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中国五岳”的世界遗产价值
初论“中国五岳”的世界遗产价值
摘要
中国五岳起源于中国的封禅和祭祀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重要的世界遗产价值。中国五岳的宗教建筑、摩崖石刻代表了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众多古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室内陈设,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的交流和融合;作为佛教圣地以及皇权象征的文化传统也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甚至远播世界。
中国五岳为已消逝的中国皇家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五岳佛塔建筑作为中国砖石建筑的最早和最杰出范例,展示了中国砖石建筑的艺术和技术特点;元代观星台等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范例。中国五岳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山岳崇拜、“五行”学说、“大一统”观念等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有着紧密联系。中国五岳具有非凡的天然美景;五岳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形成,其分别保存和出露的地层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的最佳纪录。同时,中国五岳代表了中国不同气候带、不同植被区划的重要栖息地类型,其中生活着濒危及特有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五岳,世界遗产,价值
1926年,美国著名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盖洛(WilliamEdgarGeil)先生完成了他的著作《中国五岳》(《TheSacredFiveofChina》)。在该书的前言中,盖洛将“中国五岳”与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基督教圣地坎特伯雷相提并论,暗示“五岳”是中国人的“麦加”和“坎特伯雷”。(盖洛,2006年)在中国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五岳”无疑具有“麦加”和“坎特伯雷”的地位,而作为“山岳”型圣地,“五岳”所具有的自然遗产价值又是上述两处圣地所不具备的。
1“五岳”的起源和发展(BirthandDevelopmentofSFMC)
“五岳”起源于中国的封禅和祭祀文化。封禅,即“封土于山而禅祭于地也”[1],是中国帝王易姓时告天报地取得合法统治地位的一种宗教仪式。据可靠文献记载,第一个实行封禅大典的是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44年,以皇帝的身份封禅泰山(东岳)。其后,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按照其时盛行的“五行”之说,根据当时的国土疆域四至范围规定了“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天柱山[2],北岳恒山[3](实际上是位于河北曲阳的大茂山)。公元前61年,汉武帝的曾孙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公元前49年),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的常礼,建置用于祭祀的祠庙,这便是五岳“岳庙”的前身。(周维权,1996)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改南岳为衡山。金、元、明、清诸朝均建都于北京,河北曲阳的大茂山由于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山西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浑源,正好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改称浑源恒山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的大茂山。直到公元1661年,才将祭祀改到山西浑源,山西恒山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岳。(李振华,李乃杰,2007)
至于《史记.封禅书》所记载的秦始皇之前的十二位中国帝王[4]封禅泰山的传说,虽然并非信史,但至少证明中国古代对泰山(东岳)的崇拜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了。
2作为整体的“中国五岳”的世界遗产价值
2.1人类天才的杰作
中国五岳的宗教建筑、摩崖石刻代表了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一条标准。
五岳保存了大量宗教建筑、摩崖石刻等,以北岳恒山悬空寺、中岳嵩山嵩岳寺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是人类天才创造力在建筑艺术、技术方面的杰出展示。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为木构建筑,在距地面60余米的山崖上,在15.2m2的面积上,大小殿堂40余间悬于半空中,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傍崖而栖,经1500余年山崩地震、雨水侵蚀而屹立不倒,其建筑布局之巧妙,建筑技艺之精湛、建筑艺术之绝美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岳嵩山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大塔高39.8m,周长33.7m,壁厚2.45m,塔身平面为等边12角形l5层密檐,是我国各类名塔建筑中的一个孤例,全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用青灰条砖垒砌,塔身中空,呈筒状。各塔层之间均有壶门,棂窗,雕兽等,精巧独特,雄伟壮观,历经1400多年,仍巍然屹立,塔形未有变动。整座大塔运用了地质、几何、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原理,所用的建筑材料系小青砖、糯米汁、粘结牢固,嵩岳寺塔以它独有的造型成为中国古建史上的千古绝唱,在建筑学上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以北岳恒山“恒宗”题刻、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为代表的摩崖石刻,是人类天才创造力在摩崖石刻方面的杰出展示。北岳恒山明代巨幅摩崖石刻“恒宗”两个大字,宽6m,通高13m,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摩崖题刻。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为中国摩崖石刻之冠。五岳各山均留有大量的摩崖石刻作品[5],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岳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五岳相关的历史文化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的集中展示。
2.2文化交流的展示
中国五岳众多古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室内陈设,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的交流和融合。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二条标准。
