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教归一对中国文人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教归一对中国文人思想的影响
  这里只想讲两个文人:苏轼和白居易。(这个题目写起来没完没了,于是举两个例子来稍微例证一下)
  白居易受三教合一的影响最为深刻,他曾经亲自参加过三教论衡一事:《白居易集》卷六十八有《三教论衡》一文(亦载《全唐文》卷六七),记叙了作者参与的一次这样活动的大略。其首云:
  “大和元年(827年)十月,皇帝降诞日,奉敕召入麟德殿内道场,对御三教谈论。略录大端,不可具载。
  “第一座秘书监赐紫金鱼袋白居易。安国寺赐紫引驾沙门义林。太清宫赐紫道士杨弘元。”
  白以进士明经,但其诗风向以通俗,且精通三教著称於史。早年谪贬江州,就写出了“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行禅与忘机,同归无异路。”(《睡坐晏起》)并自注曰:“道书云“无何有乡”,禅经云“不用处”。二者殊名同归。”晚年写《三适》诗时,又有“禅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之句。辞官归乡后,在《遇物感兴因示子弟》诗的结尾中,又说“上尊周、孔训,旁鉴老、庄言。不唯鞭其后,亦要轭其先。”後两句是用《庄子?达生篇》之典,但是他仍然承认自己思想是以儒教为主导的。后世公认白氏深得三教圆融之旨,而且对宋明士大夫的思维及生活方式颇有影响。
  儒道释的思想伴随苏轼的一生,但就其明显的人生哲学特点来说,苏轼早岁是儒家,中期儒道兼有,晚年却是儒道释相融。晚年用世似儒家,超脱似道家,虚空似释家。似儒家而非忧,似老庄而非玄,似佛祖而非空。
  苏轼是传统文化发展到有宋一代,三教合流的明证、产物、代表。从某些程度,角度,方面来讲,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发展到宋代的圆融汇通,成熟辉煌以及中国士人人生哲学的成熟定型。至少在文化的意义上,宋代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时代之一;而苏轼,是士大大群像中最为人称道而又最可爱的一个。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走出宋代,还没有走出苏轼。
  北宋时,中国最流行的佛教宗派是禅宗,它自身的文化性和知识性很受文人的喜爱,谈“禅”与当年的谈“玄”一样,即是文人们修性脱俗的手段,也是他们结友愤世的工具(也有些人谈禅是为抬高身价)。苏轼号称东坡居士(苏东坡名由此而来),家中供有十八罗汉像,三苏中另二苏(苏洵、苏澈)也都以居士自称(王唯也号称维摩诘居士)。苏轼的仕途颇不顺,早年与改革派的王安石不对付,被適贬至湖北黄州,后来改革派下台了,苏轼又与保守派交恶被再贬至杭州,改革派再上台,苏轼又被贬至广东(这苏轼官当的够窝囊)。多次流离也使苏轼对佛家的出世思想越来越接近,他一生写过很多佛学颂文,甚至参与过佛经的编注。在苏轼的很多诗中也有很多与参禅相关的内容。  
  白居易和苏轼算是两个代表人物,中国文人中三教思想并存的恒河沙数,如李白、韦应物,柳宗元等等许许多多。
  中国的艺术包括国画,壁画,书法,陶艺……也都无不受到三教归一思想的影响,我实在搞不下去拉,太多鸟太多鸟,选题选的冷个大,自己都无语言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