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照禅与看话禅比较研究
默照禅与看话禅比较研究
[ 作者:郑真熙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1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2年
【文章标题】默照禅与看话禅比较研究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f Comparison Between MO-Chao Chan and Kang-Haw Chan
【文章作者】郑真熙
【指导教师】王开府
【文章页数】364页
--------------------------------------------------------------------------------
【中文关键词】默照禅|看话禅|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大慧宗杲|劫外|公案
【英文关键词】Mo-Chao Chan ; Kang-Haw Chan ; Tzen Se-Chin Liau ;
Hung Chi-Chien Chue ; Ta Hui-Tzon Kau ;
Chie Wai ; Kon-An
【中文摘要】
菩提达摩开始的中国禅宗,到宋代以默照禅和看话禅为代表。默照禅基于本证妙觉立场,主张坐禅就是显现本具佛性,看话禅也基于本有自性清净佛性,主张目前现实上是迷惑,所以经由看话头来证悟自己本来是佛的事实。一般人一说“默照禅”就联想到宏智正觉,忽略真歇清了。其实默照禅的奠基者,笔者认为是真歇,确立者才是宏智。
“劫外”可谓代表真歇的宗风,劫外宗风是世界成立以前的消息,产生分别意识之前,则显现威音那畔空劫已前的消息是真歇所主张的“劫外”。到宏智时默照禅达到顶峰,宏智在本觉的立场上,主张“本证妙觉”“修证不二”。默照禅并非忽略修行,修与证之间毫不留思量分别的空隙而已,这就是默照禅的“歇须歇得灵,用须用得密”虽然在“粗”但求“密”的坐禅特色。
大慧所主张之看话禅,是在历代祖师公案上起大疑团,话头一念,而成熟机缘时“大悟”。
默照禅与看话禅的修行方便差异,在于对公案的看法不同。默照禅主张坐禅就是现成公案,把公案方便化。默照禅强调“显现”父母未生已前之事,看话禅强调“证悟”本分事,两禅都基于本来具有“佛性”或“如来藏”而说。“显现”与“证悟”之差异,造成大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批评默照禅的结果。大慧所批评默照禅成为《大慧书》全篇的一贯重点,其对象是其所认为的当时“诸方漆桶辈”,针对默照禅法所引起的弊端而说的,并非针对真歇和宏智两位禅师
不论当时默照禅对当时禅风造成多少的弊害,但也有适合修默照禅的人。默照禅对中国禅宗史上也有贡献,大慧批评默照禅为“邪”“魔”禅,笔者认为这过其实。
默照禅在宋代盛兴一时,之后渐渐失去其势;大慧宗杲把无字公案发展成看话禅主要修行方便,南宋以后无字话头便稳定的成为禅修行方便。到无门慧开时,看话禅达到颠峰,在中国禅宗史上不断的维持生命力,成为禅修行方便门。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研究概史 1
第二节 研究之问题、范围与方法 8
一、 研究之问题 8
二、 研究范围、方法与论文结构 10
第二章 宋代禅宗的特色 15
一、 五家七宗之演进 16
二、 禅教结合20
三、 禅净合修22
四、 士大夫好禅 23
五、 文字禅盛行 24
第三章 默照禅探源 27
第一节 默照的意义 27
第二节 默照禅的思想渊源 29
一、 弘忍的禅思想─《修心要论》29
二、 慧能的禅思想─《六祖坛经》 33
三、 《参同契》与《宝镜三昧》 36
(一) 《参同契》 36
(二) 《宝镜三昧》41
四、 曹洞五位思想 44
第三节 真歇清了与默照禅 47
一、 生平 47
二、 著作 51
(一) 《劫外录》 51
(二) 《一掌录》 58
(三) 《信心铭拈古》60
(四) 四种新资料 60
三、 真歇清了与“默照邪禅” 63
第四章 宏智正觉与默照禅 71
第一节 宏智正觉的生平与著作 71
一、 宏智正觉的生平71
(一) 出生 72
(二) 出家受戒 73
(三) 得法与弘化 76
(四) 示寂 79
二、 宏智正觉的著作80
(一) 《宏智录》版本 80
(二) 《宏智录》内容结构 83
第二节 默照禅思想的要旨 86
一、 本具佛性86
二、 空劫前事95
三、 本证自觉 100
四、 非思量处 106
五、 修证一如 111
六、 至游禅114
七、 宏智四借 115
第三节 默照禅的修行方法 118
一、 默照坐禅 118
二、 现成公案 121
三、 默照悟境126
第四节 宏智正觉的弟子130
第五章 看话禅释义 139
第一节 看话禅的语源与定义 139
一、 看话的语源 139
二、 看话的定义 143
第二节 看话禅的成立144
第三节 看话禅与公案148
一、 公案的语源 148
二、 公案的定义与目的 152
三、 看话禅与公案的关系156
第六章 大慧宗杲与看话禅 159
第一节 大慧宗杲的生平与著作 159
一、 大慧宗杲的生平 160
(一) 出生 160
(二) 出家受戒 161
(三) 游方寻知识 163
(四) 得法与弘化 165
(五) 示寂 168
二、 大慧宗杲的著作 169
(一) 三十卷本《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70
(二) 四卷本《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173
(三) 三卷本《正法眼藏》 175
(四)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176
第二节 大慧宗杲的看话禅 177
一、 大慧看话禅与《碧岩录》 178
二、 大慧宗杲对默照禅的批评 179
三、 大慧宗杲禅学特色 191
第三节 看话禅思想的要旨 197
一、 始觉合于本觉197
二、 断绝思量分别200
三、 大疑则大悟 203
第四节 看话禅的修行方法 206
一、 参究无字公案206
二、 无字公案与看话禅修行 208
三、 看话十种病痛 213
第五节 大慧宗杲的弟子 219
第七章 默照禅与看话禅比较 227
第一节 禅学思想的比较 227
第二节 修行方法的比较 240
