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切法无我》的争论及解答
关于《一切法无我》的争论及解答
《广东佛教通讯》编辑组:
你刊第六期木人《一切法我无》一文,它题目“我无”,概是排版弄颠倒,下期更正便是,不关作者事,是可谅解的。文末“或曰,然则吾侪何为?答曰:除四摄“利他外,别无他事”。这个答语是 否有误?请你编辑组与作者共同解答,以释疑惑,如果承认有误,误在何处?其危害性严重到何程度,影响恶果如何,应如何剖析致误根源?应如何更正?今后在作者与编者应如何慎处防止再犯同类错误?佛法的宣扬如属正确无误,当是功德无量而不可思议的,应该礼赞随喜倍受奉行不断宣扬;如属错误或极大错误,读者闻者若然盲从走向歧途招感恶报,则阎罗天子审判追究罪责实属不免,不可慎之有慎乎?”
一愚人鄙见,作者若对己成究竟佛的如来答话,那可以说答的全对无误,何以故?福慧双足,自觉他觉行圆满已证无上菩提,三惑断尽,三德齐证,四智十力等佛法界完全相应无漏无需再有自觉断惑菩提行故。试问这个问者已证无上菩提已是究竟佛已有三德四智十力否,如果不是,仍是三乘四圣人甚至仍是六凡众生具缚凡夫,仅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边缘者,那他还经历若干年劫静修十善六度万行,悲智双运先登不退,不断地竭力与自觉自利先了脱分段生死,再了脱变易生死,彻断三惑证得无上大觉才可以说“除四摄利他外,别无他事”。娑婆世界客观现实,释迦已涅磐,弥勒又未成佛,谁是已证无上妙觉的究竟佛来向木人作者发此问呢?请作者、编者共同解答消迷,如果没有这个无上妙觉究竟佛发此问,则此“莫明其妙”狂妄胡答,诸读者们如不觉察,听之从之,专去做四摄利他佛陀行,放弃一切自觉,自度两种生死菩萨行,错乎对乎?
巨赞法师《我对于弘一法师的怀念》一文写有一九三六年发表于厦门《佛教公论》创刊号的《先自度论》。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一些以弘法利生作幌子的人而发的。我证引了印度的大乘经纶如《大般若经》《维摩洁经、问疾品》,龙树《十佳毗婆沙论》和此土古德章疏如南岳大师《弘誓愿文》,智者大师《摩诃止观》,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及《云栖大师遗稿》等经纶文字,从理论上证明了学佛宜先自度。如《十佳毗婆沙论》卷一说:“问:何故不言?我当度众生而言自得度已度众生?答曰“自未得度不能度彼,如人字没于泥,何能拯救余人?又如为水所溧,不能齐溺,是故说我度已当度彼。”特别征引莲池大师《云栖遗稿》卷三云:“今见孤隐独行之辈,即指而曰:此声闻人也。见营事聚众之流,即指而曰:此菩萨人也。噫!涉俗者随称菩萨,而避喧者便作声闻抑何圣贤之浅也。由生大我慢,起大邪解,自以为鄙薄一切。遇持戒者则非其执相,遇精进者则笑其劳形,遇禅寂者则毁其枯槁遂致心日狂而弗收,言弥诞而莫枯。人或诘之,则曰大乘者也,嗟夫!窃一时之虚名,而甘万劫之实祸,可胜叹哉。”此外,以引《大智度论》卷十九以释难说:“菩萨应教化众生为事,云何深山自静,弃舍众生,违于慈悲他之行?答曰:身虽远离,心不远离,犹如病人服药将身,身康复已后,方可复业、、、、、、以解说、、、、、、诘难先自度之说、、、、、(见《弘一法师》)。
《广东佛教通讯》第二期游有维《论禅宗见性为先的重要》一文末段引”印光大师说:“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吾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乃是凡夫,不是圣人。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脱生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也。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今集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须知现身成佛,尾释迦牟尼一人也,此外既古佛示现,亦无现身佛成之事。”印光大师,深通禅教,密护诸宗,观其所著《宗(禅)教不宜混滥论》其于禅理透彻,时弊之指摘,确非寻常人所能企及。、、、、、、、迦叶尊者在法华会上,已证罗汉果,回小向大,修菩萨行了,他顿悟自心佛性,亲承佛陀嘱咐,传佛心印为禅师第一代祖师,仍须经无数劫修行,广修福德智慧,具足福慧之二严,才能成佛、、、、、、今有人尚未破见惑证罗汉果门,而却大言“现生可以开悟成佛”,读此文后也可醒也。
编辑同志,木人此文该句答语,我认为错误极大,疑误众生,理机双违!恐因人废言废事,为引起大家一致重视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并对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兼顾并重而以自觉自利为先为荃为手段,以觉他利他总报四恩为目的的为理想,才是大乘菩萨行为的无偏中道。所以特引巨赞法师与游居士两文来借重引证。
至于”一切无我“绝对化命题,与常乐我净的对照命题是什么关系,有无矛盾应如何融会贯通?是否应持“相对”或“对治”态度,还是应持绝对,非对治态度?也值得另行研讨总结了吧。总之,在研究、宣扬佛法这种极则最大问题,我认为大家都应该以极谨慎的诚恳的态度,首先要丢掉自以为是功高我慢,世智辩聪式为虚名逞能而发的狂妄杂念;要紧依佛陀“四依”、“四悉坛”、“契理言教”不违反优良传统等原理法则为本为重。唯能如是,才免犯太大错误,免害众、害己、害三宝。岂可随便马虎吗?读者应知,编者更应知。
编者同志,你以我言对否?上举问题,请经集体审研一致确认后连同我函以表你们你们定性结论,以正视听挽回影响,澄清差错。三宝幸甚、同行幸甚、众生幸甚、贵刊幸甚!
