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绮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杨绮育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文章作者】杨绮育
  【指导教师】熊 琬 博士
  【论文页数】201页
  --------------------------------------------------------------------------------
  【中文关键字】止|观|止观|小止观|童蒙止观|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坐禅|天台止观|魔|历缘修止观|治病|止观治病
  【中文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智顗大师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它针对初机坐禅如何契入,从修行前身心的准备、调整到正式修行及修行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步一步的详细说明,藉此对学习佛法研究解行并重的实践(行)的部分,做一个完整修行的实践方法与理论基础的论述,让初学者对修行坐禅有一个初始的面貌。整篇论文是环绕在大师的止观思想至实践证果之道,涵括二十五前方便、正修行、善根发相、觉知魔事、治病、证果等。
  修行的法门有许多,笔者发现智顗大师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不纯粹只是接引初机而已,其修行方法、步骤、乃至证果完备无缺,不仅是后来修持的蓝本,更是修持坐禅的“法要”,更是学任何法门的“修行”皆不出“止观”之外。其更特殊的“止观法门”就是“历缘对境修”的“止观生活禅”,它是针对实修止观的方法而设的,由于智者大师以坐中修为胜,历缘对境修乃是对于作务之发动起因而为的,文中描述诸缘与境之各别“止”、“观”修法时,分明简要。
  --------------------------------------------------------------------------------
  【论文目次】
  目 录
  中文摘要i
  目 次ii
  表 次vi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3
  第二节 研究范畴与方法5
  一、研究范畴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7
  一、直接与天台止观有关之论述7
  二、天台“止观、坐禅”思想之论文9
  第四节 各章节之安排10
  第二章 智者大师止观思想的形成背景12
  第一节 止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12
  一、源自印度的佛法 12
  二、止观的内涵及理论渊源16
  三、天台的止观思想27
  四、小结29
  第二节 智者大师的止观思想背景30
  一、生平及时代背景30
  二、师承背景32
  三、小结36
  第三节 智者大师止观的内涵37
  一、智者大师与止观37
  二、从“修止观”到“说止观”40
  三、四部止观42
  四、小止观在四部止观的地位46
  五、小结47
  第三章 智者大师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49
  第一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形成背景49
  一、《小止观》是《摩诃止观》之基础49
  二、《小止观》是《释禅》之节要50
  三、小结 51
  第二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意义与目的51
  一、修止观原因与意义51
  二、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修行次第53
  三、小结55第三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内容与特色57
  一、全文分为十章57
  二、在修行止观中的特点67
  三、在修行止观中的重要性69
  四、小结70
  第四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结构与内容71
  第一节 二十五种修行前的方便行71
  一、二十五前方便的意义71
  二、二十五前方便的修行次第76
  三、小结93
  第二节 正修行 94
  一、坐中修 94
  二、历缘对境修 104
  三、历缘对境修与坐中修108
  四、小结109
  第三节 善根发相110
  一、外善根发相110
  二、内善根发相111
  三、分别真伪者119
  四、小结 120
  第四节 觉知魔事121
  一、烦恼魔122
  二、阴入界魔122
  三、死魔 123
  四、鬼神魔 124
  五、小结 127
  第五节 治病129
  一、病发之相(病因论) 129
  二、止观治病方法138
  三、修止观之附加价值治病暨养生151
  四、小结153
  第六节 证果 154
  一、方便关门 155
  二、中道正观-中观、息二边分别止158
  三、小结 164
  第五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在修行法门的地位168
  第一节 就天台止观之法门而论 168
  一、从天台内部横切面说 168
  二、从四部止观论169
  三、就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而论170
  四、小结173
  第二节 就佛学修止观之法门而论174
  一、从历史源流纵切面说 174
  二、小乘与大乘 177
  三、从小乘禅论 179
  四、从大乘禅论 181
  五、小结183
  第六章 结论 185
  第一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意义与价值185
  第二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影响 189
  参考书目
  一、藏经与原典资料195
  二、专书与文章198
  三、丛书199
  四、网络资料200
  五、工具书与电子佛典 201
  表次:
  表一:四部止观著作年代参考表47
  表二:二十五方便一览表74
  表三:衣食具足一览表78
  表四:掉悔之类别85
  表五:疑盖之类别86
  表六:息之四相90
  表七:入住出,调身息心之内容表91
  表八:三种修止97
  表九:二种修观98
  表十:小止观的坐姿表102
  表十一:历缘对境修止观105
  表十二:六根对六尘时修止观 106
  表十三:善跟发相有内与外善跟发相简表120
  表十四:干扰修行之精魅(十二时兽)124
  表十五:干扰修行之精魅(三十六兽)125
  表十六:四大类魔127
  表十七:《魔诃止观》、《小止观》、《瑜伽师地论》等魔之分类表127
  表十八:《小止观》之病因分析129
  表十九:《魔诃止观》之病因分析130
  表二十:《小止观》与《魔诃止观》病相的诊断132
  表二十一:《魔诃止观》五行说133
  表二十二:《佛医经》与《金光明经》所说四大不顺与季节关联表134
  表二十三:小止观六气治病表143
  表二十四:六种气运行方法144
  表二十五:十二种运息方法一览表 146
  表二十六:《小止观》简表略示证果之要义 165
