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古韵实足的六和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夏风汇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韵实足的六和塔》
  六和塔是我国著名佛塔。俗称六合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始建於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为吴越王钱弘俶所建。当时的江、浙、闽等地区均属於他统治管辖的区域。建塔的目的:一是为了镇伏钱塘江江潮,导航江上来往船只;二是为了军事需要,可登塔瞭望观察江面行动。古时此地曾筑有六和寺,故建塔时也称叫六和塔。吴越王在建造此塔时,可能根据周易天象与风水之意境,以取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来定夺,来显示佛意宽广,与地理位置重要。也有人说:六和来源於佛经之意,身和同往,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不管其种种论说,但有一点共性,宣讲传承六和,都是爱国行为,因为它融合于当前国家大力宣传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血水相融的华夏文化关系。
  根据文献记载,六和塔在初建时,其规模宏大,塔身九层,高达“五十余丈”约在167米左右(本人按当今竹尺计算,10尺=1丈=3.4米×10丈=34米)34米与167米之比,真是天地之差,不知古人如何测算的,迄今是一个谜,有待于破译。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六和塔受到战争的严重摧残,几乎被毁灭到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重修,历时11年,于隆兴元年告成。可此时的塔身大大缩短,由九层改为七层塔。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和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又几度修缮,其工程主要修缮外檐,以靓其外观,但内部仍然保存着宋代砖砌塔的原来结构,可以塔内保存宋代重修碑记为佐证。当今人们可看到的此塔总体结构,内外层可分外墙、回廊、内墙、小室四部分。中间夹着近2米宽的回廊,便於游客登顶观景,楼梯置於回廊之间,在外墙之外壁都在转角口设有倚柱又连结于木檐。墙身四面均有辟门,其墙身厚达4.12米非常坚固。
  在外墙内壁和内墙外壁两侧之间作倚柱,柱阑额补间铺作两朵,倚柱,柱头施转角铺作,都是单抄四铺作,柱头枋上做菱角牙子迭涩,承接回廊的拱券顶。内墙四边辟门为壁龛,相同而筑,龛内嵌有《四十二章经》石刻,从内墙角道到中心小室供有佛像。塔上有壶门,线条流畅,为南宋时代的典型做法。此塔的第七层和塔刹上铸有元代重修捐造者姓名和期。
  根据罗哲文导师的《中国古塔》文章中论说:“现存的六和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部仍为七层,高有59.89米,是江南有数的高塔之一。塔身为砖砌,外檐为木构。塔身内有穿壁螺旋式阶梯,盘旋而登,直到顶层。每层塔室内部有方形塔室,用斗拱承托天花藻井。天花藻井用两层叠涩牙子排砌。在塔壁,雕刻着各种人物、花卉、鸟兽、鱼虫以及吉祥植物图纹等,栩栩如生,令人叫绝。例如人物中有:飞仙、嫔伽,伎乐,飞天等,飞禽中有:凤凰、孔雀、鹦鹉、仙鹤等或展翅飞翔或张翅停立。走兽动物中有:狮子、麒麟、狻猊、獬豸、犀牛,它们或凶悍威猛或奔腾跳跃、形态逼真。吉祥花卉中有:石榴、荷花、宝相、牡丹、芙蓉、鸡冠、绣球、月季、山茶、玉兰等,奇芭溢辉,斗艳争妍。还有十分精典的回纹、云纹如意等装饰图案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具有历史考证价值的实物资料。六和塔每层檐角均挂有十分精制的风铎,微风吹动,铮铮作响,清脆悦耳,令人举目观望。彼有神怡。登塔顶俯瞰,钱塘江上白帆点点,波澜壮阔的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六和塔是我国著名的佛塔之一,自古已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豪墨客,书家笔首,他们激情昂诵,豪情舒发绝口赞美,留下十分珍贵的墨宝。例如罗哲文导师《中国古塔》元人白廷玉,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潮落远沙群下雁,树欹高壁独巢鹰。