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浅谈天台宗性具善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正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天台宗性具善恶
  正道
  一、前言
  “天台宗”是依天台宗第三祖智者大师因其长时间居住在“天台山”而命明的。而此宗也是因智者大师而大成的。今所讲的不是智者大师一个人所说的教理,而是一宗之教义。
  问:为何本文多次引用“智者大师”的著作呢?
  答:因为此宗却是由“智者大师”而成的。
  佛教自印度传入此土后,所成立的第一个宗派要属天台宗了。
  天台宗初祖高推“龙树菩萨”,之所以初祖高推“龙树菩萨”,是由于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论》悟入‘一心三观’之旨;以南岳慧思禅师之依悟‘法华三昧’,证六根清净位,智者大师得悟‘法华三昧之前方便’,乃传其观法,依《法华经》广宣法化。由门人章安集录成书,始成一家之教法。然《中论》乃龙树菩萨所造,故此宗之远源首推“龙树菩萨”为初祖。但必须清楚的是慧文禅师是证悟于《中论》、《大论》上所讲的道理,而不是《中论》、《大论》的传承者。天台宗的教理很多、其中主要我认为是“一念三千、性具善恶等。”要想明白“性具善恶”是何义就要现明白佛门中的“性具义”与中国本土儒家“性具义”的不同。
  二、正文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我们所知道,孔子所提倡的是“仁”。虽然孔子没有很明白的说明“性”是善是恶,但是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主张性是“善”的。故孔子的传下门徒们,悉以性善而流传之。可是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却以“性无善无不善”,荀子则主张“性恶”到后来的杨雄又提出“性是混”的几股冷空气。
  三种观点如下:
  告子反对“性善”而说:“人性根本无有善、恶、仁、义之分,需赖助于外界加以矫正,才能使其向善”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无自体的,唯随顺环境而改变着”。
  荀子主张“性恶”。
  在著作《性恶篇》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文广略,参照世界书局出版《荀子集解》)用此视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主张是脱离“天”之存在,而以人对环境的自主观为主体,以意识思维而影响到动作。进而表现出本能所欲求的;好、恶、喜、怒……以表现于情绪上,这种动作是无制约的放纵,导致了精神方面露出了“恶”的表示,故内心所具的欲求性即属“恶”。进而造成社会的不安。但要知道,这“恶”的渊源是因为专纵己欲的原因。故荀子强调人与人必须以“师法”教法,以启遵守公约的规制,使能勉强维持人伦社会的共同生活,否则便成了生性的自然使“惟利是图”的世间了。
  杨雄提出“性善恶混”的思维,他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为恶人。”这里他把人的本性看作善恶并具,为善即善,为恶即恶。也就是说:“人的本性与生俱来便有善恶,到了这个世间,如果能修善行,善性即现而成为善人,反之如果造恶,恶性即现为恶人。这里把善恶分为两个方面,无法达到统一”。
  以上可以略知中国本土思想家们所讲的性所具‘善’与‘恶’的观点。这对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天台宗所讲的“性具善恶”有很大的帮助。
  天台宗所讲的“性具”义是指:“观察十法界的有情,不但具一切善而且具一切恶。如到佛果应可现地狱、饿鬼、畜生之恶相,而于教化。这不但就本性上说如此;就是依行相上去说亦复如是;如果佛现金刚、明王、药叉贪怒、嗔痴等像,于诸暴恶造罪有情行诸恶事,这是恶事善用。在平常世间众生的恶相,是业感的幻化相,而到了佛果亦可幻化这种恶相的行事来度众生。
  我认为,天台宗教理之特色可以说是“性具”之说,对三论宗的“不”与华严宗的“起”,“具”可以表示出天台宗的特色,但后来华严宗如澄观大师也引用天台宗的“性具教义”来发挥本宗的教义。所以“性具”还不能显示出天台教义的特殊性,要说台宗所讲的“性具恶”才显示出了天台宗教法的独异之处。要清楚的是“性具”是理体,所含具的有“性善”与“性恶”。
  要想更清楚的认识天台宗所讲的“性具善恶”必须先了知“十界互具是向义”。
  《法华玄义》卷上云:“游心法界者,观根生相对,一念心起,放十界中,必属一界。若属一界,即具百界千如,于一念中悉皆各足。此心幻师一日夜,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种种国土”。
  “十界互具”是说众生一念来起时,性本清净,一念心起,是何界相。虽成何界,体必具通九界。若不通,云何一切经论咸说“心具一切法”。又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既具佛性,余九界之性,又岂不具足。所以在成佛时,有变化九界众生之用。
  问:既然“性具善恶”,那么一阐提能成佛。否?诸佛是否有恶事现行?
  答:阐提不断性德之善,遇善缘,能生善根,成就佛道。
  《大涅槃经》云:“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今虽无益,作后世因,是故如来为一阐提演说法要”。诸佛虽不断性德之恶,但永远不复生恶。
  《观音玄义》云:“佛虽不断性恶,以达恶故,于恶自在,故不为恶所染,修恶不得起,故佛永无复恶”。
  一阐提不断性善,诸佛不断性恶。是因为真如“佛性”,里含具一切法,“性具一切法”也可以用真如、佛性、如来藏等义概括。
  从本体上说:“宇宙世出世间种种差别相,也离不开性具,因此从本具上讲十法界是互具互融的”。也因为十界互具,才能十界辗转,出现“百界”;也才能由众生一念心起,现“百界千如”,这只有显隐的差别而没有绝对相隔的差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性具,既是天台宗的圆教教义。
  智者大师又以“三界互具”来显发性善恶。
  佛性有三种:1,正因佛性、2,了因佛性、3,缘因佛性
  正因佛性指:众生本具之理体,在凡不增,在圣不减之本性。
  了因佛性指:能观照显发正因佛性之般若智慧。
  缘因佛性指:能赞助开显了因佛性之善行公德。
  《观音玄义》卷二云:“了是显发,缘是资助。资助于了,显发法身,了者即是般若观智,亦名慧行正道,智慧庄严。缘者即是解脱,行行助道福德庄严”。
  正因佛性即是实相,而实相是能现一切法的发性,一切法包括了缘了二因。这三因的关系是诸法与实相的关系,是权与实的关系。“言缘必具了正;言了必具缘正;言正必具缘了。一必具三,三即是一,缘了二因即具善恶”。那麽,正因也就具有善恶。因此,佛与一切众生包括“一阐提”都是性具善恶的。
  我们要知道“性具”是慧思禅师提出的《大乘止观法门》卷一云:“次明具足染法者,就中复有三种差别……初明具足染性;此心虽复平等离相,而复具足一切染法之性,能生生死死作生死。”
  《大乘止观法门》卷二云:“次明心体具足染事者,即彼染性为染业熏,故成无名住地,及一切染法种子,依此种子现种种果报,此无相及与业界,即是染事也。然此无明住地及以种子果报等,虽有差别显现说之为事。而悉一心为体,悉不在心。”
  由上述了知,慧思禅师早以提出“性具”的教义了。只不过使智者大师将其光大罢了。
  三、结论
  学习了天台宗的“性具”义,知道了诸佛是以成佛,我等是未成佛。我们与世尊的本性一个是显一个是隐罢了。既然了知我们的本性隐没了,为何不把我们的本性显现出来呢!
  参考书目如下:
  1、《太虚大师全集》
  2、《天台大师性恶思想观》慧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3、《试论智者大师的“性具”思想》学斌·《台宗研究》第二期
  4、《天台的性具思想及其修证意义》中智·《台宗研究》第二期
  5、《从性具善恶论看天台宗的特色》徐钢泓·《台宗研究》第二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