熏,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邪崇,保佑儿童健康。巴里坤县的哈萨克族牧民,每当畜生转场时,要用火熏一熏冬窝子住处。转场途中,要烧两堆旺火,把牛羊从中间赶过去,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邪崇,牲畜健壮。他们还认为,火是光明的象征,是锅灶的保护神,牲畜发病是用火熏,新娘子进门是先拜火,往火塘里撒酥油,小孩子不睡觉用“火燎”等。蒙古族专门在农历七、八、九月份,举行祭火的节日。
⑤摩尼教,摩尼教约在公元6世纪传入西域,传入哈密地区的时间不详,但最迟不晚于公元9世纪西迁回鹘进入哈密之时,回鹘西迁前,曾以摩尼教为国教。西迁初期仍信仰摩尼教。回鹘进入哈密,促进了摩尼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伊斯兰教传入后,摩尼教衰亡。至今,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遇到日蚀及月蚀,念经祈祷平安,即是摩尼教的遗俗。
⑥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又称“聂斯脱利派”。公元6世纪传入西域,传入哈密的时间不详。元代,新疆进入鼎盛时期,哈密地区也有景教徒活动,据元代行经哈密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钦赤塔拉斯(今沁城)所见,当地除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外,还有景教徒。明朝以后景教渐趋衰亡。
哈密的佛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
佛灭度300年,佛教传入新疆,公元100年传入哈密,这里的佛教史有1900多年了。唐太宗贞观3年(629),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经,途径伊吾(今哈密),“止一寺,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跌足出迎,抱法师哭,......”“自外胡僧,胡王悉来参巡。......”这些史实说明,当时伊吾佛寺内,不仅有胡僧(西域少数民族僧人),而且有汉僧(从内地来的汉僧)。唐会昌元年(841),回鹘诸部西迁天山北麓,以高昌为中心,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其辖地包括吐鲁番、吉木萨尔、辟展(鄯善县)、焉耆、库车、拜城、哈密及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回鹘人处来时,仍继续崇拜摩尼教,但很快就改信佛教。公元9世纪后,高昌回鹘王室改信佛教以后,佛教便成了王国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当时,伊吾属高昌回鹘王国,伊吾人民也全民信仰佛教。
大致地说来,5世纪以前,哈密地区曾广泛地信仰拜火教和摩尼教。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哈密地区是全民信佛的,17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佛教信仰移入汉族和蒙古族中。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约在公元1世纪传入哈密地区。
唐太宗贞观3年(629),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经,途经伊吾(今哈密),“止一寺,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足出迎,抱法师哭,……”“自外胡僧,胡王悉来参?……“这些史实说明,当时伊吾佛寺内,不仅有胡僧(西域少数民族僧人),而且有汉僧(从内地来的汉族和尚)。
唐会昌元年(841),回鹘诸部西迁天山北路,以高昌为中心,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其辖地包括今吐鲁番、吉木萨尔、辟展(今鄯善县)、焉耆、库车、拜城、哈密及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回鹘人初来时,仍继续崇奉摩尼教,但很快就改信了佛教。公元9世纪后,高昌回鹘王室改信佛教,以后佛教变成了王国局统治地位的宗教。当时,伊吾属高昌回鹘王国,伊吾人民也都信佛教。
唐朝,基本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佛教兴盛。每逢佛教节日(如五年一次大会、乞寒节等),佛教僧侣除讲经布道外,还上演剧目,伴以舞蹈音乐。1959年,在哈密县天山公社板房沟发现的27幕大型佛教话剧手抄本《弥勒会见记〉,就是用回鹘文写成的佛教剧本。他们用上演佛教话剧,宣扬佛教教义。今哈密市三堡白杨沟上游的佛洞、佛寺遗址、庙尔沟佛寺遗址,东庙尔沟石佛寺遗址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
13世纪70年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路过哈密时,曾见到哈密人皆崇拜偶像,多是佛教徒。
