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华林禅寺
禅宗祖庭华林禅寺
光明
华林禅寺前身乃西来庵。它是佛教禅宗第28代祖师菩提达摩来华传教的第一道场,也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著名的国际佛教圣地之一。
广州市下九路华林寺前街,自古以来被称为“西来古岸”,远在两汉时期,就有不少西来客从此登陆,亦有不少海外高僧到这一地区弘扬佛法,宗教渊源深厚。梁武帝时期,达摩、达奚兄弟从印度远道来此,弟兄俩在广州各自驻留3个年头,创建了西来庵,这在汉传佛教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521年,印度佛教各自为政,印度教反而蒸蒸日上,有取而代之的势头。达摩祖师听说佛教的黄金时代降临中国,佛教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乃遵师嘱,毅然东渡奔赴中国。524年春,海上漂泊3年之后,达摩祖师到达广州绣衣坊。
他在天竺侨民竺显罗住所东侧,结草为庵禅坐传教,嘱咐竺氏族人不可泄漏其真实身份。虚心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国情、民俗,巡访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佛教寺庵,指导当地僧俗在河边广植树木,加固河涌堤坝,防止江潮倒涌为害。还在居所及王园制止寺、卓锡各挖一口甜水井,时人称之为摩井;有时在草庵应众传授面壁禅坐要领。
526年,达摩兄达奚乘大商船到广州寻弟,进府城向有司衙门递交南天竺国的贡品,广州刺史方知达摩、达奚兄弟的显贵身份,欲迎入官驿居住。达摩兄弟婉言谢绝,仍以绣衣坊竺宅为住所。当地僧俗遂与官府共同筹资,于527年4月建成西来庵,延请达摩祖师为第一任庵主,敬请达奚兄弟前往王园制止寺、王仁寺指导译经和说法。
广州刺史把达摩弟兄到广州传教的情况上报朝廷,梁武帝下诏延请达摩弟兄入京。达奚身体不适不能远行,康复后留守西来庵,继任第二任庵主。他在绣衣坊达摩井周边挖了四口井,周围种了荔枝等果树和药用植物,使井水有治病的神奇疗效;还指导佛教典籍分类归档,讲述《心经》、《楞伽》等经精萃。达奚圆寂后,竺显罗接任第三任庵主。此后,面壁禅坐、持诵《楞伽》成为西来庵的传统。
盛唐时期,当地僧俗为了庆贺达摩初祖引来六祖慧能在岭南奠基弘法,把西来庵扩建为一殿一堂,殿称如来殿,供三世佛;堂称西来堂,专供达摩、达奚。西来庵历经治乱兴衰,几次被毁,又几次重建。顺治初年,古镜宗符(1610-1681)应允主持西来庵的重建工作,发动海内外信众踊跃捐资,把古庵改建成一座禅宗大寺院。宗符禅师“爰拓基址,定方隅,引河流为公德水,植材木为祗树园,首建大雄宝殿,次及楼阁堂庑寮室庖逼,无不圆成”。顺治十二年(1655年),大雄宝殿、达摩堂落成。礼部郎中张纯照奏呈:禅宗初祖来华首块驻锡地不可用原西来庵命名,恳请皇帝御赐新寺名。顺治帝欣然赐寺额,榜曰:“华林禅寺”。此后,寺内僧侣云集,从海内外来参学者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
华林禅寺以奉旨供奉佛舍利子、五百罗汉堂著称。顺治帝为了稳定南疆政局,祈祷国泰民安,特赐22颗佛舍利子供奉于华林寺。康熙帝亲政后,下旨特建舍利殿,并举行隆重的佛教仪式,供奉这批御赐佛舍利子。当时的住持离幻大和尚郑重其事,采用肇庆七星岩汉白玉石砌舍利塔。制成后,塔高7米,外观六面七层,每层乃至每块石以青铅粘边,结构坚固,塔身造型典雅,堪称岭南石雕艺术精品。舍利子用四重盒层层严密保护封存:外层是长方形石函;第二层用松香封裹住的扁正方形木盒;第三层是正方形铜盒;第四层是御用黄锦绸缎包裹住的银莲花套盒。四重盒封存在华林禅寺舍利殿舍利塔基座中心的地宫内。
五百罗汉堂以净慈寺罗汉堂为摹本,第十四任华林禅寺住持花3年时间前往仔细临摹绘像,回来模塑,生面各开,惟妙惟肖。咸丰元年(1851年),五百罗汉堂落成,五百罗汉分列在回廊两侧,安坐在一米多高的砖座上,体形与普通人无异,有像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拉丁人。
近代以来,华林禅寺几经风雨,新中国成立以后,重放异彩。1992年寺院修建了华林禅寺生门;1993年重修、重塑五百罗汉堂;1994年重置汉白玉舍利塔;1996年复建达摩堂;1998年修建功德堂和僧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