第三节 士大夫关系的比较 250
第四节 默照禅与看话禅的异同 256
一、 相异256
二、 相同259
第五节 默照禅与看话禅的开展 261
一、 默照禅的开展 261
(一) 中国 261
(二) 韩国 268
(三) 日本 271
二、 看话禅的开展 276
(一) 中国 276
(二) 韩国 282
(三) 日本 287
第八章 结 论 289
附录一 新校黑水城本《真歇清了禅师劫外录》
297
附录二 直柔《长芦觉和尚语录序》337
附录三 开东井发愿文338
附录四 证道歌339
附录五 宋敕拨赐官田永充常住 340
附录六 敕免差借人船等 341
【参考文献】
编排体例:
藏经部分依编纂或译者时代先后排序,专著、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部分依出版年代排序;若一人多部著作时,则并一处,再依出版年代排序。
引用藏经版本,如:
《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1月修订版。
《卍续藏经》:简称《卍续》,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
《佛光大藏经.禅藏》:简称《禅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一、 古 籍
1. 藏经、语录集或文集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卷9。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卷9。
后秦.僧肇:《肇论》,《大正》卷45。
后秦.僧肇:《宝藏论》,《大正》卷45。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大正》卷12。
刘宋.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卷12。
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译:《十地论》,《大正》卷26。
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卷32。
陈.真谛译:《俱舍论》,《大正》卷29。
隋.灌顶:《涅盘经疏》,《大正》卷38。
隋.僧璨:《信心铭》,《大正》卷48。
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大正》卷17。
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正》卷19。
唐.弘忍:《修心要论》,《大正》卷48。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大正》卷12。
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正》卷48。
唐.招庆寺静、筠:《祖堂集》,《禅藏》
唐.永嘉:《证道歌》,《大正》卷48。
唐.希迁:《参洞契》,《大正》卷51。
唐.裴休集:《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卷48。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卍绩》卷69。
《临济义玄禅师巷语录》,《卍续》卷69。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广录》,《大正》卷47。
《云门文偃禅师广录》,《大正》卷47。
唐.洞山:《宝镜三昧》,《大正》卷47。
唐.净觉集:《楞伽师资记》,《大正》卷85。
宋.延寿集:《宗镜录》,《大正》卷48。
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卍续》卷63。
宋.释道原编着:《景德传灯录》,《大正》卷51。
宋.王随:《传灯玉英集》(残卷),《宋藏遗珍》卷3。
宋.李遵勖编:《天圣广灯录》,《卍续》卷78。
宋.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卍续》卷78。
宋.正受编:《嘉泰普灯录》,《禅藏》。
宋.契嵩:《传法正宗记》,《大正》卷51。
宋.颐藏主集:《古尊宿语录》,《卍续》卷68。
宋.惠洪:《石门文字禅》,台湾商务《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5,第1116册。
宋.净善重集:《禅林宝训》,《大正》卷48。
宋.重显颂古、克勤评唱:《碧岩录》,《大正》卷48。
宋.志磬:《佛祖统记》,《大正》卷49。
宋.智昭集:《人天眼目》,《大正》卷48。
宋.昙秀辑:《人天宝鉴》,《卍续》卷87。
宋.普济、宝佑编:《五灯会元》,《卍续》卷80。
宋.楚圆编:《汾阳无得禅师语录》,《大正》卷47。
宋.法演:《法演禅师语录》,《大正》卷47。
宋.庆预校勘:《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卍续》卷71。
宋.圆悟:《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卍续》卷69。
宋.圆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大正》卷47。
宋.无门撰、普敬等录:《无门慧开禅师语录》,《卍续》卷69。
宋.高峰撰、持正编、洪乔组编:《高峰原妙禅师语录》,《卍续》卷70。
宋.枯崖编:《枯崖和尚漫录》,《卍续》卷87。
宋.宗法、集成、宗荣等编:《宏智禅师广录》,《大正》卷48。
宋.德初、义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卍续》卷71。
宋.德初、义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俄藏黑水城文献(3).汉文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宋.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正》卷47。
