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平常心——赵朴初先生给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平常心——赵朴初先生给我的启示
  沈鹏
  赵朴初先生仙逝的消息传来,我当即浮想联翩。时在海外,想写点文字,但是活动紧张,并且觉得如果急就“表态”,那倒是对老人家的不敬。
  那些天,还有后来的日子,稍有空闲喜欢闭目养神,一合上眼,活生生的赵朴老的形象便来到眼前,有时是他的照片,有时是他活动中的形象,或者,两者合为一体。慈眉善目,深邃平易,依然心境恬淡平静。自问这是为什么?我与赵老接触不算多,他的形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在他面前,会觉得尘世间许多无聊的事情可以抛却,某些杂念几乎是罪恶。人要保持一点清静、无为,要有点“平常心”。《五灯会元》记载,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回答简单明了:“平常心是道”。
  我体会赵朴老是一位具有“平常心”的长者。他不激不历,心气和平,而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人”的“心”。三年前长江中下游暴发特大洪水,百万军民奋战在第一线,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件大事牵动了举国上下。赵朴老身在医院,不顾病累之躯,以中国佛教协会,也以他的声望为号召,发动书画家义卖。1998年8月8日上午,酷热持续施威,广济寺的殿堂里,赵朴老在人们簇拥下发表了动人的演说,他以众生平等的精神说到洪水对人的危害,详细叙述洪水所及的地域以及造成的后果,进而断然认为“目前抗洪比三峡工程更重要,后者是长远的事,而抗洪直接关系到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要抢救,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神态和语调,很难使人想到他已是九旬开外的老人。在赵老精神的感召下,书画家们纷纷拿出精品,很快出售一空。赵老的六幅书法,不知道在谁手,现在已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录了。
  想象朴老身兼学者、诗人、书法家,所以当他以社会活动家的身分出现的时候,其影响力便非同一般。赵老有一首过去不被人熟知的七绝,1994年1月24日写于琼岛三亚:
  “不知何处有天涯,
  四季和风四季花。
  为爱晚霞餐海色,
  不辞坐占白鸥沙。
  到了1996年,当时担任三亚市副市长的潘家君见告,市里决定将上述赵老七绝刻石,置于天涯海角园林。市领导邀请我去三亚为赵老诗碑举行揭幕仪式。这是一件愉快的差事,我立即答应下来了。揭碑时间定于1996年4月17日,在海滩边举行了有市领导和书画家参加的简短仪式。赵老的原稿写在信笺上,是我们常见行书,被放大刻在二米多高的石上,嵌以红色,为天涯海角景点增添了光彩。
  赵老的诗看似平淡,其实有颇深的哲理。前两句“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点出天涯海角的自然风貌,而第一句“天涯”概念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作者对渺无涯际的宇宙的体认。第三、四句“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回到了作者自己。傍晚闲坐沙滩,欣赏霞色,这本来是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可是“不辞坐占白鸥沙”,此等情感境界却只有出于赵老笔下了。原来,作者想到海是白鸥的世界,沙滩是鸥鸟的栖息之地,在沙滩上坐久了,便想起鸥鸟,甚至对鸥鸟不无歉意。鸥鹭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一切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合理性,与人相合而不相斥,相和而不相敌。细味“坐占”,正是一种平等的观念,作者的“平常心”扩大到自然界的万物了。李白的一首咏鸥鸟的古风“宜以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同样地表达了万物与人合一的观念。而赵老“坐占”的一个“占”字更将鸥鸟置于“万物之灵”的“人”之上。倘说李白的“洗心”“忘机”透露了道家意识,那么赵老因沙地闲坐而想起这是白鸥的栖地,可以说是禅心的流露吧?