五岳作为佛教圣地以及皇权象征的文化传统也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甚至远播世界。五岳有着近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足迹和儒、释、道为主流的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遗存。五岳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以及皇家封禅的特殊政治地位吸引着佛教、道家、儒家纷纷广修琳宫,营建书院,传播思想。同时,他们又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五岳中寺观、古庙、书院的整体布局和室内陈设,反映了儒、道、释的交流与融合。从隋唐开始,南岳衡山南岳庙为历代帝王祭祀南岳圣地的祠庙,明末至清,南岳庙东西两翼逐渐傍庙兴建起八观、八寺,他们夹辅南岳庙,形成两族相对独立的东西外八寺、八观建筑群。皇家祭祀文化与道教和佛教共存一山、同守一庙,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北岳恒山悬空寺最后一组建筑以三教殿为主体,是全寺最高的建筑,殿内供奉儒家之祖孔子、道家之祖老子和佛教之祖释迦牟尼像,可谓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之大成。
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6],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最重要、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派别。禅宗有南岳怀让的两宗(沩仰、临济)与青原行思的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南禅五宗。中国禅宗自唐代正式建立以来,遍迅速传播到越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国家建立了以中国临济宗、曹洞宗为主导的各种禅宗流派,南岳南台寺被日本佛教曹洞宗奉为祖庭。20世纪以后,禅宗又以通俗化的形式广泛传播到欧美国家。
五岳作为皇权象征的文化传统也深刻影响了东南亚其他国家。中国以泰山为首的“五岳”制度亦东传朝鲜,新罗王朝曾仿效此制,在国中设置五岳[7]。封禅大典亦远播至阿拉伯世界,在大食人心中留下长久的记忆。
2.3已消逝文化的见证
中国五岳为已消逝的中国皇家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三条标准。
以中国五岳为物质依托的五岳祭祀制度是中国皇家祭祀文化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例证。五岳祭祀制度是中国皇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了以五岳祭祀制度为代表的皇家山岳巡狩、柴望、祭祀、封禅制度,而“封禅”逐步演化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皇家礼仪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以封禅大典来证明其皇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用祭祀五岳来昭告功绩安定天下,用五岳界定其统治疆域,五岳成为江山社稷一统的标志。五岳政治地位的确立,使之成为各民族膜拜、祭祀的共同对象,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融合与统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以皇帝的身份封禅泰山(东岳),并把封禅进行礼制规范并载入史册,其后又有11位皇帝举行了封禅仪式[8],亲临五岳祭祀的皇帝数不胜数,皇帝遣使祭祀五岳者更是不计其数。五岳保留了皇家祭祀、封禅的大量物质遗存,五岳各山的“岳庙”是其典型例证,还有数量众多的皇帝撰文树碑、题匾赐额、御制诗词等。这些物质遗存为研究中国皇家祭祀文化传统、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的发展等,均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2.4古代科技艺术的范例
中国五岳佛塔建筑作为中国砖石建筑的最早和最杰出范例,展示了中国砖石建筑的艺术和技术特点;元代观星台等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范例。符合世界遗产的第四条标准。
中岳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砖塔;净藏禅师塔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砖塔。嵩山塔林,占地约21000m2。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五岳其他各山也有数量众多的砖石佛塔,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中岳嵩山元代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范例。北岳恒山圆觉寺释加塔塔顶上立有铁制凤鸟,又称“翔凤”,既是避雷针,又可指示风向,在中国佛塔中为仅见的孤例,是研究我国古代气象观察仪的难得实物。
2.5传统思想观念的物化
中国五岳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山岳崇拜、“五行”学说、“大一统”观念等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有着紧密联系。符合世界遗产的第六条标准。
我国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自然崇拜,这是各民族都有过的原始思维表现。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对山的崇拜,认为仙人住在山上,五岳作为中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山体,自古以来承载了中国古人自然崇拜的物质空间。其独特壮美的自然景观使先民的自然崇拜有了丰富的物质依托。“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古老也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其原始涵义是指“水火木金土”,即为五中仰给于自然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物质资料。这种观念进一步发展,五行被视为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事物的起源、存在和发展被视作是对立统一的有序运动,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事物多样统一规律的认识。(王复昆,1992)“大一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政治命题,历来被视为统治者的理想境界。“大一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下和政治的统一,而是礼仪文化的统一。皇位正统和大一统都是封禅的核心观念。(何平立,2005)按照“五行”学说,五岳对应五方,成为一个整体,而在“大一统”的观念影响下,五岳继而成为国家社稷的疆域界定,封禅成为国家一统的重要标志。
山岳崇拜、“五行”学说和“大一统”观念是相互联系的,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思想观念。中国古人从山岳丘壑的万千气象变幻中演绎出乾坤构架之原理,惟有中华民族对山岳的崇拜与信仰跳出自然宗教的框架,步入伦理哲学范畴,跨进国家政治领域。自古以来,五岳就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纳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之中。这不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成为孕育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和胚胎。
