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观音菩萨的伟大圣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文珠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观音菩萨的伟大圣迹
  文珠法师
  一九六三年八月五日讲于香港政府大会堂剧院
  据一般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得道,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的纪念日。因此,中国民间,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例必举行热烈的庆祝。即使是殖民地的香港居民,亦不例外。但观音菩萨是何方人士?降生何处?因何名观世音,人们为甚么要纪念他,纪念的意义何在?还有令人最关心的是,观音菩萨究竟是男性抑或是女性?关于这些问题,即使是笃信观音菩萨的人,亦未必尽能了解。今天我们面对着观音菩萨得道的伟大日子,本会(香港佛教青年会)特别采取新的方式来纪念观音菩萨,同时根据佛经的纪载,将观音的圣迹,及其救世的精神,向各位听众作简略的介绍,希望藉此澄清一般人对观音菩萨的误解。
  一、民间一般的传说
  一般人都以为:观音菩萨是妙庄王的第三公主。据说:妙庄王年将半百,膝下无嗣,仅有三个女儿。长女妙书,次女妙音,三女妙善。王为三个女儿招婿。妙书喜欢文士,妙音喜欢武将,唯妙善独爱清净,不愿婚嫁,被逼往汝洲龙树县白雀寺为尼。王派员授意该寺住持,故意的为难妙善,欲其回心转意,重返宫庭。故此命妙善往厨中当苦役,备受挫折;但公主求道志坚,亳无悔意。王怒妙善羁寺不还,因遣朱叶二侯,率兵焚寺;可是吉人天相,公主终免劫难。王闻而更怒,差兵拿缚妙善押解法场,凌迟示众。当时,佛放毫光,刀断剑折,忽来一猛虎,将公主救往森林,自此公主因祸得福,卒遂潜修所愿。
  九年后,妙庄王恶疾缠身,医药罔效;妙善化作道人,慨赠手眼合药治之。王愈,推位让国,率领宫眷同往香山修行,自此,放弃富贵荣华,皈依我佛。佛因妙善牺牲自己以尽孝道之心所感,遂以千手千眼观世音的名号赠之,此即是民间一般的传说。在佛教立场言,是极有可能的事,观音菩萨为度妙庄王,而现童女身,该是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伟大圣迹之一。
  二、佛经里的故事
  佛教经典,很多都谈及观音菩萨的圣迹。如观音势至授记经说:“观音于过去劫中,在无量德聚安乐世界,亲近供养,金光狮子游戏如来”时,曾发我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的宏愿。在悲华经说:距离释迦牟尼佛很久以前,有一如来应世,名宝筏如来。当时有转轮王的太子名不眴,信佛甚笃。一次,非常诚恳的请宝筏如来,率领弟子到王宫受供养,在三个月中,佛的一切饮食起居,皆由太子亲自侍奉;直至最后一天,佛问太子有何所求?太子以愿众生得离苦答,宝筏如来特别赐与观世音之名号。佛说:当时的转轮王,就是阿弥陀佛,不眴太子,正是现在的观世音菩萨。
  但在楞严经,观音菩萨曾对释迦牟尼佛说他本身的故事:世尊!在过去久远劫前,我曾供养一位观世音如来,承蒙观音如来,教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的修行方法:
  最初,当我听到世间上的毁谤声,咒咀声,悲哀或欢笑声时,不再和以前一样,去分别执着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反而倒过来,观察自己能够听到外来音声的闻性。
  当我的观察力与内在的闻性合而为一时,我竟忘却外面的声尘,使自己进入一种极其寂静的境界。这样,便动者自动,我不知其所动;静者自静,我不知其所静。而心灵中也再没有动静二相的存在。
  虽然,所有动静二相已被殒灭,但能闻的闻性仍然存在。因此,我再精益求精的继续进修,不止外忘其所闻的声尘,内忘能闻声尘的闻性,甚至连能忘却能所的心念亦不起,于是能所双忘,根尘都尽,连尽相亦不可得。
