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唯识述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吴信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唯识述要
  吴信如
  在缘起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密性、讲中观、讲空性、讲中观都是着重讲般若空的这一面,後来讲空啊,讲空啊,讲呀讲的执着了,真的以为是个空。我们上次讲了这个空, 容易不取吗,彻底空究竟空,不能抓住有一个空,所以後来在无著菩萨出来讲唯识,讲瑜伽行。这里有一段神话,现在认为是神话,实际上这件事情可以慎重的看待的。就是无著菩萨在中印度遮瑜那请了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至瑜伽那讲堂讲瑜伽师地论,从那个时候开始讲唯识,所以龙树、提陀是一系;那一学是讲中观的。弥勒、无著、无著的节 世亲这一学讲唯识的。所以在印度两个系。大乘佛教、佛教两个系,一个讲中观,一个系讲唯识。中观传到我们中国来,分子好几个宗派。唯识、就是玄装法师到印度去留学以後,NF8BC来所传的法相宗。印度当时有个最高的学府叫那烂院寺,在公元五世纪开始兴起,一直没有停过,那是印度的最高学府,玄装到那烂院寺学的,那烂陀寺当时的院长成贤等着玄装来,成贤已是白发高龄了,然後他所学的都传给玄装了。玄装是一在印度学了两个系的,中观系、瑜伽系,都学NF8BC来以後,再来传法相的。这个法相唯识是个专门的学问,特别是法相宗书籍也系名相也。分析得很过细,有点象今天科学分析的味道。法相宗的书自古以来是比较难读的:读法相宗的书籍, 於河里淘金一样。因为他的名相太多了,所以在很短的时候把唯识讲好,不容易的。我考虑好久,是不是把他归纳几个主要问题来谈谈唯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我们讲
  从法相宗来看宇宙间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整个宇宙、我们整个人身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法相宗是从分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形象开始入手的,就是到底看看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宇宙吗,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就要首先看看我们这个宇宙,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现在科学就可以分类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自然科学、文史哲、社会科学的,经济政治、这是现在的分类。法相宗从宇宙间观察,怎么分析呢?他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归纳起来,归纳起100个法。这100个法:心法有8个,心所有法51个,色法有11个,心不相应心法有24个,无为法6个,加起来100个。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这么多东西,都可以把他归纳,归纳为五个方面分五个门类。第一类心法,包括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束那、阿赖耶,八识,心法八讲八识这是第一类。这一类在心法上人的本体,另外既然有心法他必定有心所有法,可谓心所有法呢,就是 起作用的时候,一是有个相应的东西跟他同时起来:这个叫心所。比如意识你意识活动的时候跟意识活动相起来的,一定意识或者是思维或者是表示情感、喜欢、都是相应的东西,随着心法的起来相应地起来的东西叫心所有法。这心所有法是很复杂的,简略的归纳起来有51个,心法的心所法,心所有法51个。第三类呢是色法,色法讲的是物质,物质方面的色法有11个。还有一类,心不相应心法,这一类法,跟心结起来的时候不一定相应,但是他又不是物质,这个叫心不相应心法。比如,我们的文字、语言、单这一类的东西,语言、文字、他不完全是心法,但他也不是色法,他是非心非色这一类的东西,既不是色法,完全物质的,也不完全是心理的,这第四类叫心不相应心法,这个有24种。第五类呢无为法,前四类,心法、色法、非色非心法,都是有为。世间法,所谓有为就是作为。另外有一类是无为的,无为的所谓有为,无为在佛教里头讲叫做有漏,无漏,最基本的解释。有漏、无漏。这是在生死上流转的有漏,不在生死上流转的是无漏。有漏的法是有为,无漏的法是无为,有漏无漏,他是否在生死里流转,这个事物是在生死里流转有漏,有漏就是有为的。这个事物已经超脱了,不在生死里流转了是无漏的,是无为法。无为法6个。这6个偏重於修禅定的境界来讲的,遮灭无为,遮灭无为,虚空无为,灭受想定无为,等等。不是专门修禅定,我不说了。法相宗把万事万物归纳为100个法,这100个法里头又是最重要的是第一类心法8个。因为他认为是体呀。五类百法,他们万事万物归纳为百法,这100个法又可以归为8个识,八个识所变的。8个识最重要的是第八识,所以他把五位百法最後归纳为一个识。百法是万项的总纲,100个法是万事万物的总纲,八识是百法的主导。八个识是100个法的主导,百法是事项的总纲,八识是百法的主导。所以法相宗把万事万物都解脱了,分析了之後,结论:万法为识。万事万物是哪里来的,宇宙间究竟有些什么东西,他的结论,宇宙间最後归结都是一个识。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识。万法唯识,就是唯识所变,都是这个识变出来的。万法唯识,唯识所变。前面讲过万事万物哪里来的,在小乘佛教里讲万事万物都是由缘而生,因缘而生。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关系产生的,缘生则生,因缘具备了,这个事物就存在了。像缺则缺。条件不具备,事物就不可能存在。那么这个缘又是哪里来的,在小乘佛教讲缘,意思是缘起来NF8BC答,用缘起来NF8BC答。在大乘里,中观讲缘起,但是因为缘是无自性的,无独立性的,这是讲性空。前面讲了,他无独立性,无自主性,没有永恒性这叫性空。所以大乘讲缘起性空。缘哪里来的,空性而来,就是说缘上次我讲的,“一有空性故,一切法皆成,若无空性故一切法不成”,万事万物就因归有空性,他这个法才成,这个空性叫真如,这个叫真如缘起。观在唯识万事万物哪里来的呢?因缘而生,这个因缘哪里来的呢?缘还是进识产生的,缘由识生。所以法相宗讲的缘起,讲赖耶缘起,阿赖耶缘起。所以法相唯识学讲万事万物世界怎么来的,人怎么来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识所变的。
