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漫话普济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漫话普济寺
  五台山南台脚下的石嘴镇,有一座寺庙名为普济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画,寺后苍松一片,寺前杨柳轻拂,寺庙的两侧一面临景色宜人的田园,一面挨人来车往的山乡小镇。整座寺庙呈前低后高状,占地面积约为二十余亩,一条横贯五台县境的清水河从东台源头出发,径从这座寺庙的门前流过。夏秋的景象更是奇丽迷人,从南台顶下望,普济寺却似嵌在绿色棋盘上的一个鲜艳的棋子,高低有致的殿宇佛堂建在其间,越发显出仙乡楼阁般的神奇。现存建筑只有毗卢殿三间,三佛殿一座和大雄宝殿的残基,山门殿的柱础。观其碑文,方知普济寺原本为大元致和年间建造,明嘉靖年间重建,清普济禅师又建。清以前,寺庙名为大崇福寺,由五台山著名高僧玘和尚住持。另据传说,早在宋代,太宗皇帝朝山拜佛就路居此寺,观得此处有灵光宝气,因而曾拨款建寺。成化年间,皇帝巡游五台,曾在途中下榻该寺,并亲拨银两予以重修。历史上,这里名家云集,高僧辈出,妙语法师,法智和尚,普济禅师,都曾在这里住持。而到这里揽胜朝拜者绝非一色的佛教信徒,也曾有许多文人雅士入住,并赋诗作画于此,明代诗人性善曾写诗道:
  策杖寻幽上翠岭,清凉春尽早芳研。
  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
  梵刹昭尧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
  真容欲睹如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
  清代,康熙皇帝曾经五上五台山,普济寺是皇帝必经的第一个寺庙,因了种种方便,这里弟子倍增,香火更旺,成了五台山台外最大的佛教寺庙。
  那是一八九零年,一位英武慈善的僧人来到了这座大崇福寺,他当时看到的已是院落的破败和佛殿的坍塌景象,山门紧锁着,石狮守着的是一个古刹空门,面对此况,这位僧人一跪不起,发下大愿,要把这千年古刹恢复如初,建立一处禅宗的庄严道场。这僧人就是大清皇帝钦命的六品蓝翎守备普济禅师。普济和尚用了化缘来的所有布施,在这残破的旧址上精心恢复着原样,大约在耗去很多银两的六年以后,慈禧太后召他到京城,为他赐额“真如自在”。他有京城之行,为他半生的僧侣生活作了最好的注释,也给大崇福增添了荣光,当普济和尚还没有离去时,弟子们把这座大崇福寺改名为普济寺。人因建寺而知名,寺因名人所建而蜚声四方。自清以来,这里除了禅宗,还有净寺宗、临济宗、华严宗等不同宗派汇聚,开创着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多元格局。
  从大崇福寺到普济寺,历史过去了几百个年头,却在最现代的“文革”中受到了毁坏,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几年之间,竟变得残垣断壁,很多富丽典雅的佛殿只留下台基柱础,两通书写着历史的汉白玉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默默地承受着荒寂与冷清。面对这样的情景,人们自然痛惜祖国佛教文化的被破坏,更思念昔日里先师们弘扬佛教文化的可贵精神。然而,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普济寺的残破景象依然如故,一个曾为多少人向往的梵宫古刹,竟然悄无声息地空在那里,仿佛一位多年被压仰着情感的历史老人,常常发出一种充满呼救的呻吟。
  现任监院果福师,怀着对佛教文化无比景仰的心情,发愿修复古刹,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寺庙已经完成的大殿的修复,钟鼓楼已经恢复原样。山门以及石狮等物按原貌予以修葺,出现在众生面前的仿佛是几百年前的偌大道场。
  从二○○七年农历四月开始,本寺又重新开设了四月初四文殊圣诞法会,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圣诞法会,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法会,诸如盂兰盆会和普通的祈福消灾法会场按原有佛事活动如期举行。
  因为普济寺从古至今是东北三省及京津直来通往五台山拜佛的必经之地,古称五台山南门,抗战时期本寺的后靠山曾经是日军的炮楼所在地。为了及时迅速地抵御敌人干扰,聂荣臻司令员在普济寺筹备和建立了晋察冀边区司令部,并将司令部金库设在此寺。如今,金库遗址犹存。二○○二年,聂荣臻司令员的女儿聂力将军,来此寺瞻仰其父亲战斗和经过的地方,并亲笔写下了普济寺三个题字。
  雨花碑
  时过境迁、流光飞逝,元朝太定帝到五台山朝山拜佛,路经此地,突然雷鸣电闪、雨雹飞泻、山洪暴发无法行走,等到雨雹过后,看到前方地面出现一块大白石,遂视之,见雨点落到大白石上都是清澈明亮的小菊花,观此祥瑞之景,龙颜大喜曰:“好一块龙生凤养、瑞气天祥的雨花石”。回到京后皇帝朝思暮想,于梦境中见一头戴金光,蓄五须之人左手持令剑,右手托着雨花石,出现在他的面前,放下雨花石后,口诵:“阿弥陀佛,赐你雨花石,上保臣子功成名就,俯首听命,宝国永存,下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醒来之后,顿悟是五爷点化。数日后太定帝连下两道圣旨,重建大崇福寺(普济寺),把雨花石加工为寺院石碑,立于大崇福寺院内(普济寺),并将大崇福寺封为皇家寺院,后来便成了人们进香拜佛、求官求财许愿的佛国灵圣。
  龙凤树
  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多年,康熙帝思父心切,则带众随从来五台山朝圣见父,在来山的途中,忽见天昏地暗、倾盆大雨、山洪爆发,康熙帝惊慌失色,突然听到前面有洪亮的声音曰:“我主莫惊,随我前来”,康熙近前一看是一位气宇非凡的僧人,于是跟随来到普济寺下榻。次日天明,僧人不见,皇帝差人四处寻找仍没有此僧,上殿上香见到五爷神像跟接驾之人一模一样,顿悟原来是五爷接驾,并听随从说此寺许愿灵验,就在此寺许愿曰:“国泰民安、子孙昌盛”,并种下两棵小树离去,回京一年后,喜得龙凤双子,心中大悦。忽一日,有五台山普济寺僧人来到圣报曰:“圣上一年前在普济寺所种下两棵许愿小树,现在相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对龙凤树。”康熙闻之喜上加喜,遂顺便下旨命此树为龙凤树,普济寺僧人忙谢道:“谢主隆恩”,以后康熙每次来五台山朝圣礼佛,必在普济寺下榻,也在皇天大拜台上点香叩拜、许福愿。老百姓闻听此事以后,就在这棵龙凤树下求儿求女,据说是有求必应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