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解开如意身世之谜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姜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解开如意身世之谜
  “处处座之旁,率陈如意常。”这是乾隆皇帝当年所作诗句,所描写的是在宫中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如意。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研究如意的专家刘岳介绍,故宫现藏清代如意近三千件,最大的有一米多长,由于其所承载的美好、吉祥的意蕴,如意在宫中的节庆礼仪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上品。然而,如意奇特的造型来源于何处?恐怕很多人对此还有诸多不解和迷惑,本期记者就将带您跟随故宫专家一起走进神奇的如意世界。
  “如意”与“痒痒挠”原是一家亲
  提起如意,我们一定会想到它长长的S型曲柄、上连灵芝式柄首的造型,作为一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所熟悉。“不过,也许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精美绝伦的如意与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的‘痒痒挠儿’、古代文献里多称的‘爪杖’这样的搔背工具之间,还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缘关系。”听到刘岳这样的介绍,记者十分好奇,“爪杖”何以称作如意?它怎样从普通的日用品慢慢演变成上层人士喜爱的宝物?
  刘岳告诉记者,“如意”之所以被用来命名“爪杖”还要从一种印度佛教僧侣的用具说起。“这种用具梵语名为阿那律,本意为‘无灭’、‘无贫’,在《优婆塞戒经》、《四分律》等佛教典籍中与挖耳勺、刮舍刀等并列,为南亚次大陆佛教徒随身装备之一,其功用据说就是用来挠背的。”刘岳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译过程中,其名字被直接直译作“如意”,既未取音、也未取义,颇为耐人寻味。“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爪杖,做成人手指爪的样子,并可长三尺许,当背脊有痒而挠不到的时候,用爪杖挠抓,如人之意,所以才起了这个名字吧。”
  “如意”是舶来品当属谬误
  坊间有关于“如意”是从印度引入中国的说法流传,但刘岳称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佛教于汉代传入我国,然而中国至少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爪杖”。“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在引述三国时期《胡综别传》时,称孙权曾掘得秦始皇所埋的‘一白玉如意’;此外,近年在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也出土了两件当为目前中国最早的如意实物遗存——形状酷似搔痒爪杖的东周牙雕残器。这都说明了中国至少在东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如意’或‘爪杖’。”
  “不过,‘如意’也的确借助佛教的推广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刘岳称,魏晋南北朝时,各代帝王都崇尚佛教,这使得本为挠痒之物、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爪杖”,也像佛教僧侣的随身装备一样,成了贵族士人用以显示身份和个性的随身之物。“但不管它派生出多少用途,至少到唐代,它的挠痒功能尚未消失。而唐代也就成为‘如意’与‘爪杖’分离的转折点,此后,‘爪杖’就是专指搔背的工具,制作简单、形态原始;而‘如意’则特指新型美观而无实用价值的一类,制作愈发精工,专供陈设赏玩的工艺品。”
  乾隆临朝偏爱如意在手
  明清时期,如意是最好的吉祥之物,其制作不断兴盛,而清代帝王对如意的推崇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据介绍,在《乾隆御制诗》中,收录了不少关于如意的诗篇。“在乾隆皇帝看来,如意不仅是吉祥之物,可挂墙壁、佐文房、置座旁,更是一种‘代语不须言’的代言之物,在临朝或与大臣谈话时,有如意在手,便可心情舒畅、妙语迭出。宫中各种仪仗过于威严,只有如意才可自由闲适地发挥自我。”刘岳称,‘指挥侍臣听,那识意中存”便形象地反映出乾隆手持如意和群臣议政或闲谈时的自豪之情。因此,乾隆皇帝把如意看作是“佳朋”,并经常琢磨如意的质地、造型及内在含义。同时,从乾隆的御制诗中,还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是竹根、檀木、白玉和仿古铜器如意,曾下令宫中造办处制作。
  嘉庆缘何不喜欢如意?