2.6非凡的天然美景
中国五岳具有非凡的天然美景,在美学方面有重要意义。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七条标准。
“东岳雄、西岳险、南岳秀、北岳奇、中岳奥”,五岳绝佳的自然风光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在人们心中,五岳就是中华大好山河的代名词。东岳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它拔地通天,气势磅礴,古松劲柏郁郁葱葱、漫山遍谷,悬崖巨石峥嵘斗角、体态嶙峋,雾潮云海苍茫迷漫、汹涌澎湃;还有雄伟浑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与其交相辉映。西岳华山以险著称,“峭拔峻秀冠天下,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险峻体现在峰多、岭峭、崖悬、洞奇、渊深、石怪,更有“自古华山一条路”把几处著名的险境连接起来。南岳衡山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群峰突起的峰林状中山景观,72峰蜿蜒缠绵,欲飞欲旋,优越的亚热带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山麓峰巅、岩隙壑涧都披上了翠绿的植被,同时,长年烟锁云横,变幻莫测。北岳恒山雄踞塞北,君临旷野,群峰奔突,气势磅礴,素以奇著称。由于强烈地壳运动,大面积基岩裸露,形成层层断崖,拔地壁立,相对高差千米以上,断崖、奇石、险谷、溪湖、瀑布、温泉、幽洞构成众多罕见的自然景观,主峰海拔2017m,为五岳之冠,号称“入天北柱”。中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两山组成,它东西绵延70公里,好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中原大地上,所以自古就有“中岳嵩山如图卧”之说。
五岳的天然美景各不相同,又都具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遗迹、文物建筑掩映于高山峡谷之中,与之交相辉映。自古以来,五岳吸引、打动了无数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留下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丰富民族内涵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园林艺术。五岳成为中国独特山水艺术审美形成的物质源泉。
2.7地球演化的最佳记录
中国五岳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形成,其分别保存和出露的地层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的最佳纪录。符合世界遗产的第八条标准。
中国五岳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形成,分别保存和出露了代表不同时代的地层,有多种地壳运动的原始命名地。南岳衡山由距今1.8亿年前的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山岳主体。西岳华山在距今27亿年至23亿年的原古代早期形成其基本骨架。华山出露的花岗岩,由于主岩体位于华山,故命名为“华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山主峰(五峰区)外围的岩层由于在华山地区出露广泛、典型和研究较早,被命名为“太华群变质岩”,“华山山前大断裂”形成与约距今1-2亿年左右,有迹象表明,目前仍在强烈活动。华山沿此构造不断间歇性上升,加上外力作用,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华山花岗岩型峰林地貌景观。北岳恒山地层比较齐全,自老至新依次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个时代的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恒山大断层使得恒山北麓与浑源盆地截然分开,断层方向NE45°,倾角70°,断距500—1000m,延长达30Km,为西北盘下降之正断层。中岳嵩山清晰的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5亿年、5.7亿年的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分别被称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和“少林运动”;嵩山地区连续完整的出露着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地层层序,地学界称为“五代同堂”。
2.8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中国五岳代表了中国不同气候带、不同植被区划的重要栖息地类型,其中生活着濒危及特有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世界遗产的第十条标准。
中国五岳地处中国不同植被区划[9],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典型栖息地类型。五岳自古以来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保存了相对完好的自然状态,五岳各山都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东岳泰山有维管植物共1136种;南岳衡山有苔藓植物48科101属152种,维管植物163克579属1122种,昆虫1835种,鸟类104种,兽类33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9种;西岳华山植物达12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中有脊椎动物204种;北岳恒山有高等植物86科、380属、807种,鸟类32种,哺乳类23种,还有两栖类的中国林蛙等;中岳嵩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68科760属170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野生动物634种。
中国五岳因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保存了大量的古树名木[10]。还分布有各山岳的特有物种。南岳衡山尚存7处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有衡山特有种1种(绒毛皂荚GleditsiavestitachunetHowexB.k.Lee),世界上仅在南岳广济寺发现2株;西岳华山有华山特有植物种4种,准特有种14个。华山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20种。属于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物种一类5种,二类10种。北岳恒山的恒山豹榆是北岳恒山独有的珍稀树种,尚未发现对该树种有任何记录,恒山也仅在主峰天峰岭及豹榆沟有少量分布。
3结论
中国五岳具有突出的世界遗产价值,自古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了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并且具有不可忽视的自然遗产价值。中国五岳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附录 作为个体的“五岳”