  如有尽相,无异是住于空。若住于空,那么,虽空所觉的声尘,能觉的觉智犹存。但当时我不但外尽其尘,内尽其根,而且连能尽根尘的觉智亦不可得。如是,不但所觉的声尘空,能闻声尘的闻性亦空,而超出人我是非的界限,获证诸法无我的境界。这时,我不知道宇宙是我,抑或我是宇宙;我和宇宙之间恍惚打成一片,再找不出丝毫痕迹。既无能知之智,亦无所知之境;有的只是空,最后,连空的感觉亦不可得。于是,我体会到觉而无觉,空而无空,觉即是空,空即是觉。空与觉同时达到至圆至极的境界。
  这时,不但所空灭,能空亦灭,而且法空,空空亦不生。凡属一切有生灭,有对待,而能障蔽人内心的东西,都归于寂灭。我那久被窒息的性灵得以苏醒,久被物欲幽禁的真理生命,得以抬头,内在本身的智慧光明,也冲破无明黑幕而光芒四射。在强烈的智光照耀中,我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再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制,我认识了宇宙,也认识了自己。同时,获得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诸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殊胜功德。
  于是,激发了我内在仁慈的本性,对一切苦恼众生,不期然而然产生无限的悲悯与同情。自那时开始,我便步着十方如来的后尘,常常往返于六道生死中,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种种方法,来深入人间,寻声救苦,利乐有情。
  当时的观音如来,非常嘉奖我的成就,即于大会中,赐给我观世音的名号。同时,由于我能观照耳根听觉的闻性,圆照法界;十方众生,凡称念我名者,无不照明了知,不因心念,不假作意,毫无偏傥,平等拔苦与乐。因此,我观世音的名称,便周遍十方世界,遐迩俱闻了。
  根据菩萨在楞严经中的自述,可知观世音菩萨,实是一位早已证入佛道的圣者,在人生旅程上,早已经克服一切愚妄困惑,而抵达人生真理最高峰的境界。
  三、中国普陀山的圣迹
  华严经六十八卷中,善庆居士告诉善财童子,往南方有山名补陀洛山,有菩萨名观自在,宜往参访。善财童子,随行至南方参拜观自在,见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山,摄受一切众生,或以布施,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或以身色,或以光明,或以音声,或说法,或现神变,摄化一切众生。
  补陀洛山,是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普陀山志说:“一名补陀,华严经又称补怛洛伽山,盖梦名也。译华言小华白云,乃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传记称东洋西紫竹林者是也。在今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孤峙海中。”
  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佛在世时,观音菩萨已居此接见善财童子,但那是圣人境界,在凡夫俗子眼光看来,仍是荒岛一片。现今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据说五代后梁明真二年时,日本僧人慧谔和尚,远渡重洋,抵达中国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见一观音圣像,羡慕不已,欲请回日本供奉,但恐主人不许,结果盗取圣像,买舟东渡。殊不知船航行至浙江定海县所属的舟山群岛时,忽然海中出现无数铁莲花,挡住去路,无法通过。慧谔自问生平无过,有的该是盗取圣像,于是跪而忏悔,愿就圣像所向,以建塔寺。祷罢舟行,竟至现在普陀山有名的潮音洞,慧谔和尚离船上山,几经艰辛,始觅得一茅舍。该舍主人打渔为业,因慧谔精神所感,让余地与之筑庵安住.名“不肯去观音院”,为普陀山第一座寺院,亦是全山的祖庭;而慧谔和尚,便成为该普陀山的第一代开山祖师。
  直至宋朝神宗皇帝,敕建命名“宝陀寺”。后至清朝,几经更换,改名普济禅寺。现今普陀山已发展至三大丛林,及数以百计的寺院。但其房舍之多,住众之广,范围之大者,仍以普济禅寺为全山之冠。但此寺的大门,却永闭不开。