  什么叫唯识,简单说说,唯识意义很深。什么叫唯识,首先讲这个识,法相唯识的识。凡是讲色法、讲物质,他都是有质疑的东西,识指不是有质碍的东西,识是讲一种功能,就是一种能力。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变化怎么来的,都是由能力使他成的。这个识在佛径里头一般有四个名称叫心、意、识、了,一般讲心、讲意、讲识、识了都是指的这个心。但是用法不同。一般的把了也放在识里头去:所以常用的,是这几个意思,就是心意识。这三个怎么区别呢,心意识。世界万事万物他原来一切都是平等的,是无分别的,这个无分别,叫做心,划个圆圈○,佛教讲三界唯心,无分别的叫做心。比如一个池塘里是一谭清水一样,这个清水是平的静的,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心。假设风乍起,池春水起了小小的玻澜,起了皱象波浪一样,在无分别心里起了分别,这个无分别的起了分别,这个叫识心很识的分别是无分别是心,有分别是识。对於心是无波之水,识有波的水,水中起了波澜,识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功能。识不是实有的,实体的什么东西,就是一种功能。
  第二个识,并不只是我们人身就是识,这个识是遍满法界的,整个宇宙都是识,才是万法唯识。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是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同样也是识,这是唯实,法相宗和别家所讲不相同的。拿现在的哲学讲,他是讲纯主观的唯心义也好,就是讲,我们主观世界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的客观世界同样也是我们心识造出来的。不但,我主观是主观,而客观也同样是主以。所以识不限於自身,而是照偏法界的。第三个讲识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啊,他没有起作用的时候,他没有发起来的时候,我们不叫他识,我们叫他种子的种,这个识没有发动的时候,我们叫他种。他一但发动了,种子他就不是种子了,变成现行了,这个现行的时候,我们叫做识。所以由种子,而种子都在识里头,潜伏的种子,潜伏的功能发出来以後,表现出来是识,未表现是种子,表现以後就是识。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唯识,什么叫识。然後这个唯,唯有三个意识,一个是决决,一个是显胜,一个是简执(直)。这个唯,昨天是这个,只有这个,而且只是这个来决定。所以万事万物唯识,万法唯识,只有识而无其他,只有识。你要说是第一性的东西,识,只有,都有的,唯有的。但要进一步讲唯识偏重於对那个执空来讲,他讲唯识。你如果抓住一个识可唯的话,又错了。你真的有个识可唯,那又错了,所以唯其识真正通了话,唯识就是唯境,识跟境,不只是纯主观,他也完全纯客观。。现在唯识学说,佛教的法相唯识学,他这个东西光明法相。他把世界万事万物各种相状,分析来解剖,光明法相。光明法相的目的是什么?来破我执。有人我执,有法我执。破人我,破法我。跟前面讲的小第讲的中观,讲缘起,讲业力一样都是目的破我。光明法相为了破我,破我用解剖法相,破我的方法,使你能够去求得觉悟,证得智慧,得到解脱。这个我简单地唯识说一说。下面具体来讲八识,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心法、无为法。在我们短时间不可能详细讲,我们主要把百法的主脑 八识能够有个基本了解就不错了。
  现在我着重讲讲心法八。讲八识,法相宗把万事万物归纳为一百个法,这100个法又都是八个识起作用,归纳为八识。八个识是心法,所以心法有八个就讲八识,这个八识呢,因为他有心所有法,心不相应心法。相对那些法来说,这个心法八是心王。按他的功能可以把他分为八个识就是八个功能,这八个功能所起的作用分类,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做前五识,排列在一、二、三、四、五排在前面的五个识,就是我们人身上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叫前五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的感觉功能,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身体的接触,这都是属於感生认识,由五个功能确定,五个识起作用。由於这五个识的关系,我们眼睛才能看,耳朵才能听,但是这五个识前五识他只能够缘现在,但是对过去,对未来,他不能传不能缘。比如,你眼睛看,看只能看到现在,过去你看不到,未来看不到。他的功能还是有限的。识,他只能看到现在,不能看到过去。耳朵听的,也只能听现在的,不能听过去,不能听未来。鼻子嗅的,舌头尝的,身体所接触的,他只能是现在,不能接触过去,不能接触未来。而且在这前五识,他只能缘现量,不能够缘非量,缘比量。所谓现量,是现实的境界,实实在在的,这个眼、耳、鼻、舌,身能够做得到。比如,我们现在有个杯子,这个杯子里装有水,我现在用手拿杯子,可以取而饮之,这是现量。现成的杯子,水、茶水在这里,这个身子可以动,这个手可以接触这个茶杯取而饮之。我们眼睛,耳朵不能够想象,想象有一个杯子,有水就这么喝。眼睛做不到,它不能想象。耳朵他不能想象。想象的东西喽,就是推理的东西可以想象,推理是比量一种错误的推理,就是非量。所以眼睛前五识可以在限量上起作用,但是他不能够猜想、推断、他不能够缘比量,不能够缘非量,只够缘限量。这是前五识的,他有这个功能。人识的前五识。
  第二个排在第六位的 意识 意识他最大的是分别记度。他能分辨万物,来计算他,来计量他,度量他。分别记度,这个意识的功能就大得多,他能够缘一切法,他什么都能够缘。你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但是你的意识可以接受的到。所以他缘一切法。太空遨游,你的眼睛去不到,耳朵去不到,但你的意识可以想像,去的到。想像坐太空船,在空中飞舞,虽然是意识所到的,里头也分具体情况,以後讲有现境,有独饮境,但必竟意识的活动范围要大得多,自由得多,所以我们人他不论受最大的苦难,受最大压迫或最大痛苦的时候,别的都不能自由,但是意识是自由的。你再怎么样,大家都经过文革的劫难,你再怎么批,怎么斗,他脑子里想什么东西,你奈何他不得吧,他意识是自由的,你不能说把他意识管着,但再怎么样你管不了他的意识,除非他死了。思想意识断了,不然的话,只要他活着他的意识都在活动,只要意识活动,就是自由。所以意识他缘一切法,眼睛看不到过去,但意识可以想到过去。眼睛看不到未来,但意识可以想像到未来,所以意识的作用缘一切法。缘过去,缘现在,缘未来。同为前五识,眼睛他只能对色,缘色。耳朵他只能缘声音,舌头他能缘味,鼻子他只能缘嗅香,身体呢他只能缘接触。个别的五成进,而意识呢可以缘一切法。