1 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东岳,历史上曾称岱宗、岱岳。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范围为东经116°50'~117°12',北纬36°11'~36°31',南高北低。南麓始泰安城,北麓止济南市,总面积250km2。主峰玉皇峰,海拔1545m。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设立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泰山实行全面保护、管理和建设。1987年12月,泰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组织将泰山描述为: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泰山因符合文化遗产标准I、II、III、IV、V和VI,以及自然遗产标准III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是世界遗产组织对泰山的评价:
文化遗产:
泰山的自然景色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对泰山的崇敬已经持续了三千余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泰山之巅举行封禅大典,从此产生了新的祭祀法典,通过关中,之前已经有72个君主执行过此典礼。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现代社会才结束。泰山见证了从商朝(公元前17-11世纪)到清代(1644-1912)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标准I:作为传统中国的五岳之一,东岳的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标准II:泰山作为最受中国人崇敬的山岳,在艺术发展史上产生了两千年的多方面深远的影响。
标准III:泰山是已经消逝的中国皇家文化的独特见证,尤其是皇家文化的宗教、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标准IV:除了整体上座位神圣山岳的独特价值,泰山上大量精美的古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范例。
标准V:泰山的自然和文化价值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传统的人类聚居活动,这些活动在不可逆的改变的影响下变得很脆弱。
标准VI:泰山与历史上很多不可磨灭的重要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儒教的活动,中国的统一以及书法和文学艺术。
自然遗产
地球的进化史:泰山是中国东部古老变质岩系最古老最重要的例证,提供了化石丰富的寒武纪前期和中期的一个典型的剖面。
极其突出的自然和文化美景:泰山巍峨雄伟,那里的密林和古代坛庙相映成趣。
稀罕的栖息地和濒危物种:当地特有的极为珍贵的红鳞鱼是濒危物种。
2 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30'。华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48.8km2,华山高峰位于黄甫峪、仙峪河华山峪之间,海拔2160.3m。
华山不仅以其雄、奇、险、秀著称于世,而且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渭水之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西岳华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保存了极丰富和典型的自然风景资源和极佳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不可多得的集自然和人文景点为一体的天然博物馆。西岳华山位于我国自东而西第二个近东北向大的地貌边缘带上,并且位于分划我国南北方气候屏障的近东西向的秦岭山脉与这个阶梯的结合部西侧。从地貌格局上看,华山位于秦岭东端,主峰以北。其北是世界典型的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东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华山脚下可见渭水注入黄河,在急转后经三门峡进入华北平原入渤海。
华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岩层特征。华山主峰及其周围,发育着代表华山漫长演化地质历史的物质遗存,即地层和岩体。位于华山主峰(五峰区)外围的岩层为一套较深变质的变质岩,由于华山地区出露广泛、典型和研究较早,故以“太华”命名为太华群变质岩。此类岩石克在华山峪口见到,是华山地区,乃至秦岭地区形成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华山五峰区及外缘出露的花岗岩,由于主岩体位于华山,故命名为华山花岗岩体。它是华山地区较晚期一种构造—岩浆热活动的产物。
初步考察发现,在华山主峰(西峰东侧)保留有较好的古冰川地貌U形谷。东西南三丰之间可能为一冰川槽谷,其冰川出口当在其北。这是至今发现的唯一的冰川作用遗迹和可能的线索。至于冰川作用范围和其他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
华山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本区所产植物总数多达1200余种。区内有较多的珍稀植物,其中华山特有种25种,古树名木88种,具有重要价值植物243种。又根据对《秦岭植物志》的统计,该专著指名在秦岭北坡仅产于或主产于华山的植物就有100多种。华山有丰富的风景林资源、古树名木资源和药用植物、经济植物等植物资源。华山生态类群较多,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区有鸟类、两栖爬行类、兽类共204种,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反映了植被分布、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制约。华山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种类丰富,约占总种类的60.3%。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20种。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中I级5种,II级10种。其中中华虎风蝶华山亚种属特产种,仅分布在华山和太白山。
华山脚下的渭河平原,从远古时候起,就是中华祖先生养繁息的方地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在华山北麓一代的平原地区,有一系列文化遗存。有的遗存从新时期时代早期至阳少文化时期,继而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在进入周、秦、汉时期,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这一特点表明华山地区确属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以祭祀华岳神灵的西岳庙古建筑群为首,在华山山麓一带、登山道旁以及巅峰之上,有许多宫观寺院建筑,均是华山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山作为五岳之一,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受到先民的崇祀,而官方的祭祀活动,最迟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开始了。西汉时期,朝廷制定了祭岳一点,使得祭祀五岳成为制度,自此以后直至清末,华山一直是朝廷祭祀的山岳。汉、隋、唐、宋、清等朝代皆有皇帝亲祭华岳之事。辛亥革命后,官方祭祀活动停止,而香火鼎盛的民众朝山活动则一直延续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后,只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一度中止。
