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城龙标山
黔城龙标山
文 / 心照不宣
普明禅寺,坐落在湖南洪江市黔城镇龙标山上,是黔城的最高点。历史悠久,享誉当地。现为粮库占据。另有钟鼓楼在粮库外,相继为芙蓉楼文物管理所、镇政府、电视台管辖。在粮库与钟鼓楼之间,有一幽静的院落,为镇政府招待所管理。
钟鼓楼为芙蓉楼管理时,是我在负责。我接管的时候,还是荒芜一片。经过修整,才焕然一新。楼有三层,呈金字塔形状。楼柱系古物,合围不能接手。我常常在夜里,登上三楼,看小城万家灯火,街巷节次鳞比,很容易使人想起柳永的《望海潮》。俯瞰沅江两岸风景,夜里的山,肃穆宁静。沐浴夏夜晚风,让人酣畅。钟鼓楼现在有一口古钟,夜色斑斓,字迹犹存。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月蓬和尚于叙州(今黔城)龙标山创建普明禅寺,规模宏大,有禅堂、寄亭、十笏院等。月蓬(?年——1083年),宋代僧,巫州(今黔城)人,俗姓何。状貌古怪,系行脚。善绘佛像,得古人体韵。
钟鼓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成化二十三年,铸大钟置于楼上。
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四川成都僧古源海鉴住持普明禅寺,道化一方,禅法大兴。古源海鉴(1641年——1708年),清代临济宗僧,成都人,俗姓余。值乱入滇,寓曲靖圆通寺,礼沧海剃度,时在永历十一年(1657年),年十七。后参灵隐印文于滇城新兴云集寺,不契。次参灵药,亦不契。又参渠山妙随,偕渠山妙随至楚。1663年复参灵隐印文于会同洪江回龙禅院,仍不契,时年二十三岁。遂游江南。于金陵参大成,充知藏,复充维那。后参天隐道崇,得印证。康熙六年(1667年),出住楚之沅陵龙泉寺。康熙八年,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黔阳僧会司兆西贤住持普明禅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雷知县立碑,禁止地痞骚扰普明禅寺,时僧会司兆西贤率两序大众同立。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天京(今南京)出走西行,到达湘西,攻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普明禅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普明禅寺毁于兵火,独存钟鼓楼。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办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在黔城普明寺正式开工,民国三十七年(1948)停办。
1958年“大跃进”,将寺钟拿去大炼钢铁,寺遂毁。现在为镇政府眼招待所、粮库据有,古迹湮没无存。
普明禅寺,为清代黔阳僧会司所在地,如历届黔阳僧会司初容华、兆西贤等均住持该寺,广弘佛法,为黔阳第一禅林。如今的普明禅寺,已是面目全非了。
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破山派禅师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次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
钟鼓楼,座落在黔城龙标山。宋熙宁中(1071年),龙标山建普明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毁于兵火,成化八年(1472年)重建此楼。
钟鼓楼原与寺中之禅堂、寄亭、十芴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坞、松林廊共为胜境。咸丰十一年(1861年),官府为镇压太平军,设军火药库于寺内,农历十一月初二至初七,石达开率义军数千攻城,争夺龙标山炮台,官军死伤惨重,寺毁而楼独存。
楼为三重檐方亭尖顶木结构,占地200平方米,高10米有旋梯可上,各层有矮栏,四面开敞。登高望远,蓉楼春色雁塔秋风,龙井景光,虎山夜月,柳溪烟雨,尽纳入疏棂短槛之中。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碧峰派禅师传
宋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开山月蓬禅师(1017-1083),巫州何氏子。少年出俗。圆具后,行脚江湖。状貌古怪。善绘佛像,得古人体韵。《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二有载。参杨歧方会法嗣石霜守孙得法,为临济宗第十一世,杨歧派第三世,杨歧方会法孙。
宋熙宁四年(1041),月蓬禅师游化黔阳,见龙标山堪为兰若,遂开山结茅,创建普明禅寺,是为黔阳县城佛寺之始。
明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突空智板禅师(1381-1449),不知何许人,姓氏未详。系临济宗第二十五世杨歧派断桥系方山下碧峰性金禅师第七世孙,无际明悟禅师三传弟子,月澄耀澄禅师再传弟子,千峰镜秀禅师法嗣。
正统元年(1436)游黔阳,见龙标山普明古寺残败,遂重新之。
正统十四年(1449),苗民起事,突空智板禅师寂,禅寺遂毁。
明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碧天清空禅师(1439-1510),临济宗第二十七世,突空智板禅师法孙,无尽慧海禅师法嗣。
明成化八年(1472),游黔阳,遵师命重兴祖庭龙标山普明禅寺。邑令应天坚远陈公钢于普明禅寺,亦多有眷顾。
成化二十三年(1487),铸大钟于钟楼。王守仁贬贵州龙场驿,曾与碧天清空有交往。
明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仁绘德禅禅师(1581-1646),临济宗第三十世,突空下第六世,碧天清空三传弟子,古智净海法孙,宗湛道澄法嗣。
黔阳谢氏子。幼出家龙标山普明寺,依古智净海披剃。古智净海寂后,遵遗命随宗湛道澄参究。后依宗湛圆具,并嗣其法,继普明禅寺法席。
明崇祯四年(1631),新修普明禅寺,增建殿堂楼阁。后为入定所。杨正苾为撰新修寺记碑。
修普明寺记
盖闻法门不二,瘦清净以镇三摩;象教惟严,重布施而崇六度。均关释典,并耀桑窥。独造为难,兼工尤妙。