宋.宗杲:四卷本《大慧普觉禅师普说》,《禅学典籍丛刊》卷四,日本:临川书店,2000年4月初版。
宋.祖咏编:《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中华大藏经》第二辑第四册。
宋.祖咏编:五山版《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禅学典籍丛刊》卷四,日本:临川书店,2000年4月初版。
宋.道谦编:《大慧宗门武库》,《大正》卷47。
宋.宗绍编:《无门关》,《大正》卷48。
宋.师明集:《续古尊宿语要》,《卍续》卷68。
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卍续》卷72。
宋.文素、妙宗、唯敬等编:《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卍续》卷72。
宋.义远编:《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卍续》卷72。
宋.正觉颂古、元.行秀评唱:《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大正》卷48。
宋.正觉拈古、元.行秀评唱:《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庵录》,《卍续》卷67。
宋.法应集、元.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卍续》卷65。
宋.子升、如佑录:《禅门诸祖师偈颂》,《卍续》卷66。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卍续》卷72。
日本.道元:《正法眼藏》,《大正》卷82。
日本.道元:《永平广录》,《大正》卷82。
明.大佑集:《净土指归集》,《卍续》卷61。
明.明河:《补传灯录》,《大正》卷51。
明.圆极:《续传灯录》,《大正》卷51。
明.文琇集:《增集续传灯录》,《卍续》卷83。
明.如惺:《大明高僧传》,《大正》卷50。
明.圆信、郭凝之编:《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卍续》卷69。
明.圆信、郭凝之编:《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卍续》卷69。
明.圆信、郭凝之编:《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卍续》卷69。
明.通问编定、施沛汇集:《续灯存稿》,《卍续》卷84。
明.祩宏:《禅关策进》,《大正》卷48。
韩国.休静撰:《禅家龟鉴》,《卍续》卷63。
清.通容集:《五灯严统》,《卍续》卷80-81。
清.元贤辑:《继灯录》,《卍续》卷86。
清.聂先编集:《续指月录》,《卍续》卷84。
清.超永编辑:《五灯全书》,《卍续》卷81-82。
清.灯来:《五家宗旨纂要》,《卍续》卷65。
清.行策:《宝镜三昧本义》,《卍续》卷63。
2. 史传
梁.慧皎:《高僧传》,《大正》卷50。
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卷50。
唐.净觉集:《楞伽师资记》,《大正》卷85。
唐.无住弟子:《历代法宝记》,《大正》卷51。
唐.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卍续》卷63。
《曹溪大师别传》,收录于驹泽大学禅宗史研究会编《慧能研究》。
唐.智炬:《宝林传》,《宋藏遗珍》卷2。
宋.赞宁:《宋高僧传》,《大正》卷50。
宋.契嵩编:《传法正宗记》,《大正》卷51。
宋.惠洪集:《林间录》,《卍续》卷87。
宋.惠洪:《禅林僧宝传》,《卍续》卷79。
宋.道谦编:《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卍续》卷83。
宋.宗杲集并着语:《正法眼藏》,《卍续》卷67。
宋.宗杲:三卷本《正法眼藏》,《禅学典籍丛刊》卷四,日本:临川书店,2000年4月初版。
宋.宗监集:《释门正统》,《卍续》卷75。
宋.绍昙记:《五家正宗赞》,《卍续》78。
宋.志盘:《佛祖统纪》,《大正》卷49。
元.智门:《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辑释》,《禅学典籍丛刊》卷四,日本:临川书店,2000年4月初版。
元.觉岸编:《释氏稽古略》,《大正》卷49。
元.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大正》卷49。
元.祩宏辑:《缁门崇行录》,《卍续》卷87。
明.如惺:《大明高僧传》,《大正》卷50。
明.朱时恩:《居士分灯录》,《卍续》卷147。
明.道忞编修、吴侗集:《禅灯世谱》,《卍续》卷86。
明.幻轮:《释氏稽古略续集》,《大正》卷49。
明.明河:《补续高僧传》,《卍续》卷77。
清.自融撰、性磊补辑:《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卍续》卷79。
清.明喜撰辑:《缁门世谱》,《卍续》卷86。
清.彭绍升编:《居士传》,《卍续》卷150。
3. 目录
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卷55。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大正》卷49。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大正》卷55。
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七月初版。
4. 其它
唐.独孤沛:《菩提达摩南宗是非论》,收录于《神会和尚遗集》。
唐.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卍续》卷63。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抄》,《卍续》卷9。
五代.文益:《宗门十规论》,《卍续》卷63。
高丽.知讷:《看话决疑论》,收录于海印寺本《禅门摄要》。
高丽.知讷:《法集别行录节要》,日本:中文出版社。