  第七识呢,他也有限,只能缘我相,第八识他只能缘种子,像 深,缘起见。都不及意识的领域宽,所以意识很重要。讲八识的时候,特别是在法相案的修行,意识他看得特别重。一切,万法唯识,唯识所变,而八识里头,意识作用最大。这个意识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意识他单独发生作用,第二种情况是意识跟前五个识一起发生作用。跟前面五个识一起发生作用,这叫主意识。五主意识眼识跟意识结合起来使眼看着这个东西,眼识看着这个东西了,对这个东西能够辨别,明了来想像他,这些东西是意识起作用,眼识跟意识合起来,意识参与眼识起作用,是意识和眼识合起来,具体的这个眼识对意识的帮助,意识的配合,眼识的作用就大。这个意识跟前五识配合而起的识叫具体意识,五主意识眼主意识,耳主意识,鼻主意识,舌主意识,身主意识,这个意识跟前五识同时而起的识,叫五主意识。另外是独头意识,意识跟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不联系,他单独起的作用叫独头意识。这个独头意识,我们把他分为七类情况,这七种情况都不相同的。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醒的时候,大白天,大家醒的时候,醒的时候的意识叫醒位的意识。第二种情况睡眼的时候,睡位的意识。第三种情况睡眼睡得很熟了,作梦的时候,梦位意识。睡眠的时候有深浅程度不同,梦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现在对睡眠,对作梦我们人类,我们每个人都要睡眼的,这种现象都没有专门的深入的研究,心理学涉及了一部分,但是总的来看都还是很表层,没有深入里头,所以意识在醒的时候是一种状况,睡的时候又是一种状况,做梦的时候又是一种状况,他不完全一样。第四种散,就是我们心散不专心的时候,散乱的时候是散位意识。我们思想比较集中的时候,考虑问题那种意识叫定位意识。散定,还有一种情况喝醉了酒,或麻醉,麻醉药品或兴奋剂、刺激这一类的意识叫醉位意识。是不清楚的,还有一种狂位意识,什么叫狂位意识,神经错乱情况下,那种意识。精神分裂呀,神经衰弱呀,在每种不同情况下,意识不完全一样,独头意识,他单独起意识,前面五个识不不相联系,不相应单独起的单独起又分这几种情况在後是的时候,在作梦的时候,在睡眠的时候,在定位的时候,在散位的时候或者是在醉的时候,或者精神错乱,狂位的时候,这个情况不完全一样,这是第六识下面介绍第七识。
  第七识叫未那识,相 的梵语就是“义”,意义是思量,思类,量度,这个叫第七识。这第七识就是对他自己讲是第七识,对第六识来讲他又是根第六识叫意识,其实真的意识是第七识,严格的讲,意识第七识,因为第七识叫意根。第六识意识应该说,意根之识,这样才是准确的,所以现在法相唯识已经把他弄习惯了,第六识叫意识,第七识叫未那识,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就是了。第七识就是意根,就只第六识意识的根,这叫第七识。怎么叫意根呢?假设我们心里安静下来每个人可以做试验的,我们可以想一下,你有个念头想的时候,你後头必定还有个念头晓得你自己想什么东西,那个晓得你自己想什么东西,晓得你前一个念头的念头那个就是意根,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试验下。比如说我在想喝茶,这是第六意识,我想喝茶的背後还有一个念头晓得我在想喝茶,这个要安静下来的才能体会。不静的时候,散位意识的时候察觉不到,那个是意识。这个意根,更细的意根一般觉察不到,这叫无明。未明里糊NF8ED啊,是你自己干的事情但不知自己怎么干出来的。这叫意根。意根实际上自己做的,他不晓得。因为我们这个量度他是一种心的作用,一种是恒常一种是审量拿八个意识来分别哪,前五识又不是恒常,又不是审长。眼睛看,他看就看了。耳朵听他听了。眼睛看,他不是里面看个不停,非审,眼睛看哪,眼睛的辨识,他靠意识起作用,光是眼识他不能看到,至於他辨别是红的、是白的,是大的,是小的,还靠意识的作用,五主意识,所以这个前五识是非恒非审的思维。第六识呢,他分辨能够辨别作用,但是第六识辨别作用,第六识的思量,我们的意识可以中断的,可以停的。比如我们意识,睡得很熟的时候,睡眠状态,睡得很熟的时候,意识可以中断,意识断了不想了,包括我们心理活动停了。比如人昏厥了,他的意识活动停子,所以这个意识非审而非恒的,可以断,不是永久连续不断么。第八识是恒、永远在那里,但是他不审,他没有思量,为什么呢?七个识里头只有意根,他有恒,有审的,一种思量,意根,意识的根,意识可以中断,意根他不断,除了最後死亡了,只要有一吃在的话,意根的想你,他总是不断的,所以他恒。你从生下来起到你死亡,你这一辈子,第七识末那识这个意根哪,都跟你活动到底,支配你的意识,他做为意根一直到底,真正跟你奉陪到底。俱生神他是跟着你一起生了,你就生,你的第七识跟你到底。这个第七识在八个识里头区别功能作用,他是永恒的我见,我执,我爱,我慢。这些根本烦恼跟第七识意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难舍难分的。所以我们第七识,在法相宗叫懒识,无缘嘛,讲他不干净叫懒识,他跟我们人的我见,我执,我慢这些根本烦恼联系在一起的,他是抓住第八识不夜。他抓住第八识,总把第八识当成他自己的东西,我的,我的,第八识为执内我。所以第七识也叫执我识,又有个名子叫执我识。他抓住我的。这个识历害,他因为是意根,我们意识听命於第七识的,意识听命於意根的。意根就是我们现在心理学上叫下意识,潜意识,有点类似我们第七识。我们有好多动作是下意识、潜意识的东西,下意识,潜意识的东西往往在醒的时候不大容易暴露。因为社会条件,各种原因,可是在做梦的时候,睡眠的时候,他那个意识就松散了,第七来个大暴露。在平常醒的时候,第七识还羞羞答答,第六识把他掩盖,到第七识睡眠不知不觉就暴露了。所以弗洛伊德讲的心理学好多方面,他是跟佛教方面,七识、八识活动有些相似,相关联。第七识抓住我意根,他又是连续不断的思量,这些功能,这是第七识。好,我们再来讲第八识,我们把八个心王来认识一下,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我们又叫藏识。这个第八阿赖耶识他能够芷,第八识阿赖耶识能够芷世界上万事万物各种种子,世界上万事万物是怎么变出来的,都是由第八识,所芷的种子变出来的。这个种子,什么叫种子,我下面讲。一讲到种子想到谷种子,麦种子,瓜种子不要想到那个去。佛教的和那个有点类似,但我们讲的不是生物品种的种子,他有六个意,合乎他6个条件,第八识阿赖耶识,能够芷这个种子,能够芷。这个能芷是对种子而言。我们七识眼、耳、鼻、舌、身、意对这六识来讲呢,这前六识的种子都是阿赖耶识芷的,这个眼识的种子,眼识从哪儿来的,眼识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芷的,就是阿赖耶识不但是芷万事万物的种子,而且把我们整个前七识,眼到未那识的种子都被他所芷,这个他第二个意思又叫所芷,他能芷万事万物的种子。眼、耳、鼻、舌、耳意这些识的种子为他所芷,但是第七识未那识,未那识我们刚才讲了他是我的,我的,我的,他什么我的,我的呢,他把第八识阿赖耶识种种,抓住第八识不放,总之他是第七识的见分、抓住第八识的见分不放,把第八识见分当作第七识本身,见分相很难懂,说这个意思,第七识抓住第八识当作自己永恒的自己,这个我的我的,这是我的,第八识所有的种子都是我的所芷,都是我的,都是我的第七识。第八识对种子来讲对前面六识来讲所芷,对第七识来讲是执芷,就是被第七识抓住不放,被第七识抓住不放了,叫执芷,所以阿赖耶识他的意思是芷,所以阿赖耶识叫芷,所谓芷,三个意义,能芷、所芷、执芷。能芷是对种子而言,所芷对前六个识而言,识芷对七识而言。正是因为这样阿赖耶识,真正的心王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所以第八识阿赖耶识有那么几个名字,叫含芷识,所有种子都含芷着,一切总的识有个名子叫根本识。这个根本识生死是阿赖耶识成佛,涅NB231也是阿赖耶识,以他为根本转变,所以叫根本识,又叫异熟识,就是说阿赖耶识把种子识教不变,什么业报,不管多久,他一定成熟以後,一定兑现,所以也叫异熟识。只要你有过这个种子的,这个种子所形成的果,他不会消失,一定等待成熟以後,发生他的功用、产生果、异熟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你不要以为他是坏东西,佛也是阿赖耶识,所以他叫无垢识,是最清静的识,是一切无漏法,所以能够了生死,能够涅NB231也靠这个识,所以这个识叫无垢识,後来法相有派把阿赖耶识的这个识的意义无垢识单独提出来叫第九识,第九识是法静的,无垢的,安摩受识,这是另外的一派的学说了。但原始的时候讲阿赖耶识有恢污的一面,不清静的一面,另外有清静的一面,这讲的第八识。规矩颂里面讲:“去後来前做主公”就是讲我们人啊,死了以後,他走在最後,讲阿赖耶识去後,未前,揽胎的时候,他来的最前面,第一个到的是阿赖耶识,去後来先做主公,做你的主人瓮。我们真正主人翁是谁呀;刚才讲过第七识吗,但第七识,种子还是阿赖耶识,所芷的,还是阿赖耶识能够生未那识的种子,所以讲最根本起来还是第八识,所以我讲第八识叫种子识,这个心法八简单介绍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以及他们的功能及相互。