  赵老诗碑揭幕后,我写了一封信向他汇报经过。因为事急,放弃了平素毛笔书写的习惯, 手头的圆珠笔也不很听话,信发出后多少有点不安。却没想到老人家接信后不过两个多星期,便写来了回信,在他常用的额题“无尽意”的信笺上写道〖HTK〗:“奉读惠书,承示前年海南记游拙作已刻于天涯海角景风石上,此诗弟已忘之,得公相告,有遗弓重获之喜,至深感谢。”赵老已遗忘的诗作,在三亚市领导的关心下镌刻留茅。老人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
  在这封信里,赵老也没有忘记对后辈鼓励。他接着写道“大作清新俊逸,书法又擅名,足为胜地生色。”这里所指是我的一首刻在三亚“南天一柱”旁边的七绝:〖HTK〗“巨石洪荒千叠浪,远洋遥看绝疑仙,南天一柱殷红字,顿觉人心似为燃。”回想十五年前,当我的行草书《杜甫诗二十三首》刚出版,赵老很快给我一封信“大作不让明贤,至所钦佩。”从内心说,我并不全然将它视为对自己的书法的评价,而首先看作是关怀、爱护、鼓励,每一忆及,便激发我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前进,确实我们应当有赶超前人的雄心壮志。
  这里顺便再说一件小事:1989年1月28日第十世班禅圆寂,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赶出一套画片作为悼念。画片的封面字当以赵朴老题写最为合宜,那年春节我登上赵老家门,正在按门铃,听到背后亲切的唤声:“沈鹏先生!”回头一看,正是赵老,从人民大会堂参加团拜回来。等我说明来意,他答应立即题写,随后我从袖中送给他一本“书法选”求教。他把我在扉页写的上下款细细端详,没料到还用放大镜察看一番,我当时感到脸红。我早知赵老器重我的毛笔字,可这几个字却不是真毛笔,是我出门匆忙中用别人赠送的塑料仿制的“毛笔”写下来的,固此很不对味,自己也觉得不够严肃郑重。自此以后,除了万不得已的签名之外,我再也不用塑料的“替代品”了。
  赵老此次所题班禅额尔德尼大师的封面字,写得十分工稳,他说写了多次,还自谦不很满意。从墨迹中,我发觉比过去多了一份“碑”的意味,结构,笔法圆中见方,巧中有拙,可以断定赵老自觉地以“碑”纳入原有的“帖”派风格,此中必有一番辛苦,虽届高龄而不断有新的追求,这种壮心不已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赵老说,他还在练草书,孙过庭的《书谱》是他最心折的墨迹之一。
  当今书坛的兴旺局面,虽是形势必然,而许多老一辈学者、书家筚路蓝缕的开拓,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赵朴初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可是书界朋友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赵老曾经是1977年创办的北京书学研究会会长。那是“天安门诗抄”书展前后的事,有人动议书界应组织起来,在未有全国性组织之前,先从北京市做起。德高忘重的赵朴初被推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记得他当时再三斟酌,比较了“书法”、“书道”(日本)、“书学”(韩国)等词语,考虑到书法的历史方位与当前现实,最后确定了“书学”的称谓。赵老设想,“书学”包括的范围广,学术文化色彩浓,书法的组织,要把着眼点放在学术文化角度,认真地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一种学科。如果仔细领会赵老的思想,我以为对我们当前书协会工作的开展和书家的努力方向都有很多启发。书家应是学人,书法组织要多从学术文化与教育抓起。
  欣赏赵朴老的书法,我时常与李叔同联系起来。就书法面貌来说,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弘一法师古佛青灯,枯容寂然。朴老则精审端雅,清新秀发。两人继承的传统不同,所处时代和心理素质有别。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有一股静穆之气拂面而来,使你如沐春风,如对高士,忘却浮躁与喧嚣,潜入深山古寺,参悟大千哲理。赵朴初与李叔同,都有着深厚的学养,浓郁的诗情,书外的工夫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渗透到笔墨点画之中。才情并茂而不浅露,独立特行而贯以众生共有的平常心,平等心。“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如来”。表面上看是一幅书法作品,其实是全部人格和素养的体现。
  我每看赵朴初先生新发表的诗书,总能从中窥见他健康、青春的气息,忘却他毕竟已届垂暮。如今哲人已矣,艺术的菩提树枝永远常青。
  行文至此,步赵老诗原韵占得七绝一首:
  百年悲喜逐天涯,
  高士特行承雨花。
  心迹平常无尽意,
  夕阳鸥鹭海边沙。
  (作者系中国书协主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