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京(燕京)佛寺
辽南京(燕京)佛寺
幽州地区佛教始于魏晋,兴于北朝、隋唐。辽人佞佛,南京地区佛寺屡有兴建,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称其“僧居佛宇冠于北方”,并非夸张。
辽南京城外风景秀丽之处,多有名刹,或就前代寺院加以修葺增广,或择址新建。今北京西郊的香山,辽代即有其称,《辽史·天祚皇帝纪附耶律淳传》载:耶律淳死后,“葬燕西香山永安陵”。辽代,香山有香山寺。《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七《国朝苑囿·静宜园二》载:“香山寺址,辽中丞阿勒弥(旧译阿里吉)所舍。殿前二碑载舍宅始末。”阿里吉,《辽史》无载,但既有碑为证,其舍香山别墅建寺之事当为不虚。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戒台寺,创自隋唐之际,辽代称慧聚寺。《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郊坰·西十五》称:“辽咸雍间(1065—1074年)僧法均始辟戒坛。坛前有辽碑一,乾文阁直学士王鼎撰。戒坛以石为之,在殿内,中有高座,每年法会,高僧于此说戒。”今北京房山区云居寺,僧静琬创自隋大业中(605—618年),凿石室以藏石经,为隋唐时幽州名刹。辽代,云居寺屡有兴修,辉煌一时。《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三《大辽涿州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云:“至辽,刘公法师奏闻圣宗皇帝,赐普度坛利钱续造;次兴宗皇帝赐钱又造;相国杨公遵勖、梁公颖奏道宗皇帝,赐钱造经四十七帙。”辽穆宗之世,十五年间云居寺即兴建讲堂、佛殿、碑楼、库堂、暖厅、廊房计数十座,“加朱施粉,周而复始,不可殚论”①。辽南京南城外有宝光寺②,东城外有驻跸寺。此外,又如清水院,兜率寺、栖隐寺,等等,举不胜举。
辽南京城内佛寺更多,且建筑华丽,规模宏敞。据《元一统志》记载:辽大昊天寺,占地百顷,清宁五年(1059年)辽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府第为寺。据考,其址在今北京西便门大街以西。秦越大长公主是辽圣宗之女、兴宗之姊,道宗懿德皇后之母,身份非同一般;主持建寺的妙行大师又系契丹人,属国舅大丞相楚国王之族,这就决定了昊天寺在辽南京城中不同一般寺院的特殊地位。据《妙行大师行状碑》记载,秦越大长公主许愿舍宅建寺之后,未及实行即病逝。道宗与懿德皇后为酬其愿,计施钱数十万贯。寺成之日,道宗御书其额,以大昊天为名。咸雍三年(1067年),昊天寺遭火灾焚毁,但在皇室捐助下,“不二三年,营缮悉就”,恢复原状。大安九年(1093年),妙行法师又在寺内庭中崇建佛塔,六簷八角,高二百余尺①。竹林寺,清宁八年(1062年)辽宋楚国大长公主舍左街显忠坊之赐第为寺,赐名竹林。据考,其址在今北京宣武区下斜街以西。又据《析津志》载:仰山寺在竹林寺西,辽穆宗应历十一年(961年)建。大延寿寺在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之东,其初为东魏幽州刺史尉长命所建,俗称尉使君寺,后改称智泉寺,唐宣宗之际赐名延寿,是幽州名刹。辽景宗保宁中(969—979年)重加修葺,建殿九间,穷极伟丽。辽兴宗重熙中(1032—1055年),延寿寺被焚,复加重修。悯忠寺系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为悼辽东之役阵亡将士而建,亦为幽州名刹。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诏令毁削佛寺,惟诏许幽州存悯忠寺。辽代,悯忠寺佛事更盛,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年)在寺中建释迦太子之殿。至今寺中还建存有辽代碑和经幢。悯忠寺原有唐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所建崇阁,辽世宗天禄四年(950年)灾。穆宗应历五年(955年)复建。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该阁又毁于地震,随即修复。