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的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台湾 侯坤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的当代意义
台湾 侯坤宏
内容提要:1300余年来,玄奘大师灵骨南北颠沛,东西流离,播迁中外。这一漫长过程,古人的记载和今人的叙述,有的仅及片断,有的语焉不详,有的以讹传讹,有的相互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实有必要作一些澄清。全文分别从玄奘灵骨流落南京及其出土、玄奘大师灵骨南京出土后迁流分供史实辨正、玄奘大师顶骨两度到台湾的因缘等方面加以叙述。
玄奘大师灵骨经过多次迁徙,由西安流落南京。抗战期间日军发掘大师灵骨,对于玄奘大师灵骨播迁史实的建立,确实关键,但其中还存有许多间隙尚待填补。尽管如此,灵骨在多次迁徙过程中,我们也很难确定其中每一环节,都紧密联结,毫无间隙。又有关玄奘大师灵骨在南京出土后迁流分供情形,各家说法颇不一致。为避免陷入迷阵中,读者不妨以“三份说”为本,依之检视各家不同说法,或可厘清大师灵骨分供史实。当然,其中还存有甚多可以讨论的空间。有关玄奘大师顶骨两度到台湾的因缘十分不同,也影响了玄奘灵骨两度来台奉安的不同方式。笔者以为, 当我们在瞻礼玄奘大师“生身舍利”时,更应重视大师所留下来的“法身舍利”,勤加修学,依教奉行,这样才比较符合玄奘大师的遗愿!
关键词:玄奘 灵骨 分供
翳维法师,华夏之光,希真向道,越国出疆。九死一生,卒成其志,贝叶千编,永垂后世。因缘不灭,法衍弥宽,传兹灵鼓,奠于长干。三显三潜,幽光耿耀,象教复兴,有斯其兆[1]。
一 前言
前些年,笔者为研究近代中国佛教寺院经济问题,曾检阅“国史馆”典藏之佛教档案史料,无意中发现1卷《玄奘大师灵骨运台案》,对1955年日本将玄奘大师部分灵骨移送台湾一事,记录极为详尽,引起笔者对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问题研究兴趣。
为什么一个唐代僧人的顶骨,会流落到日本?自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玄奘大师圆寂,总章二年(669)迁葬樊川北原[2],以迄1942年顶骨在南京被发现,其间长达1270多年,在这段期间玄奘灵骨曾经过至少5次的迁葬,就现有文字资料言,并不足以圆满解释历次迁葬的过程,其中就包括为什么玄奘大师的灵骨会从西安流落到南京这一问题。又南京在1942年发现玄奘顶骨后,曾在不同时间被分供多处,检阅有关记载,又不尽相同,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为厘清上述问题,实有值得进一步加以考查、探究之必要。
玄奘大师不管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或在民间传说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就中国佛教史而言,梁启超称赞说,玄奘法师“为中国佛学界第一人”[3]。罗香林称誉,玄奘是“中国佛学界空前伟人,所译经典之富,世无伦比”[4]。慧风说,玄奘是“划时代的大翻译家”[5]。东初法师认为,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留学之宗匠,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探险家,其不畏艰险之志气及对学术的贡献,堪称“千古学者之楷模”[6]。幻生法师赞许,玄奘是“一个伟大的留学僧”[7]。道安法师说,玄奘大师是“乾坤万古一超人”,他的精神,有如照耀宇宙间永恒不息的恒星,是超越所有历史人物中的超人,同时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完人[8]。至于民间传说,由于小说《西游记》的盛行,使得“唐三藏”之名,流传得非常普遍。但玄奘法师在《西游记》中,由于作者过于夸张地描述,故与史实上的角色相距甚远。不论是就中国佛教史立场,或是从民间传说的角度来看,玄奘的地位都极为重要。
甚至在今日,玄奘大师的精神仍受到各界极大的重视与景仰。有以其名为大学名者,如位于台湾新竹之玄奘大学(成立于1997年3月25日)[9]。有以其为数字博物馆计划者,如由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主持“数字博物馆计划:玄奘西域行”,含“文献、图像、史地资料之组织与研究”、“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与研究”、“数字博物馆中知识库系统之研发”三个子计划[10]。更有重走玄奘取经路线者,如《纽约时报》书评作家理查·伯恩斯坦(RichardBernstein)的《究竟之旅——与圣僧玄奘的千年对话》(UltimateJour—ney: RetracingthepathofanAncientBuddhistMOnkwhOCfossedAsiainSearchOfEnUghtenment), 踵继玄奘义无反顾的精神,由中国横越中亚,抵达印度,沿路捕捉先行者的精神遗绪[11]。孤身女子书云,在公元2000年,沿着玄奘西行求法之路,从西安出发,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走遍全印度,然后返回西安,历时将近1年[12]。而来自中国江西省靖安县宝峰寺江西佛学院教研主任明贤法师,与来自台湾高雄佛光山的慧宽法师,计划沿着当年玄奘足迹,用4个月时间,重走西行取经之路。2006年7月19日,他们从广州出发至陕西西安,徒步走过中国境内的陕西、甘肃、新疆后,再穿越巴基斯坦、尼泊尔,全部行程万里,将于11月20日抵达印度那烂陀寺,以共写现代版《西游记》传奇[13]。另中央电视台主办《玄奘之路》活动,受到广大网友关注。据了解,透过百度贴吧,选拔出玄奘之路西行使者2名,他们有机会在2006年10月,与王小丫、王石等来自各界的名人,构成精英团队,驾车体验历时40天的玄奘之路。途经中国、尼泊尔、印度等8国,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14]。可见玄奘大师之精神感人甚深,有许多人多愿意重走他当年西行求法的路线,诚如释彦惊所谓,“万古风猷一人而已”![15]
玄奘大师为取真经,不远万里西行,历尽千辛万苦;不料圆寂之后,其灵骨竟也劫难不止,一再颠沛流离。命乎?缘乎?1300余年来,其遗骨南北颠沛,东西流离,播迁中外。这一漫长过程,古人的记载和今人的叙述,有的仅及片断,有的语焉不详,有的以讹传讹,有的相互矛盾[16]。面对这些问题,实有必要作一些澄清,而这正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以下分别从玄奘灵骨流落南京及其出土、玄奘大师灵骨南京出土后迁流分供史实辨正、玄奘大师顶骨两度到台湾的因缘等方面加以叙述,以说明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的当代意义。又笔者以为:当我们在瞻礼玄奘大师“生身舍利”时,更应重视大师所留下来的“法身舍利”,勤加修学,依教奉行”,这样才比较符合玄奘大师的遗愿!
