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东坡禅喜集》的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伯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东坡禅喜集》的文化价值
  张伯伟
  --------------------------------------------------------------------------------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他的诗词文所达到的造诣皆堪称“大家”,而他深入于儒、道、释三家典籍,并灵活运用于人生,使他面对种种坎坷而应付裕如。他也因此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行为典范,元人陈秀明辑有《东坡诗话录》,明人王世贞辑有《苏长公外纪》,清人梁廷楠辑有《东坡事类》,而明人徐长孺则将
  他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辑成《东坡禅喜集》。
  此书版本颇多,大致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本,乃九卷原刊本,日本元禄二年(1689)中野伯元亦据此本翻印。又有天启元年(1621)本,乃经凌濛初增订,凡十四卷,并有冯梦祯等人的评点。20世纪以来,内地、台湾和日本多有影印或排印本。九卷本的内容大多包括在十四卷本中,但前者卷九“佛印问答语录”在十四卷本中未见,其实这一内容主要是从陈继儒《问答录》(一卷,有《宝颜堂秘笈》本)中抄出(原书四十则,抄录三十一则),此外则采自一些滑稽小品如《艾子杂说》、《调谑编》等,故为凌氏删去。旧本次序凌乱处,也得到更正。一般认为,凌氏刻本乃最全最精者,因此,戴丽珠教授撰《东坡禅喜集新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也以此本为主写定。
  此书内容,略分颂、赞、偈、铭、书后、记、序、传、文、疏、杂文、书、杂志和纪事等十四目,前十三目皆自东坡文集中辑出,最后一目则是从《冷斋夜话》、《诗话总龟》、《西湖游览志馀》等诗话笔记及他人文集中辑出东坡与佛教有关的记载,汇为一编。从文献角度而言,此书所辑资料既不稀见,也不全面。所以《四库提要》只是称赞凌氏刻印“颇工”,却认为它“无裨艺苑”。这个看法其实是出于对小品的偏见,并不公正。从此书的流传实际来看,由于东坡响亮的文名,当然也因为他美妙的文笔,此书在中日禅林中是深受欢迎的,有些人甚至将此书作为禅与佛教的入门书(参见日本长谷川泰生《东坡禅喜集の成立について》,载《禅学研究》第76号,1998年)。事实上,因为东坡文集较为浩繁,手此一册,无论是从欣赏还是研究,都使人易于把握东坡佛教文字的妙处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色。
  在这里,我还要提出此书评点的价值。冯梦祯除了自己加批以外,还迻录了不少他人的评论,如茅鹿门、李卓吾、陈眉公、王圣俞、钱麓屏、陶石篑等人的评语,对于我们理解东坡的佛教思想特色,颇有启迪之功。东坡思想融合三教,这在其佛教文字中亦有表现,而诸家批评往往为之明白点出。例如,卷一评《十八大阿罗汉颂》第十八尊者“名不用处,是未发时”句云:“勘儒释不二处。”卷二评《水陆法象赞》下八位“以难为易,以忧为乐。乐兼万人,祸倍众恶”云:“便是儒者恒语。”又评《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句云:“以儒语赞禅,头头是道。”又卷一评《十八大阿罗汉》第八尊者云:“吾有大患,为吾大身。”此以《老子》释之。卷二评《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五“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云:“此设喻颇类《庄子》。”又卷四评《梦斋铭序》云:“故自说梦,笔法遂似漆园。”从内容到形式,都可见综合三教的妙处。
  东坡精通内典,佛教典籍对其创作有很大启示。特别是《楞严经》,东坡认为“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跋柳闳楞严经后》)。但过去谈到这一问题,一般只能举出《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以及《琴诗》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而此书的评点举出更多为人不注意的例证,如卷一评《鱼枕冠颂》云:“全学《楞严经》。”又评《答孔子君颂》“见物失空,空未尝灭;物去空现,亦未尝生”云:“全是《楞严》。”卷四评《法云寺钟铭》“有钟谁为撞,有撞谁撞之。三合而后鸣,闻所闻为五”云:“总自《楞严》来。”此可与其《琴诗》互参。又卷六评《大悲阁记》云:“是《楞严》‘入流无所’一段注疏,亦是‘易无思也’一段注疏。长公勘破此意,便尔玩世。”东坡精于《楞严经》,他在《书赠邵道士》中曾举“身如芭蕉”等句云:“此义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也”。因此,探究《楞严经》的宗旨、设喻、章法、句法对东坡文章的影响,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而此书的评点就给我们很多这样的提示。
  关于此书的编者徐长孺的生平,人们所知不多。长谷川氏在其文章中只是根据陈继儒、陆树声和唐文献等人的序跋,指出其字益孙,并推断他是松江、华亭一带的人。而根据我的推断,他应该是名益孙,字长孺,华亭人,是王世贞的后学,两人有较多交往。而在《弇州四部稿》中多次出现的“徐孟孺”,与“长孺”也很可能是同一人。王世贞晚年喜爱苏文,有《苏长公外纪》,孟孺曾为之修订,则此书的编纂或亦受其影响。
  凌氏套色印本《东坡禅喜集》的价值略如上述,但此书实不易见到。戴氏《新书》虽以此书为底本,但却删去了所有的评点。令学界高兴的是,此书作为“南京大学古籍珍本丛刊”之一,最近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照原样套色影印线装出版。
  二○○四年七月十六日零点四十五分写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