悯忠寺、延寿寺和三学寺①同为辽南京城内三大佛寺,辽帝常在此举行佛事。《辽史·圣宗纪四》载:“统和十二年(994年)四月戊戌。以景宗石像成,幸延寿寺饭僧。”《辽史·兴宗纪二》又载:“重熙十一年(1042年)十二月己酉,以宣献皇后忌日,上与皇太后素服,饭僧于延寿、悯忠、三学三寺。”仙露寺,后世湮没无闻,《元一统志》称该寺为唐代乾封元年(666年)创建,辽圣宗太平十年(1030年)重加修建。《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城市·外城·西城一》云:“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宣武门西南居民掘得石匣,匣旁有记,乃辽世宗天禄三年(949年)瘗舍利佛牙于此。”石匣记文即《葬舍利佛牙石匣记略》,文云:辽僧志愿会同八年(945年)逝前将舍利佛牙付仙露寺比丘尼定徽。定徽具表上闻,天禄三年(949年)在辽皇室捐助下将舍利佛牙瘗于仙露寺。据此,仙露寺当在发现石匣的今北京宣武区菜市口以西。金朝初年,金军俘北宋徽、钦二帝归至燕京,即囚徽宗于延寿寺,“宗室嗣濮王仲理以下别居仙露僧舍”②。钦宗于徽宗之后亦被押至燕京,“驻跸燕山悯忠寺,”“二圣(即宋徽宗、钦宗)两寺居处,七月上旬于昊天寺相见……礼毕而归”③。辽南京的诸大寺院,这时竟成为金人羁押北宋皇室宗亲的囚所。
《辽史·游幸表》载:“辽圣宗统和六年(988年)四月,幸延寿、延洪二寺。”明《顺天府志》引寺中唐碑称其创建于唐贞元初年(785年),时号天城院。大中末(860年)改称延洪寺。其重修碑记称延洪寺为辽南京甲刹,可见当时规模不小。《析津志》载:“延洪寺在崇智门内,有阁。”崇智门是金中都北面偏东城门,亦即辽南京之拱辰门,据此推测延洪寺当在今北京西城区象来街以南一带。辽代,其地属析津县。《房山石经题记汇编》“诸经题记”(辽金)载有“燕京左街延洪寺”题记,与此相符。归义寺在今北京宣武区善果寺西北,创自唐代,辽代寺名不改,并立经幢、建佛殿。奉福寺在今北京白云观西南,《元一统志》称创于北魏孝文帝之世,“为院百有二十区,后罹兵烬”。唐贞观十年(636年)乃于旧基重建。辽代此寺仍存,文殊殿前原有辽会同九年(946年)经幢。《辽史·道宗纪四》载:“大康十年(1084年)正月丙午,复建南京奉福寺浮图。”辽末,奉福寺已成颓垣残壁,乾统中(1101—1110年)僧法珍在此结茅而居。法宝寺在大延寿寺之南,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杜永祚舍宅而建。开泰寺在大昊天寺西北。王曾《上契丹事》述云:辽南京城内“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开泰寺是辽南京规模最为壮丽的佛寺,原为辽南京统军使邺王宅,后魏王耶律汉宁在此造寺,赐名至寿,开泰六年(1017年)改名开泰寺。《元一统志》称开泰寺“殿宇楼观雄壮,冠于全燕”。《辽史·兴宗纪三》载:“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十月癸丑,以开泰寺铸银佛像,曲赦在京囚。”崇孝寺在今北京宣武区崇效胡同,唐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舍宅而建,辽代仍存。
辽南京寺院林立,不胜枚举,以上仅择其要者而述之。金初,南宋使者洪皓出使金国,被羁押十五年,后徙燕京,绍兴十三年(1143年)归国。其《松漠纪闻》云:“燕京蓝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院,曰大觉(在开阳门外)、招提、竹林、瑞像。延寿院主有质坊(即当铺)二十八所。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司空。”当时金朝尚未迁都燕京,故其所述当视为辽南京佛寺的概况。
① 《辽拾遗》卷二十一王正:《燕山云居寺碑》。
② 《宋史》卷四《太宗纪一》。
① 陈述:《全辽文》卷十《妙行大师行状碑》。
① 《辽史》卷六十八《游幸表》:“辽道宗清宁十年(1064年)九月幸七金山三学寺。”七金山在辽中京(治今内蒙古宁城西),此三学寺与南京三学寺为异寺重名。辽南京别有三学寺。
② 蔡鞗《北狩行录》。
③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八引赵子砥:《燕云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