二 玄奘灵骨流落南京及其出土
唐代僧人西行求法成就最大的,首推玄奘、义净。玄奘广译经论,大弘瑜伽、唯识、俱舍、因明,对后日之中国佛教,虽未能夺真常唯心者之席,而“唐僧取经”之深人人心,影响不为不大。其撰《大唐西域记》,尤为研究印度史地稀有之要籍[17]。据印顺法师考定玄奘年代如下:(1)生于隋仁寿二年。(2)出家于隋大业八年,时年11。 (3)唐武德五年,受具足戒,时年21。 (4)贞观元年八月西行,时年26。(5)贞观二年,表谢高昌王。时年27,出家已17年。(6)贞观十八年,还抵于阗,表奏。时年45,西游已17年。(7)贞观十九年春,还至长安,时年46。(8)显庆二年,至洛阳,改葬父母,时年56。(9)显庆二年秋,表请人少林寺译经。(10)显庆五年,初译《般若经》于玉华宫,时年59。(11)麟德元年2月,卒,时年63[18]。
玄奘于唐麟德元年(664)二月圆寂后,四月初葬白鹿原,以至1942年冬, 日人在南京发现遗骨,历时1270余年,其间凡经5度迁葬。(1)总章二年(669)四月八日,迁葬樊川北原;(2)唐末“黄巢发塔”。(3)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僧可政在长安终南山紫阁寺得大师灵骨,奉归金陵,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于天禧寺(明宣德六年改名报恩寺)东冈瘗之。 (4)元至顺三年壬申四月六日,在原处改葬。(5)明洪武十九年(1386),迁葬于南冈三塔之上。
上述由(2)至(3),即樊川至南京天禧寺东冈中间之播迁,详情待考。第(4)(5)次的改葬是根据日军发掘大师灵骨石函中的古物、石棺碑文拓片而来[19]。可见日军发掘大师灵骨,对于玄奘大师灵骨播迁史实之厘定,确实关键,虽然其中还存有许多间隙尚待填补。
据褚民谊《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塔碑记》云: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廿三日, 日本高森部队,为建神社,平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故制造局内之小山,开凿既深,因得三藏顶骨塔址,循址见圹,而获石函焉。函侧镌宋、明两代改葬事略,中置法师顶骨一部,及祔葬佛像珠璧炉,历代货币诸珍物。队长高森隆介,上其事于日本驻华大使馆大使重光葵,以法师为华夏应化高僧,应慎重将事,使佛法光被东亚。乃于三十二年二月廿三日,举行奉移典礼,暂供于鸡鸣山麓,文物保管委员会之博物馆。四方人士瞻礼者,络绎道途,诚盛事也。[20]
褚民谊一向被视为汉奸,但前引文仍可视为实录。玄奘大师圆寂后,本葬于陕,南京何来遗骨?日人谷田阅次在实际参与遗址发掘后,发现石函二面题字,其一云: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天圣丁卯二月五日,同缘弟子唐文遇、弟子文德、文庆、弟子丁洪审、弟子刘文进、弟子张霭。
其二云:
奘法师顶骨塔,初在天禧寺之东冈,大明洪武十九年,受菩萨戒弟子黄福灯,口口口口口普宝,迁于寺之南冈三塔之上,是岁丙寅冬十月传教比丘守仁谨志。
谷田阅次认为,依据以上二种刻文,“从来关于三塔考证之确否,即可了如指掌矣”[21]。这两种刻文,也被各家研究玄奘大师顶骨者,视为重要文证。
或有疑非玄奘大师顶骨,但亦缺乏有力之反证[22]。如明万历中顾起元撰《客座赘语》卷五云:“余尝至大报恩寺,登三藏殿,后阶有小塔,云是唐玄奘葬处。私臆三藏自在长安慈恩,以何因缘,复过江表。及考晋隆安中,延致鸠摩罗什,赐寺,嗣为法王,尊为三藏国师。寺名白塔,后并人报恩寺。疑此是三藏旧塔院,误认为唐之玄奘耳。”顾起元将唐玄奘认为是鸠摩罗什[23]。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景富指称,玄奘遗骨有可能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在兴教寺玄奘三藏塔内,长久以来被人认为是玄奘顶骨,其实是玄奘弟子窥基的头骨[24]。但顾起元、陈景富的说法,在未见有更具说服力文献,或新出土考古资料出现之前,玄奘大师顶骨在抗战时期的再现,是值得吾人相信的。
玄奘大学黄运喜教授,曾在2002及2003年两度到西安,实地考察或与玄奘圣迹有关的紫阁寺遗址。据他表示,2002年之行,他“并未背书肯定该遗址与玄奘大师的关系”[25]。2003年11月4日至7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召开了“玄奘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有来自北京、江苏、山西、河南、陕西和台湾地区的22位专家教授与会,组成了会议专家组。专家组以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为原则,经实地勘察与讨论后,就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 (1)陕西户县境内的紫阁寺就是古代玄奘大师顶骨迁移供奉之地。