华山的道教活动,从东汉后期道教产生以来,已经持续了18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历代有众多大师高道在华山栖居炼养,谈经论道,开宗立派,修建宫观洞室,为中国道教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华山成了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1999年华山有常住道士80余人,道观庙宇29座、洞室72处。
3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范围为东经112°33'~112°47',北纬27°2'~27°26'。衡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00.7km2。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289.8m。[11]
南岳衡山,是地处华南准地台韶山—白石峰—石牛峰隆起中段的一座孤山。为燕山期花岗岩山体,圆顶峰长岭脊型景观地貌。山体南缓北陡,南侧自上而下分为1000m以上、700—800m、400—500m、150—200m四级阶梯状由不同地质时期残留后侵蚀剥夷面造成的群峰。显示南岳衡山有着不少于四次的相对快速上升期和四次相对稳定期,是地壳变迁史的突出见证。山峰、悬崖、绝谷、流溪、跌水、瀑布、深潭、岩洞、石蛋,构成了众多罕见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景观价值。
南岳衡山是地球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山中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1.58%,称“五岳独秀”。尤为珍贵的是在地处人口稠密的湘中盆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仍尚存7处(约1800ha)完好的自然次生林,古稀珍贵树木达45科约4800多株,还有许多以“南岳”或“衡山”命名的植物。有记录的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64种。现有记录的脊椎动物种类计29目84科284种,昆虫17目、186科、1835种。上世纪50年代初在南岳衡山广济寺自然次生林中发现了2株世界仅存树种——绒毛皂荚,现仍生长良好,且已在南岳树木园人工繁育成功。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许多古老的孑遗物种在这里得以保存,形成了各纪种系汇合而成的生物多样性南岳衡山区系,是中国华南与华东接合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是尚存古老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南岳衡山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历史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古就被封为五岳之一,与其它四岳同为古代中国江山社稷的象征,帝王朝拜的对象,封禅祭祀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南岳志》载,衡山存有距今4000多年前“古越族”文化遗存“禹碑”,是古代文明的物证,也是大禹南巡祭祀衡山的物证。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舜南巡至于南岳,如岱礼。南岳,衡山也”。秦皇汉武虽因路遥未至但仍借它山以代。据统计,自隋至清帝王遣使代祭:唐代11次,宋代15次,元代16次,明代32次,清代为每6年1次。衡山的民间朝圣更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八月初一来南岳的香客信众达数十万之多,是当今罕见的古文化奇观。
南岳庙就是这种业已消逝的文明和祭祀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始建于唐初(723),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大的古庙之一。南岳庙占地12ha,中轴对称,三路九进四院落,既具北方宫殿之雄,又聚南方园林之秀。一庙之中“儒、释、道”三教共存,殿、观、寺三路圆融,为天下奇观。南岳庙中轴线古建筑群均为明清修复时的原貌,且保存唐风宋制;建筑形制别具特色,泥、木、石雕塑工艺,琳琅满目,早在清代即有“江南三绝”之美誉。
南岳衡山文化的另一特色主要表现在多元性和融合性。祭祀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养生文化等百花齐放。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三大支柱在南岳体现充分,禅、玄、理学相互吸纳,是历史上中国名山中“三教鼎盛”的典型,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具有独特的突出价值。历代名人、学者在南岳衡山留下了摩岩石刻400多处,诗词文章10000余首,被历代帝王赐封的高道高僧36位,被历代帝王赐谥的佛寺道观就有21处,现在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4处。磨镜台佛教南禅文化遗址反映了佛教南禅“一花五叶”形成的历史,磨镜台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禅宗弘扬光大的关键地区。[12]南岳衡山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成为世界独有的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特殊景观。
4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59.62km2,核心区面积147.5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0'40″~113°56'18″、北纬39°23'11″~39°43'40″。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东径:113°43′30″,北纬:39°40′11″),海拔2016.1m。
恒山地层比较齐全,自老至新依次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个时代的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恒山主峰地区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强烈,大面积基岩裸露,形成层层断崖,经风化雨蚀,峰峦多呈塔形。北坡拔地壁立,断崖峭壁,相对高差千米以上。
北岳恒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86科、380属、807种。许多古老的孑遗物种、珍贵的动植物得以在这里保存和繁衍。仅主峰地区就有明代以前的古松数千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松30余株;并于1983年首次发现恒山独有的珍稀树种“恒山豹榆”。[13]有药用植物300余种,尤为著名的是“恒山正北芪”(黄芪),国家中药典列恒山所在的浑源县为正宗原产地。[14]另有黑鹳、金钱豹等国家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8种。
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98年,汉武帝至泰山修封后,又亲来恒山进行祭祀,并第一次将恒山封为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几度亲登恒山祭祀,并于太延元年在恒山飞石窟创建岳庙;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北岳亲笔撰写祭文;乾德六年,为祭北岳,宋太祖赵匡胤亲临定州,面北遥祀。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帝王都曾遣使专程来北岳恒山祭祀。由于历代王朝的重视,北岳恒山与其他四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江山社稷的象征,具有了国山的地位。