宋.楼錀:《攻媿集附拾遗》,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4年。
宋.朱子:《朱子语类》,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明.大建较:《禅林宝训音意》,《卍续》卷64。
明.黄宗羲撰、清.全祖望补:《宋元学案》,台北:世界书局,1991年9月,五版。
清.翟灏:《通俗编》,台北:大化书局。
民.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志.天童寺志》,台北:明文书局,1980年。
杨家骆主编:《旧唐书》,台北:鼎文书局,1994年8版。
《全唐文》:台北:大通书局,1979年7月4版。
杨家骆主编:《宋史》,台北:鼎文书局1994年8版。
罗愿:《新安志》,收录于《宋元地方志丛书》卷一,台北:大化书局,1980年。
扬州阮元编录:《两浙金石志》,收录于《石刻史料新编》卷1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7年。
二、 工具书
驹泽大学图书馆编:《禅籍目录》,日本:佛书刊行会,1928年。
望月《佛教大辞典》,日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3年1月8版。
驹泽大学图书馆编:《禅籍目录》,日本:佛书刊行会,1962年。
铃木哲雄编:《中国禅宗人名索引》,日本:中文出版社,。
西谷启治、柳田圣山编:《中国禅宗史系图.禅籍解题》,日本:筑摩书房,1984年3月2版。
驹泽大学禅学大辞典编纂所编:新版《禅学大辞典》,日本:大修馆书店,1985年11月。
山崎宏、笠原一男监修:《佛教史年表》,日本:法藏馆,1994年11月6版。
织田德能:织田《佛教大辞典》,日本:大藏出版社,1995年3月新订8版。
入矢义高监修、古贺英彦编着:《禅语辞典》,日本:思文阁出版,1999年9月5版。
三、 近代之专著
1. 中国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台北:商务印书馆,1936年。
印顺法师:《大乘记信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52年。
《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81年。
《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八版。
褚柏思:《中国禅宗史话》,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0年初版。
《佛教的文化思想与艺术》,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1年。
《禅宗学与禅学》,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6年再版。
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台北:黎明出版社,1978年12月再版。
马定波:《中国佛教心性说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0年7月再版。
郭 朋:《宋元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
《中国佛教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再版。
《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初版。
陈援庵:《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初版。
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朱子年谱》,台北:世界书局,1984年3月3版。
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初版。
王治心编:《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台北:中华书局,1986年六版。
何国铨:《中国禅学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4版。
林天蔚:《宋代史事质疑》,台北:商务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冉云华:《宗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初版。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初版。
周中一:《禅话》,台北:东大出版社,1990年4版。
曾锦坤:《儒佛异同与儒佛交涉》,台北:谷风出版社,1990年初版。
邓克铭:《大慧宗杲之禅法》,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初版。
《法眼文益禅师之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六月再版。
《张九成思想之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初版。
《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
洪修平、孙亦平:《如来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的考证》(原《新订中国禅宗史的研究》,日本:诚信书房,1963年),台北:东大出版社,1991年。
熊 琬:《宋代理学与佛学之探讨》,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再版。
柳田圣山着、吴汝均译:《中国禅思想史》(原《无的探求》中译第一部),台北:商务印书馆,1974年日文7版,1992年中译再版。
劳思光:《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92年7版。
黄宽重:《宋史丛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10月初版。