(2)陕西户县境内的紫阁峪的佛教寺院遗址,极有可能就是传自古代长安兴教寺、传向金陵长干寺的玄奘顶骨迁移供奉寺院紫阁寺。(3)陕西户县境内的紫阁峪现存的佛塔和寺院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建议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并予以科学地保护[26]。紫阁寺遗址是否与玄奘舍利有关?兴教寺方面出现质疑、反对的声音[27],此间我们感到有趣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有无可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依目前情况看来,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关系史实,还存有甚多可以讨论的空间。又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时,发觉有关玄奘法师灵骨之分供,仅是“顶骨”部分,未见及其他部分,其他“身骨”不知下落究竟如何?或许这些答案,就与紫阁寺或兴教寺有关。
三 玄奘大师灵骨南京出土后迁流分供史实辨正
自玄奘大师灵骨在南京出土后,有关迁流分供情形,各家说法颇不一致。其中,刘大任《南京灵谷寺所藏玄奘法师顶骨的来龙去脉》一文,提出“三份说”、“六份说”、,“八份说”等不同说法,并认为当时确实作了三份处理;“六份说”、“八份说”与“三份说”并不矛盾,只不过是根后来顶骨供奉处而说的罢了[28]。依刘大任看法,“三份说”是根本,当时的三份,及其后来的演变分供情形如下:
1.由褚民谊与日本人重光葵发起在南京小九华山建塔供奉。
2.存放在汪伪“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
1954年迎至毗卢寺供奉,1963年迎奉至栖霞寺供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送交市文管会保存。1973年,迎至灵谷寺供奉。
3.由北京汪克敏发起,迎请至北京。
3—1.日佛教联合会会长昌持秀峰、顾问水野梅晓从中取了一份回国,先安放在东京芝增上寺,后移至慈恩寺。
3—1—1.1955年11月25日,昌持秀峰等5人奉拇指甲大小的一块顶骨到台湾,后被供奉在日月潭玄奘寺。
3—2.留在北京这份顶骨,又被分为四份:
3—2—1.仍留北京,供奉在广济寺,“文化大革命”中遗失。
3—2—2.送广州六榕寺,“文化大革命”中遗失。
3—2—3.送天津大悲院,后由达赖喇嘛代表中国政府,转赠印度,安放那烂陀寺纪念堂。
3—2—4.送成都,现供奉在文殊院[29]。
刘大任“三份说”,固言之成理,但王仲德认为,刘氏意见虽然独特,但所讲道理不足服人。王、刘主要争执点,在送往日本这一部分的灵骨上。王仲德主张,在分“三份”之前,日人先抢运一份回日[30]。但,日人如欲“劫”去,可以直接运回,不会透过其大使通知汪伪政府,公开举行隆重的交还仪式;纵要“劫”去,应该是全部的,不会只“劫”去一部分[31]。所以,王仲德的“日人劫去说”,似乎值得商榷。
王仲德又引陈寅恪《甲辰春分日赠向觉明》诗:
慈恩顶骨已三分,西竺遥闻造塔坟。吾有丰干饶舌悔,羡君辛苦缀遗文。
并解说云,甲辰春分,1944年3月21日,距南京分骨时间为1943年12月28日,还不到3个月,故“三份说”应比较可信[32]。幻生也主张,玄奘大师顶骨从1942年发现后,直到抗战胜利前夕,只分为3份:一份在南京,一份在北平,一份在日本[33]。“三份说”各家所言,虽或有不同,确是了解玄奘大师顶骨分供的一个重要线索。
兹引潘实君、尘空、赵朴初及石鸣珂、杨荣良与高树森、宗性法师、王仲德等6家对于玄奘灵骨分供不同说法,略为疏解如下:
1.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南京的潘实君说,玄奘大师灵骨分4份: (1)南京城北三藏塔(2)南京中山门内半山园中央博物院(3) 日本岐玉县慈恩寺(4)台湾日月潭玄奘寺[34]。
2.尘空《礼首都三藏塔记》记云:1943年12月28日,在南京举行分受三藏玄奘灵骨典礼。北方人士闻风,亦请求分灵骨为建灵塔于华北,后即奉之北行,过天津,当地人士曾举行供养瞻礼玄奘灵骨大会。闻灵骨又分为多份:(1)南京建塔委员会一份藏于塔内;(2)南京伪红卍字会一份,拟在报恩寺建塔供养;(3)北平市一份; (4)五台山一份; (5) 日人水野携往东京一份; (6)褚民谊携藏广州六榕寺一份;(7)伪博物馆一份,已由中央接收回[35]。
3.赵朴初及石鸣珂在1955年时说,玄奘顶骨分存6处:即北京广济寺、南京玄武山塔、广州六榕寺、天津佛教协会、成都近慈寺,以及日本琦玉县慈云寺[36]。
4.据《金陵佛寺揽胜》编者杨荣良、高树森记载,顶骨被分为8份:南京小九华山塔葬1份、天津、成都、北京、广州等地各有1份、侵华日军盗走2份,汪伪“文物管理委员会”存1份(后由南京博物馆接收)[37]。