龙标山者,吾黔镇邑之胜地也。孤峦直逼鹫峰,四面均回雉堞。夜郎西去,杨花咏自青莲;大家东征,竹笋歌从工部。古贤赞颂,邑史昭垂。自梁隋作邑以命名,暨宋代因山而立刹。迨入国朝,旋更兴废。苗讧于正统己巳,而焰烬无遗;工续于成化壬辰,而琳宫再葺。绀殿倚孤岑而独耸;禅房环左侧以旁罗。城邑巨观,山川胜概。顾历年既久,古制渐湮;鼠牙雀角,频肆侵陵。凌风震雨,更增剥落。莲台无恙,而金碧渐至销沉;龙藏空存,而埃壒侵为漫漶。矧山房丈室,各营构以增新;独宝殿香坛,日萧疏而就废。金仙畴倚,缁众同嗟。
高足素云,姓蒋氏,名仁绘。胸填贝叶,舌绽莲花。永夜翻经,依稀点石;清坛演法,仿佛雨花。红尘久隔山樊,素业直窥彼岸。眷思净土,锐意庄严。罔千善信之檀施,独结人天之胜果。褭蹄广设,鸠僝惟勤。虽虹梁鳌柱旧贯堪仍,而碧瓦朱甍新规顿饬。絫甓以崇垣墉,遴林而缮庭扉。映日窗棂,哗然流赭;凌风榱栋,伟矣蜚虹。玉毫肉髻,联宝盖以陆离;胜鬘香花,掩金幢而璀璨。大士之阶级益辟,应真之色相增妍。且也侧开斗室,式演跏趺。更简沙弥,专供洒扫。经制靡缺,规模一新。信法界之伟观,俨双林之再造矣。夫马鸣龙树善持正法,而精舍无闻;掬水翻金大辟丛林,而面壁未著。
若素云者,守空净则倏然苾刍;葺空宇则居然檀越。道法两证,性行双修。倘积累无遗纤悉,尽除有漏之因;迨功行遍满三千,便订无生之理。万缘屏息,四众皈依。宜勒贞珉,用志不恒。辞曰:
天造龙标,奠镇邑土;空王台殿,照耀前箓。
金粟宝坊,践更百六;增修鼎革,法流是属。
矫矫白足,气茂三明。上方未葺,营精靡宁。
秽彼阿堵,藐若微尘。殚金饬工,美矣奂轮。
彼都人士,匪惜涓滴。未损钱刀,未损庾粒。
爱莫助之,坐观底债。栴檀梵呗,钦崇靡斁。
布金胜事,聚杀宿因。以慧修慧,从明入明。
辟此净界,广度迷津。刊石图徽,永镇山门。
明崇祯乙亥岁戊子月吉日
四川保宁知府 杨正苾撰
临济宗十八世方山文宝—碧峰性金—白云空度—古拙原俊—无际朗悟—月溪耀澄—千峰镜秀—突空智板—无尽慧海—碧天清空—古智净海—宗湛道澄—仁绘德禅—蟠龙圆明—万寿明心
附录:
保宁知府杨正苾
杨正苾(1553—1639),黔阳黔城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进士。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任石臣举同知时,呈奏请宽释被陕西税监梁永诬陷而入狱的麻阳籍官员满朝荐。旋升四川省保宁府知府(府治阆中),清廉正直,不循私情。后告老还乡,隐居黔阳。雅好佛学,常游寺院,与僧侣交往。
崇祯四年(1631),素云仁绘禅师新修龙标山普明寺,增建殿堂楼阁。杨正苾为撰《修普明寺记》。
清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破山派禅师传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樵山如奂禅师
樵山如奂禅师(1633—1696),临济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派破山海明下第四世,灵隐印文法孙,密印真传法嗣。黔阳县安江人。幼投东城观音院披剃,研习《上生》、《维摩》、《楞伽》及《唯识》、《因明》。
明永历十一年(1657)冬,破山海明法孙,灵隐印文法嗣密印真传挂锡东城观音院,示以教外别传,遂终日宴坐,参究宗乘。后得法密印真传禅师。付法偈云:“脉发川黔到楚天,单提祖印授高贤。时来休挂寒岩上,据令当行续正传。”嗣法后,先后出住龙标山普明禅寺、托口三里坪归化寺等丛林。与沅州明山太和禅院长明性炅、黔阳蟠龙山心闻合达、黔阳龙泉山古源海鉴等禅师来往甚密。有法嗣元见廓然等。
长明性炅禅师( —1670),号长明,蜀东石氏人。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回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尝立愿不睡。夜静坐间,忽然如人拍一掌相似,不觉通身汗下。一日,颖秀真悟上堂,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颖秀真悟行道楚之辰州酉阳,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曹溪正脉源流。初住澧州慈利七星山。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康熙四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后又游对岸蟠龙山,访破山海明法孙,燕居德申法嗣心闻合达禅师,作《过蟠龙山》:“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三年后,百废具兴。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心闻合达禅师(1618—1683),蜀人。初参燕居德申于黔之福泉,后往武冈云山,再谒燕居德申,机缘相契,得印证。付法偈云:“蜀水直来楚水弯,唯有黔阳巨石尖。行到蟠龙筑破指,拖声欸气叫苍天。”开法黔阳蟠龙山。山麓有留云寺,紫霞禅师住持;山腰有长嵌寺,苍壁明睿禅师住持;山顶为蟠龙山寺,心闻合达禅师住持。开山为唐朝寒山、拾得二大士。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时,曾在此有诗作歌咏。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
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1634年—1700年),清代临济宗破山派禅僧,成都人,俗姓余。诞生明崇祯七年甲戌。
明永历元年(1647年),值乱入滇,寓曲靖圆通寺。
永历四年(1650年)庚寅,年十七礼沧海剃度。
永历六年(1602年)壬辰,隐居云南鸡足山。
永历十二年(1658年)戊戌,参灵隐印文于滇城新兴云集寺,不契。
永历十三年(1659)己亥,次参灵药慧宗于富民九峰山,亦不契。
永历十四年(1660)庚子,又参渠山妙随于开州永兴寺,次年偕渠山妙随至楚。渠山妙随得武冈知州吴从谦资助,开创武冈双峰山洪觉禅寺。
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闻灵隐印文应众请出住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复参灵隐印文于洪江回龙禅院,仍不契。遂离洪江,游江南。于金陵参大咸本咸,充知藏。次年,复充维那。
康熙四年(1665)乙巳,返黔,往石阡中华参天隐道崇,得印证。
