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缘》之微言
《智慧之缘》之微言
沈仁岩
单云智慧,为三藏析空七方便智?为通教体空五方便智?为隔历无量四滞(缘、相、生、坏)不思议尘沙变易之别教四智?为无明轻微:了“诸法实相”一乘六即圆妙,无作真净。圆顿四智?
当知:凡所有相皆虚妄。凡是言说都无实义。起心动念尽属无明。
《智慧之缘》,为心法之缘?为众生法之缘?为菩萨法之缘?
人法二空、俱生能所、分别能所、之能所四泯则无有缘。①
注①:《大经》(728页)又真解脱者,拔诸因缘。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脱都无是因。无是因者即真解脱。
有为之“有缘之缘、无缘之缘”、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佛说“因缘法”为度诸外道之执“邪、断、自然性、见思之谬谓一切众生:梵天所生;微尘累积;世性自然”。
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
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
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法尚如“火木”。何况自囚“长夜”之眚(缘影)
若以为智慧能照破三烦恼惑,实不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三惑即三般若。
饶汝四眼二智(二谛),犹金睛之膜翳②
注②:永嘉玄觉云:心是根,法是尘,二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露。心法双忘性斯真。
彼《智慧之缘》10页云: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则有尘埃染着(?)世俗的尘埃一层一层的覆盖(?)让你看不清真实的面貌。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住最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放在心中积成一大堆(?)无法清理,使自己痛苦不已。
此见解如丰干禅师说:冰壶无影像。猿猴捞水月。自己实未开佛境界。依心行处之水月,持作“智慧宝”。佛者大觉圆明。大觉圆明非谓凡夫心如垃圾堆、垃圾场。(如李广夜见石作“虎”)。只缘凡夫如大富盲儿在宝藏中,“动辄受宝伤”故!大觉圆明是否像“保险箱”保管住最贵重的东西:(五住)不让它遗失?——依三藏教:圣人之心损之又损。损极以至于无可复损。难舍全舍。难忍究忍。难行尽行。佛为彻法源底,不惜身命。燃身、燃臂、施头、施髓:打得心死。缘影情识心死。非缘影“性”如长夜暗中瞥尔斯闪:奇哉奇哉!大地众生咸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德:常乐我净)。缘溺情识之自纒而不能证得。若不惑于情识。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不离当处常湛然)岂沉溺情识之自纒,如冰壶之“无透”影像。遂作“垃圾”?依圆顿五品观行即:同除四住,此处为齐(与三藏佛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
佛喟然歎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大慧,无自他之形相。
故祖师言:但尽凡情。莫作圣解。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大经》述“调达放醉象欲害释迦”,佛见象醉狂狠。慈怀油然举手招慰,顿见指端五头金毛猛师吼于醉象之前。醉象扑地屎尿直流。皈依释迦。人问世尊:云何五指端出五金毛雄师?世尊言:我何尝有心禦象哉。以我无量劫来行慈忍力。自然而有师子出焉。我亦不知也。如水,人见之为饮料。天见之湛然琉璃。饿鬼唯见猛火、脓血。恶象自见猛师。岂释迦心如“保险箱”贮存五头金毛师子?此无缘至慈。同体大悲。非有心有为⑤:寂然无朕。任运自应。金刚中“鍠”。正是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故得世尊授印: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真净。分付摩诃迦叶③。
注③:《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佛告摩诃迦叶: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⑥
且观八月舂米卢能,以凡夫心即如来常秉六祖位。刺客张行昌来害,置金十两,坐以待之。行昌入室挥刀,惠能舒颈就之。三刀连砍如斩虚空。惠能道:正剑不邪。邪见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闻之惊扑不甦。久乃方苏。求哀忏悔,皈依出家。即志彻和尚。
大觉佛道,绝非思量分别之所能知。纵使大千尽是大智舍利弗尚乃以信得入。非智所测。法华云:位登等觉于是事中,亦所不达。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师子吼决定说。无戏论语)。
《大经》频频明示世尊慈忍根性。举其一则:“琉璃王杀释氏家族”(其间有“目连拯释氏长老公案”④)琉璃王取万二千释种诸女刖劓耳鼻,断截手足,推之坑堑。时,诸女受大苦恼号兆。佛在竹林中闻释女悲声,慈怀油然。释女时见佛来至迦毗罗城,以水洗伤,以药敷疮。耳鼻手足还复如本。佛为彼略说法要。悉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于波闍波提比丘尼所出家受具足戒。世尊道:如来尔时实不往至迦毗罗城以水洗疮,敷药止痛。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释女自见如是事。
注④:琉璃王杀释氏家族。(琉璃王等皆宿世被释氏家族所食之池鱼)。神通第一之目犍连,三番请佛救之,世尊默然。目连以神通力把释族长老齐装入“钵”中,置于九天之上。琉璃杀毕。目连取钵放彼长老,但见一钵血水。惊问世尊。世尊道:杀戳定业之力。岂神通能逃避之。目连深受教诲。甘愿受诸外道推石砸死以酬宿业。诸外道者,皆目连过去世业渔中所捕杀之群鱼耳。⑦