5.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认为,现在世界上共存在8份唐僧顶骨。其中成都1份、南京2份、台湾2份,以及印度1份、日本2份。最近总数可能再增加1份,即西安从南京分得1份[38]。
6.王仲德宣称,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分供在世界上10个地方:南京2处(小九华山三藏塔下,灵谷寺大遍觉堂中),北京1处(法源寺),广州1处(六榕寺),成都1处(文殊院),台湾2处(日月潭畔玄奘寺、玄奘大学),日本2处(东京慈恩寺、奈良药师寺),印度1处(那烂陀寺玄奘学院)。其中法源寺及六榕寺2处,被毁于“文化大革命”中[39]。
上列潘实君“四份说”,系加入后来台湾从日本请到日月潭玄奘寺供奉的一份,与刘大任、幻生的“三份说”,均有所不同。尘空的“七份说”,特别指出南京伪红卍字会、五台山各持一份;日人水野携往东京一份及褚民谊携藏广州六榕寺一份。唯“水野携往东京”,似应为“仓持秀峰护奉到东京”[40];“褚民谊携藏广州六榕寺”,应改为由“胡毅生自南京搭机捧回,交给六榕寺供养”[41]。赵朴初及石鸣珂在1955年的“六份说”,因系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故北京广济寺及广州六榕寺的一份还在。原供奉在天津佛教协会的一份,在1957年1月12日,由达赖喇嘛在那烂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赠给印度。达赖喇嘛在赠送仪式上致辞说:玄奘是一位同那烂陀关系最密切,又是对中印文化、宗教交流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会中达赖把玄奘顶骨一份、玄奘译著1335卷以及绩砂藏佛经一部交给尼赫鲁,请他转交给那烂陀研究院。达赖还代表中国政府捐赠人民币30万元,作为那烂陀建筑玄奘纪念堂建设费用[42]。
杨荣良、高树森的“八份说”,还包括“文化大革命”遗失的北京、广州2份。据《宽霖法师传》作者谭天说,1943年12月,四川南充人白隆平居士与山西五台山广济茅蓬住持寿冶法师,同往南京分受顶骨。白隆平、寿冶法师各分3粒,每粒指甲大小。白隆平所分得之3粒顶骨,1粒藏人九龙壁新塔地下,1粒经靳云鹏为天津四众请去,1粒于1949年返川时赠予成都近慈寺住持能海法师供养[43]。1949年后,川北行署领导张秀熟与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怕顶骨散失,写下公函派工作人员将顶骨保存到博物馆。1962年,成都大慈寺开放,又将顶骨供奉寺中。1966年,顶骨移送到成都文殊院。“文化大革命”中,文殊院前任方丈宽霖法师为保护顶骨终日将其缠在腰间,这才使顶骨度过特殊时期,至今无损[44]。玄奘大师生前曾在成都待过5年,到处访师参学,并受俱足戒成为比丘,顶骨供奉成都,也算是夙缘。
又,宗性法师的“八份说”,系就现存地而论;王仲德“十份说”,若扣除北京、广州2处,则与宗性法师“八份说”相似。宗性法师与王仲德所指出的南京2处(份),除小九华山三藏塔下外,另一在灵谷寺大遍觉堂中,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灵骨即安奉于此[45]。玄奘大师顶骨第二度到台,即是来至南京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堂中所供奉之玄奘大师顶骨。
四 玄奘大师顶骨两度到台湾的因缘
玄奘大师顶骨曾先后两度到台湾,第一次在1955年11月25日,由日本分供至台湾,后被供奉在日月潭玄奘寺;第二次在1998年10月,由南京灵谷寺分供至台湾,后被供奉在玄奘大学。
1.玄奘大师顶骨第一次来台
1952年秋,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台湾佛教会”派遣章嘉大师、印顺法师、赵恒惕、李添春、李子宽等5位代表出席会议,日方代表亲向章嘉及赵恒惕透露玄奘大师顶骨下落,并表示愿意分送一部分给台湾建塔供养。
章嘉等回台后,即向台湾佛教界报告此事,咸认为应将大师顶骨早日迎请来台。嗣以高森隆介病故,交涉一度停顿。1955年10月,各项交涉事项,始告底定,日方允将大师顶骨分供台湾。
但此举引来大陆佛教界的抗议,1955年11月5日,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致日本京都东本愿寺大谷光畅和大谷莹润电云:
查玄奘法师顶骨之大部分, 目前分别供奉在北京广济寺、南京玄武山塔、广州六榕寺,天津佛教协会和成都近慈寺,而另一部分,则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被劫运到日本,现今仍在日本崎玉县慈云寺内。我们希望日本佛教界的朋友们,能将上述存在日本之玄奘法师顶骨之一部分,设法归还我国。[46]
在日方确定将玄奘法师顶骨送台之际,赵朴初在1955年11月19日,致日本京都东本愿寺大谷光畅、大谷莹润及中山理理等人电云:
玄奘法师的一部分顶骨,当初系在何种情况下运至日本,已属过去之事。如日本佛教界同仁,愿将玄奘法师顶骨继续留在日本护持供养,则根据中日两国佛教的悠久渊源,我们无可异议。但对于中山理理先生所称,拟将玄奘法师顶骨送一部分给台湾,我们断难容忍,并且坚决抗议[47]。