中村元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中.下)》,台北:天华出版社,1993年再版。
吴汝均:《游戏三昧─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2月初版。
杨惠南:《惠能》,台北:东大出版社,1993年初版。
《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出版社,1995年初版。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初版。
顾吉辰:《宋代佛教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顾伟康:《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出版社,1994年初版。
忽滑谷快夫着、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原《禅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25年日文出版,1994年中译初版。
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初版。
龚 隽:《大乘起信论与佛学中国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
吴经熊着、吴怡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年初版。
开 济:《华严禅─大慧宗杲的思想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初版。
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编:《隋唐佛教研究论文集》,陕西:三秦出版社1996年3月再版。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再版。
《唐五代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
杨曾文、源了圆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蒋义斌:《宋儒与佛教》,台北:东大出版社,1997年初版。
黄启江:《北宋佛教史论稿》,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初版。
陈光天编着:《曹源一滴水─介绍禅宗》,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3版。
王志跃:《分灯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梁晓红:《日本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董 群:《祖师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吴立民主编:《禅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初版。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初版。
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颜尚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8年11月再版。
屈大成:《中国佛教思想中的顿渐观念》,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派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高雄:佛光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2. 韩国
金东华:《禅宗思想史》,韩国:宝莲阁,1985年7月初版。
真觉国师编着:《禅门拈颂》,韩国:佛书普及社,1991年10月再版。
佛教史学会编:《高丽初期佛教史论》,韩国:民族社,1992年11月3版。
韩国史学会编:《韩国佛教禅门形成史研究》,韩国:民族社,1992年11月初版。
黄寿永编着:《韩国金石遗文》,韩国:一志社,1994年1月5版。
蔡尚植:《高丽后期佛教史研究》,韩国:一潮阁,1996年1月再版。
韩国历史研究会编:译注《罗末丽初金石文(上.下)》,韩国:慧眼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许兴植:《高丽佛教史研究》,韩国:一潮阁,1997年1月再版。
印镜:《蒙山德异?高丽后期禅思想研究》,韩国:佛日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3. 日本
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37年3版。
《第三禅宗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37年3版。
市川白弦:《大慧》,东京:弘文堂书房,1941年8月初版。
铃木大拙:《临济的基本思想》,东京:春秋社,1961年。
《铃木大拙全集第二卷─禅思想史研究第二》,东京:岩波书店,1982年1月再版。
《铃木大拙全集第十六卷─禅的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82年1月再版。
《禅思想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87年。
西谷启治:《讲座禅第一卷─禅的立场、第二卷─禅的实践、第三卷─禅的历史、第六卷─禅的古典》,东京:筑摩书房,1968年。
鎌田茂雄:《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东京:春秋社,1968年。
《宗密教学的思想史的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5年。