北岳恒山的悬空寺是世界罕见的摩崖古建经典之作。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她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廊栏左右相连,布局参差有致,在仅仅只有152.5m2的面积上,建有大小殿阁40余间,雕有各类神像80余尊,其中西侧两组各三层殿堂为真正的悬空建筑,最高处现距地面仍有60多米,远远望去,虚楼悬秀、傍崖欲飞,就像一组玲珑剔透的巨幅木雕高悬在恒山的北大门。经千年风雨而不朽,历百次地震而不坠。构思奇巧,异想天开,把建筑、宗教、美学、力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悬空寺不仅在古建筑中堪称“世界一绝”,而且其“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更是代表了恒山文化突出的特点。在悬空寺内,有11处佛教殿,5处道教殿,更有1处天下唯一的“三教合一”殿在全寺最高的三教殿内,佛、道、儒三教教祖共居一室,联袂而坐,共受供奉,融洽和谐,形成了真正的“三教合一”的独特宗教氛围,是恒山“和”文化的实证和代表。[15]在悬空寺内现存一块金大定十八年(1178)的方形石碑,碑文约千字。前部分为“释迦宗从之图”,后部分是“三教之图”。此碑充分说明,至少在金代,悬空寺已集三教于一寺,体现了当时三教合一的宗教观。
恒山是道教文化名山,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五洞天”。中国道教最早来北岳恒山的年代是西汉[16],之后北魏太武元年(424),著名道士寇谦之被太武帝拓跋焘奉为天师,开创北天师道,与高徒、名道李皎在恒山建立道场。进入唐代,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带徒在恒山修道练丹,名道管革结庐悟道,恒山主峰天峰岭至今尚留果老岭、果老洞、通元谷等多处道教活动遗迹,张果老倒骑仙驴上恒山的故事,妇孺皆知。至明代,恒山道教最为兴盛,仅主峰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七亭阁,九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建筑群。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明神宗御赐北岳道士包括大道藏在内的各种道经512种,共1479卷,钦派御马监白忠送往恒山,连同敕谕圣旨一同收藏在九天宫内,恒山香火盛极一时、绵延不绝。恒山每逢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朝山庙会,香客日达数万人次,千年延续,至今不爽。
北岳恒山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存摩崖题刻116处,碑碣匾额135块。大字湾绝壁上明代巨幅摩崖石刻“恒宗”两个大字,宽6m,通高13m,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摩崖题刻。永安寺是恒山脚下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元代建筑群,始建于金,元初重建。全寺布局工整,殿宇雄伟,壁画尤为精奇。其主殿四壁满绘工笔重彩巨幅壁画总计275m2,绘有人物882人,受到考古学家的瞩目,称其为元明时期的壁画珍品,多次代表国家到海外巡展。圆觉寺释加塔是一座典型的仿木制密檐式砖塔,建于金正隆三年,中国名塔之一,是金塔的代表作。[17]塔上砖刻、浮雕是砖雕精品。塔顶上立有美轮美奂的铁制凤鸟,又称“翔凤”,既是避雷针,又可指示风向,在中国佛塔中为仅见的孤例,是研究我国古代气象观察仪的难得实物。恒山西麓李峪青铜器遗址,因1923年出土了60余件震惊中外的春秋晚期晋国青铜重宝而声名远播。其中最著名的有“牺尊”等20多件,被认为代表了当时(约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中国北方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和世界青铜器考古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牺尊”被誉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受到中外瞩目。另尚有多件存于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重点博物馆。
恒山有内长城75公里,始为春秋时代赵长城。[18]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恒山深厚的军事文化。据史学家研究,恒山历史上仅有据可考的较大战争就不下千次。[19]由此,前人在总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说:“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而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据恒山而威天下;北魏时,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而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轴线的绝塞天险。”
5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登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23′~34°33′,东经112°53′~113°11′。嵩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49.4km2。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的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一是位于告城镇的观星台景区。峻极峰(嵩顶、中顶)海拔1492m。
嵩山的地质遗迹,是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自然属性、优美观赏价值的地质学景观资源。嵩山地质景观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经多次构造运动影响,仍保留着形态各异的构造形迹而闻名海内外。嵩山地区在不到20km2的范围内,清晰的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5亿年、5.7亿年的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这三次剧烈的全球性构造运动分别被称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和“少林运动”;嵩山地区在不足400km2的范围内,连续完整的出露着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地层层序,地学界称为“五代同堂”。嵩山小范围内系统完整的“五代同堂”和“三大运动”世界罕见,被地质工作者誉为“地质博物馆”或“地学百科全书”。嵩山不但完好的保存着前寒武纪三次全球性构造运动和“五代同堂”的遗迹,而且系统、良好地保存着寒武纪以后的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全球性和大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遗迹。嵩山的发育模式和演化历史,是中国大陆乃至全球构造演化的缩影。这些稀有、珍贵、保存完好的地质遗迹,是塑造嵩山奇特地貌的基础。是追溯地壳发展演化过程和规律的理想场所。(据1990年《地质遗址工作组特别会议报告》,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符合世界地质遗址标准。)
中岳嵩山历经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了瑰丽多姿,景色峻幽的自然景观。有奇峰、怪石、幽谷、茂林、龙潭、飞瀑、玉溪、清泉、佛光、落日、古树、名木等等。燕山运动的褶皱造山与断裂组合,使嵩山形成断块山地的地貌特征——群山耸峙、层峦迭嶂、拔地腾霄、巍峨秀丽、奇峰异谷、断壁悬崖等等。太室山、少室山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峻拔,峰峰诱人。突出的峡谷风光有玉皇峡、大仙峡、灵霄峡等。嵩山自然景观除了雄浑古拙的山石景观外,还有茂密的松林栎林,遍山的秋季红叶。森林景观异彩斑斓,突出的有峻极松啸、少室秋色、少林红叶等。嵩山峡谷飞瀑深潭美景众多,著名的有八龙潭、九龙潭、禅杖贯珠、大仙峡等。嵩山的天象景观非常眩目多彩。最突出的有佛光云海,日出日落,嵩门待月。嵩门待月、少室夕照、御寨落日都是嵩山的天象奇观。
