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的精神官能症
强化的精神官能症
选自《转逆境为喜悦》(佩玛·丘卓著,胡因梦译)
以下是我们一直都在追寻的解脱秘法:透过禅坐和日常修持来发展面对人生困境的能力及勇气;安住在当下的身心经验中——即使当下的感觉是蒙羞、挫败、被抛弃,或是遭受不公的待遇。
——夏绿蒂·净香·贝克
我们曾谈过安于般若波罗蜜多或无量菩提心中,然而这样的修持要达到的究竟是什么境界?我们要体悟的其实就是对当下无依无恃的状态保持开放,直截了当、毫无防御地参与自己的经验,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相信一切都不成问题了。朝着不执著的方向前进是需要胆识的。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个奇妙而令人振奋不已的生活之道。我们之中有几人会觉得已经准备好要中止自己的惯性模式,或中止自己追求舒适的本能反应?
我们或许以为一旦修持了菩提心法,自己的惯性模式就会开始转变——日复一日,我们一定会愈来愈开放,愈来愈有韧性,愈来愈像个精神勇士。然而持续的修炼只会让我们的惯性模式更强化。佛法的金刚乘称这种现象为“强化的精神官能症”。这并不意味我们是故意的,事情就是会如此发生。虽然尝到了无依无恃的滋味,也希望自己能安住在稳定、开放而富有韧性的心境,我们仍然会紧抓着惯性模式不放。
每一位走在觉醒之道上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你所见过的每一个面带微笑的解脱之人,都必须经历自己的精神官能症被放大到极至的过程。我们一旦中止责备自己或安慰自己的惯性模式,就是在做一件极为勇敢的事了。逐渐地,我们会朝着开放的方向前进,不过我们也必须认清,前方是一个没有把手、没有脚环、没有心环的危险地带。这个境界也许被称为解脱,然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感觉起来却像是一种不安全的状态。
让我举出一些随着修行而发展出来的精神官能症被强化的实例。其中一人发展出了奠基在精神理想之上的自责模式。人们往往利用修行来强化贫乏的自我感:精神勇士的修行变成了另一种感觉自己不够格的方式。假如我们想变成一名“善良的”精神勇士,或是想逃脱成为“坏人”的可能性,我们的思维就会呈现两极化,而如同以往那样又陷入了对错的反应。我们会利用修行来排斥自己,或跳脱不想面对的议题,而又企图保有“一切都美好”的理想概念。就是因为我们真的在修行,才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所做所为,而开始学习慈悲地探索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们在心理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否感到不安?对心中的戏码是否仍深信不疑?
另外还有一种相反的版本。我们会利用修行来助长自己的傲慢和独特感。你看我们进行这项修持是多么勇敢的事,我们的人生已经得到了转化。我们能够做出如此罕见的事,真是值得自豪。我们利用修行和佛法来建立自我形象,并助长自己的傲慢和自大。
另一种被强化的精神官能症就是逃避。我们虽然很想放弃自己那些无用的垃圾,但是在过程中会利用佛法跟那些混乱不安的事物保持距离。为了逃避自己的同伴是酒鬼或自己对大麻上瘾或是又陷入了另一个受虐的关系,于是我们毅然决然地训练自己安住在空性和爱心中。我们企图利用精神修持来逃避内心的不悦。
真正的重点是,我们会依照惯性将自己附着在菩提心的修持,或是黏着在强调不黏着的修炼之上。如果想洞悉自己的惯性模式,不妨看一看自己跟修持方法、法教及老师的关系,是否也充斥着近乎精神官能症的各种需求?我们是不是在利用禅修来规避自己所惧怕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忽略自己仍然在寻找立足之地。
如果暂时跨出自己那狭隘的茧,一定会感到恐惧,而想抓住以往所熟悉的事物。在这不可避免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持续的耐性和善意,我们将永远无法依止智慧和慈悲,将心安住在无我的境界。我们必须逐渐发展出信心,相信只有放下执著才能解脱。我们还要不断地培养友爱之心。安于空性的那股热情,是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发展出来的。
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担忧或心理上的不适感,很可能是旧有习性正在释放的一种征兆,其实我们已经贴近与生俱来的空性了。创巴仁波切曾经说过,觉醒中的精神勇士往往发现自己不断处在焦虑中。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句话确实是真相。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之后,我认清了既然摇摆不定的情况不可能消除,那么就去深入理解它吧。我们如果发展出对恐惧的好奇心和乐于接纳的态度,就会产生根本的变化。与其一辈子都活在紧张不安中,如同坐在牙医的诊疗椅上,那还不如学会放松地安于当下。
修持就是以慈悲的态度来探索我们的惯性和思想。慈悲地探索自己的身心反应和逃避的对策,是觉醒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修持方法。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要对自己的精神官能症感到好奇,因为我们的对治模式一瓦解,精神官能症势必出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才不再深信自己的个人迷思。如果能到达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不再和自己分裂,不再抗拒自己的情绪能量,如此才能学会安住在般若波罗蜜多中。
这样的修持是永无止境的。从开始进行菩萨道的修持,一直到完全信赖自己那无属性、无偏见的解脱之心,这中间的过程,必须分分秒秒安于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我们要以坚定而柔软的心,放弃过去对自己对别人所抱持的成见,也放弃自己的执著倾向,以及障碍住菩提心的那些反应模式。经过多年的修持,我们将克服各种障碍,获得无数启示,而在过程中体尝到无依无恃的滋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