  刘岳指出,虽然如意在宫中得以盛行,得到了皇帝的推崇,但是在清帝中,也有一位曾公开表示过自己不喜欢如意。这位皇帝是谁?又是为什么呢?刘岳称,这位皇帝就是嘉庆。“嘉庆曾对臣下说过‘你们以为如意能带来吉祥,但我看未必。’此言一出,大臣们感到莫名其妙,原来,在乾隆末期,权重一时的大贪官和糰向尚未正式继位的嘉庆进献了一柄如意,表示对嘉庆的忠心,以换取将来不被惩处。但嘉庆对和糰的贪赃枉法之举早已深恶痛绝,严厉回绝。果然,在乾隆刚刚辞世之际,嘉庆就以21条罪状将其抄家治罪了,而进献如意之罪成为诸罪之首。”
  然而嘉庆不喜欢如意的情绪还不止于此。据介绍,在嘉庆十八年,林清等曾率众起义并攻进紫禁城,嘉庆皇帝在御旨中曾说,林清曾经每年都进贡如意,当日也有回赏,本是上下联情之意,但今日遭遇如此大不如意的事情,叛贼还会进贡如意么,朕不见这如意还安心,见到了,反倒更加烦闷。如意竟使嘉庆有如此的联想,可见,嘉庆对如意仍然心有余悸。
  光绪以“如意”选后并不如意
  清朝到了光绪皇帝已经走上衰败之路,从光绪帝的一后二妃便可见一斑,然而就连这一后二妃,光绪也没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选取。据了解,光绪在选妃的后期,五位女孩幸运地走到了最后一关。他们是慈禧太后的弟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但她们可能并不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却是皇帝身后的慈禧。
  据介绍,光绪选后的情景,在场的太监唐冠卿有过细致的描述:“选后是在体和殿,事前准备了玉如意一柄,绣花荷包两对,谁收到玉如意就是皇后,收到荷包为嫔妃。光绪手持玉如意来到德馨的长女面前,刚要交给,慈禧太后大声说‘皇帝!’,并暗示光绪将玉如意交给桂祥的女儿。光绪无奈,只好照办。慈禧强迫光绪选择了并不喜欢的皇后,又担心德馨的女儿,一旦选入嫔妃,必有夺宠之忧,于是不让光绪自己再选,直接授意将荷包交给长叙的两个女儿。”
  光绪手执如意所选择的皇后却并不令其满意,一见钟情的女人落选了,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成为光绪的皇后,一柄落在手中的如意最终改变了几个女人一生的命运。
  相关链接如意位居宫廷供品之首
  如意是紫禁城各宫殿的重要陈设品,记者发现,走进故宫,在正殿的宝座旁、寝宫的案头几上,处处可见如意的踪影。刘岳告诉记者,如意是地方官朝贡的重要品种,以至于宫中会有大量的如意留存。“从历朝的进贡资料看,在各种进贡物品中,往往把如意放在所有贡品的首位。其中最为隆重的要数乾隆皇帝60大寿及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大臣们所进献的如意。”
  据介绍,乾隆皇帝60岁生日时,大臣们集体凑资,为他进献了用金丝编织的60柄如意,共用黄金1361两,这60柄如意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故宫中,见证这段辉煌。而另一次大规模的进贡就是在慈禧60岁生日时,有人一次性进贡了81柄如意,是为“九九如意”。
  大婚时凤舆、喜床均须放置如意
  在故宫现存的3000柄如意中,有一柄紫檀嵌玉五镶如意,形似二如意交叠,寓意并蒂连理,极具特点,是晚清婚庆典礼中的陈设之物。据记载,如意是宫中婚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根据规制,皇帝大婚前一日,就要派人在凤舆内安设如意,此外,还要公主福晋命妇四人,各执如意一柄,安设龙凤喜床四隅。据介绍,在皇帝行大婚典礼时,清宫各部门、各地要员要进贡贺礼,这些礼物莫不以2柄金如意为先导,所谓“吉祥先进金如意,天乐声中降凤凰。”皇帝的女儿出嫁,嫁妆中也少不了如意。乾隆的女儿和孝公主出嫁时,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一盒共9柄紫檀嵌玉如意。
  如意为何多为九柄成套
  大约从乾隆中期开始,如意一般均在各地贡品中位列于前,且多为九柄成套,这又是为何呢?据介绍,这是取了《诗?小雅?天保》中的“九如”含义,也就是“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的含义,其义最吉。乾隆十六年、二十六年皇太后六十、七十寿辰,多日都有如意九柄进贡,占一九之数,可见其重要程度。
  和糰家被抄出4000柄如意
  精美的古玉曾吸引着历代喜好金石学的文人,乾隆也是其中之一。然而皇帝的喜好也影响着群臣,当时朝廷官员们寻找古玉,制成镶嵌如意以进贡邀宠,从清代中期,文武大臣收藏如意蔚然成风,尤以收藏镶嵌玉瓦如意为热。据史料记载,清代有些犯案的大臣,抄家时被没收的家产中光如意就达百十甚至上千柄。而其中被查出如意最多的当属和糰,从清理其家产的清单中看,如意就有4000多柄,其中三镶嵌玉如意和嵌玉九如如意有3500余柄,超过了故宫现存所有如意的总和。由此不难想象,收藏如意在当时实际上也成为官员聚敛财富的一种方式。
  驻京记者姜媛
  深圳商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