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神圣与世俗——从佛教丧葬仪式探讨当代台湾殡葬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神圣与世俗——从佛教丧葬仪式探讨当代台湾殡葬发展
  来源:佛学研究网
  宗教社会学有关神圣与世俗的研究,大都以中古世纪基督教 “政教合一”的背景为基准,以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脉络下的宗教现象作为对照,其研究的过程就是神圣VS世俗的一连串辩证。然而,若是采此基准作为立论,宗教的世俗化是必然的结果。吊诡的是,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反而与基督教大异其趣,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东方文化一直 被 视为现代化的阻力,东方宗教亦被视为落后的象征,处于边缘地位。
  但是,随着台湾社会的整体发展,佛教的影响力反而与日俱增,尤其解严后,各宗派不断蓬勃发展,信徒人数持续的增加。因此有关宗教世俗化的研究,实不宜全盘移植西方的经验,当以本土题材作为观察的对象。而丧葬仪式所呈现的内容,主要涵括宗教神圣信仰教义及社会活动世俗人际网络两大部分。
  对于宗教信徒而言,其所办理的丧葬仪式正是一场场神圣与世俗的交融及张力,其中尤以告别式为最佳观察场域。佛教徒一向将死亡视为浴火重生的试炼,各宗派更是积极耕耘、参与丧葬仪式的制定,因此本文选订佛教徒的丧葬仪式作为神圣VS世俗的观察对象,将死亡、宗教、殡葬三者进行扣连,探讨佛教丧葬仪式由世俗逆转神圣的可能性。并进而以公部门、葬仪市场机制的第三个角度,用宗教的神圣观点来建构殡葬发展。
  本研究分析论述如下:佛教的生死观及宇宙观根源自佛教教义,所以极为神圣性,亦直影响丧葬仪式的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丧葬仪式受到资本主义商业色彩严重的影响,而公部门以管理为主轴的殡葬政策及提倡简约、隆重的丧葬文化,对于涵括神圣与世俗的丧葬仪式带来直接的冲击。其中,社会分工、公部门殡葬政策、葬仪市场商业化机制导致佛教丧葬仪式的世俗化,另宗教团体参与佛教教义的推广及丧葬仪式的举办,例如助念、超度、佛化联合奠祭等活动,将更强化丧葬仪式的神圣性。
  丧葬仪式若以亡者为主体,自然重视亡者的受益,比较重视超度、助念等符合佛教教义的过程。若是以活人为主角,丧葬仪式的设计自然偏向社会网络及人际关系的展现。丧葬仪式经由佛教团体的参与及推广,将提高丧葬仪式的神圣性,并间接影响殡葬发展,引发公部门及葬仪社正视丧葬仪式内涵。
  研究结果显现,影响佛教徒丧葬仪式从神圣到世俗的变项计:公部门的丧葬政策、葬仪社的市场机制、社会人际网络、丧葬仪式的权力组构等。其主要的因素是导因于社会发展的结果,因为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及资本主义的影响,使得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多元化的结果,使得丧葬仪式愈来愈世俗。然而佛教徒的丧葬仪式在佛教各大宗派的参与及推广下,以佛法教义、生死观为主体所建构的丧葬佛事有从世俗趋于神圣的现象。另外,由佛教徒所开设的葬仪社,其将丧葬办理过程视为修行的功课,在宗门的法师指导下,发展出兼具佛教神圣教义、宗门特色的丧葬仪式,颇值得作后续观察。
  台北市的殡葬改革,在有心人士的推动下,已慢慢摆脱既有的污名化及原罪,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然而现行的殡葬发展已面临困境,主要问题有:殡葬问题未真正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殡葬管理层级过低、组识迭床架屋、殡葬行政系统多头马车、官僚体系无法吸引人才、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殡葬红包文化与政风贪渎间的拉扯、民众对于死亡的禁忌和无知、丧葬仪式和生命礼仪的边陲等。本研究建议,公部门在主导殡葬发展时,除了以活人(治丧家属)需求为主体外,应建立以亡者为丧葬主角的服务观。并加强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进而建构宗教信仰与社会活动兼容并蓄的优质殡葬环境。
  本研究属质性研究,采参与观察法并作深度访谈及二手数据分析,田野访察对象采立意抽样,以九十年三月至九十三年五月期间,在台北市殡葬管理处所辖第一、二殡仪馆及富德、阳明两灵骨楼(塔)及列管五十五处公墓场域所办理佛教丧葬仪式为观察。分别从佛教徒个人、受到团体奥援的佛教徒、佛化联合奠祭及国内各大型宗教团体所举办的丧葬仪式作观察。其面临的问题有神圣VS另一个神圣、神圣VS传统、神圣VS另类神圣、神圣VS公共政策、神圣VS葬仪社等论述。
  研究结果显现,影响佛教徒丧葬仪式从神圣到世俗的变项计:公部门的丧葬政策、葬仪社的市场机制、社会人际网络、丧葬仪式的权力组构等。其主要的因素是导因于社会发展的结果,因为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及资本主义的影响,使得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多元化的结果,使得丧葬仪式愈来愈世俗。然而佛教徒的丧葬仪式在佛教各大宗派的参与及推广下,以佛法教义、生死观为主体所建构的丧葬佛事有从世俗趋于神圣的现象。另外,由佛教徒所开设的葬仪社,其将丧葬办理过程视为修行的功课,在宗门的法师指导下,发展出兼具佛教神圣教义、宗门特色的丧葬仪式,颇值得作后续观察。
  台北市的殡葬改革,在有心人士的推动下,已慢慢摆脱既有的污名化及原罪,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然而现行的殡葬发展已面临困境,主要问题有:殡葬问题未真正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殡葬管理层级过低、组识迭床架屋、殡葬行政系统多头马车、官僚体系无法吸引人才、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殡葬红包文化与政风贪渎间的拉扯、民众对于死亡的禁忌和无知、丧葬仪式和生命礼仪的边陲等。本研究建议,公部门在主导殡葬发展时,除了以活人(治丧家属)需求为主体外,应建立以亡者为丧葬主角的服务观。并加强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进而建构宗教信仰与社会活动兼容并蓄的优质殡葬环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