  唯识
  百法分成五位,百法里头呢,最主要的是八识,识里头心是谁呢?阿赖耶识,这是讲宇宙间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第二个问题,宇宙间究竟是怎样变化的。
  这宇宙,宇宙究竟是怎样变化怎么会有天,有地,有人;怎么会有山河大地;有春华秋月;怎么会有龙飞凤午,这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呢?这就根本的造物主是谁?我们不是上帝造的,是什么造的,宇宙间究竟怎么变化,真正的造物主是谁啊?法相宗分析了万事万物的法相之後,进一步谈到这个问题,宇宙间怎么变化的?法相宗怎么答复呢,万事万物最後归结一个识,万法唯识,那么宇宙怎么变化的,他的答案,唯识所变,都是这八个识变出来的,那么这个识就是能变的功能,第一个能变是八识,第二个能变呢,是第七识,第三个能变呢,是前六识。
  第一个能变,他激起的作用,就是首先对於我们宇宙人身,打个比方,是个大魔术,这一套大魔术呢,这个场面,这个布置等等,原材料和原动力,演魔术总要有个大舞台,要一个台场,要有布置,要有设施吗,这些布置设施,要有演员吗,这些道具、道场、演员、原材料、原动力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供应这台套魔术,宇宙舞台变化的原材料原动力的,所以他激起作用,把变魔术的材料收集拢来原材料,原动力,他准备了大量种子在哪里。第二能变第七识是思量作用,这个思量作用,这套大魔术舞台的变化总设计师怎么变,演员听他指挥。第八识准备了原材料,原动力,演员。这些演员怎样来活动,第七识来指挥前六识听得第七识的指挥,你怎么怎么样,就活动、就变了。大体上所以第八识象水,第七识象水流,第六识象水波,第八识阿赖耶识,心的主心王象水,第七识呢,原材料,原动力,本来就是那样子象水一样,不多不少。你演魔术演完之後,最後NF8BC过头来,他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材料也没消耗,不生不灭,他象水。第七识总设计师象水流,前六识演员,听水流的指挥,形成各种波浪,象水波,第八识刚才讲了,是一种能够芷种子的功能,由於他的功能形成了一切法的种子。由这些种子产生一切法,所以第八识,第一能变。
  佛教讲了,最初种子变的时候,第八识变的时候,首先是四大种,地、水、火、风,的四大种子。四大种和我们现在在说的元素好象意思一样,但实际上不是指的实体的东西,这种四大种,他形成种功能,每种功能他特盛,火大,火的功能特盛,实际火大里头有水、火、风。水里头同样也有火,形成四大功能的能力,用四大的种又形成了四大种子功能,形成我们器世界
  山河大土呀宇宙万物,这里有个问题,你说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变,那你变个我看看,如果是唯实所变,好,山是我们识所变的,水是我们所变的,这我们喝水,这不是喝我的心吗,唯识所变是我们心王,我们挖山,不是在挖我们的心啊,这又怎么说呢,你说唯识所变,你就变个好环境给我看看,我感到很痛苦,你变个没有痛苦的东西给我看看不更好啊,这就牵拆到我们前面讲的业力问题,一开始我们讲过业力,这个业力,圈子有几层,属於个人的业力比较好变,再进一层,好多夫妇,两大关系,这个比一个人改变就难一点了,进而到一个家庭,进尔到一个单位,一个小社会,再进一步到一个大社会,再进一步列一个国家,再进一步到一个世界,再进一步而到一个生物界。一层一层,越高层次。一个人的话是个业,是自己的业力,一层一层的关系喽。共业,共业圈子越大,他的坚固性,造成我的能力,我们很难把他改变,所以个人还比较容易改变,共业改变就比较难这就是共业改为,就要我们大家来改变,你比如说唯识家来讲,我们为什么会现在这个样子呢?我心里头造的这个样子,你心里也造的这个样子,这个大家共同心理形成的这个样子,是共同的,大家共同心理,造成的现境,要改变大家来改变,一个人很有限,但是毕竟一个人也要变,大家都变,那么这境界也就变了,所以你要问我,你变个好的,能够变,业务就不容易变一个,变一个双方,变一个家庭,一层一层都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难度,但不是绝对不能变。
  人识把他收拢起来,然後把原材料,原动力,做好充分准备,让他升起一切现象,这个原材料,原动力是什么东西呢?这就是识,这个识就是原材料,原动力,这种原材料原动力具有一点,他不是另外去找,他是本来就有的,这一点在佛教里讲这个问题很重要,你的原材料,原动力哪里来的呢?第八识。如果说要从一个地方来的,枝节就多,问题就多了,本来就有的,这点很要紧。所以,这个原材料,原动力并不是那里来的,本来就有的,佛教叫 就是这个样子就有的,这个比用其他语言说那么一大堆来NF8BC答问题,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就这么个NF8BC答。这个NF8BC答是现有能够NF8BC答的最好的一个NF8BC答。好,你把原材料原动力准备好了以後,第二步工作就开始,第二步工作者,第七识,他把这一套舞台:有演员、魔术,这一套总机关开动了,开动总机关,第八识是发动原材料,原动力的第一步演员。第七识呢,就是抓住第一个,收集原材料,原动的这个演员不放,开关一开,他就抓住不放,那一个开关,第七识是总开关,总机关。所以开演以後,第八识的工作一面不断地供给原材料,原动力,另一方面,把凡是变出来的一切现象,又收NF8BC去,成为他们的原材料,原动力,由种子变出现行,由现行变成种子。他又收NF8BC去,这是第八识,这是第一变,第八识一方面收集原材料,原动力种子,种子一变,变出来现行的活动,他又把他收NF8BC去。所以第八识进一步变,变什么呢?第一步他变出种子,阿赖耶识,他把他芷的种子变出来。由种子变成万事万物:一个变成我们根身,人的身体;再一个变成器械就是人身体以外的客观环境。所以第八识,他第一步变,一个变种子,一个变现我们人根身,第三个呢,变成外部的环境,世间叫做器世界。这个前面讲了。在变化过程中,原材料,原动力,请注意点,是不烂不减的,并不是因为演了那么场戏,消耗了什么好多原材料,消耗了他的动力,所以第八识是宇宙这套大魔术的一个基本组成。没有第八识,就没有这些演员,就没有这一套魔术的场面;没有这一套魔术的设施,这叫初能变,第一个能变。第八识把种子,原材料,原动力拿出来变现一切种子;变现根身;变现器械,这是宇宙怎么变来的第一变是初能变。