11月22日,赵朴初又分别打电报给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大谷光照、日本东京筑地本愿寺中山理理、日本东京大正大学椎尾辨匡、增田日远,以及日本东京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菅原会庆等人抗议说:
据11月22日10时45分中山理理先生来电,仍有人不顾中国广大佛教徒的坚决反对,想将玄奘法师灵骨运往台湾。中国佛教徒谨向明日即将召开的全日本佛教会理事会再一度表示,中国佛教徒坚决反对把玄奘法师灵骨运往台湾。现特电请各法师对玄奘法师灵骨善为护持,务期制止此种不利于中日两国佛教徒友好关系的行动。[48]
尽管赵朴初抗议,日方仍于1955年11月25日上午7时,由仓持秀峰、大岛见道、阿部龙传、长冈庆信、柳了坚等5人,护送玄奘灵骨抵台。关于玄奘大师灵骨奉安地点,南投(日月潭)、苗栗(狮头山)两地均极力争取[49]。最后选订在日月潭畔建玄奘寺,直到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灵骨才迁移迎入。台湾日月潭玄奘寺为一仿唐式建筑,寺内有蒋介石亲题“国之瑰宝”匾额[50]。
2.玄奘大师顶骨第二次来台
1989年4月,了中法师返乡探亲,路经南京,到灵谷寺拜访,始知寺中供奉有玄奘舍利。了中法师在台湾创办的大学是以“玄奘”为校名,因此对灵谷寺供奉的玄奘舍利,有一份独特的亲切感,也因此每到南京,都会到灵谷寺去瞻礼。也希望能够迎请玄奘舍利,供奉于校园中,为镇校之宝。首先,了中请教江苏省及南京市相关部门,但是彼等认为兹事体大,非经中央核准不可。于是乃转往北京,拜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承赵欢喜应允。自此以后,经过3年多奔走,终于在中国佛教协会协助下,获得国家宗教局、文化部等相关单位同意[51]。
1998年8月23日,南京灵谷寺举行分取玄奘顶骨仪式,从顶骨木塔中取出一小块顶骨,供人小金塔中;再由主法人茗山、真慈,见证人量定单位后,签字加封[52]。
9月25日,了中法师率200余人的“玄奘三藏法师舍利奉迎团”前往大陆。先到北京,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及宗教局等单位热烈欢迎。旋转南京,29日上午,在南京灵谷寺举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迎送典礼”,海峡两岸诸山长老,佛教四众及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典礼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亦组成30余人“玄奘大师顶骨护送团”到台湾,10月3日在玄奘大学校园,举行舍利奉安大典,萧万长暨各级官员,各界来宾,佛教界人士,全校师生5000多人参与[53]。
陈红星说,整个活动顺利圆满,访问十分成功,达到了扩大交流,促进统一的预期目的[54]。茗山法师也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两岸佛教界的交流、合作的情感。为了祖国的统一,佛教界的相互交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渠道[55]。
五 结论
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四十中有一首《舍利颂》云:“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创开一十塔,终成八万重。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踪。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砧椎击不碎,方知圣德颐[56]。”中国古代传说,佛舍利极其坚固,椎击也不会坏。后代佛弟子,在火化后,也常在灰聚中发现坚固的碎粒,这些坚固的碎粒,中国人称为“舍利子”[57]。
佛及弟子的舍利,受到佛弟子的尊敬供奉,有着敬爱追慕的孝思;由于佛及弟子的甚深功德,所以供奉舍利,能使人引发信心、向上心,能激发人类的善念,鼓舞人类向真理的追求。《金光明经》说:“舍利是戒定慧功德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般若经》云: “佛身及设利罗(即舍利),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所熏修故,乃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58]。我们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这位古德高僧顶骨满怀崇敬珍重之心,其真正的意义,就是缅怀玄奘大师毕生为国为教艰苦卓绝的精字申⑨。
