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做人
世界上很多的人若要问他做人的道理,大多数都是不注意的,若没有加以研究的,都以为做人是很容易的。哪里知道不但成佛难,就是做人也不容易啊。何以见得做人是不容易呢?大凡我们托生于天地之间,要具有道德、学问、阅历三种资格,方成完全人格。若不具此三种,就不可说是会做人。
(一)若无道德,则对家庭不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养育妻子;对外不能忠信朋友,和睦乡党。不守公德,凡公共场所不肯拥护,公用物件不肯爱惜;不恤同胞,不济苦难,只图己利,不顾损人,此皆无道德之行为,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道德为立身根本,若无道德,何以立身?
(二)若无学问,不特佛学、哲学理趣洪深不能了解,即对各种科学,各宗之说,亦不能披阅。世间常识,亦复茫然,名为白丁,问若哑汉,此皆无学问之表现,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学问是应世经论,若无学问,何以应世?
(三)若无阅历,即无经验。无论政、军、商各界,必有阅历,方富经验。倘无经验,为政者难收治国安民之效;为军者莫获建功立业之策;教学者不得因才教育之功;经商者安望贷殖生财之道。乃至百工技艺,农作之人,皆须经验,方能获利,如无阅历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阅历是成功左券,若无阅历,何以成功?
以上所讲道德、学问、阅历三者,如宝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虽有道德而无学问,不能利人;若有学问而无道德,不足服人;即使道学兼具,而无阅历,必定不能办事,遇境逢缘,无由应付。譬有良好机器,不谙使用,亦属可惜。故做人必须具足三种资格,方算得会做人。
现见世上许多人,昏昏度日,过了一天是一天,并不想着做人道理,也不知做人如何做法,只晓得穿衣吃饭。故古人对此等不具道德、学问、阅历之人,呼为衣架子、饭袋子,此即寓有讥讽不会做人之意。
现在对世间法上,讲做人道理,要具三种资格,已是不容易的,今再讲佛教与做人有密切关系。佛教者,即释伽牟尼佛度生之教法也。我佛是在中国周朝时代,生于中印度迦维罗国,为皇太子。年于十九岁,因见世人有老病死三种痛苦,无法解决,所以发心出家修道,欲度众生。至三十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称为佛教。共有五乘教法,人天乘是世间法,余是出世间法,说人乘即教人做人的道理,现在多人不会研究佛学,不知佛教与做人的关系,都认着佛教是出世法,与世人无干,此是错误;
又有随声附和之流,指佛教为迷信,更属非是。佛是大觉悟的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能成佛。觉就不迷,迷就不觉,佛既大觉,岂有教人迷耶?佛教正是破迷之教,如五更洪钟,能醒世人迷梦,望诸位一定要信佛教,研究佛教,由信而解,因解而行,有修有得证,能得无量利益。古来许多大学问家皆信佛学,得大受用。
如何是佛教人乘?就是佛说五戒为人道之因。五戒全无,必失人身。五戒者:第一杀戒,不但不可杀人,乃至一切动物,凡有命者,皆不得杀。应生慈悲心,与众生之乐,拔众生之苦,以仁德及物。岂可杀彼身命,养我口腹耶!第二戒盗,不但贵重财物不得强取盗取,乃至微小之物,亦不可窃取。他人财物,是他人所有权,不与不取。见利思义,岂可明瞒暗骗,偷窃诈取耶?第三戒邪淫,世俗之人,一夫一妻,伦常所许,夫妻之外,不可邪淫。非但不可强奸,乃至和奸,亦所不许。他人妻女,他所守护,岂可不遵礼教,淫乱行事耶?第四戒妄语,不但未曾得道说得道,未曾证果说证果,大妄语是当戒的。乃至见言不见,是言不是,皆属无有信实,岂可虚妄发言,不守口业耶?第五戒饮酒,酒虽不是荤腥,亦无性命。然酒能乱性,多见醉后惹祸招殃。故佛为防非止恶,亦复制止,不许饮酒。即我国圣君夏禹,以仪狄制酒佳味,贬向苏海,亦此意也。
此五戒,即我佛教人做人之法,若前生能持一戒,亦可不失人身。但为下等之人,一生困苦;能持二戒尚在中人以下;能持三戒,可为中等之人;能持四戒,则在中人以上,但美中而有不足;全持五戒,则为上等之人。人类之有富贵、贫贱、寿夭、穷通之不等者,皆由前生持戒多少之故也。
此五戒即儒教中五常:不杀生,仁也;不偷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能持五戒即具道德。能知持戒,可以生善灭恶,即是学问。如是阅历世情,以验持戒不持戒之得失,自可深信因果,看杀人之人,结果必遭他人之杀;偷盗之人,必至破案受刑;邪淫之人,必定丧身败名;妄语之人,必不为人信用;饮酒之人,必然醉后为恶受苦。有此阅历,如是持戒之心益坚,道德学问日见增进。佛之教人持戒,即令人具足做人三种资格。身戒易持,口意难守。不说杀盗淫妄饮酒之言,不起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念,自属不易。我们做人,必须时刻留心,常存临深履薄之心,如是做去,方可算得会做人。
上约佛教人乘做人讲好,再约佛教大乘法说做人的道理。做人第一须除悭贪心。悭者,悭吝。自己财物,不能施舍,乃至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为。贪者,贪婪,他人财物,是好都为我所有,悭贪是病,故佛教人做人,应行布施,以度悭贪。第二做人须断恶念。恶念不起,身自然不行恶事,口自然不道恶言。故佛教人做人,必须持戒以度诸恶。第三做人须断嗔恨心。惟是逆境之来,必要忍受,要明反忍亡忍观忍慈忍四种工夫,故佛教人做人,当修忍辱以度嗔恨。第四做人须除懈怠心。无论何人,心多懈怠,一生功业无成。故佛教人做人,须要精进以度懈怠。第五做人要止散乱心。如若散乱,没有把握,难免不为境所动,为物所转。故佛教人做人应学禅定以度散乱。第六做人要断愚痴心。愚则不能成事,痴则不能明理,触向多乖,心常暗昧,故佛教人做人须求智慧以度愚痴。
世人若能依佛教以做人,不但可以完全人格,照此六度之法修去,即成佛也是不难。以六度具足万行,前四度以求福,后二度以求慧。福慧满足,自能成佛。
摘自《圆瑛法汇丛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