  传说:观音菩萨久居普陀山,静极思动。跑上山顶,纵目四观,看见天台山国清寺,山明水秀,环境幽美。于是,一个箭步,跨过观音跳(按:观音跳在普陀山紫竹林那边,现有观音足迹印于石上,传说观音由此石跳过海的)来到天台山。国清寺住有五百阿罗汉,都是游戏人间的圣者,每天三五成群的站在山门外化缘;他们一眼看见观音衣履整齐庄严,以为是大护法光临,蜂拥上前要求布施。幸而方丈和尚独具慧眼,知是菩萨驾临,上前问讯。阿罗汉们听说观音驾临,高兴极了,一齐动手,煮斋请客,这便是俗语所谓:“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成语的来源。
  观音菩萨在天台山天天吃罗汉斋,有点过意不去,想在临走前留点痕迹纪念,便对罗汉们建议分工合作,由他造桥,罗汉们建塔,以壮瞻观;并以一夜为限,看谁先竣工。罗汉们自恃人数众多,以为能操胜券。殊知观音运用神通,跨上高山,两足踏住千丈岩,伸手向两边山头一拉,往中间一合,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石梁桥”。观音把桥造好,回头看看罗汉们大显神通,搬砖运石,忙得不亦乐乎,有意跟他们开玩笑,矫装鸡啼。罗汉们仅差塔顶工程便告完成,忽闻金鸡报晓,不得不停工,因而成为有名的通天塔。第二天,邻近居民屋顶上的烟窗,都不翼而飞,调查结果,原来都给罗汉们拿去建塔了,这座通天塔的砖头,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煞是奇观。
  罗汉们所造的宝塔,一夜未能峻工,成为千古憾事。后来,查明真相,知道是观音开的玩笑,便来一次罗汉会议,决定乘着二月十九观音诞到普陀山捣乱。个个变成穷和尚,衣冠不整,盲聋喑哑,怪相毕露,最糟的是,吃饭时打冲锋,把斋堂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仍闹不饱,观音菩萨知道是天台山的罗汉们为报复而来,有意使普陀山失面子。于是,变为伙头僧,饭菜供应源源不绝,罗汉们知是观音菩萨的杰作,自知不敌而退。观音马上吩咐把正门关上,而罗汉们声明,山门重开时,再来胡闹,因此,普济禅寺的大门,永不打开。
  四、观世音菩萨的含义
  若据自利解释:观是能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菩萨以能观之一心三观的观智,观于一境三谛的真理,圆观圆证,故名观世音。若据利他方面说:观是教,世音是机。教是菩萨寻声救苦的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机是指九法界众生,称念菩萨圣号或求救的音声;菩萨秉其慈悲之心,观于一切求救众生的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故名观世音。
  菩萨是梵语,译名觉有情。觉是菩萨自觉觉他的心;有情是说菩萨并非泥塑木雕的偶像,而是含有知情意精神活动的高等生命。故就自利说,菩萨就是一位头脑清醒,理解力强,不特觉悟真理,同时有崇高抱负的圣人。但若据利他言:觉,是指菩萨所证的觉道,有情,是被菩萨所教化的众生。意思是说:菩萨的为人,不止为个人着想,同时于自己觉悟真理后,运用慈悲去教化众生,平等拔苦与乐,令一切有情,同归觉道,同得解脱,同登彼岸,故名觉有情。
  观世音菩萨,既能以精深的智慧,观察诸法实相的真理:又能以高度的同情心,观察一切求救者的音声,而施予救济,以他人的苦为自己的苦,以世界的忧患为自己的忧患。一举一动,无不以利益众生为出发,一进一退,皆以救济众生为目的。无苦不拔,无乐不与,自利利他,悲智双运,所以名观世音菩萨。
  五、观音菩萨的性别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性别,世人传说不一。庄岳委谈说:今塑画观音者,无不作妇人相。考宣和画谱:唐宋名画观音像甚多,俱不饰妇人冠服。但清人赵翼作余丛考说:“北齐武帝,酒色过度,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成为一美妇人,食顷,变为观世音菩萨。而观音之变为女性系可知。”实则,观音已超越时空及男女之相,但为方便教化众生起见,对于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甚至应以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说:“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然则,怎能仅凭凡情去臆测菩萨的性别呢?