舍利之所以受人尊敬供养,是因为依此色身而能成佛、说法。成佛、说法;都是依般若波罗蜜,甚深法的修证而来。这可见《般若经》胜于佛的遗体,所以在二分中,宁可选取《般若经》这一分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法华经》也说:“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60]。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让我们能够信顺佛法[61]。值得留意的是,供养佛舍利塔,只能生信作福,而书写的经典,更可以读、诵、解说,依法修行,比佛舍利更有意义些[62]。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玄奘大师顶骨分供问题时,更应重玄奘大师所留下来的法身舍利。玄奘大师最大的功业,应在他所译出的《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可以说是他的法身舍利。吾人若徒知瞻仰崇拜他的生身舍利,而忽略了他的法身舍利,不能研读他所译的经论,一任束之高阁,蛛网尘封,这是非常可惜的[63]。
开证法师在《从崇拜舍利说到白公华诞》一文说:
近年来常听到,皈依未三年,食斋才三日,修行五、六天的,竟也得到舍利耀光。这一来使得那些原对舍利不甚关心的后学晚辈坐卧不安,因为自己的家师是位名尊宿,岂可焚无舍利而献羞呢?所以无论如何,非得个舍利不可,没有舍利是不会安心的,就这样不管是真舍利、假舍利都好,只要发现着一个似是而非一一方而扁,扁而不圆的怪东西,即也大呼舍利!我最初对舍利是很恭敬礼拜的,而现在的我已对舍利不感兴趣,不要说不想去拜,已经讨厌听了,因为太多啦!又不知是真?是假?[64]
开证法师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崇拜舍利虽可引发信心,但佛教界若只重视表面形式,宣扬热闹场面,则易流于迷信,对于正法之弘传,或将造成负面的伤害。吾人对玄奘大师灵骨的分供,或者是释迦佛舍利的迎奉,都应以正信的心态来面对才好。
有关玄奘大师顶骨两度到台湾的因缘十分不同,也影响了玄奘灵骨两度来台奉安的不同方式。令人遗憾的是:台湾还在蒋家专政的时代,凭着蒋介石个人意志,加上民间对玄奘大师原有的崇敬,玄奘大师顶骨第一次来台,是一风动全台的盛举,不但环岛一周,夹道接受民众膜拜。在安奉玄光寺到移至玄奘寺期间,整整6年,还派有情治人员严密保护。不仅如此,日月潭旁还精心修筑了玄奘大道,同时蒋介石本人也捐助了50万元,在玄奘寺旁盖了一间斋堂。然昔日的“国宝”除了蒋介石特别重视外,后来的几位继任者就很少再到玄奘寺。至于其他达官政要,除了数不清的许多匾额上有他们的题名,但说起本人亲自莅临,却是多年来也数不出几个。对玄奘顶骨这种国宝级的圣物,不得不令人疑惑政府当年的诚意[65]。笔者以为,玄奘寺的落寞,应与其未能发扬玄奘真精神有关。据道安法师《日月潭玄奘寺建设构想建议书》,要加强文化、环境与经济各方面建设,应设立玄奘图书馆、佛学研究部、玄奘译著编辑委员会、碑林等[66],可惜这些措施均未能落实。
玄奘留学印度回国后,唐太宗劝他“归俗助秉俗务”,玄奘谢曰:“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67]玄奘大师对唐太宗所言“愿得毕身行道”,诚可为今日佛门弟子之参考!有谓:玄奘大师译传讲明大乘学理,开启唯识新宗,是一种开新文化、开新国运的新宗教运动[68]。今天我们若要谈如何开展未来中国新佛教,似乎应从深入研究玄奘大师所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下手。
[1] 褚民谊.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塔碑记.幻生.关于玄奘大师灵骨问题.内明,第45期.19'75:8—9.
[2] 张力生.玄奘法师年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202—203.
[3] 梁启超.关于玄奘年谱之研究——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张曼涛主编,玄奘大师研究.下.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275.
[4] 罗香林又说,玄奘生平事迹,影响唐代佛教发展甚巨,民间关于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流传亦广;吾人不欲闻问中国佛教与其影响则已,倘欲闻问中国佛教,乃至欲论述中国文化,则不能不制意于玄奘西行之史迹,及其所译经典之关系也。(罗香林.旧唐书僧玄奘传讲疏.//张曼涛主编.玄奘大师研究.下.254.)
[5] 慧风,玄奘大师的伟大精神.//张曼涛主编.玄奘大师研究.下.52.
[6] 东初.玄奘大师生平年代考.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张曼涛主编.玄奘大师研究.下页79,303—309.
