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兄弟舍地献国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自涵江城区沿涵梧公路北行2公里至国欢镇塘西村,在公路的东侧,有一座佛宇名叫国欢崇福寺,乍看起来似不怎么起眼,但它是一座千年老寺。
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宇,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与妙应、本寂两禅师的鼎名分不开的。国欢寺原是妙应、本寂两兄弟的故居。关于妙应禅师的僧迹已在囊山寺中述过,这里简要叙述境内最有建树的禅师本寂的僧迹。却说妙应禅师出家那年,其母亲又生下一男子,取名崇精。崇精幼习儒业,博闻强记,悟性极高。稍大后,也许是受其兄的影响,渐渐倾向于佛门。19岁那年,其父母先后去世后,弃儒崇禅,妙应推荐他到福清云名山灵石寺出家,法名耽章,号本寂,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860-874年)初,到江西高安拜洞山悟本禅师良价为师、历经10余年。良价认为其"堪任大法",密授以《宝镜三味》、《五位显诀》、《三种渗漏》等不传之旨。之后,往(韶州)曹溪顶礼六祖慧能塔,一日,返至临川荷玉山,爱其山水秀,就定居下来,并改山名为曹山。他在曹山弘禅三十余年,大振良价的洞上宗风,弘扬"顿门"教义,后来发展成为佛教的一大宗派--曹洞宗,为禅宗中流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派。本寂于唐天复元年(901年)坐化,全身葬于曹山之西的福圆塔。
再说本寂在出家之前,和其兄一起把父母葬在旧居东侧,建双塔作纪念。当而与兄商定在旧居内建庵奉佛,以表达自己的善心。据相关资料记载,妙应于唐大顺元年(890年)把庵扩建为院,取名塔院。几年后妙应、本寂两禅师相继圆寂,但其名声不亚于生前,因而作为他的家院被后人所器重,扩大其建制又取名延福院。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延福院报请朝廷赐额,适缝王审知长孙王昶出生,于是赐额国欢院,寓王孙出世,举国同欢之意。后来这地方就叫国欢坡,今涵江区国欢镇的命名也是由此。
按照清乾隆《莆田县志》所载,其时国欢寺仍称国欢院,寺比院规模大,论国欢的规模也只能称院,而国欢何时称寺,并在"寺"前加上"崇福"两字,"传自敕赐,未详所起"(江春林《募修国欢崇福寺序》),这可能与明末清初东渡日本的超元禅师有关。
却说国欢院自五代至明末,历经七百多年,期间兴废不一,迭有重修。明末,国欢出了个超元禅师,使小小国欢院声名大振。超元,号道者,莆田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早年在国欢院出家,受大戒后到囊山寺学禅,后又回国欢研读藏经多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南行,得法于漳州南山寺亘信和尚。清顺治七年(1650年)东渡日本,为莆田传法海外第一人。赴日后,他住持长崎崇福寺,据日文记载"道者来朝后,天下英雄荟萃,群贤毕集,醍醐灌顶,渐入禅境,在佛教史上留下千古芳名。"创造了禅界新风,后经弟子盘王圭永琢接化,形成一个宗派--盘王圭派,流传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超元回国,仍住国欢院,康熙元年(1662年)圆寂,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
国欢佛宇清代屡有修建,许是晚清时进行修葺时,报请朝廷升为寺并求赐额,一般寺的名称由地名和寺名构成,其时"国欢"已成为地名,据清初超元道者传禅长崎崇福寺,大振禅风,因而赐额"崇福寺"。民国时期,曾任莆田县佛教会会长的性莲法师几度主持修建,现存建筑物为民国25年性莲主持的最后一次修建,寺内楹联笔迹均为那时高僧圆瑛、名人林森、张琴留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废,寺宇为俗人居住。1989年,印尼侨僧海涵(幼年于国欢寺出家)和马来西亚寂晃同捐资并委派僧人接管修建,而今寺貌一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