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灵峰一片石 信可矢千秋——写在 益大师诞辰40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灵峰一片石 信可矢千秋——写在 益大师诞辰400周年之际
  今年适逢 益大师诞辰400周年,我们有缘参与湖州市佛教协会主办,安吉县佛教协会承办的纪念 益大师诞辰400周年活动,并阅读了有关 益书籍,赏阅之余,对 益大师弘扬佛法、追求真谛之精神深表敬佩。大师被后人尊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祖师,实乃当之无愧。大师博学诸宗,主张禅、教、律三宗统一,认为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行,着重提倡持名念佛,进一步发展了对内融合禅、教、律等宗说,对外融通儒、释、道三家之风气,使佛教更具有了中国特色,开一代宗风。值此纪念大师诞辰400周年之际,我们据" 益大师略传"及有关资料编写下文,介绍给众人。
  大师生卒年代及家世 益大师,明万历二十七年已亥(1599年)五月三日生,清顺冶十二所乙末(1655年)正月二十一日圆寂。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大师法名智旭,字 益,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吴木渎(今苏州吴县)。父名之凤,字岐仲母金氏,名大莲。以父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母梦大士送子而生。时父母皆年四十。
  大师出家前 大师七岁"始茹素"。十二岁"闻圣学",深究致知格物之要,著《辟佛论》数十篇,梦与孔(子)、颜(回)相晤言。十七岁,读莲池《自知录序》、《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取所著辟佛论焚烧之。二十岁,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忽然大悟,是年冬,丧父,闻地藏本愿,发出世心。二十二岁,专念佛,尽焚窗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决意出家,体究大事。二十四岁,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师剃度,法名智旭,字 益。
  据《 益大师年谱》:"大师出家时,母舅谓曰:'法师世谛流布,吾甥决不屑为,将必为善知识乎。'大师曰:'佛且不为,况其他也。'舅曰:'既尔,何用出家?'大师曰:'只要复我本来面目。'舅乃叹善。"另据弘一法师[案], 益大师在出家前,先发三愿:一、未证无生法忍,不收徒众;二、不登高座;三、宁冻饿死,不诵经礼忏及化缘,以资身口。又发三拌;拌得饿死,拌得冻死,拌得与人欺死。
  大师出家后 益大师自剃度出家后,先作务杭州去栖寺,受具足戒,后往余杭经山坐禅,受一食法。二十五岁时拜幽溪尊者憨山大师,住静天台。二十六岁受菩萨戒,并阅律藏。二十七岁究宗乘。三十岁出关,朝南海,观洛迦山。三十三岁时,入北天目灵峰山过冬,这是大师住锡灵峰(今浙江安吉县城城南)之始。大师有句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在这之后,大师以灵峰为本山,或结夏新安,或移住温陵,或远涉漳闽,或遁迹九华,或杖策金陵,或过经祖堂,或归卧灵峰,不辞辛劳,云游往返于江南名山古刹之间。期间广参博览,掩卷彼经,结缘沙门,探微颐幽,并著疏释义,弘扬大法。大师取中论之八不和梵纲之八不之旨自撰《八不道人传》,其中大师自云:"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入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忽然不屑。"由此可知大师法慧之深。
  大师著述 益大师一生著述甚丰,通会甚广。以下逻录《 益大师净土集》中所列七部分书目,从中可窥见一斑:
  一、注藏指要
  1、阅藏知津 四十四卷
  2、法海观澜 五卷
  二、经释
