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阿閦佛头回故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閦佛头回故里
  2002年12月30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 李峰:近日,一尊被盗的古石雕佛头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回归故里的消息,吸引了两岸民众的关注。经过了五载飘零,历经数次辗转流浪之后,这尊古佛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1997年3月7日夜,山东济南四门塔塔心柱东侧阿閦佛佛头被盗。
  丢失了佛头的四门塔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惨遭破坏的阿閦佛更是承受着身首异处的苦难。虽然在济南警方全力侦破下,先后将数名犯罪分子抓获法办,但佛头几经辗转已流失海外。说起当时的情景,四门塔文物管理所刘继文所长告诉我们。
  济南四门塔文物管理所 所长 刘继文:佛像丢失以后,当然它(四门塔)就不完整了,对我们这儿是一个重大损失,再说我们心情也非常难过。
  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部,距市区35公里的柳埠镇,有一处古老的神通寺遗址,据考证它始建于公元351年,是齐鲁大地上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从东晋到隋唐,这里曾经是山东地区的佛教中心。如今几经兴废的神通寺在风霜雨雪中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从不同时代遗留下来,雕刻精美的遗迹中,想象神通寺当年的精致与辉煌。遗址附近保留有龙虎塔、千佛崖摩崖造像等极具隋唐时期佛教艺术风格的景观,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位于神通寺遗址东侧的四门塔,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单层石塔,因四面各有一拱门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四门塔文物管理所 所长 刘继文:它在中国的美术史和中国的建筑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中国大地上,隋代仅存的两座建筑其中就有四门塔,另一座就是河北的赵州桥了,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相当高。
  四门塔造型古朴、浑厚,结构简洁合理,不仅是隋代的典型建筑,更享有“华夏第一石塔”的美名。1972年重修时,人们在塔顶内部一块拱板石上发现刻有“大业七年造”的字样,这才确定它建成于公元61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四门塔的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佛像,丢失的佛头就是塔心柱东面的香积世界阿閦佛。佛头丢失后,祖国大陆各界千方百计寻找它的下落,但一直杳无音讯。2002年年初,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收到几位弟子捐赠的数年前在海外购得的一尊古石雕佛头,经初步认定,可能就是四门塔丢失的阿閦佛佛头,为了有一个准确的鉴定结果,2002年7月,圣严法师邀请了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和四门塔文管所刘继文所长专程赴台湾进行鉴定,提起在台湾见到佛头时的情景,刘凤君教授说。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 所长 刘凤君:我一眼就看到放在大厅木板上的佛头像,这个时候按照规定,我应该脱鞋,脱下鞋来,征得大家的允许我再向前,因为我当时考虑我要来鉴定这个佛像,一看见它之后,我远处一看,就是咱们四门塔的佛头像,这个时候,我忘了脱鞋,我直接就跑到佛头像前,一看,当时的心情啊,一阵热呼呼的,多年的“老朋友”,多年的“亲人”见到了,当时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说不出来的激动。
  刘凤君教授和台北艺术大学林保尧教授从佛头的石质、雕刻技法、自然风化的程度、佛像的尺寸以及被盗时所锯的锯痕等多方面作比对,发现它和四门塔现存的另三尊佛像具有同一时代的风格和类型特点,因此确定这尊佛头就是山东济南四门塔失窃的阿閦佛头。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 所长 刘凤君:它就像我们家的“亲人”一样,我们对它很熟悉,心心相印,我们一见到它就能认得出是它来。大师当时就说,刘教授,如果经过你的鉴定,就是你们的亲人,就是你们四门塔的佛头像,我要把它亲自护送回去。
  在专家们共同鉴定确认无误后,圣严法师当即表示不仅要把这尊佛头送还四门塔,而且他还要亲自护送佛头回故里,说起当初的决定,圣严法师告诉我们。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我们通常的人只是个小我,就是我、我,这是我的团体啊,这是我的什么啊,我想到的这是个整体的,整体的民族也可以说,整体的一个世界文化也可以说,我并不会从一个个别的团体考量或者是一个地区考量,我也看到就是说,这个究竟是哪里的就回到哪里去,等于是藏在我的家里一样。我的弟子们听说我要把它捐赠回到四门塔,大家都很欢喜,我这个观念呢,台湾的各界也很赞成。
