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浅谈全民信教地区的国民教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谭莹菲 兰志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全民信教地区的国民教育
  谭莹菲 兰志伟
  对于在我国一些身处宗教文化环绕的民族地区,其宗教人文精神的影响力要高于非宗教民族地区。无论在人类学的理论解释中,还是整个社会机体中人的需要,或者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象征性的系统,宗教就是以它的影响力像纽带一样紧紧维系着当前的文化遗产和这些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笔者暂且把它叫做“全民信教地区”,这里的”民”是指在当地共同信奉同一宗教的信教群众,而不是全体公民。
  在社会稳定的时期,宗教往往起到支撑社会稳定的作用;但在社会变迁的情况下,宗教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宗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宗教影。向力较大的地区,宗教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民族地区不可比拟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区的民族,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相当强,对于这些宗教渗入生活当中的民族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命之中。而一些民族地区由于没有宗教,受到主流文化的;中击,本土文化逐步被同化,民族文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由于当地国民学校处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境遇下,自然地也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这些民族地区在面临外来的主流文化对当地文化的;中击之时,宗教就像是一把保护伞,将主流文化的;中击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让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但由于宗教的保守性抵触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中击过度,而对于民族地区来说,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内容都是外来的,并不是源于本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阻碍其进入和发展,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民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历史的记载和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史上看,一些宗教影响极深的民族地区,现代学校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国民教育初入这些地区的时候,宗教的保守势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避免信徒的流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国民教育的发展,从而使这些学校走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
  云南的西双版纳自治州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云南最南端,全州总面积为19112.5平方千米,是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仅存的一片绿洲,也是我国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热带森林区。这里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遍布该州的村寨都设有佛寺佛塔。历史上,这里的政治权力一度掌握在僧侣手中,因此经过政治的推行,佛教一直以来都很兴盛,而且至今为止都几乎全民信仰佛教。事实上,信仰佛教的主要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当地居民的民族精神需要,佛教完备的宗教设施也一度成为当地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支柱。
  历史上西双版纳未成年人的教育完全是由宗教来承担的,由于当时并没有其他的公共教育机构,适龄的男孩全都要进入当地的佛寺为僧,接受一段时间的佛教教育,这段时间里主要学习傣族的文字、佛教经典以及其他的常识。在达到一定阶段后,这些僧人再还俗回家;当然有的僧人可以继续留在寺院里接受更高级的教育成为更高级别的僧人,终生以此为业。佛教在云南地区的传入以及发展由于完备的宗教制度统摄了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佛教教育也同时结束了当地傣族社会没有公共教育的空白。但由于长期的佛教影响,也成为了阻碍建国后国民教育进驻当地的巨大障碍。在当地学校建校的早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普遍不认同让子女进校接受教育,而更愿意把孩子送进寺院,所以给学校的招生带来很大的阻碍。
  如今当地人意识到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开阔的前景,转而接受了学校的教育模式,但同时对佛教的信仰,使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仍旧没有放弃宗教体系的教育。于是在傣族地区的各个学校就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学校里来了不少“和尚生”。所谓”和尚生”是指学校里适龄的男生同时还有“和尚”的身份。他们的家长不愿意放弃宗教教育;同时也送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和尚生学习国民教育的课程,业余时间如晚上、节假日在寺院学习,每逢宗教节日或者活动则向学校请假,完成宗教体系的任务。尽管学校一定程度上认为和尚生的存在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影响,但是无法抹去的宗教情结也是学校在发展中不得不接受和尚生的现实。而且为了保证这些和尚学生继续学习而不因此辍学流失,学校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免去他们的学费,每个月还补助100元钱等等。和尚生的存在源于当地民族的佛教信仰,为了调和宗教教育和国民教育的矛盾,当地学校作出了调整,为了保证入学率,使当地少数民族接受学校教育,他们尊重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仅招收了和尚生还对他们进行了特殊照顾。可是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但不少教师仍旧表示由于和尚生的双重身份,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尚生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在寺院和学校之间奔波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学校虽然在政策上放宽了对和尚生的要求,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认可,但两种文化的博弈仍无处不在。直到如今教师仍旧会为了这个问题而苦恼,而学校也在两难当中不断的尝试更好的办法。在若尔盖县藏区的情况却与西双版纳地区有所不同,宗教在某一时期对学校教育进入藏区却起到了推动作用。
  若尔盖县是一个藏民族聚居县,属藏传佛教地,对藏民族来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科学,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绝大多数群众都信仰藏传佛教。当地宗教文化内涵丰富,全县有纳摩格尔底寺、达扎寺等24座寺庙。盛大的“莫郎法会”、“传昭法会”、“晒佛”、”燃灯”、”摸顶”等宗教活动让人感受到宗教文化的宏大;神奇的酥油花和“檀城”,长长的手推转经廊、时刻不离的手摇转经筒、永不停息的水;中转经房,高高的白塔、虔诚的信徒、佛号琳琅的寺院,无不彰显着藏传佛教文化的神奇。在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其他节庆、礼仪等社会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了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
  藏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藏族文化的传播历史上主要是依靠寺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产生较晚,规模甚小。由于寺庙的特殊作用,藏族文化的发展脉络是融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体系。藏民们信仰佛教,活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活佛的话语在儿童入学方面作用非常大。如果当地寺庙的活佛重视教育,那么他就会借讲经的机会,把重视教育的思想传输给人们,发动小孩读书。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在若尔盖县的一些学校建立之初,就是由于活佛对学校教育宣传,使很多虽然贫困的藏族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提高了当地的入学率。
  另外,在藏族地区的学校,从教师到校领导普遍表示宗教文化对教育有很大影响。比如在辖曼乡,有着若尔盖县的第二大寺庙哲蚌寺。很多老人因为信仰宗教,不远几十里、几百里来到寺庙‘转经”,为了转经的方便,就在寺庙的周围建房,顺便把孙辈带来在当地的学校读书。
  可见,在受宗教影响较大的民族地区发展国民教育,只有处理好与宗教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第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宗教对全民信教地区国民教育的影响。不可否认,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有;中突和相悖的地方,但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宗教教育对于普通学校教育的消极作用,而应该客观、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以求实的态度去探索二者和谐发展的道路;第二,尊重民族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适应民族内部的需要,并争取宗教界人士对发展国民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使作为传统文化的宗教也不仅在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成为民族地区国民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第三,重视民族地区国民教育自身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发展多种办学模式。比如,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些职业技能培训班,让那些无法升学的学生有一技之长等等。让学校教育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的人民在现代国民教育中得到真正的益处。
  (作者谭莹菲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兰志伟为广州军区联勤部直属工作处干部)
  摘自:《福建宗教》2007年第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