康熙六年(1667)丁未,应众檀越请,出住楚之沅陵龙泉寺,继席莲月印正法嗣悦可道严。进院、据室、上堂。拈贴、说偈、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参天地玄化,夺日月光华。爇向炉中,祝延今上皇帝万岁万万岁。伏愿龙基永固,弘开亿万皇图;圣化流芳,普润三千世界。”次拈香云:“此一瓣香,根深蒂固,浩劫培来;叶秀枝昌,多生种就。爇向炉中,奉为满朝文武、阖国公卿,当为架海津梁,永作擎天玉柱。”复拈香云:“此一瓣香,回龙寺里,频遭毒手;中华山中,屡遇钳锤。当年种就祸胎,今向人天吐露。爇向炉中,供养传临济宗第三十三世本师天隐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敛衣就座。上首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僧问:“法座高登,四众归崇。法令初行,愿乞垂示。请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挥拂子云:“若论此事,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不可以智知道,不可以识识。一任开虚空口,掉江海舌。到这里,也不能措得一辞。何况轻举妄动?早是笑杀旁观。”
上堂:“五千四十八经卷,是闲故纸;三千七百则公案,似的烂葛藤。直饶临济、德山,棒喝交弛。到这里,也只看即有份。何故?”良久云:“三边不用安戈甲,万里歌谣贺太平。”
康熙八年(1669)己酉,应黔阳县令容园张公扶翼、攸县训导介子黄公飞远、前明孝廉亦庵向公文焕等众檀越请,出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师至山门,拈拄杖,直指山门,云:“山坐远古,梁代始名;寺建熙宁,月蓬多事。今番山僧来到,指叫龙吟虎啸,月落星沉。”顾左右云:“直捣黄龙夸岳帅,横冲此寺看山僧。”
至弥勒殿,拈拄杖,卓一卓,云:“不在天上享福,却来人世度生。试问:有何生可度?看老僧将尔一棒打杀,还能坐此直等龙华也未”?拈香,礼拜,遂起。
据室:“当年维摩当道,山僧未得其便。今朝维摩隐遁,让却山僧坐镇。”拈香次,上堂,拈贴,说偈。
升座,拈香云:“此瓣香,根培地久,干挺天长。爇向炉中,恭惟今上皇帝,祝延圣寿。伏愿皇基如南山,帝德齐北极。”次拈香,云:“此瓣香,久沾玉露,常润甘霖。奉为黔阳大令容园张公扶翼及合府官员,文学介子黄公飞远、亦庵向公文焕及众檀越等,伏愿功高上古前贤,名垂万代后昆。齐沾法雨,共听妙音。”复拈香云:“此瓣香,大炉鞲中,几回锻炼;智竭情枯,一朝契证。恶辣手中得来,逢人触发生焰。此是第二回拈出,专申供养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天隐和尚,以酬法乳之恩。伏愿生生为人天眼目,世世作佛祖钳锤。”摄衣,就座。维那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察第一义。”师挥拂子,云:“古人道:‘有一人长不吃饭,一生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一生不道饱。’诸仁者,且道即今此人在么处?若道现前方是,未免指鹿为马;若道不是,又是斩头觅活。正恁么时,还的当么?分明月在梅梢上,看到梅梢早已迟。”喝一喝,下座。
太史张公扶翼营斋,请上堂:“眉头额底,眼横鼻直。上智下愚,阿谁无分?到这里,因什么十个五双,不能领会得?且道他过在什么处?”击拂子,云:“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康熙九年(1670)元旦,文学向文焕营斋,请上堂。师挥拂子,云:“山僧有个千圣不奈何的句子,要与众人吐露。惟恐诸人不识好恶,当面错过,空起劳攮,不自宁静。所以不敢相报。但未审诸人还有直下委悉的么?若委悉得,便见山僧无事多事。其或未能,莫道不疑好。”
康熙九年(1670)元宵,文学黄飞远营斋,请上堂。师拈香云:“明珠在掌,随物色以分辉;宝月当空,临水际而影现。”卓拄杖一下,云:“会么?释迦老子降生了也,九龙吐水沐金躯,第涌金莲捧双足。恍然八万四千毛孔,孔孔说无尽法忍;独露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放大宝光明。光光照彻无边世界,微尘刹土。若凡若圣、若草若木、若僧若俗、若男若女,并有情无情,无不尽皆睹其光彩。于其光中,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得大神通、得大受用。正恁么时,还有恁么者么?若有,不妨捉败释迦老子,将无尽三际净戒,不假文词,一时受具。如无,则听颂曰:‘天雨四花呈瑞彩,地摇六震起云龙’。”喝一喝,下座。
康熙九年(1670)春,解制,咐嘱向文焕、黄飞远,因营斋,上堂:“祖师心印铁牛机,举似现前大众知。不是见闻生灭法,等闲慎勿别寻思。”
康熙十年(1671)冬,结制,上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万邦宁,且衲僧不言,又作么生?”良久,云:“东方日出卯,因缘时恰好。虚空绝遮拦,大地光皎皎。此事甚分明,切忌外边讨。”
康熙十年(1671)腊八,上堂:“时临冬正寒,大地雪漫漫。鼻祖西来意,分明无两般。若与么会,十万八千;不与么会,辜负现前。敢问诸禅德,且毕竟如何体究得不辜负现前法?还会么?咄!雪消清涧水,海吐玉枝香。”卓一下,下座。
康熙十一年(1672)元旦,上堂:“天寒地冻,水滴冰生。释迦老子,夜睹明星。摸着鼻孔,打失眼睛。冤沉度海,累及儿孙。且道:‘累及个什么’?”良久,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康熙十一年(1672)元宵,上堂:“朔风凛凛透疏篱,寒威彻骨忆初时。六年功毕遭涂炭,直到而今几得知。且道:‘哪里是释迦老子遭涂炭’?若也会得,不妨出手共整颓纲,堪报不报之恩,用作无为之化。如或未然,直饶语透威音外,眼底青黄天地悬。”喝一喝,下座。
小参:“若论个事,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争奈十二时中,业识茫茫,致使当面错过。若是鼻孔端的底,管取开眼合眼,时时明见;脚跟点地底,一任东行西行,自然步步踏着。所以道,舍之不离,求之即错。错错错,佛祖到头难摸索。”
小参,喝一喝,云:“天自高兮地自厚,日月无私照林阜。堪笑一等丈夫儿,只管随人背后走。直饶足迹遍天涯,到头依旧还依旧。”
颂《女子出定》:“夜冷霜寒明月天,都来帘外打秋千。更阑沽酒不知醉,误赚婴痴入倒悬。”
颂《赵州访二庵主》:“船到江干任放行,高低深浅浪花生。纵横两岸歌声疾,风叶满蓬听不真。”
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出住洪江回龙禅院。
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开辟岑山。