元明时期,在哈梅里(今哈密)畏兀尔人中,涌现出了不少佛经翻译家。必兰纳师里,畏兀尔人,幼时熟诵经书,及长精通佛教,并会多种文字,为著名佛经翻译家。元大德六年(1302),奉旨代替元成宗孛尔只斤铁木尔,在广寒殿受戒出家。元皇庆年间,受命翻译佛经。
明永乐十年(1412),哈密元裔蒙古王免力铁木尔遣使臣要求明廷在哈密卫设立管理佛教事务的机构——僧纲司。明廷并赐给“敕命及印”。当时,明廷还在哈密委任?颜铁木尔为国师。15世纪初,佛教在哈密仍占统治地位。14世纪上半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哈密,15世纪末,东察合台汗国吐鲁番速檀4次侵占哈密,用武力向哈密传播伊斯兰教,佛教势力渐衰。
16世纪初,明正德八年(1513),哈密最后一个元裔蒙古王拜牙即,投附吐鲁番速檀满速尔。满速尔强迫未信仰伊斯兰教的畏兀尔人和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
清朝,统一新疆后,内地佛教也随之传入哈密和巴里坤。清政府在哈密和巴里坤广建佛寺,佛教又趋兴盛。
同治年间,镇西直隶厅一王姓人在关帝庙出家为僧,法名心月禅师。心月禅师的师弟心泉和尚主持陕西会馆,并收常净、照净两弟子。心月和尚一生虔诚念佛,苦学经卷,云游四方,曾去关内名山宝刹拜佛。清光绪年间,去北京觐见光绪皇帝,静坐七天七夜,朝廷赐给黄缎袈裟一领、玉如意一枚,并责令镇西直隶厅在天山庙东侧,为其修经堂、斋堂和寝堂。心月和尚住天山庙数年后,移居县城大庙。心月和尚工诗文,通医道,给贫苦人民看病,不取分文。年80余圆寂,葬于岳公台下,造七级浮屠。此后的僧人有广川、广秀师兄弟2人。广川师于民国1年(1912)逝世,广秀师于1950年病故。
清末民初,哈密有甘肃传来的佛教组织白蜡会。白蜡会,是以其供佛所点的羊油脂为白色而得名。民国24年(1935),敦煌玉华堂法师王玺文来哈密传教,将白蜡会改为玉华堂,白蜡会堂主万登榜为法师,由王玺文主持哈密佛教事务。民国34年(1945),王玺文病故。
民国34年(1945)10月,中国佛教协会的心道法师由酒泉来哈密,组织哈密佛教会,召集哈密佛教徒开皈依大会,参加大会的有300余人。心道法师去迪化后,哈密佛教会(又称经社)设老城顺城巷,佛教会组织有理事长王荣,副理事长刘培孝,下设6个佛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镇西县的两名法师相继去世,哈密县的佛教会(经社)自行解散,佛教活动停止。
[附件1] 哈密的佛洞 佛寺
(一)唐代佛寺 据唐光启年间《沙州、伊州地志〉残卷载;伊吾有宣风、安化二寺,纳职县有寺一。
(二)白杨沟遗址、佛寺遗址 位于哈密市三堡白杨沟上游,维吾尔人称“台藏”。
(三)庙尔沟佛寺遗址 位于哈密市东北天山脚下,以其地有古代的佛窟而得名。
(四)东庙尔沟大佛寺遗址 位于哈密市沁城区东南,维吾尔人称牙里古斯托云木。
清道光《哈密志》载:“塔勒纳沁城庙尔沟山上,有大佛寺。据城一百九十里。”
民国二十年(1931),佛寺被破坏。民国27年(1938),苏军“红八团”在东庙尔沟设卡,将现寺拆毁,在其址修建营房,现遗址已不存。
(五)四堡佛洞遗址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部一带。沿白杨沟河至司堡北的加浪巨龙、玛木其土尔,有佛洞、佛寺遗址五处。均为下方上圆的拱式建筑,内绘佛像及鸟兽等壁画。现多以毁坏。
上述佛寺、佛洞遗址,据考证均为唐代建筑。
(六)哈密县大十字观音阁 位于哈密县大十字东南角,供奉观音、韦驮等菩萨。现仅剩原来的几棵胡杨树。
(七)哈密观音地藏王菩萨寺 据道光《哈密志》载:新城(即老城)内有观音地藏菩萨寺。嘉庆十二年建,同治年间被毁。
(八)观音山菩萨庙 据道光《哈密志》载:沁城观音山菩萨庙距城二百四十里。
(九)巴里坤地藏王菩萨寺 镇西县地藏王菩萨寺位于汉城南门外,佛寺建筑雄伟。进山门为戏楼,西楼前为看戏场地。上台阶有一亭子,左右厢房各三间,再上台阶为大雄宝殿,共5楹,进深左右上为十殿阎君,下为十八层地狱,再上为地藏王菩萨。后殿为倒坐观音,送子观音,座下为观音洞,是宣扬轮回和因果报应的典型寺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破除迷信当中被拆除,现仅剩大殿部分。
[附件2] 佛经
(一)弥勒会见记
(二)藏文经卷 1983年,哈密地区文管所在天山板房沟,收集到铜佛一尊,高约12厘米,佛身中空,底座有盖,内装用桦树皮书写的藏文经卷1小轴,纸绘佛像22小张。这是藏传佛教——喇嘛教在哈密县天山一带流传的实证。藏文经卷,现藏哈密地区文管所。
[附件3] 哈密佛教会
民国34年(1945)10月初,抗日战争胜利初期,有一位名叫“心道法师”的汉族人从口内来哈密,声称要在哈密筹设“佛教会”,宣扬佛教,普度众生。这个心道法师在哈密拜见国民党军政首脑之后,即持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和中国佛教会的介绍信呈请哈密区专员曾勇甫批准在哈密成立佛教会。心道法师并邀请中央银行哈密分行经理郭清德、玉门油矿局驻哈密办事处处长钱绍洲为发起人,协助筹备工作。
哈密佛教会在心道法师、郭清德、钱绍洲等积极筹备下,于民国34年(1945)10月正式成立。在举行成立大会的那一天,专员曾勇甫、东疆守备司令部代表马副参谋长、哈密县长陈守平、中央银行哈密分行经理郭清德等军政首脑,均被邀请到会祝贺。会后郭清德还为该会进行募捐。
该会主持人为心道法师。据说在哈密吸收了数十名佛教徒,他们都捐献了一些钱为该会修建房舍,作为会址(在北门外)。佛教会成立后,心道法师即赴迪化(乌鲁木齐)。此后再未有活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