  --------------------------------------------------------------------------------
  【参考文献】
  一、藏经与原典资料
  译(著) 者 经 论 名 称 大藏经册数/经码
  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长阿含经》 T01/0001
  东晋录 《般泥洹经》 T01/0006
  施护译 《大集法门经》 T01/0012
  东晋.伽提婆译 《中阿含经》 T01/0026
  宋.求那跋陀罗译 《杂阿含经》 T02/0099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别译杂阿含经》 T02/0100
  宋.求那跋陀罗译 《增一阿含经》 T02/0125
  释慧远撰 《观无量寿佛经疏》 T03/1750
  吴.支谦译 《太子瑞应本起经》 T03/1815
  唐.般若译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T03/0159
  唐.玄奘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T06/0220
  后秦.鸠摩罗什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T08/0223
  后秦.鸠摩罗什奉诏译 《法华经》 T09/0262
  东晋唐.佛驮跋陀罗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华严) T09/0278
  唐.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T10/0279
  北凉.昙无谶译 《涅盘经》 T12/0374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离垢施女经》 T12/0338
  吴.支谦译 《维摩诘经》 T14/0475
  姚秦.鸠摩罗什译 《坐禅三昧经》 T15/0614
  后汉.安世高译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T15/0602
  宋.佛陀蜜多撰,昙摩蜜多译《五门禅经要用法》 T15/0619
  宋.沮渠京声译 《治禅病秘要法》 T15/0620
  隋.释宝贵 合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合部金光明经》 T16/0664
  唐.义净奉诏译 《金光明最胜王经》 T16/0665
  北凉.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 T16/2128
  后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 T17/0784
  唐.佛陀多罗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T17/0842
  天竺.菩提灯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T17/0839
  吴.竺律炎共支越译 《佛医经》 T17/0793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T19/0945
  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
  《慈悲道场忏法》 T19/1909
  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 《佛说灌顶经》 T21/1331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四分律》 T22/1428
  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十诵律》 T23/1435
  姚秦.鸠摩罗什译 《梵网经》 T24/1484
  姚秦.竺佛念译 《菩萨璎珞本业经》 T24/1485
  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 T25/1509
  真谛三藏译 《遗教经论》 T26/1529
  唐.玄奘奉译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T27/1514
  北凉.昙无谶译 《菩萨地持经》 T30/1581
  后秦.鸠摩罗什译 《成实论·止观品》 T32/1646
  梁.真谛译 《大乘起信论》 T32/1666
  圆测法师撰 《仁王经疏》 T33/1708
  隋.台智者大师说 《妙法莲华经玄义》 T33/1716
  唐.澄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T36/1736
  天台智者大师说 《观无量寿佛经疏》 T37/1750
  隋.天台智顗撰 《维摩经玄疏》 T37/1777
  隋.天台智顗撰 《维摩经玄疏》 T38/1777
  唐.慧沼撰 《金光明最胜王经》 T39/1788
  沙门长水子璇集 《首楞严义疏注经》 T39/1799
  姚秦隋.鸠摩罗什译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T40/1820
  释吉藏撰 《中观论疏》 T42/1824
  沙门长水子璇录 《起信论疏笔削记》 T44/1848
  东晋.远法师撰 《大乘义章》 T44/2809
  唐.圭峯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 T45/1884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摩诃止观》 T46/1911
  隋.湛然述 《止观辅行传弘诀》 T46/1912
  隋.天台智顗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T46/1915
  隋.天台智者说慎记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 T46/1916
  隋.灌顶撰 《观心论疏》 T46/1921
  隋.天台智顗略出 《六妙法门》 T46/1917
  陈.南岳师撰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T46/1923
  陈.南岳师曲授心要 《大乘止观法门》 T46/1924
  陈.南岳说 《法华经安乐行义》 T46/1926
  宗宝编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T48/2008
  隋.灌顶撰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T50/2050
  河东裴休集 《景德传灯录-黄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 T51/2076
  唐.释道宣撰 《广弘明集》 T52/2103
  翻经沙门慧琳撰 《一切经音义》 T54/2128
  (著) 者 经 论 名 称 卍藏经册数/经码
  未录 《入众须知》 X63/1247
  楚石梵琦禅师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X71/1420
  无异元来禅师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 X72/1435
  (著) 者 经 论 名 称 干隆大藏经册数/经