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开辟定番九龙山。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复兴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
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善权达位法嗣善一如纯禅师远游十载,自浙江回黔,挂锡天台,师命其接管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分半座与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仍回定番九龙山示寂,世寿六十七岁,僧腊五十夏。善一如纯应九龙山、天龙山信众请,为古源海鉴禅师对灵,小参:“我九龙法叔古源和尚,数十年来,行悲切令,用老婆心,摇三寸舌,簸两片皮,横说竖说。虽是方便为人,亦未免随群逐队。幸尔今朝化缘已毕,到此难瞒。只得改声换调,弃虚抵实。将此这段大事因缘掀翻,普示诸人去也”。善一如纯《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上天龙》云:“真性圆明无动转,幻住业缘有变迁。清净法身藏不得,杖头掉转上龙山。”又其《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入塔》云:“平生伎俩尽收拾,末后风光别洞天。无缝塔中安身静,闲看绿水绕青山。”
有法嗣定番九龙山月恒真升,贵阳章氏子。于本邑圆通寺,礼冰雪和尚披剃。始参慧林和尚,缘不相契。又参莲月印正,得示偈:“松老枝横疏影到庭,苍龙鳞即似龙形。祁寒溽暑频相易,霜雪万年不改青”。后参古源海鉴得发明,亲承印证。古源海鉴示寂后,大众勉其继席九龙山,不允。遂掩关于卧云室内。
法嗣黔阳烟溪孤云亭主向文焕,字亦庵,黔阳山门人。明末孝廉。幼孤贫,嗜文学。得烟溪南明招抚使邱式耔助以良田三十亩,遂家于烟溪,筑孤云亭。诗文卓然成一家,生性孤傲,不随流俗。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烟溪。康熙初,安徽霍丘蓉园张扶翼任黔阳知县,请其出山,辅助治理县事。喜游山水,访寺僧,《游蟠龙山记》、《游赤宝山记》、《复修株山碧泉庵记》、《复修龙标山普明禅寺记》、《复修托口归化寺记》等散文、游记作品,风格清新。诗作《宿僧房》、《香炉岩》等以及《黔阳八景》系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其五言诗成就最高。有《孤云亭》四卷,版存湖南出版社、湖南图书馆。
黔阳龙标山普明寺古源禅师语录
沅州虎榜山景星寺崇照明夷编
前言
上堂
小参
颂古
佛事
年谱
前 言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1634—1700),清代临济宗破山派禅僧,成都人,俗姓余。明永历四年(1650)庚寅,年十七岁,礼沧海剃度后,曾经隐居云南鸡足山数载。之后相继参谒灵隐印文、灵药慧宗、渠山妙随、大咸本咸等诸名宿,饱受钳锤。最后在清康熙四年(1665)乙巳,自金陵大咸本咸处返黔,往石阡中华山参天隐道崇,得印证。为临济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海明禅师三传弟子,敏树如相禅师法孙,天隐道崇禅师法嗣。
古源海鉴禅师在石阡中华山参天隐道崇得法后,于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开法楚之辰州沅陵龙泉寺。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出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出住洪江回龙禅院。之后,又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开辟岑山。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开辟定番九龙山。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复兴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善权达位法嗣善一如纯禅师远游十载,自浙江回黔,挂锡天台,师命其接管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分半座与之。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仍回定番九龙山示寂,世寿六十七岁,僧腊五十夏。
古源海鉴禅师在湘、黔两省,六坐道场,弘法接人,不遗余力。对湘西佛教,有很大影响,而对于贵州佛教贡献更大。康熙十六年开辟岑山后,又在康熙二十年开辟定番九龙山。
康熙二十五年,又复兴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在复兴普阳天龙山后,没有居功自守,而是寻觅合适的继承人。所以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善权达位法嗣善一如纯禅师远游十载,自浙江回黔挂锡天台时,师命其接管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分半座与之。
古源海鉴禅师在湘西弘禅,三坐名刹,前后十载。从康熙六年(1667)丁未,开法楚之辰州沅陵龙泉寺始,两年后在康熙八年(1669)己酉,出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五年后,又于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出住洪江回龙禅院。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开辟岑山时才结束。
古源海鉴禅师深得明心见性法要,昭示学人一切自在,不从他求。如他在康熙六年丁未住沅陵龙泉寺上堂时的开示:“五千四十八经卷,是闲故纸;三千七百则公案,似烂葛藤。直饶临济德山棒喝交弛,到这里也只看即有份。何故?”良久云:“三边不用安戈甲,万里歌谣贺太平。”又如康熙十年冬,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时结制上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万邦宁,且衲僧不言,又作么生?”良久云:“东方日出卯,因缘时恰好。虚空绝遮拦,大地光皎皎。此事甚分明,切忌外边讨。”
