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阿含经题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含经题解
  一 阿含字义
  「阿含」为梵语āgama的译音,字源ā+Ngam,原义为「来」,引申为「传来之教训」。
  佛陀在世时 诸弟子以佛陀金口所宣,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犹如当时,异学僧佉(Sājkhya)之「圣言量」(āpta~vaccana)、婆罗门天启「吠陀」之「闻持」(?ruti)、以及耆那(Jaina)教派之「传闻」(?ruta)作为表示「圣传法语」。『中阿含经』有「谙阿含慕」者之称呼(1),『增支部经』有「劝比丘时时前往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论母)之诸比丘处,问疑、显义、发智、除惑。」(2) 此时,「阿含」正是「圣教」的同义语。
  佛陀般涅槃后 「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3) 此时「阿含」成为佛教「圣教集」、「圣典」的同义语。
  (1)『中阿含』卷二十一,『真人经』(大正一 五六一中)。
  (2)『增支部』十一集『放牛者经』A. 5. P. 349 (南传第二十二卷上 三三二)。
  (3)『般泥洹经』卷下(大正一 一九一上)。
  大乘经典大量出现后 进步之大众部为排斥保守之上座部,对上座部所信受而代代传承之圣典称为「阿含经」,而以自己所信奉,新编纂的经典称为「大乘经」。从此之后,不明实相者竟误将「阿含」看轻为「小乘经典」的同义语。
  事实上,「阿含」是佛世流传之「教法」,是佛灭后所集结之「圣教集」,师弟之间代代传承,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部派佛教着作「阿毘达摩论典」,可以和同时期编集的「大乘经典」比对,而有「小乘论」与「大乘经」之分别。但是,绝无理由可把「阿含」称为「小乘经典」。
  二 再被重视的阿含
  中国与佛教接触始于秦始皇四年(距佛般涅槃二四三年)(1),「西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赍佛经来长安」(2)。佛后五五二年,后汉明帝*永平十年,「中印度僧摄摩腾、竺法兰等赍『四十二章经』等共秦景等来洛阳」(3),开始翻译佛经为中文。而大量翻译经典是在汉桓帝安世高东来之后,「阿含」、「阿毘昙」及「大乘经典」陆续在这段时间译出,使中国人能多方面认识佛教。
  在此之前,印度之佛教已有演化。历经佛世(*西元前五三O~四八六)之「根本佛教」,佛灭至部派分裂前之「原始佛教」(*西元前四八五~二五一),部派分裂后至二十部派分立完成之「部派佛教」(*西元前二五O~四一),部派分裂间至西元一世纪「大乘佛教」兴起。
  大乘佛教之兴起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展开了正法为中心,复归于佛道的运动;注重释尊本生、本行,进窥佛陀精神。」正是纠正保守的上座们「注重释尊言教,偏重律制的倾向,对法从事烦琐思辩,志求自己生死解脱。」(4)所以「初期大乘经」处处指责部派佛教时代的种种流弊及差误,但是,尚未否认「阿含」是「传承圣典」的权威。
  在印度:佛灭*六九八年(西元二一三)的龙树菩萨以「阿含」为主造宗经的『中论』及释经之『大智度论』均多处引用「阿含」为经证。迟至佛灭 *九四二年(西元四五七)的无着菩萨造『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共十四卷抉择「事契经」(为今『杂阿含经』之核心部分)。可见两位大乘论师非常尊重「阿含」。
  *(1)年代依据望月佛教大辞典第六册年表,以下例同。
  (2)朱士行「汉录」,「佛祖统纪」卷三十四。
  (3)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二。
  (4)见印顺「佛法概论」第二章第二节,「教典略说」。
  在中国:因为缺少「阿含」及「大乘经」集成的资料,广面接触佛法时,正好是大乘经发扬的时代。因而,隋 天台智者大师、唐 贤首法藏大师将「阿含」判做「藏教」、「小教」(1),致使此后千二百多年间,中国佛教徒很少重视「阿含经」。
  在日本:全盘承受中国佛教,从来不注重「阿含」经教。至十九世纪末叶,日本留学欧洲的学者接触到南传巴利语佛教圣典~『五(部)尼柯耶』,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洲学者从印度、中亚细亚等地古手抄经典及出土古物,由宗教学、语言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研究,了解到『四部阿含』及『五(部)尼柯耶』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代公认的佛教圣典,是佛陀根本思想以及言行的最早记录。
  西元第二世纪汉译「阿含」的价值重新再被肯定,其重要性比之巴利语本(铜鍱部所传)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汉译的『四阿含经』,不是一人传译的;......而『四阿含』又不是同一部派的圣典(2):所以研究起来,没有巴利语本的便利。然而也就因为如此,对于组织的次第,经文的具缺,文句的出入,在比较研究上,不同部派的圣典,有他独到的参考价值。」(3) 南北传「阿含」的对比研究:向前有助于了解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向后有利于认识已分化的部派佛教以及已演化的大乘佛教。近代学者研究原始佛教圣典,由西方学者开始,日本学者后来居上,我国当代印顺长老的研究(4) 更是超前一大步。
  (1)见至『四教仪」、法藏「五教章」。
  (2)汉译『杂阿含经』五十卷一三六二经为说一切有部诵本~见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九七。
  汉译『别译杂阿含经』十六卷三六四经为饮光部诵本~见同书页六九六。
  汉译『中阿含经』六十卷二二二经为说一切有部诵本~见同书页九五。
  汉译『长阿含经』二十二卷三O经为法藏部诵本~见同书页九六。