  佛头就要回家了,为了让台湾民众从阿閦佛头像上,领略到祖先虔诚的宗教情怀和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更从石雕佛头重回佛身的故事中感受到保护古文物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义务与责任,12月1日到15日,石雕佛头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了复归佛身前的展出,这个名为《流转·聚首——祈愿山东四门塔阿閦佛重生》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台湾民众参观,在展出的说明上写道“两岸传承自相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护持珍贵的古石雕佛头像复归佛身,不仅展现历史文物重回原貌的亘古价值,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尽一份心力,更开启两岸文化、历史、教育交流互动的新契机!”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这对两岸宗教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交流,还有两岸人民之间感情的联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民众了解佛头即将重回历史原点的特殊意义,展览中还特别用虚拟实境的手法,把山东四门塔的实景呈现在民众面前,让参观者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感悟断头佛像的震撼,追溯佛教文化的人文精神,领会中华艺术史迹的伟大。
  台湾民众:我觉得这对两岸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交流。
  台湾民众:希望促进我们两岸和谐、平安。
  来自台湾各地的民众虔诚的顶礼膜拜,并把自己的祝福写下来,放进木条中,让阿閦佛佛头返回大陆时,可以把装满台湾民众心愿和祝福的祈福木,一起带回来。圣严法师在陪同大陆迎请团参观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祝福。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两岸永远平安,世界永久和平。
  解说:大陆迎请团团长,山东济南市文物保护协会邹卫平会长则写下了“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愿望。
  济南市文物保护协会 会长 邹卫平:这对于两岸的同胞共同保护好中华历史的文物古迹也是一件善举,通过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会像圣严法师讲的那样,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感情,我们一起,刚才我在那个条上也是这么写的,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12月16日上午,在台北法鼓山农禅寺大殿举行了“法鼓山捐赠山东四门塔隋代古石雕佛头像仪式”。圣严法师与邹卫平会长共同签署了中英文版的捐赠书,在几百位信众的见证及祝福下,正式将佛头像捐赠返回四门塔。而在国父纪念馆展场中的祈福木也以23个包装成一盒,代表台湾2300万民众祝福,将随着阿閦佛佛头一起返回,成为最好的历史见证。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这是代表把我们台湾民众的祝福带回大陆去,祝愿大陆民众,大家幸福,健康平安。
  邹卫平会长在致辞时特别称赞法鼓山秉持人文精神,尊重历史文化,让佛头返回山东四门塔,不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义举,也是两岸携手保存中华文化古迹的盛事。邹卫平会长特别代表济南市文物保护协会赠给法鼓山一幅由济南市名书法家所书的“国宝回归、功德千秋”书法条幅,而圣严法师也回赠“人间净土”墨宝,期许两岸都是人间净土。
  静观人世1300多年风雨沧桑的阿閦佛佛头,流转五年后,终于回家了,12月17日在圣严法师及大陆迎请团的护送下,佛头顺利地回到了济南,在机场圣严法师对记者说。
  圣严法师:我们两岸交流已经很久了,希望以后更好一些。
  圣严法师一行不顾旅途劳顿,出了机场就直接驱车赶往四门塔,在交接仪式上,圣严法师说,佛头从哪儿来,就一定要回到哪儿去,这尊佛头能重回历史原点,再现历史原貌,远比留在法鼓山的佛教博物馆更有意义。
  圣严法师:从隋炀帝大业七年到现在为止,经过1300多年,将近1400年的时间之中,一定有许多许多的佛教徒给它拜过,那希望这尊像以后还会有人给它拜,这个跟我们这个民族,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以及民族的信心能够联系在一起,把精神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想回到四门塔来,要比放在我们法鼓山好到千万倍。
  佛头回到了四门塔,紧张的修复工作也随之展开,济南市文物保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希望能够尽快完全恢复阿閦佛的原貌,在修复工作的现场,我们见到了台北艺术大学林保尧教授。
  台北艺术大学 教授 林保尧:我们终于把这个事情做完了。
  林教授取出一块小小的石雕碎片,交到了现场修复人员的手中,经过比对与佛头断茬完全吻合,他给我们讲述了这块碎片的来历。
  台北艺术大学 教授 林保尧:我记得12月16号早上8点5分,文化界的一个朋友,他挂电话到我办公室找我,找我以后他就跟我讲,这个是收藏拥有者交给他的,叫他交给我。他说,你去了以后,这个小碎片容易丢掉,不要随便交给人,你一定要在现场(交给)工作人士,跟他说,这个碎片是它的原点,他说,这个碎片他看出来了,是在佛头颈部下面的一个缺口,他认为说,少了这个碎片,这个缺口是一道空的裂痕,非常遗憾。所以他说,无论如何带回这边会补得非常密。
  12月21日,四门塔阿閦佛石雕头像回归修复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济南市副市长陈国栋和圣严法师一起为修复后的阿閦佛石雕造像揭幕。端庄、慈祥的阿閦佛面含微笑,在历经无数辗转流浪之后,终于身首合一,在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四门塔内重放光彩。在揭幕仪式上济南市文物部门宣布,他们将复制一尊四门塔阿閦佛古石雕头像,赠给法鼓山佛教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以为纪念。揭幕仪式后还举行了隆重的佛事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学法师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明哲法师与圣严法师一起主持了阿閦佛重生开光仪式。