古源海鉴禅师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有五年之久,影响所及,上至县令张扶翼,中至文学向文焕、黄飞远,下至平民百姓。在湘西地区,大部分寺院是破山派灵隐印文一系的势力范围,而古源海鉴禅师能够在灵隐印文一系的势力范围内扎根,并且曾一度在灵隐印文的大本营洪江回龙禅院住持弘法,可见其影响不小。当然,这也与他曾经两度参谒灵隐印文和尚有关。他对贵州佛教的贡献巨大,所以善一如纯禅师撰的《黔南会灯录》记载他事迹颇多。
上 堂
清康熙六年丁未住沅陵龙泉寺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应众檀越请,出住楚之沅陵龙泉寺,继席莲月印正法嗣悦可道严。进院、据室、上堂。拈贴、说偈、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参天地玄化,夺日月光华。爇向炉中,祝延今上皇帝万岁万万岁。伏愿龙基永固,弘开亿万皇图;圣化流芳,普润三千世界。”次拈香云:“此一瓣香,根深蒂固,浩劫培来;叶秀枝昌,多生种就。爇向炉中,奉为满朝文武、阖国公卿,当为架海津梁,永作擎天玉柱。”复拈香云:“此一瓣香,回龙寺里,频遭毒手;中华山中,屡遇钳锤。当年种就祸胎,今向人天吐露。爇向炉中,供养传临济宗第三十三世本师天隐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敛衣就座。上首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僧问:“法座高登,四众归崇。法令初行,愿乞垂示。请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挥拂子云:“若论此事,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一任开虚空口,掉江海舌。到这里,也不能措得一辞。何况轻举妄动?早是笑杀旁观。”
上堂:“五千四十八经卷,是闲故纸;三千七百则公案,似烂葛藤。直饶临济德山棒喝交弛,到这里也只看即有份。何故?”良久云:“三边不用安戈甲,万里歌谣贺太平。”
清康熙八年己酉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应黔阳县令容园张公扶翼、攸县训导介子黄公飞远、前明孝廉亦庵向公文焕等众檀越请,出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师至山门,拈拄杖直指山门云:“山坐远古,梁代始名;寺建熙宁,月蓬多事。今番山僧来到,指叫龙吟虎啸,月落星沉。”顾左右云:“直捣黄龙夸岳帅,横冲此寺看山僧。”
至弥勒殿,拈拄杖,卓一卓,云:“不在天上享福,却来人世度生。试问:有何生可度?看老僧将尔一棒打杀,还能坐此直等龙华也未”?拈香,礼拜,遂起。
据室:“当年维摩当道,山僧未得其便。今朝维摩隐遁,让却山僧坐镇。”拈香次,上堂,拈贴,说偈。升座,拈香云:“此瓣香,根培地久,干挺天长。爇向炉中,恭惟今上皇帝,祝延圣寿。伏愿皇基如南山,帝德齐北极。”次拈香,云:“此瓣香,久沾玉露,常润甘霖。奉为黔阳大令容园张公扶翼及合府官员,文学介子黄公飞远、亦庵向公文焕及众檀越等,伏愿功高上古前贤,名垂万代后昆。齐沾法雨,共听妙音。”复拈香云:“此瓣香,大炉鞲中,几回锻炼;智竭情枯,一朝契证。恶辣手中得来,逢人触发生焰。此是第二回拈出,专申供养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天隐和尚,以酬法乳之恩。伏愿生生为人天眼目,世世作佛祖钳锤。”摄衣,就座。维那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挥拂子,云:“古人道:‘有一人长不吃饭,一生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一生不道饱。’诸仁者,且道即今此人在么处?若道现前方是,未免指鹿为马;若道不是,又是斩头觅活。正恁么时,还的当么?分明月在梅梢上,看到梅梢早已迟。”喝一喝,下座。
太史张公扶翼营斋,请上堂:“眉头额底,眼横鼻直。上智下愚,阿谁无分?到这里,因什么十个五双,不能领会得?且道他过在什么处?”击拂子,云:“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清康熙九年(1670)元旦,文学向文焕营斋,请上堂。师挥拂子,云:“山僧有个千圣不奈何的句子,要与众人吐露。惟恐诸人不识好恶,当面错过,空起劳攮,不自宁静。所以不敢相报。但未审诸人还有直下委悉的么?若委悉得,便见山僧无事多事。其或未能,莫道不疑好。”
清康熙九年(1670)元宵,文学黄飞远营斋,请上堂。师拈香云:“明珠在掌,随物色以分辉;宝月当空,临水际而影现。”卓拄杖一下,云:“会么?释迦老子降生了也,九龙吐水沐金躯,地涌金莲捧双足。恍然八万四千毛孔,孔孔说无尽法忍;独露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放大宝光明。光光照彻无边世界,微尘刹土。若凡若圣、若草若木、若僧若俗、若男若女,并有情无情,无不尽皆睹其光彩。于其光中,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得大神通、得大受用。正恁么时,还有恁么者么?若有,不妨捉败释迦老子,将无尽三际净戒,不假文词,一时受具。如无,则听颂曰:‘天雨四花呈瑞彩,地摇六震起云龙’。”喝一喝,下座。
清康熙九年(1670)春,解制,咐嘱向文焕、黄飞远,因营斋,上堂:“祖师心印铁牛机,举似现前大众知。不是见闻生灭法,等闲慎勿别寻思。”
清康熙十年(1671)冬,结制,上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万邦宁,且衲僧不言,又作么生?”良久,云:“东方日出卯,因缘时恰好。虚空绝遮拦,大地光皎皎。此事甚分明,切忌外边讨。”
清康熙十年(1671)腊八,上堂:“时临冬正寒,大地雪漫漫。鼻祖西来意,分明无两般。若与么会,十万八千;不与么会,辜负现前。敢问诸禅德,且毕竟如何体究得不辜负现前法?还会么?咄!雪消清涧水,海吐玉枝香。”卓一下,下座。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旦,上堂:“天寒地冻,水滴冰生。释迦老子,夜睹明星。摸著鼻孔,打失眼睛。冤沉度海,累及儿孙。且道:‘累及个什么’?”良久,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宵,上堂:“朔风凛凛透疏篱,寒威彻骨忆初时。六年功毕遭涂炭,直到而今几得知。且道:‘哪里是释迦老子遭涂炭’?若也会得,不妨出手共整颓纲,堪报不报之恩,用作无为之化。如或未然,直饶语透威音外,眼底青黄天地悬。”喝一喝,下座。
小 参
