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现代化的两条道路
佛教现代化的两条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张志强
宗教社会学问题,涉及到传统社会在现代转型过程当中宗教功能的转化适应问题;换言之,宗教社会学问题便是一个通过宗教现代性问题体现出来的传统社会的现代转换问题。不过,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中,经由佛教现代化议题而展现出的佛教现代性问题,却似乎更为复杂。
首先,在传统社会中,精神价值资源和社会组织资源的主要提供者是儒家,近代佛学的复兴,一开始便是作为儒家的某种批评者和功能替代者出现的,儒佛之间的位移,在一定意义上其实正表明了佛教的复兴所承担的现代性转换的议题。当然,儒佛之间的权势转移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思想史环节,特别是清代儒学的特质,在某种程度决定了佛学复兴的方向和性格。其次,同样作为一种传统资源的佛教,其在近代的复兴同时便意味着对自身传统的批判和调整。佛教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角色以及由此所赋予的传统佛教思想的特质,如何通过自我调适来因应近代变局的需要,真正能够承担起中国社会和思想的现代性转换的责任,则是近代佛学复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相对于近代学术思想嬗变中因应儒学的伦理代宗教倾向而开展出的人文主义取向,近代佛教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强化自身的宗教性格来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换的。而这种对宗教性强调的方式及其思想和实践的效应,在一定意义上以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方式回应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欧阳竟无和太虚的佛教现代性方案,代表了两条不同取向的佛教现代化道路。这种不同,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各自对传统佛教的批判和改造的思路不同之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们各自对佛教在现代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中的功能承担的不同理解之上。本文便试图对这两位佛教思想家的佛教现代性方案以及由此所展现的他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现代性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深入地阐释,以此来获得一个审视近代佛教的新视角。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