[7] 幻生.一个伟大的留学僧——玄奘.//张曼涛主编.玄奘大师研究.下.13。
[8] 其他对玄奘大师的称誉,如张君劢说,玄奘“可为万世师表”。张其昀说,玄奘是中国留学史上第一人,亦为留学生之最佳模范。黎东方说,玄奘是民族英雄,是“一个拼命的留学生”。道安:《玄奘大师的精神》及道安法师讲、李春阳记:《玄奘大师生平及其贡献》;张君劢:《玄奘留学时之印度与西方关于玄奘著作目录》;张其昀:《伟大的玄奘法师》;黎东方:《一个拼命的留学生——玄奘》//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6册,《玄奘大师研究(下)》,页1.27、63.65、338。
[9] 玄奘大学以玄奘三藏法师命名的意义,系基于如下因素:一、就历史意义而言,玄奘三藏法师为中国历史伟人,其西行求法之举,将中华民族之名声远播西域,扬名印度。二、就佛教教理而言,三藏法师将印度中期大乘佛教传人中国,经译述整编,成为完整的中国法相唯识学体系,弘传后世。三、就文化而言,三藏法师将中国文化,历经惊险传输中亚,为大汉民族立下不朽的声威。四、就学术而言,三藏法师为中国赴外留学成功之第一人。网址:http://www.hcu.edu.tw,上网日期:2006年7月26日。
[10] 此计划分别由中华佛学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中心、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执行。计划共分8大项进行,除首页外,另有丝路之旅、文物艺术、玄奘传,西域记、西游记、交互式学习、数据库检索(辞典检索、佛学论文书目及全文检索、佛典经文检索等)及其他信息等单元。 “数字博物馆计划:玄奘西域行”规划时,也朝知识库(knowledgebase)方向发展。期研发能自动推论、发觉隐藏性的信息或知识、储存高层次的信息、并提供使用者知识层次检索功能系统。将知识库引进数字博物馆,对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网址:http://ccbs.ntu.edu.tw/silk/iridex—intro.html,上网日期:2006年7月26日。
[11] 理查·伯恩斯坦著,陈玲珑译.究竟之旅——与圣僧玄奘的千年对话.台北:马可孛罗文化,2002.方念豫.《究极之旅》追随玄奘取经足迹.联合报,2001—04—04日.网址:http://ccbs.ntu.edu.tw/silk/index—news.html,上网日期:2006年7月26日。
[12] 书云.万里无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前言,4.
[13] 《两岸僧侣{唐僧西行路) 月出发》,《佛教城市新闻》,2006年06月 19 日, 网址:http://ww.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26271/,上网日期:2006年6月20日。
[14] 《百度推出{玄奘之路)行者选拔活动》,《佛教城市新闻》,2006年06月14日, 网址:http://wWW.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26205/,上网日期:2006年6月20日。
[15] 释彦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CBETA,TS0,no.2053,F.221,a17。
[16] 李豫川.玄奘灵骨今何在.贵州文史天地.1998(5).原文未见,转引自:http://ccbs.ntu.edu.tw/CBS—bin/each—records·pL/CBSBOOKll51915588:115864,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
[17] 印顺.佛教史地考论.//妙云集.下篇之九.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71—72.
[18] 印顺.玄奘大师年代之论定./佛教史地考论.妙云集.下编之九.375—376.
[19] 曾悟生主编.纪念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兴台出版社,1957:9—10.
[20] 褚民谊.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塔碑记.//幻生.关于玄奘大师灵骨问题.内明.第45期.1975:8.
[21] 谷田阅次.三藏塔遗址之发掘.//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6册.玄奘大师研究(下).347—355.
[22] 震华.奘师事迹略论.//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6册.玄奘大师研究(下).251.
[23] 方豪.关于玄奘的事迹和头骨.//方豪六十自定稿.下册.台北:学生书局,1957:2137—2138.又曾悟生主编.纪念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12—13.
[24] 玄奘头骨不在南京灵谷寺?联合报,2004—06—03.
[25] 黄运喜.以诗证史——历代紫阁诗与终南山紫阁寺的发展.//佛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竹:玄奘人文社会学院,2003:122—123.
[26] 据《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专家意见书》,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如下:组长:黄心川;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亚荣、王仲德、孙立新、孙宝网、吕建福、刘培育、李利安、李健超、杨学义、杨笑天、吴言生、宋立道、林承节、畅耀、徐文明、徐金星、黄心川、黄运喜(台湾)、崔正森、阎济华、梁鑫哲、蔡伯郎(台湾)、魏道儒。网址:http://210.60.55.53。
[27] 网址:http://ccbs.ntu.edu.tw/CBS—bin/each—records.pl/CBSBOOKll51915588:115928,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28] 刘大任.南京灵谷寺所藏玄奘法师顶骨的来龙去脉.//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9.
[29] 刘大任.南京灵谷寺所藏玄奘法师顶骨的来龙去脉.//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9—131.
[30] 王仲德.玄奘顶骨今分供何处.//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133—135。
[31] 幻生.我底答辩.//沧海文集.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197.
[32] 王仲德.玄奘顶骨今分供何处.//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134.又陈寅恪.寅恪先生诗存.//寒柳堂集.台北:里仁书局,1980:52.
[33] 幻生.关于玄奘大师灵骨问题.//沧海文集.181.
[34] 曾悟生主编.·纪念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15.
[35] 尘空又说,所谓三藏灵骨者,仅顶骨一块,今又七分八裂,分散南北,若不一一记叙翔实,他日年久事堙,人将不明原委,反疑真为假也。(尘空.礼首都三藏塔记.海潮音,第27卷第6期,22.)