《中国华严思想史的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
忽滑谷快天:《朝鲜禅教史》,东京:名著刊行会,1969年10月初版。
柳田圣山:《禅的语录1─达摩的语录(二入四行论)、2─初期的禅史Ⅰ、3─初期的禅史Ⅱ、6─顿悟要门》,东京:筑摩书房,1970年。
《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京都:中文出版社,1976年。
《语录的历史》,京都:东方学执第57册,1986年。
《柳田圣山集第一卷─禅佛教的研究》,京都:法藏馆,1999年11月初版。
《柳田圣山集第六卷─初期禅宗史书的研究》,京都:法藏馆,2000年1月初版。
《柳田圣山集第二卷─禅文献的研究(上)》,京都:法藏馆,2001年10月初版。
朝鲜总督府编:《朝鲜金石总览(上.下)》,东京:国书刊行会,1971年11月。
葛城末治:《朝鲜金石考》,东京:国书刊行会,1974年5月。
平井俊荣:《中国般若思想史研究─吉藏と三论学派》,东京:春秋社,1976年3月初版。
驹泽大学禅宗史研究会编:《慧能研究─慧能的传记资料に关ついて基础的研究》,东京:大修馆书店,1979年。
铃木泰山:《禅宗的地方发展》,东京:吉川弘文馆,1983年3月再版。
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东京:大东出版社,1984年。
桵井秀雄监修、石井修道编辑:禅籍善本古注集成《宏智录(上.中.下)》,东京:名著普及会,1984年5月初版。
铃木哲雄:《唐五代的禅宗─湖南江西篇》,东京:大东出版社,1985年。
《唐五代禅宗史》,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86年。
入矢义高:《马祖的语录》,京都: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1985年。
石井修道:《宋代禅宗史的研究》,东京:大东出版社,1987年初版。
《道元禅的成立史的研究》,东京:大藏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
椎名宏雄:《宋元版禅籍的研究》,东京:大东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
禅文化研究所编集部编:《大慧普觉禅师书拷栳珠》,京都: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1997年3月初版。
四、 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
1. 中国
吴汝钧:〈南宗禅简史〉,《佛光学报》,3期,1978年8月。
杨白衣:〈看话禅之研究〉,《华冈佛学学报》,4期,1980年10月。
蔡仁厚:〈禅宗话头证会举隅〉,《鹅湖》,7卷5期,1981年11月。
高柏园:〈试析论禅宗话头之义理结构及其发展〉,《中国文化月刊》,61期,1984年。
蒋义斌:〈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东方宗教研究》,第1期,1987年。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疑与信〉,《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年。
高本汉:〈剖析禅宗话题之义理结构与发展〉,《中国佛教》,4期,1988年。
魏道儒:〈宋代禅学的主流─宗杲的看话禅体系〉,《中国主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2期。
〈宋代禅宗的文字禅〉,《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1期。
〈禅宗看话禅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文化》,6期,1992年。
艾德金着、徐进夫译:〈“无”字公案的督参─“无门关”第一则的提唱〉,《十方》,9卷5期,1991年2月。
方 兴:〈看话禅及其它〉,《闽南佛学院学报》,6号,1991年。
傅伟勋:〈禅道与中国文化〉,《禅学研究》,第1辑,1992年。
潘桂明:〈论大慧宗杲〉,《禅学研究》,第1辑,1992年。
吕有祥:〈禅门公案剖析〉,《禅学研究》,第1辑,1992年。
赖永海:〈从祖师禅到看话禅〉,《中国文化》,6期,1992年。
蔡惠明:〈看话禅与默照禅〉,《十方》,11卷9期,1993年6月。
阳 力:〈漫谈看话禅与默照禅〉,《内明》,262期,1994年1月。
萧 玫:《临济义玄禅学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6月。
郑真熙:《马祖道一及其禅学思想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7年5月。
麻天祥:〈宋代禅宗史的新视向─惠洪与文字禅〉,1992年《佛学研究论文集》,高雄:佛光出版社,1998年初版。
李作勋:〈论朱熹的排佛思想〉,《禅学研究》,第3辑,1998年。
杨维中:〈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论文字禅的起因〉,《禅学研究》,第3辑,1998年。
林义正:〈儒理与禅法的合流─以大慧宗杲思想为中心的考察〉,《佛教研究中心学报》,4期,1999年。
黄青萍:《宏智正觉禅学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6月。
黄连忠:《禅宗公案体相用思想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6月。
吉广舆:〈禅宗公案雅俗两端转〉,《禅学研究》,第4辑,2000年。
伍先林:〈正学的默照禅思想〉,《佛学研究》,9期,2000年。
法 缘:〈略述曹洞宗之五位说〉,《闽南佛学院学报》,24期,2000年。
2. 韩国
蔡桢洙:〈大慧宗杲的思想研究〉,《东亚论丛》,13号,1976年。
许兴植:〈高丽中期禅宗的复与?看话禅的展开〉,《奎章阁》,6,1982年。
高翊晋:〈普照禅脉的净土思想受容〉,《佛教学报》23辑,1986年。
