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慧语录》的编辑与版本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哈 磊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慧语录》的编辑与版本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哈 磊
  大慧宗呆禅师是南宋临济宗著名禅师,十七岁出家,广参众师,于洞山微禅师处,“二年之间,曹洞宗旨一时参得”[1],二十四岁时参真净克文法嗣湛堂文准和尚,于禅虽有所省发,然多为言语方便,而终不得开悟。湛堂圆寂后,又先后参潜庵源和尚,兜率照禅师、灵源和尚等。三十七岁时,依湛堂和尚遗训,往参圆悟克勤禅师于天宁寺,“投诚于天宁密室四十二朝昏”,于白云端禅师之“有句无句,如藤依树”句,得圆悟之钳锤,“而于一言之下领略”,后又屡遭其“针锥”,遂“浩然大彻”。彻悟以后,遂承临济之旨,机锋峻发,法性广阔,手法多端,法化之盛,世所罕见。当时名公巨卿如张商英、张九成、吕居仁、李邴等,多与之游。后触秦桧,屡遭流离而有衡阳之窜、七闽之行、梅阳之贬,天下禅人虽丧身殒命而不惜;广因一会,弟子五十三人,五十日内开悟一十三人,孝宗即位后,多有咨问,先后诏住天下名刹阿育王寺、杭州径山禅寺。其间魏国公张浚、丞相汤进之、张孝祥、朱熹等与师多有交游请益。隆兴元年(1163),以世寿七十五岁而迁化,“普觉”是宋孝宗所赐谥号。
  纵观其一生,虽荣辱屡加而不失其初心,艰难困顿之时,正其得人之日。禅法方面,虽力陈“默照禅”之弊病,而不专弘“看话禅”;虽为临济正宗而不立门户之见。后人认为“大慧证悟广大,不在岩头(全豁)、雪峰(义存)下;慧辩骏发,如出南阳(国忠)、大珠(慧海)间;杀活纵擒,与首山(省念)、风穴(延昭)无异”。尊崇之盛,可见一斑。
  一、30卷本
  大慧辞世九年后,弟子蕴闻集其语要为三十卷,又别集语录十卷进呈宋孝宗:
  伏念(臣)先师前住径山大慧禅师(宗杲),敏悟英发,直受正传,善巧方便,开悟后学。其平日提唱语要,(臣)随处记录,皆已成书。既为《广录》三十卷,又为《语录》十卷。谨缮写诣阙上进,伏望万机之暇,俯垂省览。
  (臣)又伏见真宗皇帝景德年中。以僧(道原)所集《传灯录》颁降入藏,今(臣)所进先师语录十卷,欲乞圣慈依上件体例,特赐指挥,亦令入藏,用广流通,使后学皆得预闻,在先师益为不朽。(臣)无任战灼,俟命之至取进止。乾道七年(孝宗1171)三月日,径山能仁禅院住持,慧日禅师(臣)蕴闻奏札。[2]
  奏札除进呈30卷本《广录》及10卷本《语录》外,还依《景德传灯录》人藏之先例,请求孝宗允准10卷本《语录》人藏。
  从蕴闻乾道八年的《谢降赐大慧禅师语录入藏奏札》来看,这一请求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准许,《大慧禅师语录》依圣旨增人福州东禅寺大藏经(即《崇宁藏》)中:(《崇宁藏》至徽宗政和二年(1112)已完成崇宁万寿大藏一副,共五六四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慧明加以修补,孝宗乾道八年(1172)及淳熙三年(1176)均有增刻,共增刻三十一函。总计五九五函,六四三四卷,其中也包括《开宝藏》没有收录的本土著述多种。)
  谢降赐大慧禅师语录入藏奏札
  臣僧蕴闻昨于乾道七年三月中,不惧天诛,以先师大慧禅师臣宗杲语录投进,仍乞特旨,送福州入藏。伏准五月十九日圣旨,已送福州东禅寺入藏讫者。…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乾道八年正月日,径山能仁禅院住持慧日禅师臣蕴闻奏札。[3]《大慧语录》除收入东禅寺所刻《崇宁藏》外,还被收录到福州开元寺所刻《毗卢藏》中:
  福州东禅报恩光孝禅寺