  第二步工作:二能变,演员是第八识。上面说一下,第七识是思量作用,所谓思量作用,所谓思量作用,这是由第七识转变一切现象,都是由第七识总指挥,他导演的。第八识是原材料,原动力,怎么演法,是第七识做导演,第七识做总指挥,这由第七识的思量,转变起现象,第七识,就是我们人的意根,就是在无分别中,他起了分别,本来是平静的水,水上起波澜,在无分别当中,无分别的心中起波澜,怎么起波澜的法呢?他抓着原材料,原动力,第八识不放。他一放,戏的演法就不同了,他抓着不放,第二个演员抓住第一个演员,第七识抓住第八识不放,把第八识当作他自己,自内我。法相宗讲的自内我,就是这样,总导演,总开关的导向不同了,倒向不同了,演的魔术就不同了,因为他是总开关,因此呢,第七识在他的导演之下,使我们前六识,眼、耳、鼻、舌、身都戴上了有色眼镜,眼镜看的不是真相,是妄相,耳朵听的不是真的声音,是妄声,鼻子嗅的,舌头尝的,身体所接触的,都不是本来面目的东西,都是上了染色剂。所以假象,这由於第七识总开关,他的导向的关系,使得前六识跟着一系列受骗上当,所以第七识,执我识抓住“我”不放,但是 他不是总设计师。我们人身的苦恼,宇宙的变化,由此而起,这是第二个能变。
  我们简单的讲第三个工作呢,三能变,第三步工作的学员呢,就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演员。我们具体来演戏的,是这六个演员。第八识是总後勤部,提供材料,第七识是在导演,在幕後。在台上演出的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个眼识什么作用呢?了镜作用,对外在的世界能够明了,能够分别,他起这个作用。这六个演员呢,按导演第七识所指的方向,按着这个导演的意志,第七识的意志,分别的把外在世界的境界介绍给前六个演员。因此这前六个演员,因为第七识的导演的关系,兼承他的意志所以对外在的境界就是很局面了,不能看到真相,只能看到妄相,不能把六个演员他真正的本领发挥出来,而是很局限的的,把六个演员按总导演的方向演那出宇宙人生的这些戏。戏都是很限的,尽管悲次离合,千姿百态吧,但到头来,演起收芷来,不倒变,魔术是失败的,不是成功的的魔术。这个前六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各了解一门,意思了解总体六识里又不同。眼识对一切色相,耳识对一切声音,鼻识对一切香臭,舌识对一切滋味,耳识对一切接触,意识对一切万法,这个叫演变的本体,人位赏,变的作用,三步工作,这八个演员做手段来变,一种手段叫因缘变;一种手段叫分别变。
  怎么因缘变化?我们一切自然现象都是因缘变,物理的现象,自然现象都是因缘变,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水流下,水往下流,火往上升,象这些都是自然变化,这都是因缘变,因缘变由因缘而变的,就是按着一定条件变的,基於魔术里头,低能出血一样,低能出血,那是因缘变为什么呢?低,怎么能出血呢?他因为化学变化,有因缘而起的变。
  这个分别变,这是我们人为的变化,物别是心理的变化,比如说,我们人高兴的时候就是环境不大舒服,他也高兴。假设心里不高兴的时候,就是那个环境好,他都心里带着忧愁。事例就太多了,这个我们的悲次离合呀,生离死别呀,喜剧也好,悲剧也好,种种的表现,这些都是分别变,阵後主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他的看法,这个都是分别变,这个分别变,每个人可以体会到的,特别是搞文工艺工作的分别变,因为审美的原因、层次不同,这个讲变的方法,简要说,说详细了很琐碎了,变的方法,一个分别变,一个因家。
  变的表现呢,两种变化,一种是因能变,一种能变,这要稍微说明一下什么叫因能变,什么叫杲能变,就是我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里头,种子是一种什么东西,他是一种习气,就是我们无量劫出来,所形成的一种气流,一种习气流,这种习气流,一种等流习气,一种异熟习气。等流习气是平等的,异熟习气不是同一个时间。其流是同一个时间,同时。异熟呢,就不同一个时间,这两种习气,是两种因。等流习气造成等流因,异熟习气造成异熟因,这个等流习气,异熟习气就阿赖耶识一切法的因,缘我们世间。这个等流习气,异熟习气是哪里来的呢?本来有的,就是前面讲的,他不是另外生的,而是恒常,本来有的,这个因地能够变,这个等流习气产生等流果,由异熟习气产生的异熟果,同样的也能变,果也能变,所以他变的方法,就是因能变。果能变,两种变化,变的表现。我们看到事物生死不已,因果相生,因生果,果又生因,果又成为因,又生果,这个连续不断,因能变果也能变,我们一套魔术,宇宙人生,从法相宗看怎么变出来的通过八个演员,三步工作,两种手段,二重变化,二种表现变化我们这个宇宙来,这是我很简单要概括说一说揭开宇宙之谜,怎么变化,用唯识来解释这么比喻的说一下,更深的可以进一步研究太多了,名词多,费很多时间,我就不罗嗦了。
  唯识
  解释名词费很多时间,我就不多说了,这方面书籍也特别多,瑜珈师地论,那么多卷进这些词的变化。
  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宇宙间的核心一是要搞清楚。所谓变都是八个识变来的。八个识却是由种子变来的。特别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识他芷藏这些种子,究竟什么是唯识家所讲的种子,这个需弄清楚宇宙间的核心。
  第一:种子的本体和他的来源。
  这个种子借用现在,我们能够用语言来表达的,种子是唯识所变,没办法免强给他一个原始单位,这个原始单位叫种子,这个意思种子呢,他是万事万物变化的一个原始单位,这是功能,功能的一个单位而已,变化的功能,能力,不要把种子想象的一种麦种子呀,谷种子呀,瓜种子啊,那么一个实体的东西。
  那么种子究竟是那里来的?种子跟第八识有什么区别,第八识是芷种子的。种子是第八识所芷的一种种子,第八识 种子的仓库,种子是第八识这个仓库所芷的种子。第八识的能力就是种子的能力,种子的能力也就是第八识的能力,这个要弄清楚。我们讲第八识种子识跟种子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可以 过细来分辨。种子是哪里来的?过去在印度唯识学有争论。有的说本来有的,有的说心造的,心熏的。後来戒贤,包括我们的玄装大师继承了他们的学说,把两种学说融合到一起来,就是种子。有两种,一种本来有的,一种心薰。种子有两种,一种本来就有的,法而具是,法而无事,从事就有的,这种种子叫本性具足,後来,心熏的种子叫习所成种。
  航天飞机,雷达;古人理想没有声光电话呀,他没有声光电话,那么他意识里就不能有电脑形象,不可能有计算机的形象。但後来有了这些东西以後,新的东西又薰习成种子,可能我们孔夫子时候没有电脑种子。现在可能我们有电脑种子,电脑种子哪里来的呢?是心薰的,不是本有的。随着社会的进化层出不穷,尽管是新的东西,他还是从最根本种子,本性具足还是四大种变化来的,他不过结构不同更复杂了,更多样了。所以种子有两种,一种本性俱足,一种後来心薰成的种子,习所成种,这是初步讲的第一个问题。种子的本体和来历。
  第二个种子怎么繁殖,种子哪里多,生生不已,四层关系,种子的繁殖,一层关系呢,由因生果,由因生果就是种种生现行,这是一层因果关系,比如说,阿赖耶识,里头有一个比如,生理现象,口渴了,这个口渴了就需要喝水,这个意识里头,身体的觉,眼、耳、鼻、舌、身、意识这个身的触觉,这个感到渴了传达到了意识里头,这个意识就需要水,於是想喝水,这个想喝水,这个意识想,就是告诉我们身体起一个动作,拿杯子,倒水喝吧。那个开始意识动作活动的时候,需喝水是个种子,等到指挥我用手拿杯子喝了水了,这个叫现行。这只因生果了,因此种子生现行,这是一层因果。种子成现行以後,我手拿杯子喝水以後,这个动作,这个印象。这个印象马上传NF8BC去了,传到第八识阿赖耶识里头,他又储芷起来。就是手拿杯子,这个动作活动的印象,又形成一个种子,传到我们第八识他储备了,我们如果多拿几次成就很熟了, , 不拿杯子,他意识里面也就晓得了。人的每人上活动,每一个动物,总是产生现行,现行NF8BC过头来储蓄在第八识里头,这是一种种子现行,这是一种方式。