小参:“若论个事,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争奈十二时中,业识茫茫,致使当面错过。若是鼻孔端的底,管取开眼合眼,时时明见;脚跟点地底,一任东行西行,自然步步踏著。所以道,舍之不离,求之即错。错错错,佛祖到头难摸索。”
小参,喝一喝,云:“天自高兮地自厚,日月无私照林阜。堪笑一等丈夫儿,只管随人背后走。直饶足迹遍天涯,到头依旧还依旧。”
颂 古
颂《女子出定》:“夜冷霜寒明月天,都来帘外打秋千。更阑沽酒不知醉,误赚婴痴入倒悬。”
颂《赵州访二庵主》:“船到江干任放行,高低深浅浪花生。纵横两岸歌声疾,风叶满蓬听不真。”
佛 事
善一如纯应九龙山、天龙山信众请,为古源海鉴禅师对灵,小参:“我九龙法叔古源和尚,数十年来,行悲切令,用老婆心,摇三寸舌,簸两片皮,横说竖说。虽是方便为人,亦未免随群逐队。幸尔今朝化缘已毕,到此难瞒。只得改声换调,弃虚抵实。将此这段大事因缘掀翻,普示诸人去也”。
善一如纯《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上天龙》云:“真性圆明无动转,幻住业缘有变迁。清净法身藏不得,杖头掉转上龙山。”又其《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入塔》云:“平生伎俩尽收拾,末后风光别洞天。无缝塔中安身静,闲看绿水绕青山。”
年 谱
沅州虎榜山景星寺崇照明夷编次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1634—1700),清代临济宗破山派禅僧,成都人,俗姓余。诞生明崇祯七年(1634)甲戌。
明永历元年(1647)丁亥,值乱入滇,寓曲靖圆通寺。
明永历四年(1650)庚寅,年十七礼沧海剃度。
明永历六年(1602)壬辰,隐居云南鸡足山。
明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参灵隐印文于滇城新兴云集寺,不契。
明永历十三年(1659)己亥,次参灵药慧宗于富民九峰山,亦不契。
明永历十四年(1660)庚子,又参渠山妙随于开州永兴寺。
明永历十五年(1661)辛丑,偕渠山妙随至楚。渠山妙随得武冈知州吴从谦资助,开创武冈双峰山洪觉禅寺。
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闻灵隐印文应众请出住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复参灵隐印文于洪江回龙禅院,仍不契。遂离洪江,游江南。于金陵参大咸本咸,充知藏。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复充维那。
清康熙四年(1665)乙巳,返黔,往石阡中华参天隐道崇,得印证。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应众檀越请,出住楚之沅陵龙泉寺,继席莲月印正法嗣悦可道严。
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应黔阳县令容园张公扶翼、攸县训导介子黄公飞远、前明孝廉亦庵向公文焕等众檀越请,出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清康熙九年(1670)元旦,文学向文焕营斋,请上堂。
清康熙九年(1670)元宵,文学黄飞远营斋,请上堂。
清康熙九年(1670)春,解制,咐嘱向文焕、黄飞远,因营斋,上堂。
清康熙十年(1671)冬,结制,上堂。
清康熙十年(1671)腊八,上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旦,上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宵,上堂。
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出住洪江回龙禅院。洪江回龙禅院为古源海鉴禅师多次参谒的临济宗破山派禅宗大德灵隐印文禅师在楚住持的道场,亦为灵隐印文禅师法嗣密印真传禅师住持弘化的道场,继灵隐印文禅师、密印真传禅师之后,古源海鉴禅师又来住持弘化。
清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开辟岑山。
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开辟定番九龙山。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复兴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善权达位法嗣善一如纯禅师远游十载,自浙江回黔,挂锡天台,师命其接管普阳天龙山普德禅寺,分半座与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仍回定番九龙山示寂,世寿六十七岁,僧腊五十夏。
善一如纯应九龙山、天龙山信众请,为古源海鉴禅师对灵,小参:“我九龙法叔古源和尚,数十年来,行悲切令,用老婆心,摇三寸舌,簸两片皮,横说竖说。虽是方便为人,亦未免随群逐队。幸尔今朝化缘已毕,到此难瞒。只得改声换调,弃虚抵实。将此这段大事因缘掀翻,普示诸人去也”。
善一如纯《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上天龙》云:“真性圆明无动转,幻住业缘有变迁。清净法身藏不得,杖头掉转上龙山。”又其《发法叔古源和尚灵骨入塔》云:“平生伎俩尽收拾,末后风光别洞天。无缝塔中安身静,闲看绿水绕青山。”
古源海鉴禅师法派源流表
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
杨歧方会—白云首瑞—五祖法演—圆悟克勤—虎丘绍隆—应庵昙华—密庵咸杰—
破庵祖先—无准师范—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千岩元长—万峰时蔚—
宝藏普持—虚白慧旵—海舟普慈—天奇本瑞—无闻自聪—月星德宝—幼有正传—
密云圆悟—破山海明—敏树如相—天隐道崇—古源海鉴—月恒真升
古源海鉴禅师法嗣定番九龙山月恒真升,贵阳章氏子。于本邑圆通寺,礼冰雪和尚披剃。始参慧林和尚,缘不相契。又参莲月印正,得示偈:“松老枝横疏影到庭,苍龙鳞即似龙形。祁寒溽暑频相易,霜雪万年不改青”。后参古源海鉴得发明,亲承印证。
古源海鉴示寂后,大众勉其继席九龙山,不允。遂掩关于卧云室内。
古源海鉴禅师法嗣黔阳县令容园张扶翼,字容园。安徽霍邱人。
康熙初任黔阳县令,引导大众植树造林,广栽梧桐、橘树等,造福黔阳人民。平时关心百姓生活,任职期间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修建驿道,是黔阳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学问渊博,爱好广泛,礼贤下士,聘请前明孝廉文学大师向文焕佐理政务,治理百姓,为当时交口称誉的贤令。
