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让王与太子塔
太子塔,一般称多宝塔,是海天佛国普陀山标志性建筑之一。整座宝塔呈方形,共五层(基座两层,塔身三层),通高约18米。“宝塔闻钟”亦成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据《普陀山洛迦山志》称太子塔为元朝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施钞千锭,由宝陀观音寺住持孚中怀信禅师(1280年~1357年)筑成。宣让王是何其人也,多宝塔为何又称为太子塔?对此旧山志记载得不多,大多皆云“宣让,谥也,名不可考”,王连胜先生主编的《普陀洛迦山志》对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揭开“宣让王”之谜》的考证文章。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对宣让王的生卒年份及他与太子塔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据《元史》记载,宣让王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的第四子。脱欢因为征讨安南无功,于是不许终身晋京面驾。为了安抚其心,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世祖封其为镇南王,永镇扬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脱欢死,其子老章于大德五年(1301年)沿袭其父封号。后老章死,其弟脱不花袭封。脱不花死,其子孛罗不花尚年幼,就由
脱不花的弟弟帖木儿不花于泰定三年(1326年)袭封为镇南王。四年后(即天历二年,1329年)孛罗不花渐年长,帖木儿不花就将袭封王位奉还给其侄。朝廷赞其主动让位而不居,改封为宣让王,赐金印,于(后)至元元年(1335年)移镇庐州(今安徽合肥)。而这一年也正是孚中禅师迁住普陀山的第一年。
普陀山历代山志皆称孚中禅师“自持一钵,丐食于吴楚间”,是很有道理的。苏州、扬州在元朝地理划分上属吴,庐州属楚。“镇南王具香花迎师至府中虚心问道”,地点是在扬州;“宣让王帖木儿不花亦遣使奉旃檀香及紫伽黎衣,请示法要,师对机而导”,地点当在庐州。而山志中有关“施钞千锭”一事尚未作具体说明。钞是元代发行的货币,据元史钞法可知,其法以物为母,以钞为子,子母相权而行。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朝廷开始制造交钞,不久,又造元宝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制造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共有十一等之多。他们均与中统钞一并通行,每一贯文当中统钞五贯文使用。而宣让王施给孚中禅师的“钞”则是至元钞。另据范文澜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之换算法,钞一锭等于一百贯文,一千锭即十万贯文。二贯文可当白银一两,如此算来,“钞千锭”则等于五万两白银。在当时的社会里,五万两白银可以说是较大的数字。
宣让王帖木儿不花被誉为大元帝国的忠臣良将可谓当之无愧。我们从其所封的袭地便可知其对整个大元朝是何等的重要:先是袭封为镇南王,后来改封为宣让王,一个是扬州,一个是庐州,都是处于江淮之间,是国家的主要产粮区。而此区也正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最为集中的地区。先是刘福通的红巾军在安徽颍州(今安徽阜阳)正式起义,接着又是郭子兴在濠州(今安徽凤阳临淮)起义,后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建立政权,对元朝构成了重大威胁。在帖木儿不花驻扬、庐期间,他带领军队东征西讨,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庐州不守,只得北归京师。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他在危难之秋,受封为准王。二十八年(1368年),大明兵师逼近大都(北京),元顺帝(惠宗,妥欢帖睦尔)托帖木儿弃城北逃,诏以帖木儿不花监国。城破,帖木儿不花拒不受降,终以身殉国,这一年他正好八十三岁。而上推八十三年,即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即是宣让王的出生年份。帖木儿不花的一生,几乎是一位历尽元朝兴亡的王室贵胄。1999年出版的《普陀洛迦山志》,将其生卒定为1304年~1386年,是不确切的。
若按照传统的说法,“太子”指的是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比如说“太子月恐惧”《战国策·燕策》、“请立太子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却是世祖忽必烈的皇孙,却为何能称之为“太子”呢?经过考证,终于找到答案。帖木儿不花是当时皇上顺帝妥欢帖睦尔的皇叔。按照元人习惯,一般均可称为太子。为了纪念多宝塔这段创建史,即孚中禅师与帖木儿不花之间的交往,将多宝塔又称为太子塔,将塔院中五间正殿改称为太子堂,是合乎逻辑的。
普陀山的太子塔则是将三座宝箧印塔重叠而成,它可以说是印度最早的卒堵波式塔的直接延续,保存着原有的组成,仅在局部有所变化。但是,这种塔形在中国乃至世界塔中均为少见,因为一般宝箧印塔绝大多数都是一层的。将单层的宝箧印式塔重叠起来,形成二层及至四层,到目前为止,仅有洛阳龙门石窟与普陀山两处。龙门石窟为四层,普陀山为三层。
〖注〗:关于太子塔的高度,旧山志里记为九丈六尺,王连胜主编的山志称为“约十八米”。塔基两层共计11.015米,其余三层未可知。据比例推算,得出第三层至檐口当在2.40米,塔顶当在2.80米,故塔通高为16.21米左右。若按元尺,每尺等于0.30米计算,则九丈六尺等于29.80米。假定按鲁班尺等0.275米,那么九丈六尺仍折合25米,而现今塔并未达到此高度。因此究竟多高,待实地测量方可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