  第二个方式,由种子生现行,是因果,第二个方式,由果生因,第二种关系,由果生因,又一种因果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生种子,这是第二层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生种子,这是我刚才讲的饥渴,要求喝水的种子,产生了我要喝水的行为,我要喝水的行为,行动之後,这个行为,习气就反射到我第八阿赖耶识里头,储芷了,变成种子,这叫第二层关系果又生因。现行生种子,种子又生现行,因生果果又生因。
  第三层关系,由因生因。因生因又是一种关系,就是种子生种子,这是第三种关系—因生因。种子一方面生现行,一方面生种子。种子一方面生现行,另一方面他又生种子,现行生种子,种子里头又生现行。生种子,又产生现行,种子……这么一个复杂关系了种子产生现行,现行又产生种子,种子又产生现行,种子……这样推 下去,这边现行又产生种子,种子又产生现行,现行又产生种子,等於我们现在信息波二进位制来NF8BC,来NF8BC一样的,层层无尽的,进来、出去、进来、出去……我是个比方,不能完全把信息等於种子传播一样。有点类似,不完全,这是第三种关系。如表:
  〖HT5”SS〗种子〖JB([〗现行——种子〖JB([〗现行——种子种子〖JB)〗种子〖JB([〗现行——种子种子〖JB)〗〖JB)〗〖HT4”SS〗
  第四种子关系:果生果的,我们讲因生果,果生因,因生因,果生果。果生果是第四层关系,果生果,第四层关系就是现行生种子,种子又生现行,这是第四种关系,就是果生果,现行是果吗,果又果,这是我讲了的种子繁殖的方式,就是这么一个方式,因果相生,所以我们这个识呀,就源源不断,那个第八阿赖耶识,他的原材料,原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我们人的每一个活动都是种子表现出来的现行。每一个现行NF8BC过头来都芷在第八阿赖耶识,种子识储芷起来,所以我们这个习惯,比如抽烟的人,今天抽,明天抽,那个阿赖耶识就不断给你储址吸烟的种子,所以你 烟为什么难呢。阿赖耶识给你储芷了很多种子,烟种子要消灭掉啊,要很花费工夫。一个我们人的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以後,叫习惯势力吗,那个习惯势力,不经过一番功夫,那个势力克服不了,为什么,这是功不唐捐哪,用过一番功夫,他就给你储芷起来了,你做好事,给你好事储芷,你做坏事,坏储芷。你养成好习惯,就是好种子养成坏习惯就是坏种子。比如说,你天天能够锻炼身体,阿赖耶识就储芷这样种子到时候,心里想锻练不可。种子他熏习。所以“性相近,习相远哪”这是讲种子的。
  究竟什么是种子,我把种子定义弄清楚,唯识家讲种子六个条件,六个意义,符合这六个意义,才是法相唯识宗讲的种子。不然的话都不是佛教法相宗讲的种子。
  这个种子第一个意义,刹那灭,刹那时间,形容很小很小,很快,很快一个速度刹那生灭。种子一生,马上就灭,同时生的时候,就是灭的时候,就是我前面讲万事万物,(我讲空性时讲了)就是不停的变,变就是因为他同时生,同时灭。正因为他同时生同时灭,他就不生就不灭,这个,才能万法能成空性,种子本身是刹那灭,要符合刹那灭这个条件才是唯识家讲的种子。所以种子是一种能力,并不是种实体的存在,比如说我们人有力气,力举千斤,力气在哪里呢?力气是一种潜在的,我把茶杯举起来了,就看到我的力气了,我的力气表现在我的茶杯上。但是我把茶杯放下,我的力气看不到了。只有我力表现出来,我力举千斤,可以举一千斤,或者只能够提四刃。我举起来一千斤,放下只四刃,这个都是通过举不举来表现出来,但这个力并不现,力现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所以种子通过他的活动表现,但是他虽然通过活动表现,但又是刹那生灭,一下生,一下灭,刹那生死。所以这个种子不停的他一下生,一下灭,一下灭……所以他连续又不断,连续又不断,他符合这个条件才是唯识学家讲的种子。
  第二条件:是果俱有,果。因果的果,同时有,就是种子能够生万法,那么种子怎么能够生万法呢?对现行来说,一体不离,因为种子本身是一个种子,那么他所现行的果呢,一定是这种能力的表现,这是果具有,这是果跟他种子本身同时具有的,种子有的,同时也就有。要是这样的种子才能是唯实家所讲的种子。比如说,力举斤千、力能够举千斤,力跟这个能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开的,不能说离开人的力,还有什么千斤,千斤也必定能跟这个能,果具有。打个比方,果俱有,才是唯识学家讲的种子。种子和现行,一个来和胡节,不离後,这是第二个意义。
  第三个意义恒随转,永恒的随转,这是种子除了生出现行的果以外,自美的种子,他虽然刹那灭了,但後来生的种子跟他还是一样的同时转,叫恒随转,并不因为生了,灭了,灭了以後,後来生的种子和他不一样,後来生的种子和前生的种子一样的。同时合这个条件才是唯实所讲的种子,这是第三个意思。
  第四个意思是性决定,性所决定,这个比较好懂,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的种子一定生产豆,不会产生瓜,瓜的种子一定产生瓜,不会产生豆,性善的种子一定产生性善,善种子不会产生恶种子,恶种子不会产生善种子,性所决定,符合这个条件,是佛教所讲的种子。
  这里头,法相宗很着重讲人的性,法相宗讲人的性,有声闻性,有缘觉性,有菩萨性,还有种不定性。声闻性,缘觉性,这是人里头有种学声闻小乘,缘觉多,大乘的菩萨的;还有不定性是小乘是大乘还不定。还有种无性,没有的,不能成佛的,法相宗跟其他宗派不同。其他宗派讲:众生都有佛性,法相宗讲有一种人,没有佛性,他不能成佛,他为什么不能成佛?他没有无漏的种子,那么怎么办,要修成无漏种子,那还可以,有种人确实没无漏种子,不能成佛,这就是法相宗和其他宗所讲的不同点。法相宗有很多地方和其他不一样的,这是一例。所以别人讲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一律平等,法相宗讲差别的,讲人的遣传,不光有统一性,还有变异性,所以他讲性决定的,才是唯识学所讲的种子。
  第五 待众缘,等待各种条件都要具备,才叫唯实学的种子。
  种子的发生,我们晓得了,就是谷种子,稻种子,还需要阳光。雨露吗,还要空气还要水吗,八识的种子,也同样要条件,不是一时具备,要等各种众缘具备,才能发生作用的,为唯识家讲的种子,众缘,好多缘啊,归纳,我上次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上缘,上面讲的四缘。
  第六个意思是引自果,引自果,种子确实有不同的种类,并不是一类一种,所以种子引出来的果,也不同。种子不同,果也不同。意思色法的种子,他不能生心法,物质的种子,不能产生精神,精神的种子不能产生。 引自果,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是唯识讲的种子。