  3、佛说阿弥经要解 一卷
  4、占察经玄义 一卷
  5、占察经玄疏 二卷
  6、椤伽经义疏 十卷
  7、大佛顶首椤严经玄义 二卷
  8、大佛顶首椤严经文句 十卷
  9、金刚经破空论 二卷
  10、金刚经观心释 一卷
  11、般若心经释要 一卷
  12、法华纶贯 一卷
  13、妙玄节要 二卷
  14、法化经会义 十六卷
  15、遗教经解 一卷
  16、四十二章经解 一卷
  17、八大人觉经解 一卷
  18、盂兰盆经新疏 一卷
  三、律释
  19、梵纲经玄义 一卷
  20、梵纲经合注 七卷
  21、菩萨戒本经笺要 一卷
  22、菩萨戒羯磨文释 一卷
  23、授菩萨戒法 一卷
  24、学菩萨戒法 一卷
  25、 尼后集问辨 一卷
  26、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 一卷
  27、重治 尼事义集要 十七卷
  28、四分律大小持戒犍度略释 一卷
  29、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一卷
  30、五戒相经笺要 一卷
  31、戒消灾经略释 一卷
  32、佛说齐经科注 一卷
  四、论释
  33、起信论裂纲疏 六卷
  34、成唯识论观心注要 十卷
  35、相宗八要直解 九卷
  36、大乘止观释要 四卷
  37、教观纲宗并释义 二卷
  五、忏义
  38、梵纲经忏悔行法 一卷
  39、占察善恶业报忏义 一卷
  40、赞礼地藏菩萨忏悔愿义 一卷
  41、准提持法 一卷
  42、大记明咒行法 一卷
  六、杂著
  43、选佛谱 六卷
  44、重订诸经日诵 二卷
  45、大悲行法辩伪?? 一卷
  46、旃珊录 一卷
  47、见闻录 一卷
  48、周易禅解 十卷
  49、四书解 四卷
  七、文集
  50、灵峰宗论 三十八卷
  大师圆寂 甲午,五十六岁。正月应丰南仁义院请,法施华,出新安。二月后褒洒日,还灵峰,自辑幻住杂编。夏卧病,选西齐净土诗,制赞补入净土九要,名净土十要。夏竟,病愈。七月,述儒释宗传窃议。八月,续阅大藏竟。九月,成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冬十月,病复,有独坐书怀四律,中有'庶几二三子,慰我一生思'之名。十一月十八日,有病中口号偈。腊月初三,有病间偶成一律,中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之名。是日口授遗嘱。立四誓。命以照南、等慈二子传五戒、菩萨戒。命以照南、灵晟、性旦三子代座代应请。命 维后,磨骨和粉面,分作二分。一分施鸟兽,一分施鳞介,普结法喜,同生西方。十三起净社,有愿文,嗣有求净土偈六首。除夕,有艮六居铭,有偈。
  正月二十日,病复发。二十一日晨起,病止。午刻,趺坐绳床角,向西举手而逝。世寿五十有七岁。法腊三十四。僧夏,从癸亥腊月至癸酉自恣日,又从乙酉春至乙末正月,共计夏十有九。丁酉冬,门人如法、荼 。长发覆耳,面貌如生,跌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因不敢从粉骨遗嘱,奉骨塔于灵峰之大殿右。
  大师的影响 益大师对当世、后世缁素的影响,其风会所及,于上述文字或可见一。一代宗师弘一法师对他十分钦仰,因 益法名智旭,弘一也因之将居室命名为"旭光室"。《 益大师年谱》也是弘一大师一生为他人所撰写的唯一的一部年谱。"雍正元年,癸卯。(即日本享保八年。)""是年孟春,日本京都灵峰宗论生刊版,老 刍光谦序云。'(前略)昔尝读灵峰 益大师所著诸书,见其学之兼通博涉,其行之苦急严峻,因窃自叹虽荆溪、四明大祖师几不及也。(中略)古人有言,读孔明出师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忠。读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亦尝读 益宗论而不坠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后略)
  灵峰寺简介