致
敬礼
净业行者任国勋敬上
一九八九年七月三日
双 契 颂
任国勋
契理契机扬正法,谨慎写编慎发言。众生畏果不慎因,菩萨畏果能造善。
作为报刊编辑者,原则问题特宜慎。不妥就需修改妥,印发读者果报缠。
作者读者功罪同,职责异同因与缘。闻一知十颜子圣,闻一知十子贡贤。
鞭影一见即奋蹄,千里良马最敏锐。编者经此一鞭策,从今而后祝永善。
知我恨我由得君,尽其言表求无愧。知而不言欠言债,鼓励奉告心安然。
陈**老师:
7、17函敬悉,因这一月来工作至忙,多次想复信未果,致拖延至今请谅!有关大作《一切法无我》缺漏之处遵嘱在八期上更正,勿念。
兹启者,读者来信,对“一切法无我”一文意见强烈,由于敝组力量单薄,特别愚劣才疏学浅,他提出问题,与大作以概括式回答,恐要解释得他满意,并非简单文章可能做到,事关编者作者、读者的问题,特把意见转奉,看你的意见如何?敬希拔冗答复为祷,届时或转达或在《通讯》上一齐发表,把三者关系搞好,也是提高敝刊威信,利于弘法工作的开展,以此传达,候复,并颂
敬安
后学:黄礼烈 合十
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编辑组转来的任国勋居士文稿,并嘱予答之:
著者用心良苦,予深鉴谅,然唯我是从乃至“兴师问罪”,予甚悯之。文搞所涉颇广,予仅就“自度才能度人”作答如下;经诚云:己为度而度人者,无有是处。然经又云:己未度而不度人者,无有是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夫人根有利钝,器有大小,佛陀悲怀,门外有三车,露地白牛,随机摄化,岂有定法耶?《大般若经偈》云:“如是大乘于,亦名杂毒药,智者为甘露,愚服则成毒。”《华严经偈》云:“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者成菩提,愚学成生死”。故古德云:“执则字字疮疣,达则文文妙药”醒糊毒药,唯在当人,此《法华经》所以云:“随宜所说意趣唯解”盖亦器非器耳。
任居士又证引二经二论等,以明“自度才能度人”,果如所言耶?《大般若经》记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等,已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恒为救拔诸有情故,恒为成热诸有情故,恒为不舍诸有情故,恒为利乐诸有情故。”同经又云:“菩萨先自布施,令其心懦,可以引导,布施因缘生于四姓及作转轮王,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渐之以三乘法令得涅磐。”《维摩诘经》云:“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观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无生而以法荷负一切”。《大智度论》云:“菩萨虽未成佛,行菩萨道,说诸法实相言声,破诸外道及魔民戏论。”《宗镜录》云:“凡夫地中,过虽未尽,不妨深解,说有理者,皆可信受,但诸凡夫,说有理者皆是宿习,非今始学。若非宿习,今学到老,唯谓他语,自乃迷理,若解理者,不拣尊幼,但求道不求事,依法不依人。”
散见于其它经论中如:《华严经》云:“知一切法无我,故教化众生无有疲倦。”《华严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大宝积经》记佛言:“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福德智慧,往来生死,随其力势,利益众生,是名真佛子。”
与任居士有殊胜因缘,愿化干戈为玉帛。六祖云:“诤为胜负之心,与道违矣。”经云:“三界唯心。”“发心佛即成”祈仁者重厝意焉,尚骤发大心,幡然有省,亦不虚此法缘矣。
木人
陈**老师:
敬启者,愚劣于中旬外差返穗,拜读来函及答任居士大作未及联系又重新遗,前天消差不忘给任写信,此老既可尊敬,有时又啼笑皆非,80多岁老人,我万分尊重,接到来信,有可取也有不可处,火气比青年大,解放40年又于历史特定时期,造成教内三代人互不理会,不少人采取“对人严谨,对己宽恕”。后来,任老给我的信中越说越象真佛,由于几封信未作答。今晚不得不尊嘱给他写信,容复信后,看他来意如何!如若固执己见,一定要争能争的话,敝刊也不惜暴光。佛法是圆融的吗?按他的说法,我们(编辑、读者)一无是处,考虑敝刊初创,还需各界爱护,主张以和为贵,动唇动舌此时非适宜,愚劣才疏学浅,尚祈字多多指导,八期由于客观“难产”。九期不得不改厂印刷,近日即出书,届时和《菩提树》原稿一并奉阅,十期已付印,敬请惠大作于90年一期增辉,是所至盼,专此,即颂。
敬安
后学:黄礼烈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七日
90年初大年夕,赴广州,见黄礼烈秘书长说:“任老居士读你文稿后表示道歉,并特转达向你问好。”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