崔成烈:〈看话十种禅病的体系分析〉,《佛教学报》28号,1991年。
权寄悰:〈慧谌的看话禅思想研究〉,《普照思想》7集,1994年。
尹永海撰:《朱子的佛教批判研究》,西江大学校宗教学科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1月。
崔玄觉:〈韩国的话头的渊源〉,《佛教学报》35集,1998年。
3. 日本
榑林皓堂:〈雪窦颂古と宏智颂古─宏智颂古制作的意义〉,《日本佛教学会年报》,22号,1956年。
石井修道:〈大慧宗杲とそ的弟子(一-九)〉,《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8-2号、19-2号、20-2号、21-2号、22-1号、23-1号、24-2号、25-1号、26-2号,1961年-1968年。
〈宏智广录考〉,《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0号,1972年。
〈攻媿集禅宗资料─投子义青的法系中心〉,《东方学报》,39号,1972年。
〈宏智录的历史的性格(上)─宏智颂古拈古中心〉,《宗学研究》,14号,1972年。
〈宏智录的历史的性格(中)─道元和尚广录的引用〉,《宗学研究》,15号,1973年。
〈大慧语录的基础的研究(上.中.下)〉,《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1-33号,1973-1975年。
〈宋代禅宗史见道元禅的位置〉,《南都佛教》,39号,1977年。
〈宏智录的历史的性格(下)─心尘脱落〉,《宗学研究》,20号,1978年。
〈慧照庆预と真歇清了宏智正觉と〉,《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6号,1978年。
〈驹泽大学图书馆所藏的俊昶手泽的《宏智广录》て〉,《宗学研究》,21号,1979年。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的研究(上.中.下)〉,《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7号.38号.40号,1979年.1980年.1982年。
〈中国的五山十剎制度的基础的研究(一-四)〉,《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13-16号,1982-1985年。
〈秋月龙的本证妙修说へ的批判〉,《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47号,1989年。
〈大慧宗杲的看话禅“磨砖作镜”的话〉,《驹泽大学禅研究所年报》,9号,1998年。
鎌田茂雄:〈道生的顿悟思想的展开〉,《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20号,1962年。
柳田圣山:〈看话禅信疑的问题〉,《日本佛学会年报》,28号1963年。
〈看话と默照〉,《花园大学纪要》,6号,1975年。
〈佛教と朱子的周边〉,《禅文化研究所纪要》,8号,1976年。
〈雪窦颂古的世界〉,《禅文化研究所纪要》,10号,1978年。
武田 忠:〈大慧的默照禅批判と曹洞宗〉,《东北福祉大学论丛》,第6卷,1966年。
关口真大:〈公案禅と默照禅〉,《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6-2号,1968年。
石附胜龙:〈默照禅五位思想〉,《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7-1号,1968年。
原田弘道:〈公案禅的成立─公案禅的成立发展と日本禅〉,《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0号,1972年。
小川弘道:〈大慧、宏智如来藏、佛性〉,《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0号,1972年。
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数据分类目录〉,《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22号,1974年。
平田祖英:〈公案参禅〉,《禅文化》,73号,1974年。
黑丸宽之:〈道元禅师宏智广录(一-三)〉,《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7-9号,1976-1978年。
石川力山:〈《义云录》《宏智录》引用的意义〉,《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35号,1977年。
〈灵竺净慈自得禅师录抄的研究─洞山抄物(语录抄)研究序说〉,《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28号,1997年。
中川 孝:〈《修心要论》的著者に就〉,《禅文化研究所纪要》,10号,1978年。
药师寺普:〈竺道生的顿悟说〉,《禅学研究》,62号,1984年。
吉田道兴:〈天童寺世代考(一-十一)〉,《禅研究所纪要》,12号.14号.17号.18、19合并号.21-26号.28号,1984年.1985年.1989年.1990年.1992-1997年.1999年。
佐滕秀孝:〈南宋末曹洞禅僧列传(上)〉,《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22号,1991年。
〈南宋末曹洞禅僧列传(下)〉,《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50号,1992年。
〈自得慧晖的活动とそ的禅风─曹洞宗宏智派的源流(上.下)〉,《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25-26号,1994-1995年。
椎名宏雄:〈真歇清了撰述的新出资料四种〉,《宗学研究》,36号,1994年。
何燕生:〈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考〉,《驹泽大学禅研究所年报》,7号,1996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