  南无阿閦佛头,成就东方净土。
  佛号声中,慈悲的阿閦佛微笑着俯视众生,仿佛听到了海峡两岸民众祈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愿望。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明哲法师告诉我们。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明哲法师:佛像由台湾的同胞亲自送回大陆,这是中华民族的感情,第二是佛教虔诚的信念。
  阿閦佛身首完璧了,这让圣严法师很欣慰。当结束了所有的活动,就要离开济南时,圣严法师又一次来到了四门塔,他不仅和弟子们在塔前合影留念,而且亲自拿起了照相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一景一物,看着庄重慈祥的阿閦佛,圣严法师说,他的心愿实现了,也希望阿閦佛可以保佑两岸所有善良的同胞从此也会心愿得偿。
  主持人: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阿閦佛头终于回到了故里,人们不仅为阿閦佛的重生而感到高兴,更对两岸同胞携手保护古文物的精神感到钦佩。希望真的像圣严法师所说的那样,阿閦佛头回故里的故事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两岸同胞为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驾车由黄巢水库折返回市区方向,至柳埠镇政府驻地转向东去四门塔。1`公里处左手(北侧)是涌泉风景区,也是72名泉之一,但不必着急参观,因为这个涌泉风景区和四门塔景区是通票,所以还是先去四门塔。
  四门塔历史上归属神通寺,但是寺建筑已经全毁,所以近年完全新建的山门十分呛眼,也很好找,门票30元。花上这30元,可以参观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四门塔(61年),龙虎塔(88年),千佛崖。以及还有一处小唐塔(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宋塔,实在是有所值。
  四门塔座落在景区东南方青龙山南麓,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这是一座方形的单层石塔,通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壁厚0.8米,全部用当地出产的大块青石砌成。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因此自宋代以来,即被称为“四门塔”。它的檐部挑出,叠筑5层。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叠筑,砌成截尖方锥形屋顶。顶端有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华蕉叶,中央置刹。
  在几乎所有资料信息中都言明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上世纪1972年大修,在塔顶内部拆下的一块拱板石上刻有“大业7年造”的字样。有趣的是发现石板的并非专业人员,而是当地一位妇女老乡。大业是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取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展示了他初登基时的抱负愿望。同时还在塔心柱内发现一个舍利函,函内贮有一枚隋代五铢钱。两相印证,可知四门塔是一座隋代后期建筑物,建于大业7年,即公元612年。塔后有一株九顶古松,蓬勃茂密,重围合抱,主干上分九枝,故称九顶松。老树与古塔交相晖映,无限古风。乡民以为神物,竞相礼拜。
  如果最古老石塔和古松都不能吸引眼球的话,那末围绕四门塔还有故事。近十年来,此地闹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来。
  四门塔内中心为石砌方形塔柱,塔柱四面各有一尊佛像,为东魏武定二年所造,历史比四门塔还早了100多年,是国家一级文物。四尊佛像分别是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和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这些佛像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皆螺髻盘膝端坐,雕刻细腻传神,具有极高的的文物艺术价值,是佛教造像艺术的极品。四尊佛像中的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保存最好,形象最为传神。在射灯照射下,阿閦佛永远挂起半丝微笑,俯瞰人间众生。那微笑只有最细心的观察才能觉察,所以我感觉较之蒙娜丽莎还胜一筹。也因此,价值连成的阿閦佛像被文物盗窃犯看中。1997年三月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门塔内的国家一级文物阿閦佛像的竟然被盗。犯罪分子没有能力搬走整座佛像,却利用佛像脖子部位锯出的一条缝,用锤子暴力打落石佛首。日后盗窃分子归案后,公安人员审讯疑犯时曾经特别追问,敲打佛首的时候有没有采取一点保护措施,比方包一层棉套之类。案犯竟答,没有,就是直接用大锤击打佛头。还是这几个人盗得佛头后以6万元转出,此后佛头被偷运出大陆,一度下落不明。直到2002年在台湾出现,“标价”已为三千万。由信徒购得捐赠给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而法鼓山圣严法师及僧俗弟子将佛头无偿送还四门塔,使这一国宝回归故里,也使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重新微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