《大经》云: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菩提时(未实开佛境界时)一切善恶无记尽名佛性。
《大经》后部未来时,道生孤明独唱:一阐提能不着己见,亦当作佛。群师咸谓“魔说”。亦如群击常不轻菩萨说:汝等皆当作佛。是“虚妄为我等授记”:报之杖殴瓦石掷。而常不轻即世尊释迦也。久远久远久成之佛。后部《大经》译来,果明“阐提”佛性。道生之“生公说此事,顽石点头证”成千古名案。道生于说法竟,即涅槃于师子座上。——南北“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之文字法相诸师,驱逐道生无地可容。道生誓天为明其迹:所说若毫厘与佛妙觉违者,当浑身发恶疮烂死。如一契诸法实相。当于师子座上,说法竟,得涅槃。
注⑤:《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药王烧臂。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缘影有心,依持有为)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破有法王·出现于世。(天台圆顿:终日泯相,诸法皆成。终日立法,纤尘毕尽。终日绝待,二边炽然)。
或问:经中实烧两臂。云何此处“舍两臂者:缘影有心,依持有为”?曰:烧身、臂、皆是为弘扬供养妙法华经。经中烧身,为法身大士自行“报佛、法、之恩”。故只燃千二百岁身尽。经中烧臂,经七万二千岁,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是故此“真法供养”:胜过一切供养者为三:一、一切众生“身见”最难拔除。故以烧身拔除。二、一切众生,“忘境已难,灭心甚难”。“缘影有心,依持有为”之拔除,须念念摩诃止观。“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三、佛菩提唯“诸法实相”妙性莲华(莲体:华用。华开莲现。华落莲成。莲成亦落)。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随所在处无非佛道。功高理绝。纯圆独妙。圆同无际之空虚。顿同证极诸佛体。蕅益大师名字位中真佛眼者示曰: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一实性。但得心垢(凡情含识)灭,取证如拳掌。
岩曰: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不觉真全妄 觉了妄皆真
但得见佛性 触目咸菩提
灵山无师子 猿猴充大王
补《见实三昧经》佛为父王说:一切皆是佛。王问:一切众生,皆是佛不?佛答:若如实见众生,于其即是佛。(如实见即者:天台一乘圆顿实相:惑即般若德,业即解脱德,苦即法身德,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三道即三德。非两物相合之即。非背面翻转之即。直:当体全是:——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坛经》五祖云: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若如实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宗镜录》卷十九289页:一切觉故(一切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本觉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以不觉故,认随染之觉,见胜劣之境,起忻厌之心,但逐妄“取舍轮回”,顿迷真觉。应知,真觉起用,用是真觉。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一念回光,便同古佛。一念相应(如实见)一念佛。念念相应(如实见)念念佛。无所谓“见、不见。成、不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
如实见:如即了因佛性(妙明心源)般若德。实即缘因佛性(元明心妙)解脱德。见即正因佛性(圆明寂照)法身德。祖云:尽大地是老僧一只眼。慧思云:三世诸佛一切众生,一口吞尽。经偈:五蕴法身古佛堂,毗卢昼夜放毫光;如能目前非同異,华严藏海遍十方。
注⑥:《宗镜》卷十四205页:一心不动(性色真空圆寂故)诸法无性。以无性故,悉皆成佛。引《华严经》云:佛子,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无何等性?所谓“无相”性。“无尽”性。“无生”性。“无灭”性。“无我”性。“无非我”性。“无众生”性。“无非众生”性。“无菩提”性。“无法界”性。“无虚空”性。亦复“无有成正觉”性。知一切皆“无”性故。得一切智。《妙法莲华经》: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知一切法皆无性故,得一切智地。此即一实谛者:如来一切法空为座,如来大慈悲(同体无缘)为室,如来三般若寂灭忍,柔和忍辱为衣。如是而无功用道——真净觉业如来行。
注⑦:幽溪传灯大师《天台山方外志》卷五“圣僧考”:宋·德韶国师条之文末云:……二师口义云:玄弼山君言:“国师是智者(即智顗)。起法堂都料之净光大师是放生会之首。螺溪堂诸僧是所放之鱼”。韶国师于法眼宗文益禅师处,一日上堂,有僧问:云何曹谿一滴水?文益曰:是曹谿一滴水。僧茫然而退。韶师在座,闻之大彻。韶白于法眼,眼曰:汝向后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此之前,师于通玄峰浴时,忽省昔参禅于龙牙一十七次: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龙牙于一十七次皆曰:道者合如是。再请益,龙牙曰:汝已后自会去。自此耿耿于怀,澡时忽见此理,乃具礼遥拜龙牙:谢师当时不曾说破。不如此今日焉得如是大益。遂自偈: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闻之,曰:只此一偈,可起吾宗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