全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68科760属170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此外还有大量苔藓、地衣、真菌和水生浮游植物。嵩山的古树名木比比皆是。初步统计有3500余株。仅太室山、少室山之阳的登封就有1165株。“嵩阳书院”内两棵“将军柏”是国内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中岳庙汉、唐、宋以来的古柏就有333棵,雄伟挺拔,奇特多姿,法王寺、少林寺的银杏也都在千年以上。已知区内共有各类野生脊椎动物27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野生动物有8种。
源自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派武功,不仅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分,而且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少林武术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内外拳家之精华,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目前,登封建有武术馆校50余所,在校习武学员达5万多人。少林武僧表演团已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弘扬中华武术,增进友谊和交流的盛会——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更是一年胜似一年,已成功举办7届。少林武术已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嵩山自古即是五岳名山。由于地处中原,与历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开封相近,自秦汉以后,经历代帝王倡导,众多高僧、名道、名儒、官吏百姓的苦心经营,逐渐成为国内著名的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区。从嵩山地区三教的发展历史来看,道教兴于前,佛教断于后,接着便是儒教的进入。达摩在此创立禅宗,成为佛教重要一支,在佛教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佛教寺庙在嵩山数量众多。中岳庙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是道教在嵩山地区最早传入之地,尊为“第六小洞天”,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嵩山地区是儒家理学重要的传播场所,嵩阳书院是宋代的四大书院之一,是历代名儒讲授儒家经典、培育英才之地。宋代大儒学家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曾在此讲学。
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法王寺的选址与布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建筑群巧妙地与周围的山体、溪流、植被等自然景观要素相融合。嵩山保存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嵩山的古建筑、古塔、古阙、古碑刻等,结构精妙,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高约40余米,平面为等边十二角形,是我国各类名塔建筑中的一个孤例,历经一千四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塔形未有变动,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他佛塔造型不一,各有特点,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东汉时期的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雕刻等各种图画或刻记歌功颂德的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实物材料,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状况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古建筑如中岳庙大殿、会善寺大雄殿、清凉寺大殿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元代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对研究我国和世界天文史,提供了一个重要实物资料。
嵩山出土了大量远古时期的遗址遗迹,有公元前6000~18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告成战国冶铁遗址、大冶沙沟冶铁遗址等冶铸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古阳城遗址,王城岗遗址等古城遗址,有许由冢、巢父墓、夏启母墓、周昭王陵、周颍考叔墓等古墓葬。
嵩山流传着丰富的遥远时期的神话传说。如尧舜时代人物许由、巢父、启母等“夏文化”的传说,有关夏禹治水的传说,汉代“扳倒井”的传说,达摩“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的传说,慧可“立雪断臂”的传说,宋代“程门立雪”的传说等等。
这些遗迹传说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仿佛中原文明传承的一部缩影。
参考文献
1.周维权著.中国名山风景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刘锡诚,游琪主编.山岳与象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李振华,李乃杰编著.五岳探秘.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陈水云编著.中国山水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WorldHeritageCenter,OperationalGiedeline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WorldHeritageConvention,2005.02.http://whc.unesco.org
6.湖南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岳衡山遗产申报文件2005.9
7.湖南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岳衡山文化遗产调研文集.2007.6
8.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9.滕志宏.华山景区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地质地貌遗产部分)
10.滕志宏等编著.山西省华山地区地质地貌综合研究报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神鬼华山管理局.1995.5
11.西北大学生物学系.华山植被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1995.10
12.西北大学生物学系.华山古树名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1995.10
13.韩理洲主编.华山志.三泰出版社.