  楞严经说:“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化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读此,可见观音菩萨的慈悲,其舍己为人之伟大。也因为凡有利于众生的身形,菩萨无不示现同类之身,为彼等演说真谛理,开解迷情,因而有种种不同的观音出现。例如:杨枝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大慈大悲观世音等观音圣像,出现人间。
  六、菩萨灵感的原理
  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恒抱乐人之乐,忧人之忧的弘愿,现种种身形,平等救济众生。只要苦恼众生能一心称念圣号,自然可以转危为安,化苦为乐。故法华经说:“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为人若能一心不乱,进而体会所念的观音,不离能念之心,能念之心,不离所念的观音,观音是我心中的观音,我是观音心中的众生。观音的慈心,亦即是我的慈心。如是相契相通,当人的愚痴与菩萨的智光接触时,自然融化于菩萨慧光中,再无复愚痴。当人的苦恼与菩萨之妙乐会合时,自然分享菩萨的妙乐,再不受苦恼的煎熬。所以说: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或有人说:处此科学时代,竟然说称念观音菩萨便得救,不是迷信吗?当知人是有知,情,意的高级动物,知是理性,情是感性,意是灵性。理性用于文学创造,哲理思考,和科学发明。感性是用于艺术发挥,情感的交流,以及社会的维系。灵性的发展,便是宗教的要求,精神之信仰,和人格之升华。人为了满足理性要求,所以文学不断创作,哲学不断演进,科学不断进步。为了满足感性而各种艺术不断出现,法律不断修正,社会秩序不断改善。为了满足灵性之要求,便有种种不同宗教的产生。
  英国克黑柔夫人说:“佛教所开示者乃是一种使心与意共同满足的思想法则,其所含内容之高深,乃无与伦比者。”纽约市美国佛教会会长乔治万雷氏亦说:“现在世界是极需救济,但只有从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法,人们才可以得到真的救济,便是真的解放和自由。我十分愿乐尽力传播佛教。”真的,我也认为唯有佛教,才是最合理、最适应现实,而又能满足人灵性与感性需要的宗教。佛陀教人,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亦是人生灵性和感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透过理性的。因为人一向蔽于烦恼物欲,本具的理性无法抬头;而今处于苦恼厄难中,如果能够至诚称念菩萨圣号,即此一念清净之心,就是人至高理性的出现。当你的理性与菩萨所证的理性互相契合之际,犹如父子的相应,如水乳之互融;此刻,人的厄难,就是菩萨的厄难,菩萨是义不容辞地激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解除人之苦恼的。所以说:“我心感佛心,我佛便来应。”所以念观音菩萨得救是感性与灵性,而又透过理性的事。在哲学说:是理性的相通;在心理学说:是心电的交流;在宗教说:是灵性的相呼;在现代科学说:如无线电周波呼应的理论。观音菩萨的慈悲,有如电流之充塞于宇宙,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遍,无所不在;众生的机感,等如一架无线电收音机,称念菩萨圣号的人,等如扭开机掣一样,谁说称念观音圣号而得救,是迷信的呢?
  七、今日世界的需要
  特别是在这冷酷无情充满忧患的世纪,人类处身于水深火热中,不但急于需要观音平等慈悲的救济,同时,更需要人人摹仿观音菩萨的慈爱与悲悯,牺牲与同情。甚至,以观音菩萨的思想为思想,以观音菩萨的意志为意志,永远步着观音菩萨的后尘,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深入社会,于芸芸众生中,干着实际救世利生的工作,积极展开拔苦与乐,觉世牖民的事业。使人皆以牺牲代替贪心,以宽恕代替仇恨,以拯救社会互相残杀的危机,以消灭人类互相仇视的心理,促进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的爱心。这样,人类才得救,自己也得救。亦唯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纪念观音菩萨的圣诞;否则,盲目的崇拜,是无济于事的。尤甚的是:竟然有人杀害牲灵以拜祭观音,或燃烧什么观音衣之类,既可笑复可怜。
  本会为使青年们了解观音菩萨的历史,及其慈悲救世精神的伟大,以启发人性之慈爱,鼓励人们激发自利利他的悲愿,特别在这里(大会堂剧院),举行庆祝典礼,公开介绍观音菩萨的圣迹。希望各位在这庄严而圣洁的气氛中,能够体会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由崇拜而学习,而实践,而推己及人,使全世界、全人类都成为人世间的活观音,那么,世界和平,大众安乐,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