  本寺承知府安抚大观文公文:“备准御批,降《大慧禅师语录》十册,令寞之名山大藏中,以永其传”。住持(臣)僧(德潜)谨刊为经板,计三十卷,入于《毗卢大藏》,用广流通。以此功德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无疆,仰愿皇图巩固,凤历长新。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乾道八年正月日。住持(臣)僧(德潜)谨题。[4]
  上面所引文字,当为东禅寺版《大慧禅师语录》之题刻。从中可知《大慧语录》不仅收入《崇宁藏》中,并且经孝宗御批,令人当时官私所刻各种藏经中,其中《毗卢藏》所用经板,是由东禅寺依福州知府之命代为刊刻的。由于《崇宁》、《毗卢》二藏所收之《大慧语录》都刊于乾道八年,且所用经板均为东禅寺出,可知二藏所收之《大慧语录》均为30卷本,《语录》之编订者是继任宗呆而任径山禅寺住持的蕴闻。由于30卷本人《崇宁》、《毗卢》二藏,此后诸藏遂沿用之,童玮《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中列收录《大慧普觉禅师》之《洪武南》、《永乐南》、《永乐北》、《嘉兴》、《频伽》、《弘教》及《大正藏》诸藏所收皆为30卷本。[5]
  二、60卷本、80卷本与5册本
  在30卷本外,历史上尚有60卷本、5册本和80卷本《大慧语录》行世。大慧弟子祖咏编《大慧普觉禅师年谱》说:
  其八处九会升堂语要、普说、小参、赞、偈、机缘、长笺、法语,无虑数十万言,参徒道印编为六十卷,奉置于庵。[6]
  则60卷本是继住明月庵(大慧退隐之寺,孝宗赐匾“妙喜庵)的大慧弟子道印所编,是为妙喜庵本。《续藏经》道谦禅师编2卷本《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后所附祖庆跋语,对此本之编订略有补充:
  大慧先师以无量三昧辩才,秉佛慧炬,洞烛人心。承学之徒随说抄录,散落诸方。末后最庵道印法兄,裒次编正,总为一集,名曰《广录》。前后颠末,了然无遗。……祖庆亲炙先师之日最久,敢不奉承道印法兄之用心,镂版刊行,以广其传。庶几见者闻者,同悟真如。佛之慧命,永永不绝。……绍熙元年四月结制日。(祖庆)谨跋。[7]
  从上文来看,道印所编之60卷本,又名《大慧普觉禅师广录》,在绍熙元年(1190)由大慧弟子祖庆刻版刊行。
  道印所编之60卷本后经大慧弟子宗琏等重新整理为五册本:
  宗琏、昙密、惟裎、宗演、净智、居士黄文昌裒其纲要,离为五册,刊行于世。蒙诏赐入大藏,同圣教以永其传。
  从行文来看,5册本也曾依诏收人大藏经中。
  80卷本《语录》,在《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大光明藏》等南宋后期的禅宗著作多有记载,如《嘉泰普灯录》云:
  (孝宗)皇帝闻而叹惜,丞相以次,致祭者沓来,门弟子塔全身于明月堂之侧,寿七十有五,夏五十有八。诏以“明月堂”为“妙喜庵”,谥曰“普觉”,塔名“宝光”。淳熙初,赐其全录八十卷。随大藏流行。[8]
  由此看来,80卷本当名《大慧禅师全录》,在淳熙(1174—1189)年间,由宋孝宗下诏,收入当时之官私大藏经中,流行颇广。此时距大慧辞世仅十余年,文献收罗当称完备。遗憾的是,存世诸藏经中,60卷本或80卷本,俱已踪迹无觅了。
  明代瞿如稷在其《指月录》卷32大慧禅师《履略》后之附记中说:
  (《大慧语录》)《年谱》作六十卷,《年谱》所载书问、法语、普说之目,今藏本多不具。不知此三函者,何人所节略?[9]《续灯》(《续传灯录》)谓:从师得法,如鼎需、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谦、遵璞、祖元、冲密等九人,皆契悟广大,先师而没。《语录》世不睹全本,弟子之超卓者又蚤世,不使久开法,俾法嗣广布,为人天眼。甚哉,末法之可悲也!