张仲举诗:“孤塔凌霄汉,天风面面来,江光秋练净,风色晓屏开。独鸟冲波没,连帆带日回”。近代史上大文豪郭末若於1959年登上六和塔,激情涌诗云:“登上六和最高层,钱塘江畔岭纵横,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百生。木筏联铺津浪阔,铁桥飞渡堑云平。我来适见轮车过。俯听晴空霹雳声。”杭州六和塔古韵实足,每逢去杭州必到其地,而每次又获情感新意,收获又不同,因为这里是我考察与深学的地方。最近由裘乐春先生主编的“浙江古塔”第四期刊登了由洪尚之先生提出的六和塔有没有地宫的问题,彼人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彼人认为六和塔应如同雷锋塔相似之处,很有可能地宫的存在?理由如下:(1)从江南地区宋代名塔历史地理位置来看均属冈身带,古代沿着海岸线带,绝大多数地方都造塔,用于镇江、镇海或导航,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主保佑风水压邪的理念。从上海兴教圣寺塔(方塔)地宫出土的文物,以及天马护珠塔,西林禅寺的圆应塔和苏州瑞光塔出土文物来分析,都是处于历史上五代北宋至南宋时期。杭州雷锋塔、六和塔,因此造塔考虑地宫藏物的可能性。(2)围绕吴越王钱弘俶重要事件所造的塔都应该说有它一定的历史意义和重要考证价值,因为钱弘俶曾统治,江、浙、闽地区长达四五十年。(3)六和塔始建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已经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古刹,按古塔构造和建筑材料分析,佛教说:“佛就塔塔就佛。”古人曰:“救人一命如升七级浮图”可见宝塔,特别是佛塔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七级浮图就意味一座“佛”的形象,可想而知,九级的六和塔是座救苦救难的大佛了,这么大的佛身下面怎么会没有地宫和宝物呢?
  在中国古建筑中地下基础大都是夯打坚实的地基,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唯有塔的构造独具特点除了地面上的塔体之外,在地下还有部分特殊构造——地宫。因为塔是埋藏舍利的东西。据考察,在印度,舍利并不是深埋地下,只是藏于塔内。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的深葬制度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地宫这一种形式。凡是建塔,首先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藏舍利和陪葬器物。这与中国帝王陵寝的地宫相似,其根本别区则为大与小、贵与贫之分。一般情况下,塔的地宫内安放的东西主要是一个石函。石函内有层层的函匣相套,也有石制或金银,玉翠制作的小型棺椁。内中一层即为安放舍利之处。此外在地宫内还陪葬各种器物,经书佛像等。地宫的形式,是用砖砌成的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的地下室。地宫大都深埋地下,仅有个别半入地下的。以河北定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塔基地宫为例,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金银器皿,瓷器、料器等。因为此塔是宋代重修,把原来隋、唐时期废塔地宫内的东西重葬在此地宫内,所以还有隋代馏金铜函等文物,以及两个唐代埋葬的舍利石棺。地宫正中有一个大石函,是隋代塔基地宫内的物品。石函上有“大隋大业二年岁次丙寅王午朔八日已丑舍利宝函之铭”的刻字。函内有金质钻花棺三个,银塔四个和许多金银、瓷器、琉璃、珍珠文物。这一宫的刑制,充分说了塔下地宫建筑和埋葬制度,均是原印度塔藏舍利中国古代陵墓埋葬制度相结合的。著名于世界的中国陕西扶门寺塔地宫出土的佛祖真身指骨及大量珍贵文物,更说明了地宫在许多名塔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从塔身主要的形象特征来看,套在刹杆上的圆环,称为相轮,也有称金盘或承露盘的。指数为:一、三、五、七、九、十一和十三的规律,被称为“十三天”,塔刹相轮越多,则地位越多,六和塔现为外有十三层,内部实有七层;原塔有十三级九层167米左右,可想这座宋代大塔(大佛)必有具有相当地位的地宫。有待各位专家探讨与研究,谨供各位专家参考和讨论。
  夏风汇编
  2005年5月10日於上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