康熙五年,张扶翼《游蟠龙山诗》曰:
石磴盘空入翠微,凭山佛阁静朝晖。洞深壁合泉流细,径僻云闲客至稀。
历历川原依草树,飘飘蚱蜢傍渔矶。升高望远双眸豁,烟火城闉秋四围。
著有《望山堂集》。
古源海鉴禅师法嗣黔阳烟溪孤云亭主向文焕,字亦庵,黔阳山门人。
明末孝廉。幼孤贫,嗜文学。得烟溪南明招抚使邱式耔助以良田三十亩,遂家于烟溪,筑孤云亭。诗文卓然成一家,生性孤傲,不随流俗。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烟溪。
康熙初,安徽霍丘蓉园张扶翼任黔阳知县,请其出山,辅助治理县事。曾参与编辑张扶翼主修的《黔阳县志》,《黔阳县志》载其序、跋、散文、游记以及五言、七言作品甚多。
喜游山水,访寺僧。诗文皆有很高造诣。《游蟠龙山记》、《游赤宝山记》、《复修株山碧泉庵记》、《复修龙标山普明禅寺记》、《复修托口归化寺记》等散文、游记作品,风格清新。诗作《宿鳌山寺僧房》、《香炉岩》等以及《黔阳八景》系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其五言诗成就最高。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大家之一。
著有《孤云亭》四卷。其中《孤云亭文集》二卷、《孤云亭诗集》二卷。今版存湖南出版社、湖南图书馆。
古源海鉴禅师法嗣黔阳紫霄居士黄飞远,字介子,曾任攸县训导。诗文俱佳。喜佛学,乐与僧交,与古源海鉴禅师、紫霄老僧行普禅师相过从,并嗣法古源海鉴禅师。
在康熙丁亥岁春作《募修紫霄山寺引》,赞扬戊寅年来此修行的老僧行普,担瓢攲笠,锄山而食,汲泉而饮,十年于此的精神。云“邑中人莫或知之,老僧亦不乐人知。故蓬蒿满径,键户焚修,晏如也。今承平日久,时和年丰,若邑之精蓝禅宇,星列而棋布者,大都皆数数修举,是诸檀越乐善好施,其俗然也。何独吝于紫霄山,而听其颓落若是。老僧以日暮途穷,将有志于丹碧,以俟来者,俾兹山胜概,不终于湮没而弗彰一日者。”以劝人修复紫霄山寺。
著有《椒麓堂集》六卷。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元见廓然禅师
元见廓然(1649—1726),洪江马氏子。素喜禅法。
康熙元年(1662)壬寅十月初一日,灵隐印文法嗣密印真传受请住洪江回龙禅寺。结制上堂,廓然兴慈心、布喜缘、开宝藏、运家珍,设斋供众。后出家洪江回龙禅寺,参密印真传和尚。密印赠诗:“珍囊不惜念常存,拟向何方助法门。∴点一○全信受,雷音未震已明恩。”
密印真传《赠元见大德》云:“雨过云开晓半明,天边一发尽圆成。清光耀出乾坤外,非是依山傍水行。”依密印真传受菩萨戒。后嗣法密印法嗣樵山如奂禅师,继席龙标山普明禅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九月,捐资刻印《密印禅师语录》。雍正元年(1723),于普明禅寺传法雪舫际航后,退居。付席雪舫际航。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雪舫际航禅师
雪舫际航禅师(1681—1761),广东人。经商于楚,寓于黔阳。后观世事幻化,乃出俗。曾参曹洞宗高僧画僧借庵兴弘禅师。后嗣法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元见廓然禅师。继席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后,扩建寺院,募建禅堂,奉兜率接引佛。同时修建寄亭、十笏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坞、松竹廊诸胜。弘扬禅法。以所绘画资,以供寺用,或者赈济贫苦人民。一时声誉颇浓,号称“普明中兴”祖师。有法嗣识尽悟智,继席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
附录:向文焕撰《新修钟楼记》
新修钟楼记
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
黄子于元以其事语蒋子义生,义生喟然曰:“斯楼,吾先世与有力焉。其间修而坏,坏而复修历数传,而子若孙克继之迄于今。盖瓦欂栌之坚固者,采椽藻棁之赤白鲜丽者,皆腐黑而挠倾不有以补葺之。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后人所以承先志也。我安能刺其责哉?”于是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
余闻而叹曰:“今人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败坏者,十不得一焉。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忍其弟兄之饥寒,周其所识之贫乏者,百不得一焉。若义生能读先人之书,守先人之业,而又出其赀财,百里重妍而来修举废坠,以无忘先世功,义生盖有三善焉。席先志,孝也;轻赀财,义也;乐为善,仁也。一举而三善”。
备太守诸公,咸乐斯楼之有成也,乃属余记之。
时 康熙十一年秋八月也 向文焕撰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识尽悟智禅师
识尽悟智禅师(1740—1810),黔阳汤氏子。少年出俗龙标山普明禅寺,依雪舫际航禅师披剃、圆具。苦参力究,深得法要,遂受记莂。
乾隆五十四年(1789),增修观音堂。初为官府假寓,后遂成馆舍。识尽自请捐贸北门地,建大公馆,而观音堂复旧。有法嗣初容心华。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初容心华禅师
初容心华禅师(1787—1830),邑人。幼年披剃龙标山普明寺,依识尽悟智禅师参究宗乘,后嗣其法。
嘉庆二十四年(1819)辛未,住黔阳城隍庙。黔阳邑侯王金策与师交往甚厚,赏识师才,擢为僧会司僧会,命住龙标山普明禅寺。
道光六年(1826)丙戌,黔阳城隍庙住持洞昌宗盛提议扩建旧址,得王金策主事,初容副之。黔阳进士陈道隆、中方玉屏禅院隆佐以及安江胜觉寺、万寿山等皆出资捐助。
道光十年(1830)庚寅春,移住水口山。同年示寂,葬于水口山鳌山庵。有碑文记载,今存水口山。世寿四十四岁,僧腊三十四夏。有法嗣洞昌宗盛住持黔阳城隍庙。后法孙兆西继贤任黔阳僧会司僧会,住龙标山普明禅寺。
清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兆西继贤禅师
兆西继贤禅师(1816—1871),黔阳王氏子。临济宗第四十世,破山派第十世,雪舫下第五世孙,初容法孙,洞昌法嗣。
