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农历12月5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诗情禅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齐凤山 梅菊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诗情禅意
齐凤山 梅菊兰

  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说:“前生应是‘诗僧”,“交游一半在僧小”,“半醉行歌半坐禅”,“百千万劫菩提种”,“梦中说梦两重虚”,“将何报答佛深恩”,“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伴鸟随云往复还……半移生计入香山”。自称“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元好问《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骚人墨客通过参禅体验。在他们的诗词中表达禅理和禅趣,禅僧也通过与文人酬唱,述说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唐代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等一代诗人的作品表现出受禅熏陶的痕迹,许多诗歌抒发了一种无欲恬淡、脱俗出世、清闲幽居的感情。如王维的诗饱含了禅的意趣和境界。其名作《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以自在安闲的口吻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与山中野老亲切交流的情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的是随遇而安、寄兴自然、不起世虑的超然意境。这一意境出自禅宗“任性”、“无住”之旨。他的《鹿柴》一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
  ‘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小。”电部描绘了难以言说的意境,这种意境只有通过禅的体验才能加以表现,只有在人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获得。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即通过禅学修养,把空山寂林的别—种情趣表现得深远高洁,韵味无穷。如名句“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度水人”;“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名句都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与此类似,柳宗元《江雪》“干山鸟飞绝,万径入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诗也充满了画意。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同样是幅极妙的写意画。它们虽然没有直接谈禅,但却深含禅机妙趣。
  唐代高僧寒山,出身在一个教养良好的富贵优裕的家庭,出家前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出家后,曾在天台山上隐修几十年,现存诗300余首。其诗深得佛法精奥,机趣盎然,至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诗:“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溪长石磊磊,涧阔草蒙蒙。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不学白云岩下客,—条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层。师亲指师路,月挂一轮灯。”一代奇僧寒山,在天台山寂静无人的岩窟中清净修行,身心闲静自在,宛若不系之舟。世间的尘俗缘份都已了断,花开花落,寒来暑往,松风明月,在诗僧寂然无尘累的心灵的观照下,无不是美妙的禅境。有时他跨过干山万岭访师学佛,高僧指示的明心见性法门,使得学人间归返照本来清净、无染无著的白心;森然万物在心月的朗照卜,更是万里空明,八方畅达。
  唐代诗僧灵一律师,戒行高洁,兼具高僧的风范和名士的才华。其诗《题僧院》:“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闲川引路,不觉间过厂虎溪,在青山无限、雪满松枝、清雅绝尘的幽静境界中,白云深处多是德勋名宿的高僧在清净禅修;而修道者亦须有行尽青山之志,方可臻老僧柄云卧雾之达境。
  宋代著名“九诗僧”之一简长诗《寄云水禅师》:“千峰耸寒翠、占刹凌秋云。高入敛幽迹,世事何由闻。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有时溪上步,白与鸟猿群。”在千峰耸立、寒松翠竹掩映的云雾中,有·位清净绝俗的世外高人敛迹在古刹中禅修。他坐禅的璞石,已然苍苔疏稀;他气貌闲静,祖衲僧衣都蕴含清寂之气;而他信步溪边时,因为他的身心已经是如此地宁静祥和,与大自然和谐一体,以致飞鸟与灵猿都相聚溪畔表亲敬之意,
  宋僧显万诗《庵中自题》:“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在万壑松风的山岭间,禅僧与清风门云为伴。白云在三更半夜还需去流云行雨。而老僧仍然禅心闲静如无尽的蓝天。
  宋朝宗净禅师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禅修者应当无所住而生其心,远离妄想执著,就如同清澈的溪涧水奔流下山,和飘浮的白云回归山洞那样地自然任远,无执无碍;人生在世,若能不为尘俗欲望牵累,也像浮云流水那样随缘自在,清净自然,那就如同铁树开花一般珍贵稀有;而在这样身心清净安详的修道者心中,世界也会如同美妙的春天一般风光无限。就如同宋高僧黄龙慧开禅师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百花在山野烂漫竞放,夏日有习习凉风,秋季的月光皎洁如水,冬天可欣赏漫天飞舞的晶莹的雪花;如果心中没有烦恼挂碍,那么天天都是好天,日日都是好日,我们原本都可以如此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苏轼的《琴诗》是非常典型的借咏物阐明禅理的一首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又如白居易曾向鸟窠禅师问禅,作诗偈一首请教: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作一偈回答: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