  汉译『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四七二经为大众部诵本~见同书页九三。
  汉译其他『别出阿含经』一二三经尚有化地部、经量部等等所传~见前田惠学「佛典解题事典」页六一。
  (3)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九O。
  (4)印顺着「佛法概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杂阿含经论会编」、「妙云集」等等。
  三 现存杂阿含经(相应部经典)
  北传杂阿含经
  汉译:求那跋陀罗译五十卷本一三六二经,大正二 一~三七三。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十六卷本三六四经,大正二 三七四~四九二。
  失译人名今附吴、魏二录一卷二七经,大正二 四九三~四九八。
  安世高等译别出单经,大正大藏经编号一O一~一二四(五蕴皆空经~缘起经)二十六卷二十三经。大正二 四九九~五四八。
  日译:椎尾辨匡译五十卷一三四四四经,国译一切经一~一二二一。
  西藏语译单经未详。
  其他:未详。
  南传相应部经典
  巴利语Sajyutta~nikāya Vol. 1~5. S. 1~56 2872经
  锡兰语译、暹罗语译、缅甸语译、柬埔寨语译、英语译
  日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二卷相应部经典一 赤沼智善译
  第十三卷相应部经典二 林五邦译
  第十四卷相应部经典三 渡边照宏译
  第十五卷相应部经典四 立花俊道译
  第十六卷上相应部经典五 立花俊道译
  第十六卷下相应部经典六 渡边照宏译
  其他:未详。
  四 关于杂阿含经(相应阿含)
  (一)名称 『杂阿含』或『相应阿含』为梵语 Sajyuktagama之华、梵及意、音合译而成。Sajyukta有二义:一、connected with相应的(事相应的)。二、mixed with杂处的(间厕鸠集的)。āgama 义为 a traditional doctrine or collection of such doctrine「传来的圣教」或「传来的圣教集」。两字合称即是:传来的事相应圣教(集)。如『瑜伽师地论』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如是四种(阿笈摩),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1)阿笈摩即 āgama 的译音。
  (二)结集 原始结集经法是以「事类相应」结集释尊教法,所结集的是:一、有情事(2)之◎蕴相应,二、*受用事之◎处相应,三、*生起事之◎缘起相应,四、*安住事之◎食相应,五、*染净事之◎谛相应,六、*差别事之◎界相应,七、*所说事之◎念住、正断(勤)、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相应。以上是「九分教」中的「修多罗」,也就是『杂阿含经』以及『相应部』的根本部分。随后多次再结集的是:一、*众会事之◎比丘众、魔众、帝释众、剎利众、婆罗门众、梵天众、比丘尼众、婆耆沙尊长众、诸天众、夜叉众、林(神)众等八众说众相应,是九分教中的「祇夜」。二、*说者事之(甲)◎弟子所说相应(舍利弗、大目揵连、阿那律、大迦旃延、阿难、质多罗相应)以及(乙)◎如来所说相应(不坏净、大迦叶、聚落主、马、释氏、无始、婆蹉种出家、外道出家、杂、譬喻、病、业报相应),是九分教中的「记说」。集「修多罗」、「祇夜」、「记说」构成现存的『杂阿含经』,又称为『相应阿含』。
  (1)『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O 七七二下)。
  *◎(2)同书卷三(大正三O *二九四上,◎七七二下)。
  (三)开展 「相应教」类集成立,而传为佛说与弟子说的经文仍不断的传出、流行,又次第结集出来。次后集成的部分,在原有的契经上,分别、抉择、评破、融摄、组合,会入更多的事缘、传说,成为『中阿含』与『长阿含』(「中」、「长」依文体的长短而分)。或为了便于教化,依当时所传经法,以增一法编集,成为『增一阿含』(1)。完备「原始佛教圣典」,随之,部派佛教着作「阿毘达摩论典」。继之,有大乘佛教之「大乘经典」编集及「大乘论典」之着作。这些后出圣典都是为适应时代,发扬「传来的圣教」与学派分化发展的结果(2)。
  (四)殊胜 从圣典结集与开展的经过,可以得知:一、『相应阿含』是佛教教理、经说的母体。二、『相应阿含』是现存最早出的基本经典。三、『相应阿含』是研究佛学的基础。
  熟读『相应阿含』可以体会:一、『相应阿含』是概括释尊成道至般涅槃间一代之教化。二、奉读『相应阿含』时,佛陀殷勤之教授、教诫,亲切犹如释尊现前。三、『相应阿含』记录人间佛陀来往各地,解答教内、教外日常生活乃至宗教生活的种种问题,可以做为现代人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借镜。四、『相应阿含』的「人间佛陀观」异于后出经典之「超人佛陀观」,由『相应阿含』可以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五、由『相应阿含』可以把握释尊的教、理、行、果的本义。「教」:一切事相应教、五蕴、六处、无量界、现世安乐法、后世安乐法、涅槃法等等。「理」:法印、缘起、四谛等等。「行」:四预流支、三学、三十七道品、世出世八正道、九净灭支、十正行等等。「果」:随信行、随法行、四向、四果、辟支佛、菩萨、佛陀等等。
  (五)表解 新旧杂阿含经互照表、九分教分别表、事相应教分别表(3)。
  (1)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页七O三。
  (2)见印顺「佛法概论」第二章第二节 圣典的编集。
  (3)见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九章 原始集成之相应教,以及印顺「杂阿含经论会编」中之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又参阅页七注(2)。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