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与普陀十二景
明代戏曲作家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他出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逝世。
屠隆才华洋溢,有幽默感。他的“名妓翻经,老僧酿酒”一联,曾有人得到启发写成《老僧酿酒》的剧本。在明代晚期,屠隆和当时一些著名文人如徐渭、汤显祖、陶望龄、袁宗道等,都是对心学、佛学、文学均有钻研爱好的三栖式人物。屠隆著有佛学著作《佛法金汤录》。
屠隆与和他同年考中进士的沈懋学为知交,并结为亲家。懋学女天孙与屠隆女瑶瑟均能诗。屠隆写了什么诗,两位才女也能作和诗。后来,她们的作品结集刻印,名《留香草》。
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参将衔任浙江指挥使的侯继高,驻兵镇海,翌年,督师海疆,数次到普陀山礼佛。十七年(1589年),他主持编篡《补陀山志》,经人介绍,将屠隆请到普陀山,参与编纂山志的工作。
在普陀山,屠隆始题普陀山十二景目,并创作了著名的《补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天门清梵、磐陀晓日、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钵盂鸿灏、洛迦灯火、静室茶烟。
梅尉丹炉火不温,疏枝淡月岛烟昏。
只愁海叟吹龙笛,颠落罗浮万树魂。
——《梅湾春晓》
《普陀洛迦新志》载:“梅岑峰,在达摩峰后,南山最高处。林石幽秀。相传汉梅子真隐修于此。”梅湾,即指此处。屠隆在诗中,写到梅尉(梅福曾作“南昌尉”)炼丹已成陈迹,他的炼丹炉也没有火了。疏疏的枝条间开放的梅湾梅花,在月光及夜雾的陪衬下,给人一种春愁的感觉。这种时候,如果有哪位饱经世故的海岛老翁吹起忧伤的笛子来,那么,这些有灵性的梅花,该会纷纷地掉落下来。
罗浮,即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称“第七洞天”。在广东东江北岸。主峰飞云顶在博罗县城西北。东晋道士葛洪晚年于此著书、炼丹。
梅子真和葛洪,都是道士,而梅岑峰和罗浮山,也都是因道士而出名。这里作者用罗浮山借指梅岑峰(普陀山)。
龙宫蛟室雾眃,几树珊瑚认未真。
雪里礱霞高十丈,红绡恐是献珠人。
——《茶山夙雾》
茶山,在佛顶山后。自北亘西,其地最广,中多溪涧。旧称山上多产茶茗。僧于“雨前”采摘供用……又有山茶花树,高数丈,冬春之交,丹葩被谷,若珊瑚林。作者把茶花想象作海中鲛人用珠泪织就的红绡
海涛飞雪复舂云,宝殿疏钟入夜分。
潮自砰訇僧自定,悟来原不是声闻。
——《古洞潮音》
普陀山的潮音洞和梵音洞,为普陀山著名风景点,古洞潮音,又称为两洞潮音。
潮水汹涌,进入洞中冲击碰撞,其声音如雷鸣。万籁俱寂的夜晚,寺钟悠然,更添几分静寂。独有洞中的潮水声,更加轰响。但这种响声,对于修炼自性的僧人们来说,等于是不存在的——心所感受存在的,就存在;心想排除的,就不存在。
声闻——“声闻三释”解:一、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二、我、众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为声。观此声而闻解无我无众生之义,谓之闻。三、佛所说一乘之法旨为声,众生闻闻而悟解,名为闻。
清江使者梦冥冥,五兆空嗟朽甲灵。
岂是来游莲叶上,水天雾冷月痕青。
——《龟潭寒碧》
《普陀洛迦新志》载:“龟潭,在茶山中,近飞沙岙,深碧汪泓。旱不竭,潦不泛。相传龙种居此。”
作者遥想龟、龙是从长江(清江,古称夷水,其水汇入长江)而来——因为大海的水来自长江。龟、龙均为“五灵”之一。杜预《春秋左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孔颖达疏:“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作者提到龟、龙灵物,来到普陀山,并非贪恋莲花丛中的游玩,在“雾冷月青”的夜晚,没什么好游的。灵物在,是为佛山添嘉瑞。
野衲齐翻贝叶书,磬声遥度暮沙虚。
神龙听法妖蛟舞,亲见如来金臂舒。
——《天门清梵》
普陀洛迦岛上,山僧诵经及法器的乐声,传到远处的大海上。海中的神龙也来听法,“妖蛟”也因佛经的感化而起舞——它们因感悟,而能亲见如来佛指点迷津。诗的后两句,正可以用广为流传的“二龟听法”故事作解。
《普陀洛迦新志》载:“东天门,有二处:一在光熙峰右,高止丈许,门上之石,嵯岈嵌突,高逾三倍;一在虎岩侧,即法华洞之顶,突起两岩如门。仰窥不甚崇,俯瞩则岩窟杳深,林木云蔽,惴惴恐坠也。”
黄烟黑雾罩潺礲,忽破天昏海色殷。
谁驾火轮推雪浪,赤火如矢射千山。
——《磐陀晓日》
磐陀石在西山,为普陀山著名风景点。相传朝山妇女登临此石时,挑选铜钱,在石上磨擦至发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小儿身上,能使小儿的胆略增大。站在磐陀石上,可以俯瞰四方海天。凌晨在石上等待日出,起初是海天黑雾笼罩,海涛声隐隐传来,突然朝霞射出万道金光,满海殷红,千岛遍沐金光。