  很简要概括唯识学讲的种子,六个条件:刹那灭,果个有,性决定,待众缘引自果,符合这六个条件的,这是唯识学所讲的种子,所以唯识学讲的种子跟我们理解的不是一个样,这个了,概括来讲主要两种,一种明言种子,一种叫业种子。明言种子的性质,是无记的,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业种子性质有善的,有恶的,明言种子的活动是连续不停的,业种子活动不是连续,是有间断的,一个长,一个断。
  但是这两种种子,明言种子就是我们语言符号这一类种子都属於明言种子,语言符事情,思维方法这一类,这是明言种子。我们造作,动作形成的种子是业种子,这两种种子同 明言种子力量弱,业种子力量大,这个业种子都是操纵明言种子一起起作用,明言种子靠业种子起作用,所以我们种子里,很重要的动作,动作比明言,语言,符号力量还强大,力量大,业种子
  唯识第三盘
  四类三类境,故说四分三类境唯识来学,就是你懂得了四分三类,这个唯识学你懂得一半。四个三类唯识半学,四分什么叫四分,从人的认识的主观上来讲有四分,第一分:相分,第二分:见分,第三分:自证分,第四分证自证分。这是我们主观认识上来说我们人的认识有四分。相分:表现於客观的环境所现出的种种印象,这个叫相分。我们能够看一这个相分的东西喽见分。证明见分看到相分的叫自证分。自证分能够体现出他是自证分的喽是证自证分。
  打个比方,一个挑子有桃皮、桃肉桃核、桃仁、这个桃皮是相分来表示。这个桃皮和桃肉最亲近桃肉就是见分。我们看到的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分,象桃子皮,能够觉察到桃皮真相的是桃肉是见分。真正晓得桃肉的,跟桃肉靠的最近的喽是桃核,桃核是自证分,桃核能证明桃肉的叫自证分。这个桃仁与桃核又是最靠近,桃仁就是证自证分,能够证明桃核靠近桃肉的。
  再打个比方来说,四分很难说,因为很复杂的,很难说得清楚,也没好办法说清楚,只能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比如一面镜子,镜子所显的那个形象就是相分。那个镜子光能照到这个形象,镜子体是见分,能够在光的背後支持这个光,来显现这些形象的那个叫自证分。支持这个镜子,镜面的架子是自证分,打个比方,用镜子说明。
  我们的认识有相分,有见分,有自证分,有证自分,再做个比喻。比如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这个百货店实行聘任制,聘请了一个售货员在那里服务,这个售货员一定要晓得百货店有些什么东西,这个货物就是相分。这个售货员就是见分,他晓得哪里是牙刷,哪里是牙膏,哪里是毛巾,他清清楚楚一本账,所以售货员是见分。聘请人、老板、是自证分,因为老板他晓得有多少货,同时也晓得被顾请人员,售货员的历史、身份,所以自证分是既晓得相分,也晓得见分。那么证自证分是什么东西呢?证自证分等於老板的夫人,老板娘,老板娘他不但晓得百货店有多少货,而且也晓得聘的售货员是好是坏,他不但晓得售货员,而且连老板也晓得,这老板是个什么情况,证自证分,他既晓得相分,也晓得见分,自证分,是证自证分,这很复杂了。你看眼睛看的时候,你看的相分,你看的见分,看的自证分,耳朵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有相分,有见分,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这是从主观上来讲,识的作用有四分。
  我们的客观上来讲有三类境,一类叫性境,一类叫独影境,一类叫带质境。玄装三芷专门有个偈子叫“性境不深行,独影未曾见,带质同情本,相中跟心印讲的人的认识能力和他之客观世界的关系,讲得很深刻的,就客观世界来讲我们可以分成三类情况的境。一类叫独影境,什么叫独影境,比如说,西湖是很美的,假设你没有到过西湖,那么你脑筋里想象有个西湖,西子湖畔,杨柳树,苏公堤,三潭映月,你想象的不胜其美,但你想得再好,是独影境,因为你没到过西湖,你脑筋里西湖是你自己独自想出来的境界,独影境。哪一天你有机会了,旅游到西湖了,真正身临其境看到西湖美丽风光,那个时候是性境,是真正的西湖,真正的杨柳树,真正的三潭映月;西湖风光的确很美的,性境你身临其境那个是性境。旅游玩毕,NF8BC来了,你脑筋里又想到西湖,这个时候你想到西湖跟你头前没有到过西湖的独影境又有不同,这个时候你想到西湖,你必竟已离开西湖了,不是在西湖的现场,所以他不是性坑,但是必竟到过西湖,身临其境的到过西湖,有一部分想象的,了解西湖境界的体会,另外他必定不在西湖的现场,是脑筋想的,这叫带质境,带质镜的意思呢,就是来真来假。所消半假呢,他是独影境想的。所消半真呢,他必间是从西湖过来的,所以他想的,不完全是假的,并不是凭空而想的。这就是我们客观世界呀,有这么三类境,四分三类境一配合,主观和客观然後加八识能变作用,计量计起作用思量的作用,了别的作用,这么一穿插。这个变化就大了,五味百法,各种什么性的状态,什么性的状态,为什么是娇 为什么是泻,为什么是习惯,为什么是放逸,为什么是精进,为什么是量,为什么是偏行,为什么是别境,就说得清楚了所以分成四分三类,我是很简略地介绿,详细的还可以介绍。唯识半学今天介绍个大要,提个要,以後可以找书看,找这方面的专家研究。
  现实是我们的人的从法相唯识来讲整个宇宙三种性,一种叫偏计所执,一种叫依他起,一种园成实,这在说法相宗的时候有个好的比喻例子,比如,我们大家一般的来讲,对蛇都有点怕,往往走路的时候不小心看一条绳子,麻绳,哎呀,碰到一条蛇,看他,它并不是真的蛇,而是他麻绳误以为蛇,这个呢,就是偏计所执,这是我们心里的意识,抓住一个麻绳子认为是蛇,这是偏计所执,蛇并不是真的,蛇是假的,是偏计所执,但是呢,有麻绳子在,绳子摆在那里,造成错误印象以为是蛇但不是绳子还是在,麻绳子因为错成了蛇的形状,绳是依他起,绳子是因为条件所产生的,所以绳子是依他起,但是究竟他是什么东西呢,绳子不过是麻做的实际上那个绳子是一团麻,麻是事物的本性叫园成实,但是我们人呢,往往把园成实,本来是麻的东西依他起,绳子的东西变成蛇,我是举这么个例子,可以以此类推,法相宗来说我们现在人认识自己也好,认识世界也好,却是偏计所执,法相宗讲偏计所执让我们明白依他起,让我们园成实,园成实是唯持性,依他起先唯他的相。
  前面讲的那么条是法相宗的一半而上是很小的一半,四分三类唯识半子。法相宗讲的那些东西都是最不重要的,不是不重要,都是前方便,不是他的重点。讲那么多讲唯实所宜,写那么多 ,讲唯实所享,讲的什么道理呢?真法相宗并不是唯美而讲唯实,他的目的不是要你晓得 半所变,唯定所变叫你转识成 , 识成 这是法相宗的 。法相宗前面讲的并不是因唯识来讲唯识,他要把你这个识转成 ,把我们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园境 ,把我们第七识未那转成平等性智,第六识意识转成妙观智,眼、耳、鼻、舌、身转成成所作智,第八识要转成大园境,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因为第七识把开关,我的我的呀,把开关方向来个彻底的转变,不是我的,我的,而是非我的,非我的就是这么上大转弯,整个的导演总开关一变,演员就跟着变了,世界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在不觉悟的时候叫做识,识是无明,不明白,一但我们明白了,那就是智,首先我们第八识阿 耶识种子识要要成大因境智,就是恢复阿赖耶识清静的识,那个智。第七识我们不起分别了。我不是讲无分别心中上起分别才成识吗。对了万事万物是真正的,彻底的,究竟的不分别了,变成了平等性智,第七识意根,能够平等性了,那么根据这个意根再来看事物喽,那就是 观察智对事物来龙去脉,原始夭中清清楚楚,成为好观察智。眼、耳、鼻、舌、身、要做什么事却能办到,成所做智。列那个时候喽,我们的眼识跟前五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以互相运用,六根互用,眼睛可以做耳朵用、耳朵可以做弄子用,体可以做眼睛用,六根相用,六根相通,他及有质碍了,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我们人的痛苦都是把两者对立事情分别不能统一,有理智的没情意,有情 没 ,怎么不能调节,那个融,总是不融阴跟缘总是不平衡,这些相对的事,我不说了。