  灵峰寺(又名百福院),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自义 禅师始创后,名僧辈出,宋有仲贤,元有如月、东拙(日本国人),明有朗性、石峨、 益,清有苍辉、谛隐等禅师相继住持灵峰寺。其中以 益大师最为有名,为明代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被尊为净土宗第九祖师。诸多禅师创就佛教理论在中国佛教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海外,如日本、新加坡、台湾等有重要影响。
  灵峰寺背枕灵峰山,其右五峰叠起,其左迥流 逦,寺前古树参天,寺周峰峦磋娥,云雨吞吐,奇趣天成,秀气磅礴,万竹生辉。其独特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佛教影响曾吸引历代帝王游览,吴越王钱 曾两游灵峰寺,并赐"灵峰长兴"匾额,以光山门。宋治平间英宗王赵曙御赐玉印一方以镇山门。灵峰寺在历史上曾几遭劫难,南宋末金人入侵,灵峰寺香火衰落,大殿被毁;元末占火起,寺院在劫难逃;清咸丰年间,时值太平战乱,殿舍俱废:"文革"期间,灵峰寺再度受殃,但香火绵延不断。而今灵峰寺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从93年起,经政府批准正式开始修复,并对外开放。
  附:灵峰寺山门照片
  灵峰寺沿革
  开平年建,号灵峰院
  治平二年,是曰百福院。熙宁五年重修
  大德元年如月禅师重建大殿
  崇祯丁丑年 益禅师重建大殿
  康熙年重修大殿及藏经楼、大悲阁、天王殿,又增造僧舍若干间
  乾隆年间重建两庑楼屋并方丈室
  光绪元年以后谛隐禅师重建大佛殿、天王殿并寮房若干间;显森禅师建药师殿、大戒堂、报本堂、斋堂;了开禅师建云水堂;达阶禅师建钟楼并修建各殿
  民国三年灵峰寺规模
  殿五:天王殿五间
  大佛殿三间
  药师殿三间
  祖师殿三间
  伽兰殿三间
  堂六:大戒堂三间
  报本堂三间
  云水堂三间
  东西二客堂八间
  斋堂四间
  楼二:大悲楼五间
  钟楼一间
  室三:净室三间,东西方丈室八间,寮房、仓房、关房、库房及东西僧舍共四十间
  塔: 十四座
  窑: 一座
  田地山塘:田三顷余 山若干亩 寺基若干亩 塘若干亩
  灵峰寺历代高僧简介
  梁五代
  义 禅师,姓张,字明义,汴梁人,始创灵峰院。
  光运禅师,姓陈,字普化,昌化人,十七岁入灵峰寺。
  宋
  仲贤禅师,字空 ,乌程人,黄氏子,宋治平年间居灵峰。
  慧开禅师,字无门,杭州人,为仲贤禅师大弟子。
  元
  如月禅师,字慧宏,本邑人,郑氏子,后重修佛殿,主讲数十年。
  正印禅师,字寂罗,蒙古人,元宗居五年入灵峰寺。
  露石禅师,字用庵,为如月禅师之徒。
  东拙禅师,日本国人,从海舶入中国,欲往印度寻佛之源头,暂住北天目灵峰寺,数年以后年老不能回国,栖息灵峰。正印禅师欲广佛教于海外,留东拙同住,正印圆寂后,东拙禅师继为主持。
  明
  朗性禅师,字明登,毗陵人,沈氏子,洪武十四年太祖诏赐紫金龙钵以镇山门。
  石峨禅师,字颀道,越东蒋氏子,与雪航、 益禅师互相讲究,建皇极坛,大开法戒,受摩顶者凡一千五百人。功行圆满之后退居寺之东升阁。
  益禅师,法名智旭,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自号八道人。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吴木渎镇(今江苏吴县),晚年住持灵峰寺,与石峨、雪航结社、讲经,大开法戒。 益著述甚丰,通会甚广,据《灵峰寺》记载:大师著有《灵峰宗论》10卷,《法华会义》16卷,《四十二章经解》1卷,《阅藏知律》44卷,《阿弥陀经要解》等巨著42部203卷。 益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尊为净土第九祖师。
  清
  苍辉禅师,为智旭徒,因重修大殿有力而名山衣钵独得真传。
  警修禅师,皖人,姓夏,幼遇高僧指点,后归灵峰依苍辉禅师苦行三十年。
  履源禅师,无锡人,姓江,年十六游南浔至灵峰。
  素莲禅师,安吉县人,蒋氏子,年十七出家,受法具于灵峰,履源禅师轮下。
  智朗禅师,仁和人,王氏子,乾隆元年入灵峰寺。
  达轮禅师,上虞人,姓张,七岁读书,二十八岁成进士,入清秘堂偶读憨山大师《梦游集》遂生出世念头,年三十四出家。