屠隆在《普陀洛迦山记》中写道:“五更望日出扶桑,巨若车轮,赤若丹砂,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皛鲜煜礳,晃耀心目。吴渊颜谓,空水弄影,恍若铺金;僧伽黎衣,尤极形容,奇者观也。”
黄如金屑软如苔,曾步空王宝筏来。
九品池中铺作地,只疑赤脚踏莲台。
——《千步金沙》
千步沙在法雨寺附近,是普陀山最长、景色最美的沙滩,作者把沙滩联想成佛经中的铺地金沙,想象着赤脚步在沙滩上,好似佛陀脚踏莲台。
空王,佛之异名。法曰空法,佛曰空王。
宝筏,比喻佛之妙法渡生死。
《普陀洛迦新志》载:“千步沙,在几宝岭北,循山为玉堂街,沿海为千步沙。自几宝岭至法雨寺东,长约三里许。沙色如金,略不粘滞。宽坦软美,又如铺茵。潮声昼夜拍岸,来如飞瀑,止如曳练。遇大风激荡,尤雷轰雪涌,眩目震耳。悠忽诡异,不可名状。夏日外人游山者,每浴于朝阳洞西之千步沙中,景致稍逊于此,以其便也。或植立于水中,与潮相斗。或用篼子抬至深处,并篼子扔之。如是互抬互掷以为乐。”
波上芙蓉尽著花,香船荡桨渡轻沙。
珠林只在琉璃界,半壁红光见海霞。
——《莲洋午渡》
《普陀洛迦新志》载:“莲花洋,在(普陀)山之西南。宋元丰中,倭人入贡,见大士灵异,欲载往其国,至洋,满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洋之得名以此。”
关于海上生铁莲花的灵异故事,不只一、二,如“慧锷请观音”的传说中,也有铁莲花。
芙蓉,为莲花的别称。为什么要“午渡”莲花洋呢?大概正午太阳从天空直射大海,波涛闪烁得更金红,更灿烂,正如莲花开放得更繁茂。
博山突兀海孤悬,日对军持大士前。
不用旃檀燃佛火,晓来岚气自生烟。
——《香炉翠霭》
香炉翠霭,其实在写山顶上的浓雾。作者把峰巅比喻为一个大香炉,而朝雾,则是这个大香炉中的佛火,这样,就不需要用檀香木来生火了。“军持”,为梵语的音译,即净瓶,观世音菩萨手中的净瓶。杨柳观音、持瓶观音、洒水观音等,都以各种优美的姿势手持净瓶,或滴水、或洒水、或泻水,象征将大悲甘露洒向世间,为世人造福。
应器东行大众从,遍施香饭说禅宗。
更看一酌沧溟竭,此物由来制毒龙。
——《钵盂鸿灏》
钵盂,为僧徒食器。《普陀洛迦新志》载:“金盂山,在莲花洋中,亦称金钵盂山。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徙岛民于内地,普陀僧与焉。舟至沈家门,海上忽现一金钵盂,即此地也。”鸿灏,即大海;钵盂鸿灏,指大海中之钵盂山。
应器,铁钵,比丘之食器。
毒龙,“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后受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任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肉,身干命终,后升在。
荧荧一点照迷津,光夺须弥日月轮。
万劫灵明应不灭,五灯传后与何人?
——《洛迦灯火》
《普陀洛迦新志》载:“洛迦山,海中悬岛,在普陀洛迦山东南。凡朝山礼佛者,必兼谒是山。”
屠隆的诗,是写夜景,从普陀山遥望洛迦山,山上的灯火,只是像荧火虫发出来的光,那么微小。但作者联想起佛灯,也即佛教事业,是千载万劫不灭的。当然,这需要一代代的僧人们继承、发扬、光大。
晚唐五代,佛教的禅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五个宗派: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灯能照暗,禅宗将佛法比喻为灯,它能够照亮世界的黑暗。禅师们传法给弟子,犹如传灯,代代相传。
萧萧古寺白烟生,童子烹茶煮石铮。
门外不知飘急雪,海天低与冻云平。
——《静室茶烟》
“静室茶烟”作为普陀山的一景,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难于欣赏。这与其说是大自然景色,倒不如说是隐士文人自我营造出来的一种意境、氛围。严冬,门外强风挟裹着雪花,天气阴沉,远处的大海和低重的冻云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时候,你居住在静静的古寺庙中,侍童在石灶中燃起烟火,为你烹茶。品茶驱散了冬的寂寞;烟火,驱散了冬的寒冷……
屠隆从小聪明,“生有异才”,他跟同乡诗人明臣学诗,“落笔数千言立就”。中进士后,任颖上知县,后调任青浦知县。当官时,他和名士饮酒赋诗,游山玩水,但不耽误政事。
万历十年(1582年),屠隆调离青浦,任礼部主事。
后来,他被人诬陷,罢官。路过青浦时,青浦的父老为他捐集了千亩田,请他从鄞县搬迁到青浦来居住,但屠隆不许父老们这样做。他在青浦欢饮了三日,就辞谢归家了。
回家后,他更纵情写诗饮酒,会宾客。钱花光了,就卖文为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