道光十九年(1840年)己亥,任黔阳僧会司僧会,住持龙标山普明禅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雷知县立碑,禁止地痞骚扰普明禅寺,时僧会司兆西贤率两序大众同立。《普明禅寺示禁碑》云:
署湖南沅州府黔阳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雷,为严禁事照得普明禅寺,建自前朝,历有年。上年本县莅任,查得该寺,向有田山,招佃纳租,以资香火日用之需。前因住持各僧,经理不善,致将寺产败坏。
迨经前县召募僧会司僧兆西贤在寺住持,渐复旧业。并访闻有等不法痞徒,心生觊觎,混称檀越,或假以索债为名,在寺索扰,捏词控告。旋经本县随案审明,穷惩在案。
第该寺供奉佛像,理宜肃静,以照诚敬。岂容痞徒借端需索,扰害寺僧,亵渎神明。正出示查禁间,旋据该僧会司僧兆西,以该寺叠被痞徒索诈捏控案,蒙审结。诚恐僧人不—,故智复萌禀请示禁前来。除批示外,合亟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诸色人等知悉。
嗣后,如有不法痞徒,仍敢混称檀越名色,或捏称债主,在该寺索诈扰害;或承认寺田佃户,抗租不纳,讦住持僧人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拏穷追缴。
该住持在寺,亦当认真妥为经理,慎勿败坏寺产,务期恪守清规,以杜讼端,而垂永久。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皇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和月十六日示
宏法沙门兆西贤同两序僧:西送 启开 祥照
祖德 古松 悬光
法徒:觉岸 轩堂 怀愚
戒徒:联结 隆兴 应聪
觉川 觉松 妙传
寂光 芳圭 应修等立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天京(今南京)出走西行,到达湘西,攻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毁于兵火,独存钟鼓楼。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办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在黔城龙标山普明寺正式开工,民国三十七年(1948)“黔阳县民生工厂”停办。
“大跃进”时期,将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大钟拿去大炼钢铁。龙标山普明禅寺遂毁。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为清代黔阳僧会司所在地,如历届黔阳僧会司初容华、兆西贤等均住持该寺,广弘佛法,为黔阳第一禅林。
民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敏恒灵冶禅师(1920—1995),黔阳大马邱氏子。十五岁投龙标山普明禅寺出家。次年往芷江东寺,依南岳空也和尚受具足戒。
民国三十年(1941)住水口山,依禅悟和尚习禅,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龙标山普明禅寺成立官商合办“黔阳县民生工厂”,师前往交涉,无功而返。仍参话头不辍。
民国三十六年(1947)春,参谒洪江嵩云山普泽和尚,令嗣法嵩云山大兴禅寺监院自然照宗和尚,为临济宗破山派灵隐印文下第十八世,系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真传一脉。
民国三十七年(1948),得知龙标山普明禅寺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停办,遂返寺修缮。未及一载,大军压境,僧侣四散。师独守古寺,延续祖道。不久,江山易色,被迫还俗。返乡务农后,日日以泪洗面。久之,双目失明。但对平时所诵《金刚》、《维摩》、《上生》等经烂熟于心。心仪北周大统法上国师,虽易常服,不改禅修。
风气渐改,佛寺相继恢复时,曾往龙标山普明禅寺旧址,图谋恢复,竟未能够。旧址一半为粮库,一半为镇政府招待所。所幸钟鼓楼尚存,惜乎不能眼见也。于是还乡,就家作道场,开始宣传佛法。
在四出游走时,结识一位谢姓青年,慧根深种,灵芽早发,对佛法有很深刻的领悟,与之相谈甚契。遂为之取法名明夷,并付曹溪源流与之。嘱咐其绍隆佛种,再振祖道。
付法偈云:
曹溪水涨破山边,巴蜀滇黔支脉连。紫竹回龙传胜觉,沅江一路浪滔天。
临终日,招明夷前来,叮嘱再三,命续祖灯,高举禅风。又对其作颂曰:
几度繁华几度沉,红尘喧嚣掩微声。鸟啼空谷花开野,琴响清宵雨落尘。
法运常随人云转,师言每伴祖言深。他时自在寻思量,踏破芒鞋走百城。
言毕,跏趺坐化。人探其身,顶门尚暖,芳香漫室。
附录:
明朝:
延陵陈士本《龙标耸翠》
龙标耸翠
龙标高峙五溪中,二水遥来绕泮宫。
山翠夺将螺黛色,千秋佳气郁城东。
清朝:
沅州长明性炅禅师
清初康熙三年(1664)甲辰,长明性炅禅师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法柱海栋随师同住,任上座。次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
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
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
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
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
清初康熙三年(1664)甲辰,长明性炅禅师后又游对岸蟠龙山,作《过蟠龙山》:
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
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芷江崔登鳌《普明寺》
居然城市里,山寺认前朝。
五叶宗风唱,双江静夜潮。
避人依象教,怀古上龙标。
下界纷尘海,谁为响鹤招?
芷江郭生魁《龙标怀古》
龙标霁色望中新,叠叠晴峦积翠匀。
诸葛嵓悬飞瀑布,夜郎城晓彻秋旻。
云封石洞书藏穴,月满湘波诗忆人。
试问滔滔江汉纪,桃源深处有龙津。
民国:
沅陵萧兆芹七律《黔阳八景》
龙标耸翠
俗美风淳城市开,雨中春树遍苍苔。
龙蟠晴霁光闾里,虎岫月明照讲台。
水接潕溪蓝不断,山连金斗翠犹隈。
邑多胜迹游人赏,玩罢蓉楼去复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