  就不能触融了,能够成所作智,就无碍,全体大有就显了,就无碍。所以我们主要法相宗讲转识成智,告诉我们唯识所变,既胯定唯识所变,要修这个识,把这个识转成智,有他的慧学。
  为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我不说识的说,这个识,眼、耳、鼻、舌、身就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感性认识,第七识我们的理性认识,我们第七识意识的根,是一个悟性理性的认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自性的认识,现在我们的认识,感情认识,理性认识,矛盾论,实践论啊,佛家讲,除了一个感性认识一个理性认识,还有一个悟性认识,还有一个自性认识。现在常常讲开悟,什么叫悟。开悟是从唯识学来讲第七识那个总开关,能够把我的我的那个开关转过来了,那就开悟了。悟性认识是第七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呢?就是第七识弯转不过来,开关转不过来,你第七识悟性转不过来所以第八识自性呢根本就没办法认识,认识不了自己本来面目。我们刚才讲了宇宙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我们识变的,你的识变成你的世界,我的识变成我的世界,为什么我们都能变成同样的世界是我们的共业。什么是我们的共业,我看到的光和你看到的光,虽然好象同一光,但也不尽然。有其业,其业是业造成的。业是由识所变,所以你一定把识变成智,那么业就变成功德了,变成无防害的特殊能力了。所以法相宗叫我们讲,我们前五识一定要反复熏习,就是我们养成好习惯。眼睛看看,耳朵听的,鼻子嗅的,舌头尝的,身体所接触的一定养成梵行,清静的行为。前五识要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前面的眼、耳、鼻、舌、身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做好事,养成好习惯,这好习惯,你的前五识习惯了,他就有个作用,薰习你第八识的种子都是好种子,将来出来的都是将现行,这个很要紧。重要的前五识要能够薰习养成好习惯,第六意识很重要,第六意识我们讲心净佛土净啊。前面讲诸恶菲作,众善奉行,但你前五识听意识的,是第六意识指挥的,所以第六意识,我们一定要使意识清净,自尽其意,我们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佛教,自尽其意,意净佛土净啊。这意境天堂,地狱,佛和众生都是一念的差别,这是第六识叫自尽其意。前五识要养成好习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前面的眼、耳、鼻、舌、身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做好事养成好习惯,这好习惯你的前五识习惯了,他就有个作用,薰习你第八识的种子都是好种子,将来出来的都是将现行,这个很要紧。重要的前五识要能够熏习养成好习惯,第六意识很重要,第六意识我们讲心净佛土净啊。前面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你前五识听意识的,是第六意识指挥的,所以第六意识,我们一定要使意识清静,自尽其意,我们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佛教,自尽其意,意净佛土净啊。这意境天堂、地狱、佛和众生都是一念的差别,这是第六识叫自尽其意。前五识要养成好习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六识要自尽其意。那么进入第七识要开悟。这个开悟,怎么叫悟性认识,怎么开悟呢,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叫开悟。怎么无所住而生其心呢,悟,平时心是有分别的,能够通过无分别的境界以後就悟了。一定有分别变成无分别心,就悟了。这个有分别无分别心叫无所住。无所住但是又不空洞的,他人明白,他是平等的,无分别的,无分别不是糊涂,无分别是明白。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我们形象的讲,这不是一个口头讲的,是实证的功夫叫身体力行啊,证得,证得就悟了。证得无所注而生其心,就开悟了,第七识我们平常,我讲了醒的时候一个状态,睡的时候一个状态,做梦的时候一个状态。我们由醒的时候到做梦中间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做梦醒来的时候也是由做梦,做梦完了到睡
  从睡觉到醒同样的我们的无分别心要悟的时候一定要无分别心,这个无分别心的过程就是我们意根的修养,意根的修养,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六识开悟。
  进而到第八识了,我们的自性认识了,如实自知,真正晓得你的心是什么东西,这个认定只是很难的,其实我们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是第八识。晓得你举手投足起动念,心就是我们的心能够自己都明白,理解了,明白了,不但是我们醒的时候有意识的行为动物,连我们无意识的,不意识的,潜意识的,乃至於多生多劫的习气流转到现在的种子,哪种东西我们都清清白白了,如实自知。知道你的心的种子本身是什么东西,所以学佛呀就是大园镜智,五智就是晓得自己本来面目,晓得自己的种子识,晓得万事万物的种子识,为识是讲这个东西。所以唯识学前半边讲唯识所变,所半部讲转识成智。前半部讲是跟你讲道理後半部讲真实的修行,他的整个後半部转识成智,讲了半天唯识所变,讲半天总之是万物为识所变,听了以後,还是你自己走,那有什么用呢,他,你唯识所变转识成智。
  佛教跟别的宗派不同,他着重说异不着重说同,他着重说凡不着重说 ,他着重说俗,不着重僧。他有他的特点,什么叫法相什么叫唯识呢,实际上过去争论的一塌糊涂,其实我们修学一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万法修到一身,由博修到 ,由万事法修到法界,由约修到博,那就是法相。一个是由博反约,一个由约反博,法向唯识下手的功夫不同而已,没有其他。不必法相,唯识两个争论哪个前哪个後,哪个交哪个低,法相都是唯识所变,变出来的结果是法相,所以唯实学是大乘佛教很重要的教义。在印度也好,在中国也好。今天讲大乘龙树。
  用三个小时把唯识的大要做个大略介绍,下次讲密层佛教,今天到这里谢谢大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