14.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风景资源评价.2007.6
15.嵩山志
16.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申报书(北岳恒山).2007.10.山西省恒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17.何平立,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安徽史学,2005.01.
18.郑国铨,“五岳”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1994.01.
19.嵩山,孕育禅宗祖庭.风景名胜.2007.9
清华大学杨锐2007-10-29
[1]《汉书.郊祀志》严师古注。
[2]在今天的安徽省。
[3]在今天的河北省。
[4]无怀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5]东岳泰山有摩崖石刻1000余处;南岳衡山有400余处;西岳华山有570余处;北岳恒山摩崖石刻116处,中岳嵩山有1018处。
[6]禅宗初祖为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南朝年间他来到洛阳入至嵩山少林寺,在寺西山麓石洞中面壁九年,首创禅宗,他以四卷《楞伽经》教授学者,传法慧可。他提倡的“见性成佛”,即“静坐默语,明心见性”,与儒家所宣扬的“修心养性”相合,风行海内。在佛教史上菩提达摩被推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7]吐含山(土含山)为东岳、鸡龙山(界龙山)为西岳,地理山(支离山)为南岳、太伯山(太白山)为北岳、八公山(父岳)为中岳。
[8]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汉光帝、太武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和宋真宗。
[9]南岳华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岳恒山处于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中岳嵩山处于暖温带南缘,与北亚热带相邻。
[10]东岳泰山古树名木种类繁多,现有的9810株;南岳衡山有古树名木45科109种,共计1346株;北岳恒山仅主峰天峰岭地区,就存有明代以前的古松数千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30多株;中岳嵩山有3500余株,仅太室山、少室山之阳的登封就有1165株;西岳华山也有大量古树名木。
[11]为目前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基本信息。面积未包括其缓冲区,缓冲区面积为80.8km2。
[12]公元713年禅宗七祖怀让入住般若寺(今南岳福严寺)授徒弘法,以磨砖做镜启发弟子马祖道一悟禅,使其而创禅门伪仰、临济二宗;相邻的南台寺高僧石头希迁同时也开派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他们共同创造了南岳衡山为中心的佛教南禅“一花五叶”,而使磨镜台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禅宗弘扬光大的关键地区。之后,并传播日本、朝鲜、韩国等,成为他们国家佛教的祖庭和与中国佛教文化交往的要地。
[13]1983年在恒山植物普查时,时任上海农学院副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林业专家林源祥先生在恒山主峰首次发现,因树皮状如金钱豹皮暂定名为恒山豹榆。先生遍查文献未发现对该树种有任何记录,认为确系恒山独有,恒山也仅在主峰天峰岭及豹榆沟有少量分布。
[14]恒山最著名、最大宗的药材是黄芪,是公认的“中国黄芪之乡”,约有芪坡20万亩,所产黄芪称“恒山正北芪”。黄芪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药性歌诀云:“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自古被视为“圣药”。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黄芪在中药组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恒山黄芪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上独占鳌头,素享盛誉,尤其受到大陆沿海地区、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青睐。
[15]追溯三教历史,佛道儒从相争相斗,互相抵制、互相排斥,逐步演变到互相渗透,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到宋代“三教合一”在中国正式形成,宋朝皇帝明确指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到金代“三教合一”得到完善。
[16]据《恒山志》载:西汉时,有个名叫昌容的方士,自称是殷朝王子,经常往来恒山修道。西汉景帝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恒山上修练神仙之方,《广列仙传》中说他们均已成仙,世称“三茅真君”。至今,恒山主峰上还留迹“三茅窟”。
[17]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指出:“把木塔改用砖石仿建,实是一个重大改革。”
[18]从山海关东起的万里长城,当延伸到北京西北面的军都山时,分成了南北两支,南支称内长城,北支称外长城。外长城北绕张家口,经得胜口、杀虎口而西去;内长城由居庸关南下紫荆关,经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西行至黄河东岸偏关的老营口与外长城重新会合。这段内长城正是沿着恒山山脉而向西延伸的。
[19]大同地方史志有关专家曾统计,历史上曾有24位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带兵在这一带打过仗,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都在恒山一带打过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