  感慨之痛,溢于言表。
  三、2卷本与1卷本
  在存世的《大慧语录》中,有两种较为常见:一为2卷本《大慧普觉禅师语录》,题为“参学比丘法宏、道谦编”,收入《续藏经》第120册;一为《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题为“参学比丘道谦编”,收于《大正藏》第47册。2卷本《语录》上卷主要记录禅宗古德言行兼及两宋奉佛之名公巨卿之言行,下卷为李参政(邴)、张丞相(浚)诸人之跋、赞、相赞及诸佛菩萨、祖师之赞。关于这两种本子的来历,大慧弟子晓莹在《云卧纪谈》中有详细叙述:
  今略叙《武库》之权舆:乃绍兴十年春,信无言数辈在径山,以前后闻老师(宗杲)语古道今,聚而成编。福清真兄戏以《晋书·杜预传》中“武库”二字为名。……(次年五月,宗杲被秦桧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流放衡阳)由是山头识者莫不以“武库”二字为忧,故千僧阁首座江州能兄揭膀子于阁门曰:近见兄弟录得老师寻常说话,编成册子,题名《武库》,恐于老师有所不便,可改为《杂录》则无害焉。其后又伪作李参政汉老跋,而以绍兴辛酉上元日书于小溪草堂之上。其实老师则不知有《武库》。
  及于绍兴庚午在衡阳见一道者写册,取而读,则曰:“其间亦有是我说话,何得名为《武库》?”遂曰:“今后得暇,说百件,与丛林结缘”,而易其名。未几移梅阳,至癸酉夏,宏首座以前语伸请,于是闲坐间有说,则宏录之。 自“大吕申公执政,至保宁勇禅师四明人”,乃五十五段而罢兴。时福州礼兄亦与编次。宏遂以老师洋屿寮膀其门“有兄弟参禅不得,多是杂毒入心”之语,取禀而立为杂毒海。宏之亲录,为德侍者收;礼之亲录,在愚(晓莹)处。约一百余条。[10]
  由上文看,《宗门武库》与2卷本《语录》同出一源,是绍兴十年(1140)由大慧弟子信无言等数人私下记录大慧古今禅人之故事汇编而成,由福清人真禅师取《晋书·杜预传》中取“武库”二字命名之,故是书初名当为《宗门武库》。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大慧因“神臂弓偈”被流放衡阳,是书由江州人能禅师公告于众,改名为《杂录》。此书后兼附伪造之李汉老跋,以取借重为外护之意。大慧禅师1150年(庚午)才见到该书的手抄本,认为“武库”二字不当,遂另为命名,并允诺再续该书以满百则。1153年(癸酉),大慧在流放地梅阳时续成此书,宏首座亲笔抄录,共55段。加上前说,共百余条。本书初稿有二种,一为宏首座之亲笔稿本,一为礼禅师的抄本。
  晓莹认为二本略有差异:
  礼之录,其中尚有说:
  云盖古和尚,丛林谓古慕固者,颂狗子无佛性话曰:“赵州狗子无佛性,终日庭前睡不惊。狂风打落古松子,起来连吠两三声。”老师曰:“此吟狗子诗也。”礼之小楷,笔力精劲,殊有风韵,盖出之于晋宋法帖耳。
  由上文来看,《武库》之编辑者前为信无言等人,后为法宏及礼禅师。但2卷本则题为“参学法宏、道谦编”,《大正藏》本《宗门武库》则径题为“参学道谦编”,不知道谦禅师与该录有何关联。由于1卷本与2卷本皆不见“古和尚”一段,可知今本出法宏本。比较这两个本子,1卷本之《宗门武库》大体同于2卷本之上卷,但少“无尽居士守南昌”、“吕居仁有急饥疾”、“圆觉经不标时处”等数段。2卷本之下卷除附上文所说之李汉老跋外,尚有张、李二位丞相及当时公卿诸人赞大慧禅师之偈颂,卷未有大慧颂文殊及禅宗诸祖师、古德之禅偈等。另外,2卷本文字较1卷本更为通畅些。
  四、其他版本
  以上常见诸本之外,尚有4卷本与5卷本《语录》见诸记载。4卷本见于《直斋书录解题·子部下》云:“《大慧语录》,四卷,僧宗呆语,其徒道谦所录,张魏公序之。”本录既不见于今人之著录,当早已亡佚。5卷本见于《佛光大辞典》“大慧普觉禅师普说”条: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
  凡五卷。南宋慧然、蕴闻、道先等编。略称大慧普说。乃编录大慧普觉禅师宗杲普说宋代诸禅匠之宗旨而成。首卷载诸人之问话,二至四卷详记临济禅风,末附汤丞相请大慧禅师升座疏语及大慧普觉禅师法语,第五卷系净智居士黄文昌重编。此书刊行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即宗杲示寂后二十七年,为研究临济禅机之绝佳资料。[11]
  从其叙述来看,5卷本《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应是存世之宋版,可惜未曾说明收藏处,无法查阅。
  [1] 宋祖咏:《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北京图书馆藏年谱珍本丛刊,1997年,第333页。
  [2] 《大正藏》第47册,p.811.1。
  [3] 《大正藏》第47册,p.943.2,此文原附于(语录》卷30后。
  [4] 《大正藏》卷47,p.811.1—p.811.2。
  [5] 童玮:《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中华书局,1997年,第190页。
  [6] 宋祖咏:(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北京图书馆藏年谱珍本丛刊,1997年,第451页。
  [7] (续藏经》第121册,第1仍页。从前后文来看,祖庆之跋当为①卷本而作,不知何人何时附于2卷本(语录》后。
  [8] <嘉泰普灯录》,(续藏经》卷79,0384a.
  [9] 《指月录》卷32所附的(大慧语要》上下两卷为节略本。
  [10] 《续藏经》第148册,卷46下。
  [11] (佛光大辞典》电子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