[36]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致日本佛教界人士要求将在日本的玄奘法师顶骨设法送还我国》。石鸣珂.要求日本把玄奘法师遗骨归还中国.现代佛学.1995(12):26—27。
[37] 杨荣良,高树森主编.金陵佛寺揽胜.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37.
[38] 《玄奘大师顶骨被掠至日本史实》,《佛教城市新闻》,2004年05月11日。网址:http://www.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5806。
[39] 王仲德.玄奘顶骨今分供何处.//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139.
[40] 智铭.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之研究.内明,第59期(1977年2月1日):19。
[41] 李缵铮.关于“玄奘大师灵骨”的我见.内明,第47期(1976年2月1日):16.
[42] 罗广武编著.新中国宗教工作大事概览.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132—133.
[43] 谭天.宽霖法师传.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237—238.
[44] 玄奘大师顶骨被掠至日本史实.佛教城市新闻,2004—05—11.网址:http://www.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5806。
[45] 玄奘顶骨舍利南京灵谷寺供众瞻仰佛教城市新闻2004—05—25.网址:http://www.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5925,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46]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致日本佛教界人士要求将在日本的玄奘法师顶骨设法送还我国.现代佛学,1955(12):26.
[47] 全日本佛教会竟无理决定把玄奘法师顶骨一部分送往台湾,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致电坚决抗议.现代佛学,1955(12):28.
[48]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电全日本佛教人士,再度表示坚决反对将玄奘法师顶骨送往台湾.现代佛学,1955(12):29.
[49] 分葬三藏灵骨投县强烈反对.台湾“中央日报”,1955—11—8.
[50] 《玄奘寺》,网址:http://taiwan.wen.com.tw/b5/special/SunMoonLake/sun一12.shtml,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51] 了中法师.玄奘三藏法师舍利的出土及奉安玄奘大学的经过.海潮音,第83卷第11期.转引自http://210.60.55.53,上网日期:2006年7月27日。 ;
[52] 茗山著,许钧整理.茗山日记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95—496.
[53] 了中法师.玄奘三藏法师舍利的出土及奉安玄奘大学的经过.海潮音,第83卷第11期.转引自http://210.60.55.53,上网日期,:2006年7月27日.茗山著,许钧整理.茗山日记续集.507—510.
[54] 陈红星.玄奘顶骨舍利台湾行.中国宗教,1999(1).网址:http://ccbs.ntu.edu.tw/CBS—bin/each—re—cords.pl/CBSBOOKll51915588:115837,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55] 茗山著,许钧整理.茗山日记续集.515.
[56] 释道世.法苑珠林.CBETA,T53,no.2122,P.600,b16--23。
[57]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49—50.
[58] 印顺法师说:舍利子的受到尊敬,实由于生前的德业;而舍利子在信徒的心目中,充满着鼓舞向上的巨大力量。太虚、印光、章嘉大师等舍利子,值得我们尊敬,建塔供奉,那是由于他生前的功德——慈悲、智能、自利利人的德业。他们的舍利子,是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所以是“甚难可得,无上福田”!后人供养他们的舍利,即是对于他们德行的仰慕。(印顺:《舍利子释疑》,印顺著:《佛法是救世之光》,《妙云集》下篇之十一,页330—336;印顺:《向近代的佛教大师学习》,印顺著:《华雨香云》,《妙云集》下篇之十,页277。)
[59] 续明法师遗著编辑委员会编.续明法师遗著.下编.台北:续明法师遗著编辑委员会,1966:961.
[60] 印顺.方便之道./华雨集著.第二册.124—125.
[61] 西妙.舍利漫谈.网址:http://www.buddhist—canon.com/GANYIN/sheli_XM.htm2006/06/28,上网日期:2006年6月20日。
[6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0(大iEyk?290中)说: “懦尸迦!若满阎浮提(乃至如恒河沙等世界)佛舍利作一分,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汝取何所?释提桓因白佛言:……我宁取般若波罗蜜经卷。何以故?世尊!我于佛舍利,非不恭敬,非不尊重。世尊!以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所)修熏故,是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印顺著.方便之道.//华雨集.第二册.124.)
[63] 方伦.由玄奘大师舍利建塔说起.菩提树,第38期(1956年1月):6.
[64] 开证法师又说:实际上,佛教隆衰,不在于舍利的多寡,假若有如山海的舍利,佛教依然也不会兴隆的。且现在的佛教不是欠舍利,而是欠能发大心护教救教的大士。(开证法师.慈恩集.高雄:宏法寺,第2册.64—66.)
[65] 谢柏宏.昨日热闹迎玄奘今朝落寞乏香火.网址:http://www.new7.com.tw/weekly/016/579/579-034.html,上网日期:2006年7月3日。
[66] 释道安.日月潭玄奘寺建设构想建议书.香港佛教,第127期(1970年12月):7—8.
[67] 慧立,彦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BETA,T50,no.2053,·p.253,b11—16。
[68] 张廷荣.奘师开启青年之新路.海潮音,第45卷3月号(1964年3月31日):7.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