  谛隐禅师,号寂融,温州平阳人,张氏子在清咸丰年间与大亮和尚来灵峰山,时值太平战乱后,殿舍皆毁,片瓦无存,则重修大殿于同治十三年告成,后又修禅堂、僧舍等,其功不在如月、 益之下。
  益大师咏灵峰寺
  大雄峰
  鹫岭遥传只一枝,由来事道贵闻之;但从龙树通消息,不向黄梅觅破衣。
  独立峰
  大壑风吹币地寒,芙蓉削出翠难看;几番倒岳倾湫后,方识孤危却自安。
  神舟峡
  度他何必起风波,莫怪斋东传世讹;纵使铁船终不坏,几人能听屈原歌。
  碧玉坪
  两洞泉声夹竹冈,恍疑罗带曳琳琅;经行饭后无余事,一任迦趺送夕阳。
  映碧坪
  闻说从来道不孤,万筠丛里卧 珠;凤兮未肯甘衰德,早向深秋避纲 。
  龙树泉
  四性无生八不该,谁将宗说强人开;但看滴滴归苍海,始信原从阿耨来。
  欢喜泉
  百丈峰头含蓄深,冷然东国沁禅心;维摩摘取虽非远,未许贪夫着意斟。
  谈经石
  未必神舟是戏诂,坐闻泉水曰喃喃;满慈久已成狮吼,暗证徒将口舌缄。
  跏跌石
  大雄欠欠儿孙债,劈取须摩安此界;宾头未敢向空旋,为蒂不妨频一拜。
  金仙洞
  何必高夸鸡足山,个中跌坐亦安闲;纯阳飞剑心机错,如向黄龙问过关。
  华岩洞
  独据东南最上头,天空海阔一浮沤;饶君先入如来慧,争奈群机摄未周。
  秘藏岩
  不是因缘不自然,大雄特地露言诠;刹尘演说虽无隐,水性终须饮者传。
  万竹坞
  举世昏昏耻独醒,乱山深处且埋形;夜来风雨摧残草,唯有修 不改青。
  净土十三祖师及净土要义
  十三祖师
  一祖:慧远大师(庐山东林寺)
  二祖:善遵大师(长安光明寺)
  三祖:承远大师(南岳衡山寺)
  四祖:法照大师(五台竹林寺)
  五祖:少康大师(新定乌龙寺)
  六祖:永明大师(杭州净慈寺)
  七祖:省常大师(杭州昭庆寺)
  八祖:莲池大师(杭州云栖寺)
  九祖: 益大师(安吉灵峰寺)
  十祖:截流大师(虞山普仁寺)
  十一祖:省庵大师(杭州梵天寺)
  十二祖:撤悟大师(北京资福寺)
  十三祖:印光大师(苏州灵岩山寺)
  益与灵峰
  净土要义
  净土宗,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此宗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专念"阿弥陀经"名号,以期"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十八人结"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故被后代奉为初祖。次后影响较大的是东魏汾玄中寺昙鸾,著《往生论注》,认为世风混浊,?quot;自力"解脱甚难,靠"自力"解脱的教义是"难行道",而主张"乘佛愿力"("他力")往生净土,这种教义为"易行道";称"一心专念"阿弥陀名号,死后"往生安乐国土"。隋唐间道绰亦在玄中寺传土信仰,著有《安乐集》。唐初善导以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观念法门》、《法华赞》、《般舟赞》等也是该宗重要依据。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善导"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长安道俗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从其化者至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卷者,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其后有承远(712-802),法照(?-777),少康等。由于修行简易,中唐以后广泛流传,后与禅宗融合。九世纪,日天台宗僧圆仁入唐学天台、密宗教义,也学净土念佛法门并传入日本;十二世纪,源空(法然)据善导《观无量寿经疏》,著《选择本愿念佛集》,倡导专修念佛,开创日本净土宗。并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现分派很多,主要有镇西派和西山派两在系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