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寺庙园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寺庙园林
  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发展  寺庙园林最晚在公元 4世纪就已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据慧皎《高僧传》说:“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洛阳伽蓝记》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斜峰入牖,曲沼环堂”。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庙园林的盛况。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庙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几乎都有这种园林了。
  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著多方面的因素:①作为“神”的世间宫苑,寺庙园林形象地描绘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②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的产物。③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包含着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④寺庙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教艺术的观赏对象。寺庙园林的开发,使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起到了以游览观光吸引香客的作用。⑤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发园林的物质条件。
  特点  寺庙园林同帝王苑囿、私家园林相比较,有一些特点:①它不同于禁苑的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②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庙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③在选址上,宫苑多限于京都城郊,私家园林多邻于第宅近旁,而寺庙则可以散布在广阔的区域,使寺庙有条件挑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特殊的地理景观是多数寺庙园林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寺庙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④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传统的寺庙园林特别擅长于把握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善于顺应地形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重叠构筑;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素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蕴,等等。
  布局  寺庙总体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前导部分和园林游览部分。宗教活动部分由供奉偶像、举行宗教仪礼的殿堂、塔、阁组成。通常多占据寺庙的显要部位,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空间,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部分隔离,有时也采用空廊、漏花墙,让园林景色渗透进来。在地段紧迫、地形陡变处,往往突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布置,融入自然环境。这样,宗教建筑自身也成了景观建筑,与园林游览部分融成一体。生活供应部分,除方丈、僧房、斋堂、厨房等外,还设有供香客、游人住宿的客房。大型寺观的生活用房有的达到千间以上。这些方丈、客房,大多隐于僻静的部位,带有尺度宜人的小院,院内开凿小池,放置山石、盆景,构成与寺外园林异趣的庭园小天地。前导香道既是寺庙的主要交通路线,也是寺庙园林游览的序幕景观。长长的香道,在宗教意义上成了从“尘世”通向“净土”“仙界”的情绪酝酿阶梯,常常结合丛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色,精心选定路线,点缀山门、山亭、牌坊、小桥、放生池、摩崖造象、摩崖题刻等,起着铺垫、渲染宗教气氛,激发、增强游人兴致,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四川乐山大佛寺的香道就是一个典型。园林游览部分随寺庙所处地段呈现不同的布局。位处城镇的寺观祠庙,如苏州的寒山寺、戒幢寺(西园),成都的武侯祠等,多是圈围在院墙内部、模仿自然的山水园,布局的方式和手法类同私家园林。位处山林环境的寺观,如杭州的灵隐寺,乐山的凌云寺,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少量景观建筑、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由于寺庙多位处山林,因此这类格局是寺庙园林布局的主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