  北凉.沮渠京声译 《治禅病秘要经》 干隆大藏经/第55册
  (著) 者 经 论 名 称 正统道藏册数/经码
  陶弘景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 正统道藏/第31册
  二、现代著作
  作 者 书 名 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本
  于凌波著 《改变历史的佛教高僧》 东大图书公司/1991。
  川田洋一著 许洋主译《佛法与医学》 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
  永本法师著 《天台小止观》 佛光出版社/2005年。
  印顺导师著 《妙云集中编之五“成佛之道”》正闻出版社/2004年。
  吴汝均著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 台湾商务/1999。
  李开济著 《瑜伽、神修、禅观》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南怀瑾著 《净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老古文化/2004年。
  春山茂雄著 魏恩珠译 《脑内革命》 创意文化/1997年。
  振法法师编著 陈英善指导 《天台止观----《释禅》《六妙门》《小止观》导读》 大乘印经社印经会/1993年3月一版徐芹庭著 《细说黄帝内经》 圣环图书公司/1989年。
  秦关月编著 《释迦的医学》 长春树书坊/1981年。
  耿刘同 耿引循著《佛学与中医学》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1993年。
  高登海箸 《佛静坐方法论》 台湾商务/1997。
  张高维编译 《解剖经穴图》 智扬出版社/1981年。
  连阳居士译解 《佛门静坐要诀》 武陵出版公司/1993。
  黄公伟著 《道教与修道秘义指要》 新文丰公司/1971年。
  黄信旺著 《小止观“治病第九”章之研究》
  灵山出版社/1985年。
  黄忏华等著 《佛教宗派源流》 常春树书坊/1976。
  新田雅章著 涂玉盏译《天台哲学入门》 东大/2003年5月。
  杨赞儒讲述 《禅定与气功》 台中圣德杂志社/1991年。
  圣严法师著 《圣严法师教禅坐》 法古文化/1999年。
  达智禅师著 《释尊打坐呼吸法》 武陵出版社/2003年。
  刘贵杰著 《天台学概论》 文津出版社/1994年。
  蒋维乔著 《因是子静坐法》 圆明出版社/2005年6月。
  蔡东湖 郭啸天 陈淑娟编著《药善总论》 空大/1991年。
  黎玉玺居士译白话《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大千出版社/1991年。
  晓云法师著 《禅思---般若禅开示》 原泉出版社/1987年。
  关田一月著 徐进夫译《禅的训练》 天华出版公司/1990年。
  宝静大师讲述《修习止乖坐禅法要》 新文丰出版公司/1969。
  释慧岳著 《天台教学史》 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2初版
  释继程著 《小止观讲记》 十方出版社/2002年。
  释达忠著 《天台童蒙止观分列表》 莲云禅苑/2004年。
  显明法师鉴定 禅慧法师撰述《天台二十五方便一览表》
  禅苑/1968年。
  三、学术期刊与丛书
  太虚大师讲,《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禅学论文集(2),19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王雷泉著《从修止观到说止观-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1988年10月,慈光禅学学报创刊号。
  田村芳朗著 释慧岳译《天台思想---天台法华哲学》,1977年,台北:华宇出版社世界佛学从刊(60)。
  李开济书评﹤智者《天台小止观》﹥,哲学与文化, 第三十卷第七期,2003年7月。
  林崇安著,《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1968年,页125-146。
  陈英善《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07)。
  释仁朗著《智者大师“止观生活禅”之省察─以《小止观》“历缘对境修”为中心》,天台学会第五届研讨会专辑,原泉出版社。
  释怀进著的《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四、硕博士学术论文
  李传玲撰《智顗止观著作教学研究-以佐藤哲英之判释为主的评述》,南华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1992年6月,页18。
  五、网络资料
  搜寻时间94.11.11~95.05.25
  《六字气诀疗法》,http://www.ii-news.com/7n2.htm。
  大寂法师著,《小止观》之修学次第,
  http://jimmy86.myweb.hinet.net/word/9.htm。
  净元法师著,《止观入门佛学基础》,
  http://www.china.drikung.org.tw/zen.htm-67k。
  On-line 善书流通处《观想治病的原理》,
  http://www.mikalina.com/meditation_healing.htm。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四十一、七帖见闻卷三末》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经卷五、坐禅三昧经卷上》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大毘婆沙论卷二十六、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俱舍论卷二十九、品类足论卷七》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大乘与小乘的认识》,
  http://www.chien-fo-shan.com.tw/foism/ten/11.htm。
  温带维《明道静坐与小止观》,
  http://huafan.hfu.edu.tw/~lbc/BC/4TH/BC0411.HTM
  《天台止观及其思想》佛教文化学报三、四期,http://leo.hfu.edu.tw/ttcbook/ttcb2.html
  释性广,《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http://www.awker.com/hongshi/special/arts/4art2.htm
  六、工具书
  《佛光大辞典》
  CBETA 电子佛典2005及2006版
  干隆大藏经 DVD-ROM 2.0版
  陈义孝居士编,《佛学常见词汇》,2004年,台南,和裕出版社。
  七、外文资料
  (专著部分)
  关口真大著 《天台小止观的研究》 日本山喜房仏林/1961(昭和36)年再版。
  关口真大著 《天台止观的研究》 日本岩波书店/1985年第二刷。
  (期刊部分)
  木下纯一著,《坐禅的诸问题》,日本,印度佛教学研究,十六之一,页139。
  新田雅章著,《天台教学二十五方便的意味》,日本,印度佛教学研究十五之二,页286。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