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大乘人生境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钱广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乘人生境界
  钱广才
  大乘人生学说是关于人的科学。
  大乘人生学说的目标是弘扬人的生命,主张活动主体追求自由,争取解放,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实现自身,肯定自身。它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仁爱智乐,人与天地合一;人依靠自力,培育、运用金刚智慧的择灭与择生的能力,灭诸尘染,离诸障碍,回归自身,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社会地位;人自身就是自然;“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马克思语)
  大乘人生
  大乘人生是自觉、觉他、为无量众生服务的人生。“乘”,指车、船等乘载工具:“大乘”,指乘载量巨大的工具,能运载无量众生从苦的此岸,度向清净、仁爱智乐的理想彼岸。60年前,毛主席在延安宝塔山下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弘扬大乘人生观、价值观;强调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毛主席还曾在延安窑洞里所撰写的一篇短文中,号召人们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可以说这就是大乘人生的崇高境界。
  纯粹的大乘人生所显示的人格形象是明白四达,自由自在,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坚忍,精进,深入当下社会实践,金刚智慧引导,无烦恼障,无所知障,除一切倒乱之苦。
  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就是人生曲调。它是人的天时与地利的条件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凝结,是活动主体和活动对象(客体)的缘合相融。它念念生灭,簸簸扬扬,平仄相间,起伏有致,自强不息,无住为本,与时俱进。它蕴含着人的本真生命力和本真情趣。
  人格的高下,以有无人生境界为衡量标准。
  人走正道,谓之此人有境界,入调子;人走邪道,谓之此人无境界,不入调。
  宇清女士的诗《勿要勿入调》说:“真如无极黑洞中,两极三合相映红。潮起潮落无有住,一谦四益源自空。心缘当下性命真,见义勇为本色存。任听悠悠生死曲,何用贪爱绊此身?敬顺自然倚逍遥,八卦相错是心潮。仁爱智乐别有韵,随缘而安入宫调。”(《石笋里诗钞》)
  人生境界的个体特殊性
  从殊相方面看,人与人的人生境界、人生曲调,跟人与人的指纹一样,决不雷同,具有个体特殊性,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色彩。
  人生境界的分类
  从共相方面看,若粗分,单单空间方位,可划分为8种人生境界,即8种人生调式。这种划分,依据的是东方远古的八卦学说。八卦,就是活动主体与活动对象的八种关系式,其中以任何一卦为主,均可构成一种平仄相间、起伏有致、富有情趣的关系式系列。这种关系式系列,即人生调式。再结合时间演变,可划为96种人生境界,即96种人生宫调。这种划分,依据的是东方远古的律吕学说。律吕,指六律六吕,就是把一个时间周期360度,分成12宫,每宫30度。每宫包括8种人生调式,8乘以12,得96种人生宫调。它就是“96种正道”,与“96种外道”(《大毗婆沙论》)相对。若细分,单单空间方位,可划分为64种人生调式。这种划分,依据的是东方远古的64重卦学说。(《易经》)其中,以任何一重卦为主,构成一种人生调式,结合时间演变,64乘以12,得768种人生宫调。人生宫调是人的天时与地利的条件总和。
  若把粗分的96种或细分的768种人生境界,纳入倒乱解脱程度的框架内,则划为两大类:
  (1)罗汉境界。它是自觉者境界。
  (2)菩萨境界。它是自觉、觉他者境界。
  大乘人生境界
  自觉、觉他者境界,即大乘人生境界。
  自觉者境界,不同于自觉、觉他者境界。但是,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自觉者境界,是大乘人生境界的前提条件。
  古今中外,不少人出离欲界,出离色界,脱离了火热的生活,脱离了社会实践,顽执于空,被净所缚,惟长无明,熏习成活死人,或执成癫。
  古今中外,不少人专注一境而走火入魔,惟生邪念。或财迷心窍,明夺暗窃;或色迷心窍,害人害己;或名迷心窍,到处为自己立碑坊,攫他人之功、贪天之功为己功;或贪生怕死,出卖同胞;等等。人异化为非人,失去了人的本性。作秀、作邪、作伪;无情、无信、无义。
  自觉者境界,不贪爱欲望,不被欲望左右,能出离欲界,自由地出入,少欲知足,心平气和,坚忍精进。这是一种无烦恼障、无见思倒乱之苦的人生境界。
  自觉、觉他者境界,不贪爱于欲界,又不贪爱于色界,也不贪爱于无色界。于空离空,苦乐相因;于相离相,不苦不乐。出入离矛盾两边,念念生灭,簸簸扬扬,与时俱进,无住为本。这是一种既无烦恼障又无所知障、既无见思倒乱之苦亦无矛盾两边倒乱之苦的大乘人生境界。
  大乘人生境界的现实意义
  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人们所注重的是自觉者境界。这与他们的传统有关。提倡自觉者境界,是与这些地区中古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相适应的。中古时期,农业社会人们所向往的是农产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自安分守己,自给自足,安乐和平。对于当今世界,自觉者境界仍具有伟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设想一下,若地球村人人都从自身做起,个个做一个自觉者,则世界就变好了,是一个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世界。
  在中国广大地区,人们所注重的是大乘人生的自觉、觉他者境界。这与中华汉唐时期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相适应的。中古中华,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觉他、利他为前提。对于当今地球村,大乘人生境界更具有决定性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是全球市场化、法制化的社会,是高度专业化、严格分工的社会。人与人是互为主体、互为对象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关系。人人必须觉他、利他,为他人、为社会有所奉献,有所作为,才能保证实现自身、肯定自身。任何人的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连在一起的。任何人必须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尽到义务,发扬大乘人生的大喜大舍、大慈大悲的崇高精神。
  大乘人生三大命题
  大乘人生是弘扬生命的乐观主义人生。
  “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告知我们的一个大乘人生的中道命题。依据三段式生命簸扬轨则,即“中道律”,由中道命题回首追溯,可获得二个重要信息:正命题和反命题。这样,我们明白得知大乘人生三大命题:
  (1)正命题:此岸诸行无常,百般苦。
  (2)反命题:彼岸清静纯净,极乐。
  (3)中道命题:觉悟者明白四达,由此岸度向彼岸,于相离相,不苦不乐,于空离空,苦乐相因;乐中有苦,苦中有乐,乐即苦,苦即乐,离诸障碍,自由自在,度一切苦厄。
  这三大命题组成一个体系,一个“信、愿、行、果”四足鼎立的富有生命力的稳固体系。信仰极乐彼岸,愿趋向极乐彼岸,是大乘行(能量输出)得大乘果(能量返回)的必要前提。大乘人生弘扬生命,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坚忍,精进,投入当下社会实践,金刚智慧引导,既注重效率,更强调信仰人类理想。活动主体的自身本真是法身,是清净恒定的能量;实现自身是化身,是能量输出;肯定自身是报身,是能量返回。大乘人生的目标是塑造三身:(1)清净法身:(2)千百亿化身;(3)圆满报身。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不注重效率的人是跛子,无信仰、无终极目标的人是瞎子。
  现实人生境界与理想人身境界
  东方古代经典所说的佛、菩萨、罗汉,都是觉悟者的人格意象。
  罗汉是自觉者;菩萨是自觉、觉他者;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罗汉境界和菩萨境界,都是现实的人生境界;佛境界,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佛境界,即人类理想。它与绝对真善美,与绝对安乐(极乐),与彼岸理想,与终极目标,等等,所含的意蕴信息相同,即:仁爱智乐,人与天地合一;人回归自身,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社会地位;人自身就是自然;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
  现实人生境界具有相对性;理想人生境界具有绝对性。理想人生境界是人的无始无终的生活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有生有死的个体生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整个历史是人类理想的经验性的实际存在的诞生活动。对思维着的大脑来说,整个历史是认识到的人类理想的生展过程。理想人生境界,是现实人生境界所信仰、所趋向的终极目标;现实人生境界,是理想人生境界在历史长河中无始无终的体现。大乘人生的最显著的特点:(1)光明正大行;(2)金刚智慧行。大乘人生学说主张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大智度论》)“般若有二:一无分别真智;二有分别俗智。”(《佛性论》)“法原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在世间,正见出世间。邪正悉打却,究竟出世间。此即是顿教,亦名为大乘。”(《敦煌本坛经》)“般若”,即大圆镜智,也称金刚智,或称金刚智慧界,简称金刚界,它能摧破一切烦恼,具有存真去伪、取正舍邪、求美遣丑的大威大德的选择功能。“波罗蜜多”,即度、度向;“般若波罗蜜多”,即在金刚智慧引导下,横扫一切烦恼,由此岸度向人类的真善美的极乐的理想彼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